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02 11:13 熱度:
【摘要】公共傳播渠道對于弘揚我們民族經濟的全球化影響影響、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振興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渠道與傳遞途徑,已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廣大民眾文化精神需求,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利用公共傳播渠道,來帶動我省文化產業項目發展,以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是本文要探討的。
一、公共信息傳播渠道帶動文化產業項目發展研究現狀和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宣傳部門大力發展公共媒體的傳播建設,拓寬國際國內舞臺上文化傳播渠道,為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觀念的急速變化,信息渠道與傳遞途徑的多元化發展與快速增長的廣大民眾文化精神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中,為推動我國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政協委員運用數據對我們的文化生產力做出了客觀的判斷—— 世界文化產業份額中,美國43%,亞太地區19%,中國僅占據4%,中國面臨的發展形勢很嚴峻。利用好公共傳播渠道支持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支持中華文化“走出去”,提高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中央為鼓勵各省文化創新,在2011年全國文化體育和傳媒支出189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2.5%。
發展文化產業一方面要深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資源,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以人文本”創造的創意產業。因為只有新的文化創意才能將現有的資源變成知名的文化產品。才能把“熊貓”、“中式傳統建筑”、“中國民間剪紙”“中國武術”等創造改變成為風靡全球的動畫片《功夫熊貓》。
二、公共信息傳播渠道有哪些?
(一)報紙
涉及面廣、發行量大,具有公布性和告知性,便于攜帶、保存。生動性和及時性不如廣播和電視。
(二)雜志
內容含量大、分類清晰、專門性強、目標性和指向性突出、有史料價值,
但發行周期長,時效性差。
(三)傳單、圖片和招貼
印刷類的傳播媒介,具有不專業、不定期、偶然性強和針對性強的特點。
(四)廣播
傳播迅速、覆蓋面廣;成本低廉,普及率高。要追求短期內的轟動效應,廣播應當是優先選擇的媒介。
(五)電視
真實感強,結合了圖、文、聲、色四種因素;同步傳送、使人有身臨其境的參與感。
不足之處是傳播的內容稍縱即逝,不易保存;制作的設備復雜,制作成本昂貴;不能依靠個人或少數人完成。
(六)多媒體電腦和計算機互聯網絡
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因特網,它把一臺臺孤立的計算機聯成網絡,實現了全球信息高速傳遞和共享。它使人與人的聯系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而不僅僅是傳播。國際互聯網是我們傳播媒介的最終方向。
(七)音像出版物
在公共關信息傳播活動中,也常使用如電影、錄音、錄像、幻燈等印象出版物這種傳播媒介。
(1)電影
優勢在于取材廣泛,內容形象、生動;表現手法多樣。不足在于成本高,周期長。
(2)錄音和錄像
錄像帶用處廣泛,使用靈活,聲情并茂。錄音帶,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可用于會議重要內容的重復播放,慶典活動和展覽活動。
(3)幻燈片。常用于會議演講、專題報告、展覽說明的輔助手段。在公關活動中,一般不用作主要的傳播工具。
三、如何選擇適合帶動文化項目發展的公共關系傳播媒介
1.以實現公共信息傳播目標為前提
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組織,傳播目標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選擇媒體時,,不能千篇一律。
2.以滿足傳播內容為依據
根據不同的傳播內容選擇不同的媒介。淺顯的內容選擇電子傳媒,反之選擇印刷媒介。信息內容側重于聲音,可選擇廣播;側重畫面的呈現,可選擇電視;內容有一定的隱私性,可選擇書信、電話或郵件和內部書刊;內容保密性弱,需廣泛宣傳,可選擇報紙、電視、互聯網。內容比較專業,可選擇雜志或書籍。
3.以傳播對象實際情況為條件
四、在公共傳播渠道的引導下帶動文化項目的發展方法和手段
文化項目作為文化的載體,廣泛存在于生產、流通、消費活動的各個領域。為了更好的帶動我們城市文化項目的發展和推廣,公共傳播媒介既要考慮文化項目的流行性推廣,也要發揮它“正能量”的塑造作用,因為它不只塑造社會,也被社會塑造。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城市媒體在公共信息傳播中的作用進行了批判思考,主張建立紙質媒體、聲音媒體、視覺媒體、移動媒體、戶外媒體、網絡媒體共同作用的立體化的公共信息傳播系統。掌握觀眾的收視心理。從心理上、情感上、認知上去分析不同畫面和聲音的組合對觀眾所形成的影響,研究如何讓媒體去吸引觀眾,觀眾如何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如何引導觀眾、提升觀眾。
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拿來主義”——結合公共認可進行文化項目融合。
·“幸福定義”——石家莊作為網評的幸福城市,公眾的多元化理解和心理觀察員的客觀分析組合,必將引起自身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再”話題。通過公關傳播渠道的推廣,使人民群眾對所在的城市有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建設。
·“營造社之旅---跟隨梁思成、林徽因再訪正定菩薩趙州橋”。
對于傳統建筑所賴以存在的自然地理農桑采植的深度挖掘和人文全景展開,結合《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銷路穩健上漲的專業期刊,開發自駕游、藝術家采風、攝影愛好者“團攝會”交互平臺的推廣,探尋古建筑之美,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以“知性”開發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群。
·通過尋找“舌尖上的中國”深度項目“一城一吃”,了解我們的飲食文化,冀菜,直隸官府菜,挖掘城市歷史、飲食文化內涵、名人典故,關注菜籃子,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城市。
·挖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地區特色的文化項目和產業。如唐山的皮影、蔚縣的剪紙、武強的木板年畫、辛集的農民畫、壩上地區的二人臺。
·實現“政府支持、市場運作、企業贊助”的文化項目推廣良性發展。通過時尚雜志、網絡的品牌資訊滲透,借助報紙、電視、時尚雜志、車載媒體、網絡等傳播渠道,進行文化欄目推廣,推廣市民文化消費和互動。
·引進當代一流藝術策展人。藝術從來都是文化的排頭兵,策展人對藝術的深入理解是文化展開和挖掘的基礎,跟隨策展人的藝術視野去尋找最佳的視角、場景、人物組合,達到新奇、驚人、震撼、實效的效果和情感依賴。
·多舉辦藝術博覽會、文博會。多舉辦藝術博覽會、文博會可以有效的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機會和就業機會。如第五屆香港國際藝術展展出近千位藝術家的作品,匯集了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畫廊、機構及媒體參展,曾有外國媒體這樣評價到,“香港國際藝術展使得香港逐漸從一個文化沙漠慢慢變為一個文化港口。”藝博會不僅僅是一項藝術品交易的商業活動,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活動。
·政府扶持高雅視覺藝術欣賞在媒體的專門欄目訪談,打造個人和欄目品牌。書畫頻道、高端訪談等欄目可繼續深化
·利用名人效應,唱戲搭臺。找尋我省的文化名人、如趙子龍、魏征等。
四、在公共傳播渠道的引導下帶動文化項目發展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研究意義
隨著我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數量增加,規模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密集,文化項目應具有個體化和區域性的特征,專欄節目應從哲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文學、傳播學等諸多學科角度對當今社會狀態進行觀察、描述。各類文化項目信息化的立體推廣是我省文化項目發展的方向和趨勢,連續性的開放的信息項目對于完善文化項目、品牌樹立、彰顯城市形象有著特別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美) 簡.杰弗里、余丁《向藝術致敬-中美視覺藝術管理》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8.3
2.賀志勇 大眾媒介作用下的科學傳播模式研究[D] 華南師范大學 2005年
3. 翟杰全 基于公共傳播理念的科學普及[J] 科普研究 2010年03期
4. 張麗萍 新媒介環境下危機傳播特性研究[A] 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10年
文章標題:社會科學雜志征稿公共信息傳播渠道帶動我省文化產業項目發展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221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