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教育與職業投稿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

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21 14:48 熱度: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抓住核心和關鍵,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著眼點首先放在對“人”的保護與傳承上,加快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本文以吉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生存現狀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為推動建立起一個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科學有效的傳承機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育與職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長效機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非遺”項目實踐者和載體。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是要實現好對傳承人的保護。這些個體或群體目前的生存狀態如何,直接關系到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得以傳承和延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為此,我們開展了吉安市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生存狀態調研,力圖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沖擊下的真實生活,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1 吉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生存現狀

  目前,吉安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人,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4人,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89人。其生存現狀和結構構成如下:

  (1)從年齡構成上來看,傳承人年齡普遍比較大。80歲以上的有8人,占8.9%;70~80歲之間的有24人,占26.9%;60~70歲之間的有 21人,占23.5%;50~60歲之間的有15人,占16%;40~50歲之間的有14人,占15.7%;30~40歲之間的有1人,占1.1%;30 歲以下的無一人;離世的有6人,占6.7%。從這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絕大多數為中老年人,40歲以下的僅有1人,而且有一部分傳承人體弱多病,健康狀況惡化。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面臨著年齡老化,后繼無人的嚴峻局面。

  (2)從職業構成來看,絕大部分傳承人為農民。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農民有52人,占58.4%;公職人員有29人,占32.5%;自由職業者有8人,占8.9%;絕大多數傳承人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農民群體的“非遺”傳承人主要經濟來源以種地為主,由于生計所累,大多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非遺傳承與保護,有些年齡雖然比較大,但仍要下地務農,維持生活。公職人員由于有工資收入作保障,衣食無憂,大部分能夠開展非遺傳承與保護活動。自由職業者則大部分以打工收入為主,只有極少數以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

  (3)從家庭年收入來看,大多數生活困難。僅以吉安縣為例,截至2013年底,吉安縣共有省、市、縣非遺傳承人16人。從家庭收入看,年人均收入高于3000元的有6人,僅占37.5%;低于3000元的有10人,占62.5%,其中低于2000 元的有5人,占31.25%。大部分傳承人生活困難,入不敷出。全市80%以上的傳承人希望政府給予資金支持或能長期得到上級部門適當的生活補助。

  (4)從培養接班人情況來看,有部分傳承人找不到接班人。培養了接班人的有83人,占93%;沒有接班人的有6人,占6.7%,F代娛樂方式和人們追求享樂的現代物質生活使得部分傳統非遺項目因不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和受眾群體,無法形成廣闊市場而少有學徒。還有的非遺項目勞動強度大,年輕人怕吃苦不愿學。

  (5)從舉辦企業或機構情況來看,大多數沒有建起自己的傳承機構或利用傳統技藝產生經濟效益。擁有傳承機構或創辦企業的有17人,占 19.1%;沒有傳承機構和企業的有72人,占80.9%。由于傳承人大多數為農民,學歷低,傳授能力不高,沒有自己的傳承機構,又不善于利用現代傳媒如網絡、電視、視頻等進行宣傳,吉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技藝傳承大多數局限于本地狹小的范圍,傳播范圍小,傳承效果不好。這就使得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既不能產生社會效益,更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的窘境。

  (6)從各個不同門類傳承人的傳承經濟效益來看,傳統技藝類傳承人境況較好。這類人員有家傳技藝在手,忙時務農、閑時務工,家庭經濟結構多元,一般生活較普通農民富足。例如,吉安薄酥餅,因為創制時間久,生產廠家較多,又有吉安月餅 “香、甜、薄、酥”的特色風味,早已融入吉安市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民俗中,不僅節日期間有大批薄酥餅上市,平時也有這一傳統糕點出售,甚至遠銷北京、香港等地。青原區東固畬族鄉的劉氏家族創立東井岡華藝雕刻工藝廠,其產品已經遠銷福建、廣西、廣東等省。而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體育等不能帶來經濟效益類的傳承人生活狀況相對較為困難。

  2 吉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后繼乏人成因分析

  隨著社會變革、經濟轉型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巨變,文化生活也日趨多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后繼乏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其中既有非遺自身難以傳承性的原因,也有客觀的社會環境變化因素。根據調研分析,傳承人瀕危狀況主要有以下成因:

  (1)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大批青壯年“非遺”受眾群體轉移流失。近年來,隨著吉安市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批青壯年勞動力都向沿海發達地區和本市城鎮流動轉移,許多非遺項目的表演者及傳承人也帶著對城鎮物質生活的美好向往,紛紛外出打工或外出經商尋求發展,不少人長年不歸,有的還遷移到沿;虮镜爻擎偵。留守在農村的大多數是老幼病殘的人,他們一方面要耕作好自己的田地,一方面要照顧自己和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有的還是帶著疲病之軀在農村堅守,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2)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導致一些傳統技藝和文化被遺棄。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推進,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審美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形成了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等多元并存的道德文化與價值觀念交織碰撞的新格局,也形成了文化消費多元化的新格局。新一代青年更熱衷于追求日益多元化的物質生活和現代精神文化生活,逐漸被“異化”,對民間傳統技藝和文學藝術逐漸失去興趣,脫掉了傳統文化服飾,換上了流行文化裝,成為現代物質文明的奴隸。電視、網絡、手機等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和多元化的現代精神文化生活也讓傳統非物質文化受到強烈沖擊,年輕人更熱衷于玩微博、微信、游戲等,熱衷于網上淘寶購物,運用現代科技產品消遣娛樂生活。傳統文化在現代物質文明、商業文明及科技文明的沖擊下,不斷被蠶食消亡。   (3)政府資助力度不大導致傳承人難以把主要精力放到開展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中來。目前,國家、省、市雖然都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但主要用于開展非遺傳承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只有國家級項目傳承人才有1萬元補助。大多數傳承人在生活困難、缺乏穩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只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維持自身和家庭的生存上來。市、縣兩級均沒有建立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鄉、村也沒有多少傳習所,少數簡易傳習所,傳承硬件也較差,無法滿足傳承培訓需要。加上傳習資金得不到保證,傳承培訓場所設施及傳習資料購置經費缺乏,開展工作困難重重。

  (4)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社會地位不高導致無法吸引年輕人從事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近年來,盡管我們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工作,每年都要利用“文化遺產日”組織開展大型宣傳展示活動。但對傳統文化遺產多半是利用大于保護,索取多于給予,缺少人文關懷,通常授一個牌,發一個證書了事。沒有對非遺保護工作者特別是民間非遺保護工作者進行隆重的表彰和獎勵,對掌握精湛技藝的民間藝人沒有從經濟和精神上給予實實在在的資助和支持。在傳統文化日益邊緣化的今天,很多傳承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沒有因為從事這項工作而產生榮譽感和自豪感,有的甚至會產生失落或迷茫的情緒,年輕人更是對從事這項工作失去信心。

  3 加快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迫切要求我們必須抓住核心,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著眼點首先放在對“人”的保護與傳承上,加快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營造尊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良好社會生態,建立起一個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科學有效的傳承機制。

  (1)加快完善法律保障。2011年6月1日,我國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但該法尚未涉及傳承人的培訓支持、傳承人對非遺創新的獎勵和經費保障等重要領域。地方政府應該根據該法加快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對非遺法律保護進行細化、補充和完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對非遺保護和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與支持做出具體的強制性規定。明確將非遺保護資金列入地方財政預算,設立市、縣兩級非物質文化遺保護專項資金,單獨列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非遺傳承人,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增加相關預算。同時,在傳承人培養、傳承人認定、創新獎勵、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出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

  (2)加快完善生活保障。面對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沖擊,政府應有所擔當,給予相關補償,完善生活保障政策。對傳習多年的老傳承人應該按照傳習年限給予補償,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的尊重和認可。對農民和老弱病殘等弱勢非遺傳承人群體應出臺特殊政策,提高最低生活、養老保險、醫療保障標準,省、市、縣級政府應分別對本級傳承人特別是弱勢困難傳承人發放生活補助,徹底解決其后顧之憂,保證他們有充裕的時間與精力開展傳承工作。

  (3)加快完善陣地保障。首先,免費為非遺傳承人提供政府興建的傳習場所。市、縣兩級應當普及建設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鄉、村兩級則應鼓勵傳承人利用現有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活動室、農村祠堂開展傳習活動,對于需要改建才能開展傳習活動的危舊文化活動室、祠堂、社區文化中心或傳承人利用自家住房改建為傳習所的政府應給予一定補助,讓每個非遺傳承人都有一個發揮自己技藝和才能的平臺和陣地。其次,支持非遺傳承人開辦傳承機構。對于非遺傳承人開辦非遺傳承機構和培訓機構的,應給予大力支持,按照機構大小給予獎勵補助。鼓勵他們面向社會招收學徒,鼓勵傳承人帶徒傳藝,培養一批新型的非遺傳承者,對于瀕危傳承項目或不能應盈利的傳承機構政府還應按招收學徒的人數給予一定補助。再次,支持建設現代傳播平臺。鼓勵文化部門或傳承人個人開辦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利用網絡、微博、微信等現代科技手段,宣傳傳承人的技藝、絕活、事跡等。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出版社創辦電子期刊,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承人的宣傳與研究,促進非遺研究人才涌現,切實提高非遺傳承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4)加快完善產業保障。首先,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向市場。鼓勵傳承人發揮自身優勢,開辦文化企業,發展文化產業,給予享受文化產業方面的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傳承人與民間資本融合,以自己的技藝技能入股,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非遺領域,支持民間資本結合文化旅游、民俗節慶活動等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展示館、傳習所等基礎設施。研究制定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稅收、信貸、融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扶持辦法。鼓勵民間資本捐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助代表性傳承人及學藝者,對企業捐贈非遺保護工作、非遺傳承人的應予以免稅或減稅。其次,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融入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基于其民間性和地域性,只有入鄉入土,走進“祠堂”,走進社區,緊接地氣,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才能在廣袤的民間土壤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發揚光大。應圍繞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鼓勵傳承人參加本地原生態的民俗活動、節慶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大賽,開展活態傳承,創建文化生態保護區,不僅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更要留得住文化。

  (5)加快完善人才保障。一是拓寬傳承人認定范圍。堅持認定從寬、管理從嚴和國家省級傳承人認定從嚴、市縣級傳承人認定從寬的原則,擴大非遺傳承人的候選范圍,對于市、縣級傳承人只要掌握了相關技藝、絕活即可認定;對國家、省級傳承人則應具備技藝熟練精湛、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傳承譜系清晰等條件。將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列入傳承人候選范圍。二是完善傳承人培養機制。建立非遺教育示范基地,將非遺技藝、絕活、民間文學、民間故事等編入教材,在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非遺傳承課程,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鼓勵學校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開展多層次、多學科、多形式的活態教育培訓。鼓勵傳承人和大中專院校教師走進農村祠堂、城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通過公益講座、現場技藝傳授,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工藝,逐步喜歡傳統文化。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技藝檔案庫,對非遺傳承人技藝進行完整錄像歸檔,并以傳承人個人姓名命名制作光盤進行傳播或傳習。設立專項資金,對學習非遺技藝的學生學費予以資助或減免,尤其對學習瀕臨滅絕非遺技藝的學生則給予全額資助或減免,加快培養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和接班人。

  (6)加快營造尊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良好社會生態。各級政府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提升非遺傳承人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在政治上,應該大力推薦非遺傳承人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讓他們參政議政,為非遺保護代言發聲;每年定期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表彰大會,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非遺傳承人或參與支持非遺傳承的其他個人進行隆重表彰,頒發非遺傳承與保護突出貢獻獎或“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在經濟上,對專職從事非遺保護傳承人或其他個人,參照事業單位人員分級評定相應職務職稱,對技藝精湛或有突出貢獻的非遺傳承人應可享受相應的政府特殊津貼。在社會生活中,定期組織傳承人開展活態展示、定期交流、技藝比賽等活動。通過報紙、網絡、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開設非遺保護宣傳專欄,大力宣傳代表性傳承人,大力宣傳社會各界參與、支持非遺保護的行為,形成全社會的價值認知,使各級非遺傳承人在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保障,社會上受認同,努力營造尊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一切參與支持者的良好社會生態,激發更多的青年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6.

  [2] 王鶴云.淺論保護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藝術的有效方式[M].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2004.

  [3] 劉錫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承人[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6(5).

文章標題:教育與職業投稿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23865.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片视频免费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电影专区 |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 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 草草影院ccyy | 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成年网站 | 欧美日韩一卡 | 久久久精品一区 | 免费一级毛片 | 人人爽日日躁夜夜躁尤物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 蜜月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播| 国产激情91久久精品导航 | 91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小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九九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一级高清片 | 午夜电影福利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网站视频社区 | 欧美成人a |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 风间由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九九久久久久久 | 色吧色综合| 激情网站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 电影一区 亚洲 | 操久久|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