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17 16:23 熱度:
聲樂教學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表演藝術的學科教學,它表現力極其豐富,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給高校的聲樂教育和受教育者帶來極大的難度。聲樂教育包括技巧的培養和心理的培養,心理培養應當與演唱技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摘 要:在高校聲樂的教學中,人們往往只重視各種歌唱技巧,而忽視了歌唱者的心理對聲樂演唱和教學的重要作用。本文通過探討歌唱心理的作用、構成和影響因素,為加強高校聲樂教學對歌唱者心理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歌唱心理之于聲樂表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沈湘提出:“在歌唱中,心理要素處于主動的、主導的首要地位,其他有關歌唱發聲的生理要素都是被動的從屬地位。”心理因素一直貫穿歌唱者的學習和表演過程的始終,歌唱心理的好壞甚至直接決定著歌唱活動的成敗。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有的同學渴望展示自己也許還不夠成熟的才能,無論是在課上或舞臺上,都充滿著強烈的表現欲望,甚至能在臺上超常發揮;而有的學生卻剛好相反,他們缺乏表現的熱情和欲望,演唱時過分緊張而不能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在臺下唱得不錯,一上臺就“怯場”,練習得滾瓜爛熟的節目卻偏偏“卡殼”,有的出現心跳加速、身體僵硬、兩腿打顫、忘詞跑調等現象。這兩類同學唱功或許不分高下,可是卻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演出結果,這都是他們的歌唱心理不同罷了。
然而在高校的聲樂演唱和教學中,人們卻往往重歌唱技巧而忽略心理因素的作用。歌唱藝術本身就是由生理學、心理學、聲樂技巧學以及物理學等學科交叉組合而成的藝術學科。現代心理學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導致聲音沙啞、變調、晦澀,甚至失音。我國中醫學上講的“七情致病”、“怯泣失音”、“暴怒失音”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歌唱心理不正常會導致整個發聲器官功能不同程序的紊亂。上述現象并不是初涉舞臺的表演者的專利,甚至專業表演者在重大演出時,也時常會有緊張失控的心理障礙發生。因此加強聲樂教學對歌唱者的心理培養極為重要,心理狀態掌握著歌唱的“命脈”,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歌唱心理揭秘
1.歌唱器官是感覺的“樂器”
通俗地說,歌唱心理是“對歌唱的感覺和想法”。人的歌唱器官是特殊的“樂器”,沒有太大的直觀性,聲樂教學中的歌唱方法一般由教師通過“感覺”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歌唱發聲的感覺現象歸納起來有聽覺、內視覺、觸壓覺、靜覺與動覺。
⑴聽覺。聽覺是指人耳接受外界的聲音,再經過自己的分析聽到歌聲。演唱者運用自身的“內聽覺”監聽發聲狀態,對調整歌唱器官的動作,進而達到滿意的發聲效果。
⑵內視覺。自己唱出來的聲音,不僅能“聽”,而且能“看”,在共鳴腔體內看到明亮的音色和包圍著它的較暗的“共鳴空間”就是“內視覺”。它能使聲音更加柔美、圓潤。
⑶觸壓覺。聲音在共鳴腔體振動時,腔體內壁有輕微的碰觸和抵壓,這是聲波使空氣振動刺激了我們的肌肉內壁神經。
⑷靜覺與動覺。歌唱器官產生作用時,收縮的運動感覺稱為動覺。靜覺是相對于動覺來說的。是指形成歌唱的支持力后保持腔體擴張狀態時的相對穩定狀態。
2.歌唱的靈魂是情感
歌唱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是歌曲的生命,是聲樂教學的靈魂。歌唱用聲音喚醒人類的精神意識,是情感的美化和升華。一個歌唱者聲音再甜美,高音的處理技巧再好,可是不認識歌詞,不了解詞作者的意圖,又怎能唱好作品。沒有情感的注入,唱歌頂多算個發聲機器,只有懂歌曲的人才能將它唱活。我們教授聲樂課時,如果能在歌唱前先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誦歌詞,體會和醞釀感情,能使學生形成自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氣。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表達情感,積極地投入歌唱――就好像講故事時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
三、歌唱心理是操縱演唱的“幕后高手”
歌唱離不開一定的心理作用,歌唱受心理調控,心理作用對歌唱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么是那些因素影響著歌唱心理呢?
1.歌唱的審美和想象的心理
人們因為年齡、性別、智能、個性及職業和社會背景不同,會在音樂接受中存在接受類型、聽覺習慣、評價標準和音樂趣味等差異,存在審美理想、判斷能力及效果的差異。在歌唱的審美活動中,主體的演唱審美力是一個核心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問題。大眾聲樂和流行音樂比較貼近大眾生活,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能被大學生接受并喜愛。例如80年代的歌曲有崔健的《一無所有》、齊秦的《大約在冬季》;90年代張雨生的《大海》、羅大佑的《童年》;2000年陳百強的《相思河畔》等等,都受到了不同時代年輕人的熱烈歡迎。這些歌曲通俗易懂,能夠引發學生的審美感受,因而也容易被學生學唱。
2.歌唱情緒心理的作用
緊張是人的一種情緒,歌唱者登臺表演時,嗓音和演唱風格的好壞都決定于這個“情緒”。人的情緒有時活潑愉快,有時沉悶憂郁,只有精神愉快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當歌唱者心理產生情緒異常,與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達的意境發生沖突而不能進入角色時,便會嚴重地影響到演唱的水平。例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詞曲《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境是收復失地、救亡興國的“悲愴”和“壯懷激烈”。當歌者的情緒不能穩定地進入并融入這一意境時,演唱的技巧有可能與意境想矛盾,演唱便無法傳達出歌曲的風格和精神。
3.性格、個性和氣質對歌唱心理的影響
性格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個性是指一個人在氣質、性格、行為上表現出來的與其他人的相異之處。我們一般把人的性格分成內向、外向和雙重性格三種類型。通常內向性格更容易 “怯場”。外向性格開朗、活潑、自信,很容易在舞臺上或課堂上演唱輕松地揮灑自如,而內向性格的人重視主觀世界,緊張拘謹,他們對于受到的貶低和遭受失敗的反應比別人更加敏感,在演唱中容易出現消極的歌唱心理。 4.生理因素對歌唱的影響
身體和生理的狀態和其外界的評價必然會反映到歌唱者的意識和心理上。俗話說:“藝高膽大”,作為歌者,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有優越的外表形象和得發聲條件必然會增強一個歌者的表現欲和自信心,促使他發揮良好。相反,條件較差會會抑制演唱水平的發揮。其次,生理上的病害、生活習慣的好壞等也會影響演唱心理。
四、六大“寶典”加強聲樂教學心理培養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既然良好的歌唱心理如此重要,而歌唱心理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我們就應該在日常實踐中加強對歌唱者的心理培養,這是歌唱者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1.聲情并茂,豐富情感體驗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聲樂藝術的魅力取決于聲樂的情感表現,聲樂藝術的核心是情,是情動于中而形于外。“表情是歌唱的靈魂”,只有當聲音和表情同樣生動時,歌唱才可能被稱為藝術。要從每首歌詞和曲調的旋律中把握住歌曲感情基凋。聲樂演唱是歌唱者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在創作中不單要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準確表達作曲家的思想內涵,還要能在此基礎上,融進自己的思想和個性,使其內涵更豐富,更具藝術感染力。
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歌聲從表面上看并不那么奪目,但當他一旦將富有感情色彩通過聲音傳遞給人,就如同強大的磁場一樣吸附人的靈魂。談到怎樣對待唱歌時,卡雷拉斯說,首先是他的心靈告訴他要表達什么,然后是他的思想指導他,最后才是他的聲音。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重技不重情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演唱時注重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2.快樂歌唱,培養良好心境
心理學研究的表明:人在良好的心境下,對喜事出現的概率和成功可能性會高估,而在不良的心境下則相反。愉快的情緒可以保持大腦活動的高效率,而不愉快的情緒則干擾整個活動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歌唱看成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的第一名,是一位業余的藏族歌手,當記者采訪時,問她為何能在大賽中輕松歌唱,她說:“我喜歡歌唱,唱歌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3.相信自己,錘煉意志
在聲樂訓練中,學生要集中和維持注意力,進行深入的思維活動,抵抗外加干擾等都需要意志力。堅強的意志力不但可以調動自己的智慧、手段去克服聲樂學習上的重重困難,還可以調節心理狀態,克服緊張,保持鎮定。自信心是意志結構中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要讓學生獲得自信心,一方面,聲樂教師應盡可能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比如舉辦班級演唱會、文藝演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從小舞臺到大舞臺,小成功到大成功。另一方面,要學會欣賞學生,運用贊賞的語言、目光和動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最后,要教會學生自我激勵。要經得起意外的失敗考驗。
4.注重聲樂技能和技巧的培養
聲樂演唱技巧的訓練同心理素質的鍛煉同樣重要,二者不可偏頗。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是以良好的歌唱技能為基礎的。要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藝術,這樣就能在精神和生理上獲得真正的統一。養成“藝高人膽大”的習慣,因為“藝高”是治療不良心理素質的“良藥”。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嗓音條件因材施教,耐心指導,鞏固學生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在演唱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聲音的運用及情感表達上,演唱時也就不會緊張,學起來輕松愉快,聲樂教學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5.加強舞臺實踐經驗
許多人演唱時出現不良心理反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舞臺演出的鍛煉,適應不了舞臺演出的各種刺激。因此,歌唱者必須要熟悉舞臺,加強舞臺上的演習,了解歌唱藝術是必須向聽眾的見面藝術。例如,可以在一些帶有娛樂性的場合進行表演,練習在較為輕松的氣氛和環境中緩解緊張的情緒。在演出時,要把注意力和興趣放在表演上,把聽眾當朋友,用歌聲傾述自己的情感。臺風要落落大方,面帶微笑,昂首挺胸,給人一種自然、自信、又落落大方的感覺。
6.注意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身體狀態對歌唱心理也有重要影響。一個人的身體狀態良好,就能精神飽滿,自信心隨之也強。反之,如果在演出時身體出了毛病,其精神狀態也會被抑制。科學家經過實驗證明,當人的生物周期處于低潮的時侯,體力、精神也處于低潮,做事成功性非常少,尤其處于臨界更容易出現差錯。因此,作為歌唱者在擁有歌唱的天賦的同時,還應加強身體鍛煉,保持良好的體魄。
參考文獻
[1] 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Z].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文章標題:電化教育研究投稿加強高校聲樂教學中對歌唱者心理的培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2438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