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高等教育論文擴招以來我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分析

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15 21:30 熱度:

   [論文摘要]我國高職教育在擴招后經歷了從規模擴張到內涵建設的發展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從學科本位的傳統大學模式發展成具有“六大基本特征”的高職教育模式,形成了有鮮明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的轉型與我國高等教育分層分類發展的教育環境有關,更受國家政策推動的影響。未來高職教育要構建“上下銜接”的層次體系,為行業服務,開展科技向實踐對接的科研工作。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論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轉型
  
  實施高等教育擴招政策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發展迅速,截至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職院校數量達到1276所,占普通高等學?倲档60%,而“2011年全國普通高職院校招生325萬人,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總數的47.7%”,高等職業教育從十年前的規模擴張階段進入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階段。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建設的落腳點,總結擴招以來不同時期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不同特征,分析其轉型原因,對未來高職教育的發展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不同發展階段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
  
  1.探索與試驗階段(1990—1997年)。我國高職教育以短期職業大學為起點,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仍發展緩慢。發展高職教育的基本方針在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被確定為“三改一補”,此階段高職院校在辦學目標上沒有準確的定位,或是本科院校的“壓縮版”,或是中等職業學校的“膨脹版”。此階段高職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研究者對高職教育的內涵、發展動因及其定位等宏觀認識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介紹國外的辦學模式為主,如加拿大的“CBE”模式、德國“雙元制”模式、日本的“三明治”模式等。高職院校在辦學中更加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開始探索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之路。
  
  2.規模擴張基礎上逐漸定位階段(1998—2005年)。1998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分別確立了高職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確了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多形式、多模式、多機制和深化改革即“三多一改”的指導方針。擴招政策制定后,國家決定在1999年高校招生計劃中大規模安排10萬人計劃專門用于高職教育的招生,高職教育從此進入規模擴張階段。2000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揭示了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六條基本特征:一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二是培養人才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職業素質,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三是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突出“應用”特征;四是實踐教學在培養方案中占有較大比例;五是“雙師型”教師是關鍵;六是學校與社會各行各業及用人部門相結合,理論結合實踐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此文件提出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六條基本特征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此后的2002—2004年,教育部先后召開了三次教育經驗交流會,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之路。高職院校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形成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雙證書制度等典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3.示范引領下開展內涵建設階段(2006—2011年)。2006年教育部發布了《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引導高職院校強化辦學特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2006年我國開始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制定了高職教育精品課程評審標準,并投資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項目近百個,截至2009年年底,已累計建設高職國家精品課程800余門。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示范建設和骨干校建設,并于2011年啟動了40所國家骨干校建設。通過“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的實施,示范性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帶動了全國高職院校的改革與發展,內涵建設成效顯著,初步確立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高職院校建設發展之路。
  
  2012年全國多個高職學校和省份公布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報告,2012年7月公布了國家版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報告》,成為高職院校質量提升的重要標志。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地高等院校也結合區域經濟和行業特點,探索適合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2010年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編輯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案例選編》介紹了各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經驗,人才培養模式在“六大基本特征”的基礎上突出了實踐性和行業針對性。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的原因分析
  
  1.大眾化進程中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需要經過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變的路徑。我國高職教育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起步,教育行政部門通過一些試驗性政策引導高職院校的發展。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屬于“精英教育”,高等院校的入學率低,就業壓力小,還沒有真正實行“職業教育”。學科本位的傳統大學模式成為當時高職院校的主要參考對象,有的高職院校以升本為目標,將摘掉高職的帽子作為發展的成就。學科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輕實踐實訓環節的教學。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型行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銜接不順暢。擴招政策實施以后,隨著我國高等院校分層分類發展趨勢逐漸明晰,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齊頭并進,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逐步擺脫傳統學科本位培養模式的影響,形成人才培養模式的“六大特征”。20世紀最后十年,高職教育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相比還較慢,經濟的迅速發展強烈要求高職院校滿足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2006年以后,高職院校深化改革,形成多元化、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2.國家政策的推動促使高職院校為獲得經費支持而開展質量提升工程,注重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由于國家政策的引導,我國高職教育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程度。高職院校開展內涵建設,是由于有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建設政策,以及精品課程、實習實訓基地項目建設等質量工程的支持。同時,國家開展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制定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高[2008]5號)。一方面,國家政策引導高職院校的發展;另一方面,有了中央財政經費的投入以及政策的保障,我國高職院校辦學的積極性得以調動,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示范性院校生均撥款經費都有中央和地方的投入,高職院校的自主發展意識增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加大并不斷在建設和發展中凝練特色。近十年來,我國示范高等職業院校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保證了學校的發展空間。雖然由于生源競爭,高職院校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但有的國家示范高職院校招生分數線不斷上升,如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的投檔線都超過省二本B線,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由于武漢市近幾年高鐵和地鐵建設項目,招生線也達到省二本線。另外,經費投入的差異也導致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發展的不平衡,這也是今后要調節的重要問題。高職教育是承擔大眾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要確保每個地級城市的高職院校在生源競爭中有生存空間,積極引導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和三農建設,避免走大城市集中的路線。
  
  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繼續深化改革的三個著力點
  
  1.構建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上下銜接的高職教育層次。2011年年底,教育部將高職高專處從原來的高等教育規劃司劃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這是近年來高職教育行政管理的一大變化,反映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特征,主管司局的調整為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理順了行政管理關系。職教領域內的各種資源開始了體系化的整合,“中高職銜接”成為最熱話題,一些省市允許中專生、職高生、技工生參加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試,這種向下銜接為“三校生”的深造提供了便利。向上層次的打通也會邁出改革的步伐,根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隨著科技的發展,高職教育將逐漸發展至本科層次甚至研究生層次。高職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高職教育層次的高移成為必然。今后構建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不能走以往的“升格”之路,高職院校升格為普通大學后仍應堅持“應用性”特征。因此,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環,應建立一種螺旋上升的不同層級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從中職、三年制高職、四年制高職直至研究生階段的一體化模式。
  
  2.對“校企合作”進行“教育學”的改造,尋找兩者對接效果最好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途徑已成為共識,但并不是把學生送到企業就算完成合作。學生到企業后不能很快用企業的工作模式來代替實踐教學模式,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實踐性學習,將企業的工作模式改造為教學模式,這也遵循了教育規律。
  
  3.開展為行業服務、實現科技向實踐對接的科研工作。2012年5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重組工作的通知》,將原高職教指委的職能調整到行指委,高職教育將進一步服務行業,職業屬性更加明顯。高職院校與行業和經濟發展的合作需要向縱深發展,這也決定了高職院校的應用性與本科院校的學術性的區別,F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將建立本科層次和研究生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忽視科研工作。高職院校雖然不會產生像研究型大學的科學技術發明與創造,但在開展為行業服務、實現科技向實踐對接的課題研究中有很大優勢。高職院校師生要緊密聯系企業的發展,參與技術創新、技術交流、技術轉化和技術貿易的一線工作,將先進工藝、先進技術通過技術市場轉化為生產力。高職的科研應主要落實在管理創新、產品更新和工藝流程改造上,例如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用機器人解決焊接難題的研究,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為中科院及航天事業的特殊需求制造了專用機床,這些都為行業提供了科研支持。另外,高職院校開展科研工作也是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和教師職稱的內在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中也要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使學生成為今后行業發展中的創新人才。“十二五”期間,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在規模發展和質量提升的基礎上,將為行業服務、實現科技與實踐的對接納入新時期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

 

文章標題:高等教育論文擴招以來我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25720.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深夜福利网站 | 欧美13videosex性极品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国产一级片 | 国产精品日日做人人爱 |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 | 超碰地址 | 免费av电影网站 | 51ⅴ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福利视频网 | 免费黄色片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观看av网址 |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 久草免费电影 |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 爱爱无遮挡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级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电影 | 日韩av啪啪网站大全免费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99999 | 99热最新|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99re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 | 免费黄色av|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 | 狠狠av | 久久综合久 |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 91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