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2 16:18 熱度:
[摘要]東盟國家語言與中國西南地區民族語言的關系密切,結合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架構下中國西南地區外語人才的需求特點,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多個小語種專業,中國太極拳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特點與鍛煉價值,其對促進高職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在高職校小語種專業開展太極拳教學勢在必行。但是長期以來這項運動在高職校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小語種專業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在職業技術學院中推廣太極拳,不僅有助于提高職業技術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而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修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高職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字]太極拳;高職教育;語種專業開展太極拳教學
廣西作為即將建立的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對外貿易十分活躍,頻繁的多邊貿易活動,需要越來越多的專門外語人才為眾多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工廠、商家、團體、個人提供服務。因此,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主動出擊,采取更為靈活有效的措施,制訂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外語教育政策。它以輕柔、優美、圓活、協調的形體動作,吸引了許多愛好者,在國外也有較大影響,實踐證明,太極拳作為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青睞,小語種學生練習太極拳對的身體健康有很重有作用,并在出國留學時作為交流的手段。
一、廣西外語教育現狀
(一)小語種人才培養的質量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
聯合國已把外語素質作為衡量一個民族文化水平的標志之一。隨著社會發展、交通發達、人類交往的日益擴大,外語作為國際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已日益為各國、各民族、各階層的廣大人民所迫切需要,其運用擴展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各個方面,外語能力成為構成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長期以來,我區各級學校的外語教育大多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上,在外語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重點都是放在提高語言能力上.反而忽視了語言的本質功能,即作為交流和協作工具的功能,因此,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普遍差強人意,交際能力低下,無法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沒有體現地方特色,未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畢業生往往只懂外語、不懂專業的情況非常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就業面的拓展,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就業質量。
(二)小語種人才培養的數量不能滿足社會需要。
廣西目前有很多本專科院校,開設了小語專業,每年的畢業生近800人。這些畢業生中的大部分都是流向中小學校任教,只有小部分到外貿、旅游等部門供職。鑒于社會各行各業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不斷看漲,所以,近年來各小語種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幾乎總是名列前茅,說明廣西社會對小語種人才需求還將增大。
二、小語種專業開展太極拳教學的可行性
(一)當今生活節奏快、工作環境緊張的狀況下,太極拳對小語種專業學生的精神和情緒有著積極的影響。
目前高校學生的學習風氣日益好轉,大部分學生都會為了自己能出類拔萃,或為畢業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為能適應社會生存而努力拼搏。但在這種壓力的負面影響之下,一些現象卻令人擔憂,如有些學生由于學習和其他方面的壓力過重,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導致“緊張狀態病”,表現為缺乏忍耐力,易怒,迷惘,憂慮,心浮氣躁,心胸狹隘等等。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最終會導致過度疲勞,頭痛,神經衰弱,甚至出現心理異常、精神失常、行為變態等嚴重后果。而預防和治療這類疾病的理想選擇之一就是經常練習太極拳。太極拳不僅講究柔和緩慢、連貫均勻、園活自然的形動,更追求情緒穩定,心態平和的好心情,而且強調清心寡欲,知足常樂,注重思想集中,精神內守,除惡念和雜念,這十分有利于消除人的煩惱和緩解內心的沖突,獲得心理的平衡。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為解決現代人的內心壓力提供了一條良好的解決途徑.
(二)練習太極拳能夠教會小語種學生如何做人
有一幅有關太極拳運動拳理和拳法的對聯說的好:“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從太極拳技的角度看,這副對聯包含了四個方面極為重要的練習要領。“立定腳跟”,是強調重心要穩,太極拳法講虛實,講松緊,其實質都是為了“穩”。“豎起脊”,是強調立身中正,身體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開拓眼界”說的是眼法,練拳要頭容端正,眼隨勢走,發勁時要打哪兒看哪兒,忌低頭垂眼甚至閉眼。“放平心”講的是心法,習練時要求神斂意靜、心平氣和,從預備動作開始,就要先把心平靜下來。中國傳統文化告訴我們:練拳與做人同理,首忌輕浮,重一個“穩”字,立場要穩定,言行要穩重;要行正道,挺直脊梁、剛正不阿;忌目光短小,宜心胸開闊,跟光遠大;更忌心態失衡,當求一顆善良、平和的心。這副對聯,把練拳的要領與做人的準則結合得天衣無縫。若把拳理拳法之要求運用于日常的人格品性修養,修煉出一顆不圖名利的平常心、豁達大度的寬容心、無煩無憂的輕松心和積極健康的樂觀心,這樣你就不難笑對人生了。
(三)太極拳的練習為小語種專業學生將來走上企業管理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陳氏太極拳》有詩道:“一股靈氣從心起,上入青天下入地。此氣貫穿手足中,不剛不柔自雍容。”這里所說的不剛不柔正是一種中和之道、中和之美。在一個組織中也是如此,只有具備了一種和諧的態勢才能形成凝聚力,發揮出一種無形的力量。“中和”之美強調內在精神統一之下的各個組成部分在聯接、交流、滲透、轉化之中產生的一種相生、相應、相成、相濟的狀態:強調在不斷的變化中保持自己內在的本質:強調求和而不求同,要寬以待人的道理,包容別人的不同。部分學生畢業后即將走上企業管理之路,成為企業的領導階層和中堅力量,太極拳所賦予學生的中和之道,寬以待人的團體理念是學生走上良好的去也管理之路的基礎,這種豁達寬容的性格和理念的養成,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四)小語種學生練習太極拳有利于繼承和發揚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太極拳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并產生了許多門派,名家高手輩出,他們從實踐到理論也總結了許多寶貴經驗,縱觀太極拳的發展,從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看,他們無不是從年輕時就開始練拳的。小語種學生們練拳,就人的一生來說,練拳時間長,收效大,不象老年人學太極拳已經到了垂暮之年,這是一;二來小語種學生體質和思維正處于上升階段,按照要求練拳容易到位,接受能力強,不象老年入記性差、肌肉不靈活,骨頭硬。人老了,練太極拳具有保健的作用,但在拳藝上很難有較高的造詣。如果有比較多的學生來練太極拳,對太極拳進行探索,并用現代科學來研究,則有利于太極拳的發展。
(五)太極拳是一個國內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太極拳及其文化是最能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適合于交流的內容之一。2008年奧運會給中國太極拳文化的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對中國功夫—太極拳有著深厚有興趣,并且太極拳的練習者也很多,所以太極拳作為小語種學生出國留學交流重要的作用。
(六)太極拳的教學有利于推廣我國傳統文化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國醫學文化遺產中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具有保健強身、益智、修性、祛病延年等多種功效的人體運動,它既古老又新穎,既高雅又樸素,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是在我國古代哲學、醫學、武術、養生、導引、吐納等文化精華孕育下的一株奇葩。經常進行太極拳練習,不僅有助于提高小語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而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太極拳較之其他的體育項目而言更易普及。所以,我們在高職院校要加大推廣太極拳,全面普及太極拳,從而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優秀高職學生。
三、結論與建議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對高職院校小語種專業學生中開展太極拳教學的工作,做出以下幾點結論和建議:
(一)充分認識到在高職院校小語種專業學生開展太極拳教學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修身養性、起到與國際交流的作用。
(二)開展太極拳教學有助于幫助小語種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
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三)太極拳的練習能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因此開展太極拳課程是有必要性的,更能適應外交等行業部門的人才需求方向。
(四)我校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缺少系統化,規范化;場地簡陋器材設備缺乏,希望在以后的工作與學習中,學校能給我們體育教師多創造和相關專業人士交流學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周建新李雪巖龍耀在中國一東盟架構下的中國西南地區
外語教育制度思考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總第8l期)
【2】高清偉太極拳對大學生的作用及推廣措施2004年6月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龐芳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研究第22卷第1期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文章標題:高職院校小語種專業開展太極拳教學的必要性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3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