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大多數學生已感厭倦,毫無興趣可言。因此,教師除在選擇內容上有所創新之外,更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不同形式、靈活多變、獨具風格的教學方法,新穎的教學手段,重新喚起學生的練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和進行授課時應大膽地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1、巧妙運用游戲。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和訓練的重要內容,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游戲更為重要,它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最終目的,以輔助完成體育教育教學內容為目標,并且具有鮮明的教育意義。結合體育游戲趣味性、目的性、教育性、易行性、競爭性特點,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及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例如:體育游戲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要求設計在不同的地方。可在課程導入時運用,來提起學生注意力集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運用正確游戲法,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體育游戲在也可在體育技術技能教學中的運用。在課程結束部分,學生機體可能會處于疲勞狀態,此時采用運動負荷比較小、趣味性比較強的體育游戲,目的是使學生在身心上達到放松,身體由運動狀態逐漸過渡到安靜狀態。
2、合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講解示范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技能在大腦里形成一個表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等讓學生來得到相關的信息。但是,有一些運動項目在體育教學示范中常因動作速度過快而會讓學生目不暇接。而速度減慢,又容易影響體育教學示范動作的節奏性和準確性。因此,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根據教學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視、圖像、VCD以及網上有關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采集起來,再把它們合理加入到課件中去,并應用于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或學生在自學中可暫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說明同視頻畫面同步運行形成動靜結合的多位一體的多容量的教學內容,達到視聽結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便于觀察和模仿的目的。
3、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教學策略的具體體現。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師提出具體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并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師不在主導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如下:教師→根據教學主題(目標)→設計教學任務→演示或講解教學任務(驅動)→學生邊學邊練,完成學習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啟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培養其學習能力。
4、創設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首先創設出一種愉悅的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教師自己首先進入該情境中,然后通過情緒的感染、移情作用,使學生也仿佛置身于該情境中,讓他們暫時“變成”該情境中的某個角色、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接受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學生思考問題就必然與該情境中的節奏相吻合,思維也會更積極、主動、獨立,才會產生創新的火花。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四、評價創新
要改變教師“一同天下”評價模式,改變學生體育學習只注重終結性評價忽略過程評價的形式。體育評價應關注學生學習內容的考核成績,更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表現,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還應尊重學生群體中的個體差異。因此,評價學生應摒棄舊體系中的片面性,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做到因“材”評價。
體育評價的方法應該是一種簡便、易行、多樣的綜合方法,在內容上,既要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相一致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于任何一項考核評價,只要其有所提高都應在考核評價中有所體現,以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向新目標奮斗。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每一種評價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終身體育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他評與自評、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考核評價的結果更加科學、合理和公平。
五、改善場地、器材不足,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
體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擺正體育教育的目的,積極爭取學校對體育教育的支持。目前在各個學校,學校教育經費是劃分撥款是體育教育獲得經費的主要渠道,也是中職學校體育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對此,要想改善學校場地不足,器材缺乏的現象,學校對體育教學經費也應加大撥款力度,合理利用經費用之于體育教育。根據學校場地器材不足現象的特點實行少補多還,以保證體育器材的基本添置和活動開展的基本開支。此外,有能力的學校也可以依靠社會的力量,利用中職學校的特點加大學校和各企業、社會的聯系,爭取他們的投資贊助以此增加場地、器材的設施。
中職教育的現狀,中職教育的資源,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更新觀念、更新知識,必須深挖教材的教育因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有自由、有合作、有創造、有成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體育鍛煉變成他們必不可少的樂趣,讓他們擁抱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的生活,讓體育課堂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陣地。
參考文獻:
1.楊良兵.對本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些困惑[J].中國學校體育,2007(3)
2.李永生.新課程背景下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
探索[J].
課程.教材.教法,2007(3)
3.張慶林.楊東.高效率教學[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李清玲.陳佩輝.區別對待,靈活多樣,激發興趣[J].體育友,1993(3)
5.劉義兵.沈小碚.《職業技術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重慶出版社.2003
6.周志雄.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構思北京體育師范學院
學報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