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07 09:36 熱度:
隨著2013年江蘇化學學業水平測試的結束,反思多月走過艱辛,離子反應和元素化合物知識好像兩座大山橫于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面前。
摘要:文章針對學生在學習“化合物及反應”中的困惑進行教學反思,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提出了“從元素符號到反應的化學語言重構”的教學設計理念,用實例表明了“寬基礎重能力”的培養目標,闡述了如何“從內容到本質”思維認識。
關鍵詞:化學論文投稿,銜接,化學語言重構,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識“繁、亂、雜、難”,教師羅列化學反應事實,學生死記硬背化學方程式,課堂上熱熱鬧鬧,課后忘的所剩無幾;基本的獨立、自主探究的意識沒有形成,更不用說通過學習具備了較強的分析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僅是一些典型的化學事實,(如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用途及物質與生活、社會的聯系),層次相對較低,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如此困惑?
二、原因分析
1.教材無論在內容選擇上,還是在結構編排上,都存在著種種先天不足
(1)初中教材規律的隱性呈現
左圖[1]表示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不僅隱含了酸與堿的電離,隱含了復分解反應“交換”的內涵,還隱藏了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沒有深入的思考和對中學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很難挖掘得全面。
(2)初中教材某種缺陷
教材中只涉及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1]等堿,卻沒有介紹高中教學中需要的“氫氧化鋇”,而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卻是離子反應概念建立的最佳實例。
(3)高中教材的某些內容因為初中教材的刪減而突然出現
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在初中課本已經不出現了,人教版《化學1》P59頁突然出現“FeO、Fe2O3是堿性氧化物[2]”;P58頁也出現“氧化鋁難溶于水,卻能溶于酸與強堿。它溶于強堿時,生成物是偏鋁酸鹽和水。因此,氧化鋁是兩性氧化物”[2]。由于氯化鈉固體是否導電實驗的缺失,氯化鈉晶體中陰陽離子緊密結合便失去了必要的基礎,也就無法運用微觀離子圖解釋電離(見下圖[2])。
顯然,教材在結構編排上存在先天不足,個別內容脫離學生認知基礎;從而導致思維不暢,可從宏觀到微觀恰是學生的認知“死穴”,教材以氯化鈉的緊密堆積做電離起點,教學時總覺得學生了解的少了點什么。知識是環環相扣,缺少必要的鋪墊,離子反應就少必要的理解環境,銜接是“必需”的。
2.“初中”與“高中”銜接的“省略”或“錯位”
教學銜接的“省略”或“錯位”的原因有:第一,教高一的教師一開學就要準備分組實驗,工作很忙,即使銜接,銜接的主要方向也是實驗;第二,很多教師用“課時少”做借口,無暇顧及銜接問題;第三,缺乏課程的整體把握和對核心內容的本質理解,生怕“自找麻煩”。離子反應及元素化合物教學便缺少必要的理論與規律支撐。
三、問題解決
進入高中,學生心態輕松了,高中的化學學習才能比較輕松,因而第一次課是新的起點,起點必須低。在分析初高中化學的異同、學習方法區別后,重點針對初中化學缺失進行銜接。筆者以元素符號為引子,進行面對面的銜接,實現化學語言的重構。
1.挖掘初高中銜接點,實現由元素到化合物到反應的銜接
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知道什么,初中畢業生所掌握的化學基本知識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沖刷,已殘缺不全,幫助學生重構化學語言體系不僅影響成績,而且關乎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由于化學反應方程式可以看做是元素符號、化學式的發展,所以開學第一節課除了通過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外,筆者首先由元素符號開始復習。教學宜采用問題引領、合作探究的策略。具體過程可大致設計為:
(1)化學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即元素符號,你能寫出1-20號元素的符號嗎?還有常見的錳、鐵、銅、鋅、銀、鋇呢?水的化學式是什么,學生會根據以往的知識,很快回答出H2O。
(2)分析為什么水分子式寫成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引導認識其分子中氧的化合價為-2價,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即化合價可以幫助正確書寫化學式。回顧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引導學生寫出某化合物中若只有碳和氯兩種元素,其中碳為+4價、氯為-1價,寫出化學式,并說出命名。展示四氯化碳,演示溶于水的實驗,引導學生歸納出四氯化碳是無色密度比水大與水互不相溶的液體(為分液做準備)
(3)請你寫出下列兩組物質的化學式:Ⅰ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氫氧化鋁,Ⅱ在下列化合物中Si的化合價為+4,請寫出氧化物、硅酸、硅酸鈉的化學式。
(4)邊提問便寫出:NaOH+HCl[=]NaCl+H2O,引導學生分析元素化合價均未改變;演示NaCl固體導電實驗,引出NaCl固體離子間作用力強緊密堆積;演示NaCl溶液導電實驗,引出NaCl在H2O的作用下解離成Na+和Cl-即電離;NaOH類似電離出Na+和OH-,HCl在H2O的作用下電離出H+和Cl-;反應的結果即一種化合物的OH-與另一種化合物的H+結合,即兩種同性離子(如鈉離子與氫離子)交換位置。這樣教學時不僅遵循結論的形成規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自然形成復分解反發生條件
(5)在此基礎引導學生形成基本反應規律即:
①酸+堿→鹽+水;②酸+鹽→新酸+新鹽;③堿+鹽→新堿+新鹽;④鹽+鹽→新鹽+新鹽;⑤酸性氧化物+堿→鹽+水;⑥堿性氧化物+酸→鹽+水;⑦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鹽;⑧酸性氧化物+水→酸(個別不反應);⑨堿性氧化物+水→堿(難溶不反應)。
2.以復分解反應為起點,運用思維導圖,構建化學語言(反應)體系
(1)在細節處理上運用思維導圖,構建化學反應體系
如以NaOH+HCl[=]NaCl+H2O為例,引導學生形成復分解反應規律即:OH-與另一種化合物的H+結合,即兩種同性離子(如鈉離子與氫離子)交換位置。然后通過練習化學方程式書寫,對比CaO+HCl和Ca(OH)2+HCl得到CaO堿性氧化物,進而形成堿性氧化物定義;分析鹽酸能與哪些物質反應,引導學生形成酸的通性,縱向分析得金屬轉化線。思維導圖如下:
(2)在教學設計時利用思維導圖,理清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形成高中化學反應的基礎(除氧化還原反應),構建化學語言體系
學生對離子反應、元素化合物知識感到內容多,重難點多,雖然有很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理念的落后,教學策略的不當。從化學語言重構的角度進行銜接教學,收到較好效果,但教學細節的處理仍需要繼續提煉。抓住反應的本質(復分解反應的交換和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合價升降等),讓化學課堂教學回歸簡約,引導學生有序建立完善的、科學的思維認知結構是必須的。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發中心.化學系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5,5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發中心.高中化學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0,59,58
文章標題:化學論文投稿初高中銜接的支點—化學語言的重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ongxue/209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