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05 15:41 熱度:
郭沫若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課堂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自主學習是保證高效課堂的生命線。
【摘要】課堂是活動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自主學習是保證高效課堂的生命線。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會學習,用技巧引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教師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課前預習;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努力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同下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無疑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新作文,高效課堂,預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會學習,用技巧引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教師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課前預習;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努力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同下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無疑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1學會預習是自主學習的前提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課堂的延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預習更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最近的發展區,以便進一步的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目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正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數學知識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新舊數學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然,數學預習是建立在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教師的有效指導上的。
1.1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要求學生首先通讀學習內容,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擺一擺甚至剪一剪。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準備。例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學生就畫、圈了以下內容: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正方體有 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有12條棱,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1.2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后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再看課本上的。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1.3實踐活動方面,教師可以大膽的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讓學生嘗試練習,自己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例如預習《身份證編碼》時,學生搜集了:身份證前兩個數字表示省、直轄市、自治區;第 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等等,還有學生提出了驗證碼如何計算的問題。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2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大多數數學教師拋棄了以往教學中簡單地把知識“復制-粘貼”給學生這一做法,煞費苦心地創造、設計能讓學生情緒高昂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認識分數”一課時,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春游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紅紅和明明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自制動畫課件演示)你愿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由分實物入手,讓學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個” 的時候,感受到用學過的數已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從而提出“能不能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的問題,并請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學生情緒高漲,勇于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二分之一,教師在學生的需求特別強烈時,結合學習內容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探究是積極、主動、高效的。
又如: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運算律》第一課時的練習中有這樣一題:
38+76+2438+(76+24)(88+45)+1245+(88+12),我是這樣教學的:(1)出示38+76+24和(88+45)+1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別進行計算;(2)互相交流自己的計算過程;(3)集體交流并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按運算順序從左往右依次計算與先算 76+24、88+12,哪一種簡便?為什么這樣計算比較簡便?這里應用了什么運算律?(4)說一說學習加法運算律有什么作用?這樣設計,不僅為下課時的教學做好鋪墊,還能讓學生明白學習加法運算律的作用,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也能滿足部分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3合作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主宰學習過程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尋求答案,這樣的學習能保證課堂的高效。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形式就如何才能更簡便的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展開了實驗。有的學生將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沿對角線折疊成兩個三角形,剪開,經過比較發現它們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原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課堂氣氛非;钴S。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其中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歸納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此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用腦思考,合作學習,不但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實驗中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并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對數學的求知欲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主動探究是自主學習的標志
探究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的學習活動 ,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以問題為載體,創設探究的情境和途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保證課堂高效。
4.1營造探究的環境,激發探究欲望。 研究表明: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敢于展現自我,保證探究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要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必須要相信、賞識學生,要相信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放手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自由地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參與數學探究活動,自由地與教師、同學溝通信息;必須多鼓勵表揚學生, 要充分肯定、贊賞學生的探究成果。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幫助找到正確的方法,順利完成探究任務。
4.2把握認知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認知需要是學生學習中最穩定和最重要的內在動力。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要創設認知需要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如在教學《合理的分配方案》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四(1)班為了迎接學校舉行的乒乓球比賽,組織了15名男同學和10名女同學進行訓練,可現在只有6副球拍,應怎樣分才能讓同學們更好地訓練?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出現了幾種方案,一種是平均分,另一種是男女混合訓練,還有一種是認為女生優先,女生先訓練。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我引導學生分析哪一種分法更合理,在學生的討論分析中產生了探究的問題,誘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最終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4.3教給學生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學習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些錯誤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維上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研究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先尋找并加以消除。學生能夠找到錯誤的原因并加以糾正,那么就意味著他已掌握了正確的思考方法。例如:判斷“把12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6。”這一句話是對還是錯,總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是對的。于是我就引導他們動手操作,用小棒擺圖把12根小棒分成2份,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可以是6和6,也可以是 1和11、2和10、3和9、4和8、5和7,使他們認識到這句話只有加上了“平均分”才能成立。學生在糾正錯誤方法的同時,又學到了一種判斷的方法。
4.4發揮學生的潛能,引導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從各個不同角度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操作實踐、嘗試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演算比較、自學課本等自主探索手段,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如我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在提出“具備怎樣特征的四邊形才是長方形”的探究問題后,引導學生自由地去探索研究,由于可以研究自己喜歡的物體和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學生的情緒高漲,小組探究氣氛十分活躍。有的量黑板,有的量桌面,有的量自己的數學課本等。小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確,每位同學都非常投入,做到既分工有合作,又體會了合作的樂趣。經過十幾分鐘的探究,各小組都已總結出了長方形的特征。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在學生經歷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演算比較等過程的基礎上總結出長方形的特征,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操作技能。既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又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 自主學習是一種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上的學習,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習成了學生自己的、自覺自愿的事。作為教師,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讓自主學習成為提高課堂效率的生命線。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2]《黃愛華與智慧課堂》[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曹樹華.《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江西高校出版社.
[4]曾天洋.《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文章標題:新作文期刊投稿高效課堂的生命線之自主學習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ongxue/2166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