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21 17:03 熱度:
新高考復習第一輪方案自然是先依據教材的專題體例進行專題復習,有利于在新課的基礎上鞏固所學,而第二輪復習理應構建通史知識體系,進行通史體例的復習。
摘 要: 文章就歷史學科在新課程高考總復習的二輪復習中的任務和策略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一輪專題復習存在的不足及二輪通史復習的重要性,提出了進行二輪通史復習的方法。
關鍵詞: 歷史教師職稱論文,新課程,高考復習,通史體例
一、進行通史體例復習的任務
(一)以新視角復習,進一步夯實基礎,鞏固知識。
1.以通史的體例進行復習,可避免“炒冷飯”,給學生全新的認知角度,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上新的興奮點,消除疲憊感,提高學習效率。
2.構建通史知識體系,可以展示新的主題。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的體例里所顯示的主題是不一樣的。如“文藝復興”,在通史體例中,它與14至16世紀歐洲發生的資本主義經濟興起、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尼德蘭革命等歷史事件在一課中教學,主題是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興起。“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興起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在新課程專題體例中,它是從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長河中進行審視,與公元前5世紀的古雅典智者運動、蘇格拉底思想、16世紀的宗教改革、17至18世紀的啟蒙運動置于一個專題相鄰的兩節中教學,這個專題的主題是“人文精神的興起和發展”,而“文藝復興”是人文精神在近代社會新發展的開始,是中世紀后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因此,進行通史復習,從新的角度學習,有助于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夯實基礎。
(二)彌補和修正專題體例的缺漏和局限性,與專題體例形成互補。
1.強化歷史的時代性和階段特征。新課程教材以專題的體例編寫,有利于突出歷史事物的發展軌跡和發展規律,但一定程度地弱化了歷史事物的時代性和階段特征,如“三大改造”。在新課程必修二專題三“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的第一課中,與1956年中共八大、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66年至1976年“文革”中國民經濟放在一課中,突出它在我國經濟建設道路探索中的起始性和基礎性,但弱化了它的“過渡性”階段特征。在通史復習中可將“三大改造”與同時期的沒收官僚資本、土地改革、“三反五反”運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分析,讓學生充分認識“三大改造”與這些事件共有的完成歷史性過渡的階段特征。
2.彌補專題體例的狹窄性。專題體例以特定角度歸納內容,就會有一定的狹窄性。如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線是“探索”,它包括“師夷”思想的提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這是一條時序性、承接性和發展性很鮮明的主線,反映了近代中國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深入、日趨理性的發展軌跡。但在專題體例中,以上內容分屬不同的模塊,“大家難得見面”,就無法對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有全面認識。在通史體例框架下,雖然無法在一節課或一個歷史分期內講述以上內容,但可以在前后相連的歷史時期顯示以上內容,形成一個連續的、參照性和比對性都很強的教學內容,提高對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的全面認識。
3.強化不同模塊中相關內容的有機聯系,解決專題體例下學生在認知上容易出現的因果關聯斷裂和時序雜亂的問題。新課程的專題體例將各歷史時期內的各類重大歷史事件分解為不同專題內容而分散在各個模塊中,結果各歷史事件間的相互因果關系和時序關系被打亂,大大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不利于對歷史事物的正確掌握和理解。在通史體例下可以將這些內容歸納為同一歷史時期,建立有機聯系,顯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時序關系及深層次的階段特征,有利于切實提高掌握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構建通史體系進行復習,適應新高考的考查要求。
新課程的專題體例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歷史時期的整體性面貌的碎化,也會弱化歷史階段特征和模糊歷史事物的橫向關聯性。這就形成歷史學科能力培養和訓練的一個重要區間,成為新高考命題的重要傾向。新高考必定會通史體例的角度命題,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在通史體系的復習教學中,引導學生調動和運用不同專題的所學進行歸納、整理、綜合,還原歷史時期的整體性面貌,掌握歷史事物的橫向性關聯,正確認識歷史階段特征,從而提高學科能力和應試能力,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
二、構建通史知識體系的策略
由于新課程專題體例下教材內容的局限,難以建立起實用性較強的通史體系。使用怎樣的策略克服教材的局限,建立實用有效的通史知識體系呢?
(一)縱橫聯系,溫故知新。
建立新課程的知識體系,除了要強調歷史事物的橫向聯系,彌補專題學習的不足外,更重要的是要縱橫交織,形成歷史認知的一個“面”。即既要縱向聯系,又要橫向聯系。這樣構建通史知識體系,就是以每個歷史分期為橫向的“行”,將專題體例的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作為三個并列的“列”,形成表格,在橫向的 “行”中可以掌握同一時期的知識內容,在縱向的“列”中又可復習已學過的一些專題內容,起到既“溫故”又“知新”的作用。
(二)分立主次,雙向比對。
建立中外歷史的橫向聯系,形成參照、關聯和比較,有助于在全球史觀的統領下學習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科能力。中外歷史發展獨具特色,歷史階段的劃分不完全一致,在構建通史知識體系時無法形成完全對等的階段比對。我在設計表格時,分別以中國史和世界史為主線列表,增加“世界比對”和“中國比對”的列。這樣既不影響中外各自歷史發展的時期劃分,又能進行直觀的中外橫向聯系和比較。
(三)突出特征,整體把握。
通史體例的復習,重在突出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我在設計表格時將第二列定為“階段總特征”,第三、四、五列分別為“政治特征和考點”、“經濟特征和考點”和“文化特征和考點”,從而在通史復習的教學中重點突出各個時期的階段特征和各領域的分特征,引導學生以階段特征為統領,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這個歷史時期內的各歷史事物,形成對歷史時期的一個整體認識,以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文章標題:歷史教師職稱論文高考通史體例復習的任務和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ongxue/2245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