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保險論文 發布日期:2021-01-24 09:18 熱度:
我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加重,農村養老問題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健全農村養老保險體系關乎農村乃至國家的穩定,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
1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的現行方式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庭供養是農民養老的主要方式。農村養老資金通常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子女供應,二是土地收入。這樣的家庭養老模式一直沿用多年,成為農村養老的主要方式。20世紀80年代起,國家開始在一些相對較為富裕的農村推行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如今,我國鄉鎮已基本實現了養老保險全覆蓋,參保人數呈逐年上漲的發展態勢。部分經濟相對較為發達的地區,集體經濟實力強的鄉村企業模仿城鎮企事業單位退休的方式向老年人發放養老金,推行集體養老保險政策。就當前整體情況來講,我國農村采用最為廣泛的養老方式依然是家庭養老,且不同地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3]。
2農民養老保險改革的現實困境
2.1家庭養老模式受到老齡化的嚴重沖擊
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我國農村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給農民養老保險改革工作開展造成了一定困難[4]。相較于城鎮老人而言,農村老人在失去勞動能力后,家庭供養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這樣的養老方式存在一定弊端,若是家庭經濟出現危機,老人的養老便無法獲得保障。近年,因為農村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漲,家庭養老負擔不斷加重。農民經濟收入并未得到顯著提升,導致其贍養老人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家庭結構變化及家庭觀念改變,造成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日漸嚴重。
2.2資金不足,難以支撐農村養老保險體系
從客觀角度出發,隨著土地保障與家庭保障功能減弱,應在短時期內創建相應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資金來源和途徑是社會保障的本質問題,資金籌集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首要步驟及關鍵性內容。根據國家通用的社會保障制度規范,資金的來源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業與個人,但國內當前推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大體上是由農民承擔,和商業保險大體一致,真正意義上能夠充分展現社會保障屬性的政府財政投入僅占極少的一部分。農村社會保障支出在總體保障支出中占據的比例很小,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功能。當前人均累計的社會保險費從本質上不能確保老年人正常生活需求。另外,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及實際經營中,具有強制參加養老保險、投資實際回報率相對偏低以及資金流失等各方面問題。因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大量流失和總量不足,造成全國大多數地域農村養老保險實際參保人數減少,情況相對較為嚴重的地方甚至陷入了停頓狀態。
3農民養老保險改革困境破解之道
3.1破除以土地養老的落后觀念
農業實際經營收入低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土地所具有的保護功能。對我國農民而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亦是農村家庭養老的重要保證[5]。近年,因為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農產品價格逐漸下降,但耕作成本投入卻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較為有限的土地資源越發使農民的生活困難。很多農民寧愿到城市中務工,也不愿通過農業生產維持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的可靠性正在降低。此外,過分重視土地的養老保障作用,也對實現農業規模經營與提升經濟效益起到一定的限制,土地通常被農民視作維持正常生活的最后保障,雖然實際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甚至邊際產出是負數,也難以將其流轉到種田大戶。規模經營發展受到限制,土地經濟收益持續降低,加深了土地保障功能的惡化程度。從客觀層面來講,土地保障性減弱,需要在短時期內創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更為關鍵的是,當前發展背景下,養老觀念也需要作出一定調整。
3.2創建層次不同的養老保險體系
因為國內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存在不平衡的情況,各地農民的實際收入情況也不盡相同,導致養老保險參保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創建養老保險制度需要采用差異化的標準。條件準許的地區應逐漸創建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從每個地區經濟的實際發展水平及農民生活的具體需求入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逐漸開展工作,創建標準和層次各不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例如,東部沿海地帶經濟收入相對偏高,農民具備較強的自我保障能力。對于中西部地域而言,因為經濟收入相對偏低,養老保險的個人供款能力相對不足,所以尚且不具有全方位創建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環境條件。
3.3拓寬資金途徑,推動農村養老保險事業發展
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村養老保險的供款主體依然會是農民,然而農民收入增加需要經歷一定時期。在這一過程中,為了確保農村養老保險體系良性發展,就要創建多樣性的養老保險融資途徑。政府在其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應承擔農村社會保障義務。伴隨國家經濟發展,國家財政收入也呈現出了逐年上漲的發展態勢,這充分說明了政府實際承受能力提高,尤其是縣鄉兩級財政迅速發展,具有一定的能力對社會保障予以支持[6-7]。
3.4為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供相關補貼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各地農民實際收入具有較大差異,難以確立出相對統一的費用繳納標準。創建繳費確定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在對試點經驗進行歸納總結的前提下,結合國內發展情況與農村具體情況給出相應選擇,同時應與國際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趨勢相契合。農村養老保險主要是個人繳納費用,輔之以集體補助。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幫扶下,有助于加強農民的保險意識[8-12]。
3.5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達到1億人,農民工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因為農民工薪資較低和流動性大,并不具備將農民工歸入到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相關制度內的條件;诖耍枰獮檗r民工創建和城鎮企業員工具有同樣規模的個人賬戶,應推行完全累積的個人賬戶模式,企業繳納10%,個人繳納5%。農民工在換工作時,養老保險賬戶也會隨之轉移,退休之后便能夠根據相關規定領用養老金。另外,可采用間接的財政支持,體現政府的重要作用[13-16]。
4結束語
隨著社會日益發展,農村養老保險改革工作也要融入先進的理念,令其符合時代發展。事實上,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不但使民生得到一定改善,對于國家發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從當前國內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來講,制度依舊不健全。因此,今后需要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確保為民生提供保障,逐步規劃與健全養老保險制度,為民生工作開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促進我國養老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峰.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改革推進中的困境與突圍[J].湖南社會科學,2011(5):108-114.
[2]王歡,黃健元.公平視野下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困境與出路[J].西北人口,2018,39(1):87-94.
[3]楊翠迎,郭金豐.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運作的困境及其理論詮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110-118.
[4]周延,沈飛,呂慧嫻.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以房養老”產品定價的缺陷及其優化———基于“幸福房來寶”的分析[J].上海保險,2020(9):40-47.
[5]王娜,黃萍.基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人事檔案工作思考[J].人力資源,2020(16):24-25.
[6]劉子蘭.中國農村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反思與重構[J].管理世界,2003(8):46-56.
[7]孔祥智,涂圣偉.我國現階段農民養老意愿探討———基于福建省永安、邵武、光澤三縣(市)抽樣調查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3):71-77.
[8]李青.W縣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養老保險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6.
[9]任博.變革與創新: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治理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30-37.
[10]黃建紅.鄉村振興戰略下基層政府農業政策執行困境與破解之道———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視角[J].農村經濟,2018(11):9-16.
[11]塞冬,金城.農村養老難的破解之道[J].老同志之友,2018(4):4-7.
[12]汪柱旺.農村養老保險中的政府職責分析[J].軟科學,2006,20(6):122-124.
[13]穆懷中,閆琳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決策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2(1):73-82.
[14]穆懷中,沈毅,樊林昕,等.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及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分層貢獻研究[J].人口研究,2013(3):58-72.
[15]肖云,文莉.青年農民社會養老意愿與農村養老保險持續發展研究———以對481位青年農民的調研為例[J].人口與經濟,2006(5):75-80.
[16]馬光榮,周廣肅.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家庭儲蓄的影響:基于CFPS數據的研究[J].經濟研究,2014(11):116-129.
《城鎮農民養老保險改革的現實困境與破解之道》來源:《山西農經》,作者:劉瑾
文章標題:城鎮農民養老保險改革的現實困境與破解之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baoxian/448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