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財會論文 發布日期:2017-04-24 11:46 熱度:
經濟學法律法規與企業財務工作息息相關,新時期對財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與經濟法律法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經濟法對財務工作的影響及意義。
《財務與會計》雜志宣傳黨和國家有關財會工作的方針、政策,圍繞財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財會工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交流財會工作經驗,普及財會知識。是一份面向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實務的綜合性財會專業指導刊物。主要讀者對象:企事業行政單位、廣大財務會計審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等經濟鑒證及咨詢人員、相關經濟管理、大中專院校財會教學及科研人員、會計及注冊會計師專業及執業資格類考試人員。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財會工作面臨著復雜化、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在新時期,在財會環境日益復雜的形勢下,對財會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的影響出發,從“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的法律約束、為財會工作提供法律依據、提高財會工作人員素質”三個方面,論述了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的意義。
會計管理及財務管理是財會工作的統稱。具體來說:第一,財會人員需要以專業的步驟和方式開展會計工作。其中包括專業的監督、核算,并按規定公開數據、資料,并為經濟規劃及經濟行為提供依據;第二,財務工作包含了經濟主體在經濟生產中面對的各種關系及財務活動。目前,隨著國家的市場經濟環境的越來越開放、有序,財會人員遍布各個企事業單位,財會工作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漸走向正軌,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的影響和意義也更加深刻。財會人員是會計管理工作中的主體,也是公司財務工作順利開展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財會工作開展的是否順利直接影響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財會工作人員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有效行政其職責。財會工作的職業規范要求財會工作人員要愛崗敬業、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密守信。而經濟法則使財會人員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拓寬了知識視野,促進了會計工作的嚴謹和規范。
一、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的影響
我國經濟法包括了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管理、監督、調控中的各項法律制度,以維護總體經濟環境的穩定、有序、平衡。具體說來,經濟法的目的是維護我國經濟發展的健康、有序、可持續性;它的強調是“社會本位”,規制內容是科學協調稀缺資源和經濟利益間的關系;規范主體有市場、社會組織和國家;它的性質是獨立的部門法。經濟法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一是經濟法屬于法的范疇,二是經濟法屬于國內法的體系,三是經濟法不同于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經濟法具有普遍的社會性,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社會人”和“經濟人”,經濟法對于我們社會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有普遍性。經濟法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處于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是做為一項部門法而獨立存在的。是包括財會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公民都要遵守的法律條文。我國的現代財會業起步較晚,財會行業“第三方性質”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財會工作在監管、技術等各方面與西方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經濟法的出現,使財會行業的行為更加規范,從而有利于推動我國財會行業的發展。
經濟法對財會行業的影響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對經濟主體行為加以規制。具體說來,在我國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具有公共性、社會性關系的主體行為都是經濟法的規制對象;財會管理和財務活動屬于經濟法重要調整對象的范疇。經濟法中的會計法是一門專門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管和約束的法律,在會計工作的行為主體及其發生的各類關系是會計法的規制范圍。狹義的會計法就是我國《會計法》中的各項規定;廣義的會計法涵蓋了會計的制度、準則、審計、報告規范和會計成本控制等內容。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監管主要表現在經濟法的主體、權利、義務、價值、屬性上,無論是廣義會計法還是狹義會計法都是目前對我國財會人員進行監管的主要法律。
二是調整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各類經濟關系。財會工作,是范圍最廣泛的經濟活動,它涵蓋了經濟活動的每個角落。經濟法中設置的外商投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公司法、個人投資法等,用來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各類經濟關系; 經濟法設置的票據、破產、證券、保險、金融、環境、自然資源、房地產法等領域法律制度用來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經濟法中設置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用來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經濟法中設置的財政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稅法、計劃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則是為保障我國經濟環境的和諧、健康,各主體經濟行為穩定、有序,充分協調各經濟主體的利益沖突,以法律手段規制各類經濟活動。
二、經濟法對財會工作的意義
(一)經濟法可以有效的約束會計工作
公司等經濟主體的財會工作并非是單純的會計核算工作。公司的財會活動每時每刻都涉及到經濟問題。而財會工作缺少誠信度是當下大多數企事業單位普遍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做假賬、漏稅、避稅已經成為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潛規則,這種無誠信的社會風氣影響了我國的財會行業健康發展。2001年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視察北京會計學院時,作出了“不做假帳”的題詞。“不做假賬”四個字深刻涵蓋了財會計工作職業道德的最根本的內容,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會工作的誠信性、嚴謹性的關注。按照經濟法中會計法的規定,財會人員能夠為審計者提交全面、有效、完整、具備時效性和無失誤的數據及資料是財會工作的基本要求。經濟法使企業財會工作人員在處理各項實務時有法可依,為企業及領導把好關,保證財會人員以專業、務實、誠信、負責的態度處理公司經濟活動中的各類財會業務。
(二)經濟法可為財會工作人員處理日常問題提供可靠依據
財會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可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而經濟法的出現。則為財會人員解決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準繩,使財會工作人員處理各種實務得心應手。經濟法中的票據法,使財會人員明確了票據的使用、提示付款、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內容,如涉及到具體實務的有,票據前后手怎樣追索責任、票據丟失后應向法院申請公示等;合同法使財會工作人員知道哪些人可以雇傭,在什么情況下屬于違法雇傭,什么時候解雇員工必須給予相應的經濟賠償,倘若違反合同法會怎樣處罰等;會計法使財會人員了解會計核算、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等與會計相關的知識; 公司法使財會人員知曉有關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內容;競爭法使財會人員知道什么是不正當競爭,以及怎樣應用競爭法來維護本公司的合法權益等。
(三)經濟法使財會工作人員的素質更加全面
財會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的體系,對會計職業的從業人員有特殊的能力要求。一名合格的財會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經濟、法律、管理和會計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應該是一名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如果不具備堅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基礎和相應的業務能力將難以勝任會計工作。由于擔任會計工作的人員專業素質的差異,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職業判斷和選擇也不一致,從而會計信息質量也千差萬別。如果財會人員素質不過關,將會給單位造成財會信息質量不高,甚至直接對經濟管理帶來損失,有時這此因為會計人員的業務差錯造成的損失,足以使一些企業多年的發展毀于一旦。而經濟法作為一個統一的經濟管理規范,涵蓋了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數十項法律,包括了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個方面。財會人員對經濟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后,對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方面知識都會有所了解,開拓了財會人員的視野,使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有所提升。同時,財會人員在掌握經濟法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能在企業管理中主動參與企業的管理,獻言柬策,當好公司的參謀和助手。
三、經濟法在公司財務工作中的主要功能
(一)維護公司與中小股東等的利益
在現代公司中,經營管理與財產所有二權利互相分離。通常來說,作為公司投資人,股份持有人可獲得經營收益,但不會擁有經營管理權利。股東無權直接決策財產出資,但有權選擇管理人、取得紅利、索回剩余財產等。瀏覽公司財會信息可使股東了解經理、董事等人員工作是否善良、忠實,以保護本人利益不被損害。經濟法可從制度上約束財務人員行為,使財會信息的全面有效受到保障。這樣股東就可以了解到公司真實的經營財務情況,通過行使自身監督權、維護本人利益不受侵犯。
(二)促進公司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優化配置公司經濟資源是財會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合理的法律制度可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資源配置效率。體現在:第一,公開公司財會報告、獲利、還債等內容,規制公司資產的籌集及配置;第二,對公司收入、利潤分配原則加以確定;第三,監督規制資產流動行為,以防資產被濫用。
(三)平衡企業各方利益沖突
為全面、客觀反映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國家應完善經濟法、規范企業的財會活動。除了企業的管理人、股份持有人外,債權人等其他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也需要掌握真實、準確的財會信息。比如,債權人了解能否如期收回債權、投資人及股東了解該企業的投資價值、客戶了解企業前景等。科學的法律制度可規范財會活動、保證所公開財會信息的全面、有效,對利益方沖突加以平衡。公司各利益主體均可獲知真實的經營財務狀況,使自身權益不受侵犯。
(四)規避財會活動風險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是獨立的經濟行為主體。但因自身的局限性,企業有時會在其經營管理中為了獲取經濟利潤做出危害市場其他主體的行為。公司法等經濟法律可對企業財會活動進行強制性規范、使其不危害其他主體利益。例如,企業公開的財務信息要準確、真實;由專業人員對其信息審計后、向股東公開;公積金及其利潤的使用和提取方式須符合法律規定;存儲賬戶及會計賬簿的管理應符合法定程序等。以科學的法律制度規范企業內部財會行為,可有效避免財會舞弊,維護各方主體利益、降低市場經濟活動風險。
(五)規范企業財務治理結構
企業董事會、股東會、經理層、監事會等機構會在制度上對財務權力加以分配、管理,形成了財務治理結構。經濟法對財務治理結構的規范,體現在:第一,確定各權力機構在企業財會工作中各項權利、義務與責任,使它們的財會行為得以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第二,促進各股東行為勤勉、負責,在財會管理工作中善良與忠實,如董事、監事、高管人員等。
經濟法的目的是維護我國經濟發展的健康、有序、可持續性;它的強調“社會本位”,規制內容是科學協調稀缺資源和經濟利益間的關系。經濟法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處于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是作為一項部門法獨立存在的。經濟法的出現,使財會行業的行為更加規范,從而有利于推動我國財會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工作中,經濟法在維護公司與中小股東等的利益、平衡企業各方利益沖突、規避財會活動風險等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
文章標題:經濟法對財務工作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caikuai/3558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