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財稅論文 發布日期:2013-12-16 14:02 熱度: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國際合作等領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情況逐步受到越來越多的單位、團體、個人的關注。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成了人們關心的問題。本文從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的指標分析及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的關聯性上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只有將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進行結合分析,才能對其投資價值得出正確的評價。
【關鍵詞】:償債能力,獲利能力,指標,分析
【正文】:
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的發展被推向了市場。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市場又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更廣闊的舞臺。近幾年,我國的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國際貿易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企業存在一定現實和潛在利益的單位、團體和個人越來越多,企業經營情況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貸款者、供應商、客戶、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等從不同角度需要對企業進行深入了解。于是,如何對企業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如何全面了解企業的投資價值成了一項重要課題。國內外對企業進行評價的方法大多都是根據企業以往的資產狀況、經營業績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對企業現狀及發展潛力的評價。在對企業經營業績和發展潛力進行評價分析的指標中,企業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經營業績好的企業通常會表現出良好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顯然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但若某個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如獲利能力強,償債能力弱,或者獲利能力弱,償債能力強,就應具體分析產生差異原因并綜合分析以決定其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本文將在簡單介紹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分析指標的基礎上探討如何綜合判斷企業投資價值的問題。
一、企業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典型指標分析
(一)評價獲利能力的指標
獲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對于股東來說,利潤的增長會帶動股價上漲或獲取更多的資本收益;對于債權人來說,利潤是償債的重要來源;對于政府部門,利潤直接影響到財政收入。獲利能力分析是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的重要項目。獲利能力分析需借助損益表及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中有關資料,將利潤各構成要素予以分解,以分析其構成并探討企業所獲得利潤與其投入資本的比例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們用本期各種比率指標與以前各期相比較或與整個行業企業獲利水平相比較以決定企業經營效率及獲利能力。用于分析企業獲利能力的分析指標主要有:
1、 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是由毛利與銷售收入進行對比確定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收入×100%
該公式主要反映主營業務商品生產、經營的獲利能力。單位收入毛利越高,抵補各項支出的能力越強,獲利能力越高;相反,獲利能力越低。銷售毛利有明顯的行業特點,營業周期短、固定費用低的行業,毛利率通常較低,如零售業。同行業由于設備、技術等差異也可導致企業銷售毛利差異。
2、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是營業利潤和全部業務收入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非主營業務收入)×100%
該指標比銷售毛利率更趨于全面,既考慮到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又考核非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同時不僅反映了全部業務收入和其直接相關的成本、費用之間的關系,還將期間費用納入支出項目從收入中扣減。這一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強。
3、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息稅前利率與總資產平均占用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平均占用額×100%
資產報酬率反映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也反映獲利能力。它由經營業務的獲利水平和企業資產的周轉快慢兩方面因素決定。企業經營業務創造的利潤豐厚,則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就高,企業經營業務利潤微薄,則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就低;企業資產的周轉速度快,企業經營越活躍,實現的利潤就多,企業資產周轉得慢,實現的利潤就少。如果企業在虧損經營,則企業資產的周轉速度快,反而加劇企業虧損;如果企業經營盈利,資產周轉速度慢,說明一部分資產被閑置或浪費,減少這部分資產可以減少一些費用,從而能夠提高盈利率。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各行業間競爭比較充分的情況下,各行業的資產報酬率將趨于一致。一般來說,總資產報酬率不應低于社會平均利率水平。
4、所有者權益報酬率 所有者權益報酬率是利潤總額與企業所有者權益進行對比所確定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所有者權益報酬率=利潤總額/所有者權益×100%
該指標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指標,用來衡量企業資本的收益能力,同企業的籌資能力關系極大。自有資金利潤率越高,企業越容易在金融市場上籌集到資金,如果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低于銀行利率,則企業很難籌集到資金。因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所有者權益最大化,從靜態角度說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所以該指標是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
5、普通股每股盈余 普通股每股盈余是由企業的稅后凈利扣除優先股股利后的余額與普通股股數進行對比所確定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每股盈余=(稅后凈利—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了普通股股東可分配的利潤情況。由于普通股的價格是按股論價,股票也是按股進行買賣的,并按股計算獲利額,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以及財務分析者都以每股盈余作為衡量公司經營效果、預測公司未來績效的尺度,由此做出投資決策。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的獲利能力并不是一個或某幾個指標就能夠反映的,需要結合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因素較多,除了運用指標進行分析外,還需要從會計政策及賬務處理等多方面了解企業,才能對企業投資價值做出綜合判斷。影響獲利能力的非常項目主要有:
(1)資產負債表外項目,如已證實資產發生了減值或損失、經營性租入固定資產、企業可能有未記錄的大額或有負債、企業為形成無形資產而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資產負債表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等。
(2)收益表特殊項目,如財產的沒收、一種外幣的嚴重貶值、一家分廠或一個營業部門的出售或廢棄、出售非為轉售目的所取得的投資物、由于本期發生了非常事件或非常損失而對商譽作了注銷、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等。
(二)評價償債能力的指標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對債務清償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即企業償還全部到期債務的現金保障程度。償債能力的強弱是決定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償債能力主要從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對比確定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反映企業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元的流動資產作為償付擔保,反映短期債權的安全性,比率越高,償債能力越強。一般來說流動比率維持在2:1較好,不能低于1:1。對于債權人來講,較高的比率代表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較強;但對投資者而言,過高的比率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率低下,資金浪費。一般情況下,生產經營周期短、應收帳款及存貨的周轉速度快的企業流動比較低。因此對企業資產流動性的評價應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對比確定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去除了存貨本身銷售及降價的風險,以及待攤費用、待處理資產損益帶來的影響,更能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保持在1:1較合適,低于1的速動比率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但行業的不同會造成速動比率的差別,并不是速動比低的企業償債能力就差,如果企業的存貨流轉順暢,變現能力強,仍然能夠保障企業償還到期債務。
3、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一般來講,負債比率越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但從不同的產業來看,負債比率的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以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為據,合理的負債比率一般是:第一產業為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如果負債比率在這些范圍內,就表明企業的負債比率尚屬合理,償債能力較強。
4、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是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該指標反映企業在償還債務時對債權人的保障程度。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對債權人來講就越有安全感。通常該比率維持在1:1較好,但對所有者來講,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過低的產權比率將會影響所有者權益的擴增能力,所以企業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產權比率,盡可能使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5、現金凈流量比率 現金凈流量比率是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進行對比所確定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現金凈流量比率=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越高則表明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其與上述其他各指標相比更具真實性、客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企業的經營現金凈流入是一個時期性數值,指的是企業在一個會計期內實際收到和支出的現金量和結存量,客觀反映了企業正常經營期間內的經營成果,并且受人為影響因素少,粉飾效應低;經營現金凈流入是企業在經營期內取得的實實在在的可用于償還負債的資金來源,而不像流動、速動資產價值的計量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基于以上優點,該指標具有其他指標難以比擬的優越性。
通過各種償債能力指標基本能夠較全面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但在現實環境中,影響企業償債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損益表特殊項目:財產的沒收損失、匯兌損益、自然災害等;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已證實發生的減損、銷售退回、債務重組等;以及現金流量、稅收因素等)。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時應從多方面采集信息綜合分析,從而得出正確判斷。
二、企業投資價值的評價
(一)將償債能力指標與獲利能力指標相結合探討企業投資價值的原因
目前,投資者在評價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時往往只是根據企業的獲利能力即凈收益指標的大小(上市公司一般以普通股每股盈余和市盈率為評價標準),這往往有失偏頗。要想準確判斷企業投資價值,還必須結合償債能力指標,對企業基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經營性租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廣告宣傳、推銷商品以及交納稅款等行為產生的現金流量等進行分析。這種做法的原因如下:
1、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共同構成企業所有活動。而相對于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來講,經營活動是企業日常活動、是發生的最為頻繁的活動。在持續經營的假設前提下,雖然企業有時緣于發展或其他原因,也需要進行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維持更好地生存,但經營活動始終是企業最主要的活動;在某個經營期間,企業可以不進行投資活動、不進行籌資活動,但決不可以沒有經營活動,這也是企業得以生存的條件之一。因此在通過財務分析判斷企業獲利能力的基礎上,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可以較為全面地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企業的投資價值做出合理判斷。
2、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收入是企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企業貨幣承擔者之一。雖然企業進行投資活動可以帶來相應的收益,企業也可利用籌資活動籌集現金作為企業臨時的現金流入,但要產生投資收益就要承擔投資風險,要使用籌集來的資金可能承擔到期還本付息的負擔;而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收入尤其是企業主營業務給企業帶來的現金收入是企業穩定和可靠的內部現金來源。企業要想長期良好地生存,不可能依靠投資收益和募集的現金,只有靠自身的經營產生的穩定收入來維持企業的日常周轉、應付企業的日常開支、支付債權人的本息、支付投資者股利。由此可見,只有將獲利能力指標與償債能力指標進行結合分析,才能全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
3、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像其他現金流量一樣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經濟資源流動,沒有夾雜任何人的主觀估計,不存在會計利潤轉換為實際現金過程中的轉換風險。因此,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會計利潤綜合分析,可以更客觀、更有效地判斷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的質量,合理判斷企業投資價值。
(二)獲利能力指標與償債能力指標發生明顯差異時的企業投資價值的判斷
對于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指標都很高或者都很低的企業.投資者對其投資價值不難做出判斷,但對于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表現出明顯差別的企業,則需進行具體分析。如有些企業可能獲利能力指標很高,但若其償債能力低下,這樣的企業的投資價值必然要大打折扣,因為這往往會給企業的未來發展造成隱患。
1、獲利能力較強,但償債能力較低的企業。這種企業要從兩方面分析其原因。
(1)若其原因在于當期的銷售收入中,有較多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即應收賬款的余額較以前大大增加),則主要應結合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的大小來評價其價值。若應收賬款中短期(信用期內或超過信用期較短)的比重較高,且按制度規定提取了壞賬準備,則該企業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較小,可以說該企業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反之,若應收賬款中長期的比重較大,甚至還有較多的三年以上未轉銷的壞賬,那么該企業雖然從短期來看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較大,金額較多,這樣不僅會直接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也會由于壞賬損失的大量核銷而降低企業未來的盈利水平。因此,從中長期看,如果今后此種情況得不到改善,其投資價值并不高。
(2)若其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費用的支付與攤銷的時間不一致,則需結合該項成本費用的大小及攤銷標準的合理與否來對其投資價值進行分析判斷。如是否因存貨計價方法不當而使之存貨成本增加、利潤虛增;是否因應該攤銷的費用掛賬而使利潤虛增等等。一般而言,每個企業都會存在成本費用的支付與攤銷計入損益的時間不一致的現象,在會計上表現為遞延資產和待攤費用等。如果該項成本費用數額不大,對企業經營狀況和投資者的判斷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如果該項成本費用數額比較大,則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并在各企業之間相互可比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分析,因此判斷是否真正具有投資的價值。
2、獲利能力較弱,但償債能力較強的企業。這種企業通常表現為凈現金流量較大或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較高。若其原因在于新投資項目特別是高科技項目尚未產生效益或資金較多尚未投入使用,則該類企業從短期來看或許投資價值不高,但從中長期來看也許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因為企業償債能力較強,不存在經營資金的短缺,隨著投資項目的逐步完工,獲利能力會逐步增強。但如果從較長時期來看,企業的獲利能力一直較低或處于一般狀況,即使暫時有較強的償債能力,也不具有投資價值,因為獲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償債能力的強弱,沒有較高的獲利能力做后盾的較強償債能力只能是曇花一現。
(三)將償債能力分析與獲利能力分析相結合探討企業投資價值的方法
我們可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析作為切入點,對企業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進行綜合考慮,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結構分析與比率分析,以此判斷企業投資價值。為了更好地對這兩種方法進行說明,現以某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加以論述。
1、結構分析:所謂結構分析即是從總量和內部結構兩個角度對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進行分析。這樣一來,會使投資者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尤其是主營業務的運行狀況有所了解,把握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償債基礎,由此確定其投資價值。進行結構分析時,可采用以下指標:
(1)現金流量結構比率 現金流量結構比率是單項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入總量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現金流量結構比率=單項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入總量×100%
通過計算,該指標可以清晰展示現金總流入量的構成情況、明確企業所有的現金流入的來源分布,從總量上把握企業經營活動給企業帶來的現金收入占企業全部現金收入的比重。例如該公司某年所有現金流入量906532808.8元中,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收入403035391.2元,占44.5%;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收入48809700元,占5.4%,籌資活動所得現金454687717.6元,占50.1%。這表明維持公司運行所需的現金最大的來源是籌資活動,占全部現金流入量的一半以上。這個現象值得投資者注意。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現金應主要來源于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具有穩定的現金收入。進一步研究報表,可知這全部454687717.6元均源于籌資所得,說明企業在靠借款過日子,意味著在將來負債到期時,企業將需大量現金去還本付息:一旦出現資不抵債,將直接威脅企業的生存;即便是企業有能力到期償債,但需大量的現金,到時勢必會影響投資者實際分到手的現金收益。
(2)現金流入對現金流出的比率 現金流入對現金流出的比率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現金流入對現金流出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
該指標表明企業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滿足現金開支的程度,它體現了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有利現金流量的能力,同時也反映企業獲利水平的高低。該公司這一比率數值為0.8682,小于1,說明經營活動現金收入負擔不了經營活動所需開支,企業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并不強。
(3)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項目構成比率 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項目構成比率是各項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項目構成比率=各項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100%
在分析過企業現金流量結構比率后,再采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項目構成比率,可以更加深入分析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的內部結構,以了解企業經營活動是否正常,尤其主營業務是否正常,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獲利和償債的穩定性。該公司某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403035391.2元,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現金流入量占88.53%,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是企業經營活動所得現金的主要來源、企業運轉比較穩定,這給企業創造可靠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提供了條件。
2、比率分析
所謂比率分析,即是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指標與企業會計利潤指標相比較,衡量企業利潤的質量,對原來采用的獲利指標體系與償債指標體系進行補充。可用的比率指標有:
(1)盈利現金比率 盈利現金比率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盈利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這一比率反映企業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之間的比例關系,在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大,企業獲利質量越高,償債能力越強。該公司這一比率為-0.3785,說明本期凈利潤與現實之間有嚴重的脫離。深入分析可知,這主要因為本期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了258915952.68元,這一項拉大了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差距,投資者應關注這筆應收項目日后的收回情況,這筆巨額應收項目的回籠與否對企業的獲利質量與償債能力有重大的影響。
由于凈利潤中包含企業投資活動引起的收入如投資收益,使得該比率的分子與分母之間的配比并不完全對應,所以在剔除掉非經營活動帶來的利潤后,得到下一指標,即經營利潤實現比率。
(2)經營利潤實現比率 經營利潤實現比率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營業利潤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經營利潤實現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營業利潤
該公司該指標為-0.465,小于0,說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收入不具有同步性,企業賬面上的利潤不小,但企業由此而收到的現金收入卻相對較低,由此可見企業的經營活動獲利質量并不是很好,償債能力一般,企業投資價值一般。
三、企業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差異性分析
由上述指標看出,企業獲利能力的高低通常由各項與收益有關的指標來反映,通過對企業獲利能力的分析能揭示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企業的償債能力強弱通常由現金流動的程度來揭示,通過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能提示一個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因此,企業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分別指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財務風險,它們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凈收益和現金流量的差異上。
凈收益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根據收入與費用配比關系確定的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而現金流量是按照收付實現制的原則確定的,顯示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實際發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數量。從企業的整個存續期間來看,凈收益與現金流量應完全相等;但就某一個會計期間來看,凈收益確認的時間與現金流量〔收付〕的時間就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凈收益與現金流量在數量和時間分布上均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應計項目:應收賬款反映的賒銷收入和與應付賬款相對應的費用支出在開出發票階段就計入了凈收益,但只有在以后用現金收付時才作為現金流量的構成。因此如果在一個會計期間內應收賬款增加或應付賬款減少,現金流量就會低于凈收益;應付賬款增加或應收賬款減少時,現金流量就會高于凈收益。
2、遞延項目:預收收入和預付費用在當期就作為現金流量的增減,但卻在以后的期間分期攤銷計入收入或成本。因此,如果在一個會計期間預收賬款增加或預付賬款減少,現金流量就會高于凈收益;預付賬款增加或預收賬款減少,現金流量就會低于凈收益。
3、存貨的周轉:庫存商品和在制品的增加,在付款時是一種現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出售并取得利潤時才能沖銷。因此,如果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存貨增加,現金流量就低于凈收益;存貨減少,現金流量就會高于凈收益:
4、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在付款時就作為現金流出,但是以折舊形式在其估計的使用年限內分期沖銷。如果在一個會計期間,資本性支出超過折舊額,現金流量就會高于凈收益。
5、資金進入或退出企業:如企業經常發生的從外界借入資金以及償還借款業務,都會引起現金流量的增減,但對凈收益無影響,因為它們只影響資產負債表。再加,股東投入資本金會引起現金流量的增加,股利分配會引起現金流量的減少,但對凈收益卻無任何影響。
6、人為因素影響:首先表現在會計方法的選擇上,采用不同的會計方法,對企業會計利潤有著不同的影響。即使在會計準則準許的范圍內,企業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會計方法選擇,達到對會計利潤的影響的目的(例如,從固定資產來說,其折舊的計算涉及到折舊年限、預計殘值、折舊方法;預計不同的使用年度和預計殘值,將對企業不同期間實現的會計利潤有著不同的影響;從折舊方法來說.當企業選用加速折舊方法或直線折舊法時,其各期計提的折舊費用也大不相同);其次表現在具體會計業務的確認與計量中存在的職業判斷因素,不同的會計人員對于同一會計業務進行的職業判斷也可得出不同的結果。基于以上人為因素,現金流量與會計利潤之間的差異有時是無法避免的。
上述6個方面共同作用,造成了企業凈收益與現金流量經常不一致,進而表現為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差異性。如有的企業年年盈利卻拿不出足夠的現金償還借款、購置固定資產和分配股利;相反,有的企業雖然經營性虧損卻資金充裕。
合理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單一專注于償債能力或獲利能力、單一考核某個指標都會得出片面的結論,這對于投資對象的選擇非常不利。 在進行投資價值判斷時,每個評價指標都有一定的優點,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多個指標共同分析,取長補短,將償債能力指標與獲利能力指標向結合、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綜合分析才能得出較全面的結論。
總之,影響企業投資價值評價的因素眾多,決策者必須深思熟慮后才能作出決策,其間財務報告的分析,尤其是指標分析是進行決策的基礎。只有在全面分析財務報告的同時,對償債能力、獲利能力指標結合分析,及時捕捉各種有益的信息,對引起指標異動的經濟行為予以關注,才能進行正確的決策。
文章標題:淺析企業償債能力及獲利能力財稅核心期刊論文發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caishui/1989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