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財稅論文 發布日期:2020-09-26 10:58 熱度:
2019年,我國新預算法的實施,開辟了我國預算管理的新體系,與原預算法相比,有了巨大的時代進步,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存在著落實不到位或曲線繞過剛性原則的現象存在,這就促使政府必須要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來輔助新預算法的實施。除了預算體系以外,我國地方的財政收入結構隨著“營改增”的深入,地方稅收收入大幅度下降,極大的加重了地方財政的負擔。只有建立清晰的中央—地方的事權關系和支出責任關系為主體,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和公開透明的預算體系,才能夠構建出地方財政支出管理的新體制。
一、現階段我國地方財政支出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我國的預算評價體系不完善在我國地方政府內部,自上而下,預算支出控制意識匱乏。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還是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和改革情況導致的:由于政府事實上處于行政權的執行者,與企業等組織具有根本性質的不同,其根本目標也不是為了盈利。過去政府的財務管理模式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每年年底向上級單位上報明年預算,在第二年的前十個月的成本支出平穩,但是在最后兩個月成本支出大幅度上升。因為上面撥下來的預算如果花不完,第二年的預算費肯定就會減少。這種中國特殊的財務管理模式實際上造成了地方政府對預算支出的控制意識不強,不必要的支出嚴重超支,進而形成了很高的財務風險。如果預算在某兩個月大幅度增加,又不是必要的,說明該企業的預算支出是非常不合理的,下一年的預算支出就應該酌情減少。如果是全年的預算支出相對平穩,說明該企業的預算支出機制相對合理,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其他指標。地方政府的領導層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意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定的成本控制機制來約束領導層。如果政府對于預算和成本控制所使用的載體相對落后,信息化程度嚴重不足,就會極大的降低運行效率。
(二)財政支出的過程缺乏監督,代理人問題引發尋租行為事實上,我國的財政支出機構同時受到人大、政府、審計、紀委監委、上級財政部門等多部門管轄,由于事權劃分不夠清晰,造成了實際資金管理的混亂,行政權力的多方管轄權引發了財政支出的過程中哪一個部門都無法明確對于地方財政部門的監督權力。由于多方博弈力量的存在,也造成了監管力度的不足。我國政府機構的監督過程更加注重事后的處理,對于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相關的監督,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且一旦涉及到事后的處理,就涉及到了人員關系的處分。代理人問題是現代治理體系的一個永恒的問題,其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所有者與管理者追求的利益不同,自然會發生矛盾沖突。該問題放在我國地方政府的背景下,又產生了更多的利益沖突。
(三)地方財政轉移性支出結構不合理,國庫集中支付落實不到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中國正在逐漸擺脫由中央發布行政命令來維持國家機器運行的體制,簡要來說,就是目前倡導的“簡政放權”,地方政府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根據當地政府領導班子的水平進行治理。事權的放開就意味著財權的放開,也就是說,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支出只可能逐漸減少,但是地方政府憑借地方財政需要做的工作逐漸增多。雖然新預算法規定了國庫集中支付的財政資金支出制度,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出現了許多額外科目不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運行,導致了財政資金支出風險,有些緊急項目,由于進度期限的原因,導致該專項資金直接由相關部門支付,導致了該制度的落實不到位。
二、加強我國地方財政支出管理新機制建設的措施
(一)完善細化我國的預算評價體系,建立細化預算公開制度新預算法不僅是地方政府改進財政工作的指南,還是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進行理財的具體參照。在頂層設計層面上,應該樹立自上而下的資金控制意識。這個落實在制度層面就是建立完善的預算評價體系,建立細化的預算評價指標,通過該地方政府各部門過去一年預算支出情況進行評價,由評價的結果反饋決定下一年預算的額度,用這種方法促使政府各部門領導樹立起來強烈的控制財政支出的意識。因為一旦被削減了預算,很有可能許多大型任務項目會因為資金的短缺而夭折,從而影響評優、晉升,嚴重的甚至受到上級監督部門的誡勉談話。一旦政府領導有了強烈的財政資金控制意識,再以具體的利益捆綁任務下放給各部門一把手,將資金控制的指標與下屬的績效、評優、晉升制度進行掛鉤,用制度來促進資金控制的有效執行。同時,加強資金意識控制的教育和宣傳,有效提升財政管理人員的法治意識與資金控制意識,積極推進全口徑的財政預算管理,將政府收入及支出事項納入預算管理體系中。讓層層任務主體逐漸感知上級收緊財政支出的決心。制度與教育并重,才能不斷提高各級的財政支出控制意識。此外,加大對財政預算權限的監管力度,均衡地分配地方財政監管權力,有效減少或完全杜絕財政資金權限相分隔的現象,消除財政資金分散化管理的現象,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效率與效果。
(二)加強國庫集中支付的落實,科學進行財政支出管理進一步落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保證所有的財政資金的支出都要運用國庫集中進行支出,對于專項資金和緊急項目,要擴大國庫集中支付的權限,使其有權力協調各部門的資金,對專項資金能夠及時支出。不斷完善財政支出公示制度。目前的財政支出公示太過敷衍,公示的數據較少,反而是一些寬泛的原則較多。可以利用大數據的背景,在社交媒體上同步發布財政數據與財政政策,適當地增加公示的財政數據、拓寬財政數據公示的范圍,加強民眾對于國庫集中支付的全民監督制度,有效提升財政支出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效果。
(三)完善轉移支付體系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由于我國財政體系建設日趨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我國區域發展,但是我國的轉移支付體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由于我國的權力方向總體上是由上級到下級,單一的運轉體系使得管理轉移支付相關資金的部門一直是財政預算部門,沒有設立專業的轉移支付管理機構,由于沒有統一可協調的專門機構進行管理,轉移支付的效果很難得到保證,且客觀存在著轉移支付項目較為繁雜、沒有轉移支付評價機制等問題,從而對轉移支付產生的效率無法評估,嚴重抑制了預算部門的積極性。一方面,地方財政管理部門要在逐漸簡化轉移支付數量與規模的同時,適當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項目的比重,確保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分配落腳點為自主分配上,規定轉移支付資金定向援助基礎設施的建設,不進行盈利性投資,保障公共服務的供給充足。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地方財政資金管理的效率與效果,還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為社會公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根據新預算法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要求,完善轉移支付相關法律條例,健全轉移支付的評估機制與嚴格的資金監管機制,消除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細化評估指標。在有效確保地方政府的資金自主分配權在資金轉移支付過程中受到一定約束與控制的同時,拓寬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項目的支配范圍、提升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靈活性。在地方政府部門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轉移支付資金,各級政府設立的機構串聯起來,進行財政資金的協調,嚴控政府財政資金的用途。地方政府還要根據預算編制程序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轉移支付的規模與具體項目,有效保證和提升基層政府部門支出項目安排工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四)完善地方財政收入,加強稅制改革不斷增加直接稅占稅收收入的占比額,針對目前經濟形勢的下行,可以降低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刺激中小企業的活力,增加其整體的存續時間,同時推進房產稅的征收,針對目前房價的居高不下,將房產稅的征稅作為地方稅的核心稅種,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管控房價,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地方的財政收入。還可以在合適的時機推出遺產稅、贈與稅等稅種,加強稅制的改革與創新。此外,還要提高稅收制度的配套政策。尤其是高收入人群的隱形收入難以監控,增強稅務機會對收入和流轉的監控能力,是必要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第三方獨立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等等特殊合伙機構,增強對收入的監控能力,從而不斷推進稅制改革,完善地方財政的管理新機制。
三、結語
地方財政支出的負擔源于多種因素,要建立地方財政支出管理的新體制,就必須在根本上明確中央-地方的事權責任和支出責任,然后完善預算體制和稅制的改革,才能不斷豐富地方財政收入,優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推進區域科學、合理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正菊.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4):20-21.
[2]張茹菲.我國地方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問題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1):220-221.
[3]新中國成立70年來財政體制和預算管理改革成就[J].中國財政,2019(23):50-54.
[4]劉窮志,文雪.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主要障礙及改革建議[J].財政監督,2019(14):25-28.
《地方財政管理挑戰及應對措施》來源:《商訊》,作者:劉芳
文章標題:地方財政管理挑戰及應對措施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caishui/4392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