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04 16:20 熱度:
企業成長及其績效的差異不僅在于投入生產要素的差異和制度的差異,而且還在于企業社會關系網絡即企業社會資本的差異。企業成長所需的資源(資金、人員、信息、服務、建議、知識、機會等)存在于企業的社會關系網絡之中,企業獲得資源的多少與其社會關系網絡的大小和疏密密切相關,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行離不開社會關系網絡,企業的成長亦是如此。
摘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可持續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源的獲取,在資源有限這個無法改變的條件下,如何更快速、簡便、準確的獲取資源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而連鎖董事便成為企業獲取資源的一條途徑。本文以江浙滬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連鎖董事網絡位置變動對下期企業績效及其變動分析發現,網絡中心度的變動與下期的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中間度變動與下期的績效則不具有顯著關系;而網絡中心度變動和中間度的變動與企業下期績效的變動均顯著正相關。
關鍵詞:經管類論文范文,連鎖董事,資源依賴,網絡位置變動,企業績效
一、引言
連鎖董事作為企業社會聯系的一個部分,越來越多的受到理論界的重視。連鎖董事是指一個董事在不同企業的董事會中擔任職務,這里的連鎖董事既可能包括CEO也可能不包括CEO,這取決于該CEO是否同時兼任本企業的董事。在國外學者提出的關于連鎖董事為何存在的諸多理論中,最受關注的是階層領導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認為資源是約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某些稀缺資源更是決定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段海燕、鐘偉周(2008)認為,由于當前中國企業董事生成機制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資源依賴理論更符合國內企業的研究。資源依賴理論是 Pfeffer & Salancik于1978年提出,指出連鎖董事的存在可以使企業獲得關于其他企業的重要信息,有利于引入和控制企業所依賴的資源。Christine Shropshire(2010)等諸多學者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這一理論。連鎖董事是企業與外部環境進行信息和資源交流的媒介,他(她)們不僅能更好地與供應商、客戶甚至競爭對手建立關系,幫助企業獲取連鎖董事網絡中的信息和資源,還能為企業董事會帶來新知識和連鎖企業的運營經驗。因此,連鎖董事能幫助企業放松資源約束,減少不確定性,從而提高企業財務績效和公司價值。迄今為止,國內外對于連鎖董事形成的成因,連鎖董事與企業戰略、企業治理、企業績效的關系等的研究層出不窮。企業間的關系網絡在相互補充和加強生產的基礎上可以作為一種降低成本、風險和與生產技術相關聯的不確定性的手段。目前來說,我國董事的生成機制中,企業更居于主導地位,而董事個體往往是被動接受,而且董事個人難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段海燕、仲偉周,2008)。因此,企業為了能獲得和掌控更多的資源,有動機借著董事變更的機會使自身處于一個更有利的網絡位置。本文即試圖通過分析企業在連鎖董事網絡中的位置的變化,來研究連鎖董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
(一)國外文獻 國外關于連鎖董研究起步早,并積累了豐富的文獻,這些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論基礎,多角度的對連鎖董事進行了研究。Hallock (1997);Fich and White(2005);Larcker, Richardson, Seary, and Tuna (2006);Erickson, Hanlon, and Maydew(2006);Bowen et al.(2008)等研究了連鎖董事對CEO薪酬的影響;Bazerman and Schoorman(1983)、Richardson(1987)、Haunschild and Beckman(1998)等研究了連鎖董事與企業戰略的關系。在實證研究中,則發現了連鎖董事和企業間的連鎖董事網絡對企業績效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但研究結論卻并不一致。Ferris,Jagannathan, and Pritchard(2003)的研究沒有發現連鎖董事的存在對董事會的作用或企業業績的持續性有不利的影響;Fich and Shivdasani(2006)則發現企業董事會中若有多個連鎖董事將導致弱的企業治理績效;Erik Devos et al.(2009)在Hallock(1997)的基礎上,存在連鎖現象的企業表現出更大可能性的董事會妥協效應;相反Sarkar et al.(2009)研究了印度上市公司連鎖董事與績效的關系,他們分析認為新興經濟體常常出現制度缺失,而連鎖董事在彌補制度空白、降低企業風險和提高績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更深入的研究則著眼于企業在連鎖董事網絡中的位置。Hoskisson et al.(1993)研究發現網絡間企業知識或信息的交換,使得處于網絡中心位置的企業表現地更加出色;Salman and Saives(2005)研究證實,中心度對企業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二)國內文獻 國內對連鎖董事的研究起步較遲,對連鎖董事及其網絡位置的研究并不多。任兵等(2007)分析了連鎖董事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通過實證研究指出在連鎖企業網絡,網絡的中心度與企業績效是負相關。彭正銀等(2008)實證發現連鎖董事數量與公司績效正相關。段海燕等(2008)根據當前中國董事任命機制推測財務績效越差的企業構建連鎖關系的動機就越強,并發現財務績效與連鎖董事數量負相關。劉濤、朱敏(2009)的結果表明,居于不同網絡位置的企業,連鎖董事網絡的嵌入性影響強弱不同,處于連鎖董事網絡中心位置會對企業績效產生正面影響;當引入環境變量后,發現當環境動態性高時,處于網絡中心位置的企業其績效會降低。王宇露和李元旭(2009)認為,處于網路中心位置的企業可以從網絡中獲取收益,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企業所處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其所具有的連鎖關系也時刻處在變動之中,企業所擁有連鎖董事的增多或者減少影響了其在網絡中位置,使得企業所能獲取的資源發生了變動,并影響到企業的績效。正如盧昌崇、陳仕華(2009)所指出連鎖關系是動態的,有構建、消逝、再構建的過程,田高良等(2011)所指出的現有文獻大都是從靜態的角度研究連鎖關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靜態研究只能解釋兩者之間的截面關系,無法回答兩者的動態關系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分析企業網絡位置的變動,來研究連鎖董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企業的網絡位置是由度數中心度和中間中心度共同決定的。另外,無論董事是通過參與董事會還是通過個人關系影響企業,董事們的影響都必須經過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管理之后才能表現出來,因而,本文認為連鎖董事網絡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具有時滯性,即將對下期企業績效產生影響。一個企業與其他企業的連鎖程度就是該企業對其他企業資源獲取的程度(Mizruchi,1982)。在社會網絡分析中,如果一個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建立的直接關系越多,那么該企業在連鎖董事網絡中會居于越中心的位置,其度數中心度就會越高,其所獲取的資源也越多,因而企業有動機在變更董事時增加其度數中心度。據此假設: 假設1:在企業連鎖董事網絡中,連鎖企業度數中心度的變動與下期企業績效正相關
假設2:在企業連鎖董事網絡中,連鎖企業度數中心度的變動與下期企業績效變動正相關
一個企業在網絡中的重要性不但要分析其是否處于網絡的中心位置,還要分析其是否處于關鍵的結點,處在網絡中心位置的企業并不一定就處在關鍵的位置上。在社會網絡分析中,如果一個行動者處于多對行動者之間,那么它的度數一般較低,該點可能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連鎖董事網絡中,企業所處的位置越關鍵,其中間中心度就越低,通過其傳遞的資源就越多,因而企業有動機在變更董事時減少其中間中心度。建立如下假設:
假設3:在企業連鎖董事網絡中,連鎖企業中間中心度的變動與下期企業績效負相關
假設4:在企業連鎖董事網絡中,連鎖企業中間中心度的變動與下期企業績效變動負相關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江浙滬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方之一,企業之間的聯系相當緊密,故本文選取江浙滬三省2008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為了避免異常數據的干擾,本文剔除了ST和*ST公司。本文所需數據、資料來自銳思(Resset)數據庫、國泰安數據庫。首先,從數據庫刪選出江浙滬地區 2008年至今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得到其董事會介紹(其中包括董事會成員的姓名、性別、職位、職稱、出生年月、簡介、上任日期、離任日期),通過核對姓名、出生年月、個人簡介、工作經驗等信息,逐一比較并刪選出初始樣本。其次,根據初始樣本和連鎖董事情況,選取從2008年至2011年連續四年均存在連鎖董事企業的財務數據,剔除其中數據不完全以及存在異常變動的企業,以及金融保險行業,最后共得到216家企業,共864個數據。本文董事信息與財務數據均以各年年底為時間點,樣本企業連鎖董事網絡的衡量指標首先運用Excel進行重新組織,再應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6.0進行處理。
(三)變量定義與模型構建 變量選取如下:(1)公司績效度量。ROA:資產收益率,是企業凈利潤與企業資產之比。本文分別以ROAt+1,△ROAt+1作為被解釋變量,研究網絡位置變動對其的影響。(2)網絡位置度量。第一,D:Degree,相對度數中心度(以下簡稱“中心度”),衡量網絡中企業在網絡中所處位置的“居中性”,△D則表示中心度的變動。第二,B:Betweeness,相對中間中心度(以下簡稱“中間度”),它衡量一個公司在多大程度上是其他公司信息或資源的交流中介,△B則表示中間度的變動。(2)控制變量。Ln(S):公司規模(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規模大的企業更可能擁有豐富的資源,容易影響其他企業,并受諸多相關方的關注,而且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一個企業的規模對其績效有顯著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公司規模作為控制變量之一。Le:Level,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與企業總資產之比。Gr:Growth,營業收入增長率,當年營業收入的增長與上年營業收入之比。Li:Liquid,即流動資產與資產總額之比。
在此基礎上,參照田高良等的研究構建模型,另外如前文所述連鎖董事在企業中所起到的影響具有時滯性,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于是本文嘗試將下期的企業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以研究連鎖董事網絡位置變動對下期企業績效的影響。首先,構建下面的回歸模型檢驗中心度變動和中間度變動對下期企業績效的影響,即ROAt+1=?茁0+?茁1Ln(Si)t+?茁2Grt+?茁3Let+?茁4Lit+?茁 5Dt+?茁6?駐Bt+?著t…(1)。其次,本文還認為企業網絡位置的變動除了對企業未來的績效產生影響,還將對企業績效的變動產生影響,而且這一影響同樣具有時滯性,因此構建如下模型:ROAt+1=?茁0+?茁1Ln(Si)t+?茁2Grt+?茁3Let+?茁4Lit+?茁5Dt+?茁6?駐 Bt+?著t…(2)。最后,本文另外構建模型3和模型4,其中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均為同期數據,以此分別做為模型1和模型2的比較模型。
四、實證檢驗分析
(一)相關性分析 模型1中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資產、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負債率以及企業流動性與下期企業績效的關系呈現出的結果與一般研究結論一致,本文關注的表示連鎖董事網絡位置變動的變量中,△D與ROAt+1顯著相關,△B也與ROAt+1正相關,雖然相關度不高,但是方向卻與假設并不一致;而△D和△B兩者則是顯著相關。這可能是因為處在網絡中心的企業并不一定就是處在關鍵的位置,當一個企業中心度正向變動時,與其它企業建立了更多直接聯系,卻不再作為關鍵點存在,因而中間度也隨之變高。模型2中各變量的相關系數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D與△ROAt+1正相關,而△B與 △ROAt+1負相關,這與假設是一致的,但后者相關度不高。
(二)回歸分析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各模型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3和模型4分別為模型1和模型2的比較模型,從而可以分析連鎖董事網絡位置是否變動對下期企業績效的影響情況。通過模型1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在連鎖董事網絡中的位置,即中心度的變動與下期的企業績效顯著正向關系,驗證了假設1;而中間度的變動與下期的企業績效成負相關,但不顯著,又考慮到相關性分析時中間度變動與下期企業績效正相關,假設2未得到驗證。通過模型2的回歸分析,中心度變動與下期企業績效的變動顯著正相關,而中間度變動與下棋企業績效的變動顯著負相關,假設3和假設4均得到驗證。然而,比較模型 1和模型3時(比較模型2和模型4時也有相同的情況),發現有以下幾點明顯差異:模型1的解釋力度明顯比模型3低;模型1中心度、中間度與企業績效的關系與理論相符,而模型3中心度、中間度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卻剛好相反;上述的研究結果一方面說明了在分析連鎖董事網絡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時,需要從動態角度來思考網絡位置變動這一重要因素,而且這些變動帶來的影響具有時滯性,這跟企業實際情況是一致的。在企業的成產經營過程中,計劃的制定、決策的落實以及實際執行,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重大事項更是如此。此外,如本文雖然基于上述建立的回歸模型基本上驗證了本文的假設,但模型的解釋力度還不夠,今后的研究還需要考慮更多其他的影響因素。 五、結論
本文實證檢驗了連鎖董事網絡位置中心度變動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但是通過比較模型的對比發現了諸多疑難問題,也同時發現本文的不足:首先,本文是基于資源依賴理論基礎上提出的假設,沒有考慮其他理論分析;其次,本文的樣本和數據有限,數據處理的手法不夠成熟,運用的模型比較簡單。再次,連鎖董事的影響一方面需要考慮董事在其中所做出的努力,即連鎖董事們在汲取和傳遞信息資源上到底盡到了多大的責任,另一方面企業又從多大程度上利用了連鎖董事這一獲取資源的途徑,并將所獲得的資源運用的企業的經營中,這之間涉及的中介因子又有哪些,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而本文無一涉及。連鎖董事的存在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社會網絡關系的研究越來越細,對連鎖董事的研究也不例外。在社會網絡這樣一個復雜系統下,對連鎖董事的分析不僅僅要考慮到連鎖董事的存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還要動態的分析其在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中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從其形成的原因,到作用機制,到影響,每個研究切入點都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探討,因此,未來研究將不斷深入和細化。
參考文獻:
[1]劉軍:《整體網絡分析講義:UCINET軟件使用指南》,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劉濤、朱敏:《動態性環境中企業連鎖董事與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軟科學》2009年第6期。
[3]任兵、區玉輝、彭維剛:《連鎖董事與公司績效:針對中國的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07年第1期。
[4]任兵、區玉輝、林自強:《企業連鎖董事在中國》,《管理世界》2001年第6期。
[5]徐勇、邱兵:《網絡位置與吸收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6]Faleye, O.Classified Boards, Firm Value and Managerial Entrench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3).501-529.
[7]Larcker, D., S. Richardson, A. Seary, and I. Tuna. Director Networks,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orking Paper.2006
文章標題:經管類論文范文連鎖董事網絡位置變動對企業績效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gongshang/2165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