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5-07-08 16:46 熱度:
企業安全文化是很多企業都會進行的一種文化建設,也是整個公司軟實力提升的一個途徑。但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構建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本文主要對此做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青海教育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我國企業安全文化構建的現實困境分析及對策。
摘 要:對我國企業安全文化的構建,屬于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文章從企業的競爭環境和制度環境兩個方面,分析了安全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對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文化異同點的認識。最后,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分別從:提升人本管理水平、強化制度規制機制、重視文化基因傳承、挖掘傳統文化元素等四個方面展開的對策構建。
關鍵詞:企業安全文化,現實困境,對策,我國
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構建起符合國情的企業安全文化(以下簡稱:安全文化)已成為管理者需要直面的課題。從對“安全文化”的概念界定來看,國內外仍存在著不同的理解。根據我國學者的定義,安全文化是全員性的安全價值觀或安全理念、員工職業行為中所體現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構成和影響社會、自然、企業環境、生產秩序的企業安全氛圍等的總和。從中不難發現,對我國企業安全文化的構建,實則屬于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
與我們所熟悉的安全生產不同,安全文化的構建將形成企業經營發展的“軟實力”。也正因如此,在構建安全文化時必然會涉及到企業內在“意識形態”的重構,以及組織生態系統的調整。
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做以下討論。
1 我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分析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1 企業競爭環境導致的現實困境
由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可知,安全文化建設須建立在企業的物質基礎之上。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物質基礎又集中反映在了企業的經營效益之中。在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普遍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各類型企業也必然遭遇到了經營效益下滑的風險。從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企業的競爭環境。那么惡化后的競爭環境對安全文化建設又帶來了怎樣的困境呢。不難理解,在企業全員聚焦于增強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安全生產似乎成為了一種“口號”,而難以將其上升為一種文化積淀。
1.2 企業制度環境導致的現實困境
這里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就企業制度環境所導致的困境而言,可分別從這兩大制度類型上來考察。
①正式制度環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設需要遵循圈層原理,即需要從制度文化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領域。然而,在當前壓縮產能水平、提升產能結構的壓力下,我國企業普遍聚焦于構建技術層面的核心競爭力,為此,也在績效考核上配合了這一點。
②非正式制度環境因素。與正式制度環境不同,非正式制度環境是自發形成,并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實踐表明,我國企業員工在不具有“企業公民意識”的情況下,難以理解安全文化的內涵,更不要說對安全文化重要價值的認識了。
以上從兩個方面所做的現實困境分析表明,在我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面臨著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制約條件。就解決當前困境的思路來看,則需要利用企業文化的構建原理,來綜合消除客觀和主觀方面所帶來的干擾源。
2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共同點與區別
在利用企業文化建設原理的同時,還需要認清二者的異同。無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看,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質。因此,下面將就二者的異同點進行梳理。
2.1 二者的共同點
①理論層面。作為一種文化基因,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文化都需要借助“傳承”來實現基因的保存與傳遞。這也就表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長期中逐漸形成。
②實踐層面。前面也已經提到,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需要遵循圈層原理。企業文化作為總括的文化系統,在建設實踐中需要逐次完成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構建。與此相似,企業安全文化也需要完成由“看得見”到“看不見”的轉變。
2.2 二者的區別
梳理現階段的相關文獻可知,許多作者將企業安全文化看作為企業文化體系的一個分支,從而放大了二者之間的共同點。對此,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從功能結構來看,企業文化建設側重于形成企業內在的凝聚力和員工趨同的心理素質。而從企業安全文化的定義出發,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則需要建構起:“影響社會、自然、企業環境、生產秩序的企業安全氛圍”。可見,企業安全文化具有顯著的正外部性。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也正是由于存在著顯著的正外部性,便相對增大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難度。
需要指出,當前我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這從對其概念界定的多元化傾向上也可見一斑。但我們也應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還應在企業充分推廣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的安全觀。
3 基于國際經驗下的對策構建
西方發達國家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上十分重視制度文化構建,這也與西方社會重視契約的文化背景有關。如,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70年代初期就頒布了《職業安全健康法》。從美國杜邦公司的經驗來看,在其生存發展的200多年的歷史中,就是把安全上升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倡導安全、職業道德、環保與健康及對人的尊重,從而成為公司發展歷史的進程中永不動搖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質,轉化人的觀念,不是以一種強硬的方法往人的頭腦中去貫穿法規和條文,而是結合人的自身特點,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安全環境,使人的自身素質在學習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傳統的觀念得到進一步的轉化。
由此,基于國際經驗下的對策可從以下4個方面。
3.1 提升人本管理水平
“人本管理”作為舶來品已逐漸在我國企業管理實踐中得到應用。但從應用效果來看,其中的功利性仍不乏鮮見。這種功利性的產生根源可歸因于,我國企業部分管理者對員工的人性假設仍是“經濟人”。這樣一來,必然習慣于采取說教的方式來解決安全生產的問題。為此,提升人本管理水平的關鍵在于,建立起與員工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員工真切感受到管理者為員工的安全著想,從而促使他們自覺安全生產來為企業的發展著想。
3.2 強化制度規制機制
杜邦公司所獲得成就是我國企業無法復制的,其中就包括美國人所崇尚的契約精神。因此,我們在正視這一情形的同時,便需要借助制度高壓來規制非安全行為的產生。從安全文化的建設路徑來看,這里屬于制度文化建設。結合現實問題,強化制度規制機制的關鍵在于旗幟鮮明的履行獎懲辦法。前面談到了我國企業所存在的非正式制度環境,為此需要通過引入“聲譽約束機制”來克服“法不責眾”的弊端。
3.3 重視文化基因傳承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需要長期堅持下去,從而實現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的轉變。為此,企業管理者需要重視安全文化基因的傳承。具體的做法包括:①管理者不應因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惡化,而弱化對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視;②管理者應認識到安全文化這一軟實力的價值,并努力使其成為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集合。
3.4 挖掘傳統文化元素
在員工崗位安全意識培訓中,需要充分挖掘傳統安全文化元素,從中來使員工產生共鳴。諸如,三思而后行、沉思、三人行必有我師等文化元素,都能使員工在內心信念中形成安全生產意識。
4 結 語
本文認為,促進我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需要從:提升人本管理水平、強化制度規制機制、重視文化基因傳承、挖掘傳統文化元素等四個方面來展開。本文對我國企業安全文化構建的現實困境進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國際經驗下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 林建勤.搞好安全生產要重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J].中國電業,2014,(3).
[2] 何永東.以“4H+E”模式構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J].水力發電,2014,(9).
[3] 周曉帆.工礦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探討[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4,(1).
青海教育期刊簡介:《青海教育》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登記,由中共青海省委教育工委、青海省教育廳主管、青海教育出版社主辦。《青海教育》是全國社科類核心期刊。中國北方優秀期刊、青海省一級期刊,創刊于1957年,月刊,大16開,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刊號:CN63-1006/G4,國際刊號:ISSN0529-3502,郵發代號:52-78。本刊現為ASPT來源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中國知網全文收錄)。
文章標題:青海教育雜志投稿我國企業安全文化構建的現實困境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gongshang/273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