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國際貿易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15 14:47 熱度:
東盟是福建利用外資的主要來源地區之一。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福建對東盟國家的投資業逐漸展開。
論文摘要:東盟是福建的傳統貿易伙伴之一,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福建與東盟貿易在未來也將面臨多項抉擇。本文是貿易類職稱論文,文章根據福建與東盟多年的貿易發展現狀,結合2010年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的發展契機,對福建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國家經貿合作提出若干發展對策,希望對中國與東盟雙方的經貿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鑒。
論文關鍵詞:福建,東盟,經貿合作,契機,對策,貿易類職稱論文
一、福建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的現狀
(一)投資方面
東盟已經成為福建首選的對外投資地區,東盟國家來閩投資主要集中在東盟的五個老成員國,這五個國家占東盟在閩投資總額的90.24%。截止2008年底,東盟在福建省累計投資3426項,合同外資金額83.8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4.07億美元;福建省核準在東盟設立境外企業86家,累計投資金額2.8億美元,項目涉及貿易、鐵礦開發、木材加工、農業開發等方面。我國與東盟之間實現“零關稅”貿易,借此機會,福建企業進一步擴大了在東盟的投資。
(二)機電產品貿易方面
福建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從2002年的9.04億美元上升到2009年12.41億美元,其中95%以上為戴爾、松下電子等外資企業以加工貿易形式進口的電子元器件,東盟成為福建重要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地。福建的機電產品對東盟的出口額從2002年的5.72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23.00億美元,每年均提供40%的出口增量。機電產品出口種類不斷豐富,發電機、船舶、液晶顯示器、汽配等多種產品對東盟年出口額突破億美元。
(三)民營企業與東盟的貿易方面
福建積極鼓勵省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開展對東盟國家的投資,扶持福建省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電子、機械、輕工、紡織、建材、醫藥、家用電器行業的對外發展;充分利用華人、華僑的特殊橋梁作用,擴大福建省機電、輕紡等產品對東盟的出口。2010年前7月,福建私營企業對東盟進出口29億美元,增長69.9%,占同期福建對東盟貿易總額的41.1%;福建省民營企業出口持續高速增長,規模日益壯大,在雙方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福建省對東盟進出口的主導。
(四)對外工程和勞務輸出方面
目前東盟已經成為福建省第一大對外工程承包市場和第一大勞務輸出市場,目前已近30家企業在東盟從事勞務、海產品加工、電機制造等行業。2006年福建省對東盟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總金額3320萬美元,完成營業額7041萬美元,勞務輸出2961人。福建省正在進一步加大對東盟市場的開拓力度,為實現中國與東盟提出的“2010年雙邊年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五)旅游合作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來閩旅游人數不斷上升,2006年,東盟國家有25萬人來福建觀光,2009年1-10月份來閩旅游的外國游客達到139.17萬人次,其中接待東南亞五國游客12.35萬人次,占到了8.8%。東盟游客主要來自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福建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居民出境旅游快速增長。由于地緣、親緣的關系,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已成為福建出境游者的首選之地。
二、福建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的契機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的刺激效應
中國-東盟自貿區不僅在政治上有利于促進和鞏固中國與東盟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有利于改善雙方的地緣政治環境,保障區域安全,而且也為福建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提供了發展機遇。首先,其有利于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促進福建與東盟國家經濟合作的增長。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各成員國關稅將大幅降低,這為福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對東盟出口提供機遇。同時CAFTA貿易便利化進程,將涉及各國之間通關、檢驗檢疫、產品技術標準、市場準入門檻、人員流動便利等諸多環節的銜接和相互承認,非關稅壁壘將逐步消除,區內貿易、相互投資將大大方便;其次,其有利于優勢互補及合理分工,進一步深化貿易互補性。東盟各國資源豐富,以盛產橡膠、礦產品、石油、塑料原料和樹木等原材料聞名,而福建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與東盟產品相比,福建的服裝、鞋類、食品加工、車輛零配件、小型機械等產品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福建與東盟存在不同產業間的貿易互補性,可以說在雙方之間一種新型的產業分工和產業循環機制已初現端倪;最后,其為福建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便利的區域性市場。目前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啟動,福建企業投資于區域內可以享受到區域內國家相互開放市場和提供優惠的好處,這些都將極大地促進福建對東盟的投資。
(二)2010年東盟六國的零關稅效應
從2010年1月1日起,我國對進口東盟的7000種產品實行零關稅,東盟方面也將作類似安排,這將為福建省機電產品、農產品、建材、鞋服等行業對接東盟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在建材行業方面,目前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用住宅建設出現新一輪熱潮,其建材產品大多數依賴進口,每年建材的進口需求額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這不僅為福建民營資本創造了投資機會,同樣也為建材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商機;在機電產品方面,東盟已成為福建主要的機電中間產品來源地,機電產品一直是福建出口東盟的最大宗商品,其中外資企業占對東盟機電產品出口的55%,如捷聯電子的液晶監視器、冠捷電子的CRT監視器、友達廣電的液晶顯示板、廈門建松電器的電動機;在紡織鞋服方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則為中國制造提供了一個新的潛力市場。零關稅必然會帶來低成本,因此福建企業可將規模效應應用于東盟報價上,有益于提高成交量。目前,我省與東盟之間呈現的主要是一種規避貿易壁壘的區域性合作關系,企業利用關稅優惠,將線紗、布料、鞋材等中間產品出口到東盟,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當地銷售,或使用東盟的配額出口到歐美地區。
(三)以海西建設為依據開展投資合作
海峽兩岸的經濟融合,無疑為東盟十國加速發展創造更多機會。東盟是臺灣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福建省可以結合國家“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戰略,積極尋求與尚未被納入自貿區的中國臺灣地區分享自貿區的優惠政策,臺商可以通過在福建建立合作基地來拓展東盟市場。目前在福建從事加工貿易的臺資企業,銷往東盟地區的產品占很大比重。海西建設可以加強臺商在福建投資,從地緣、人緣還是從合作的基礎等方面得到很多的便利。利用在福建已設立或者進一步設立的投資合作平臺,臺資企業出口東盟各國的產品將同樣有機會享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各項優惠政策,這對于促進福建與東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
三、福建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對東盟自由貿易區國家的直接投資
首先,要積極引導福建民間資本投向東盟。調查數據顯示福建民間融資金額僅次于浙江,但是由于大量的民間資本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而處于閑置的狀態,去東盟投資一方面可以為這些富余的民間資本找到出路,另一方面,對于福建民間資本來說,進一步擴大東盟合作的機遇已經到來;其次,加大對東盟各國“邊際產業”轉移力度。新加坡和文萊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居東盟國家的第一層次;馬來西亞和泰國屬于第二層次;印尼和菲律賓屬于第三層次;越南、緬甸、老撾和柬埔寨是第四層次。東盟這種多層次的經濟水平與產業結構,使得福建企業在東盟中下游國家進行投資有著獨特的優勢,可以成為福建轉移“邊際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重要場所。東盟中下游國家勞動力價格低廉,并且實施了許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這些國家的經濟與福建有很強的互補性,同時文化背景方面的類似性構成了東盟國家的區位比較優勢,可以減少福建投資的進入障礙;再次,引導臺商以與大陸商家合資方式投資東盟。
(二)利用產業結構互補,進一步擴大雙方經貿合作
東盟各國與福建貿易互補,特點各異。工業方面,福建產業基礎完備、產品性價比高,建材、船舶、汽配、紡織服裝、鞋類等產品出口優勢明顯,東盟為其提供6億人口的大市場,同時也是福建資源型、原料型產品、高科技零部件的重要來源地;農業方面,相對于東盟優質水稻、棕櫚油、橡膠和熱帶水果等,福建深加工的水產品、蔬菜以及柑橘等具有互補優勢;服務業方面,福建在建筑、海運服務等方面競爭力較強,而東盟則在航空運輸、金融、酒店、會展、旅游服務方面獨具特色。根據比較優勢原理,結構互補性就是進一步擴大經貿合作的直接驅動力。因此,雙方應充分利用這種貿易互補性,加強合作交流。
(三)改善民營企業的管理機制,加大開拓東盟市場的力度
福建省民營企業應著力發展優勢資源和特色產品產業群,通過產業集群的方式,在東盟國家打造強有力的、具有保稅功能的特色產業區,鼓勵并帶動相關企業進行投資,以現有優勢產業的多元化戰略來拓展區域產業集群的寬度,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區域產業的附加價值,構建福建—東盟國家中小企業合作的平臺。
(四)加強企業跨國經營人才的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是適應市場競爭的基石,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的現實和長遠需要。因而,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吸收優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將是企業壯大自身規模、開拓東盟市場的緊迫任務。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地分析人力資源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從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體系,有針對性地招攬人才;其次,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積極創造條件,重視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留住高素質人才。
(五)政府要構建投資促進體系與服務體系
政府在企業開拓東盟市場中扮演著“守夜人”的角色,其支持體系是促進福建企業海外投資的制度保障,因此,政府應著重提供經濟合作的政策和制度環境等服務。首先,政府應進一步健全信息服務體系。政府應發揮和利用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和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投資促進平臺,加快電子商務網絡建設,加大信息服務力度,不斷增強中介機構在促進對東盟的出口和投資中的地位,協助民營企業產品的出口,引導發揮涉外經濟咨詢、法律、會計、市場調研等中介機構作用,為福建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和保障;其次,政府應進一步簡化手續,簡化項目核準,以高效的管理和服務降低企業行政成本。
(六)應充分利用華僑網絡
廣大的華僑華人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福建作為全國著名的僑鄉,全省擁有1000多萬的涉外同胞,其中90%居住在東南亞國家,相近的地緣關系、相似的宗教文化,使得福建與東盟國家之間存在著深厚的貿易基礎,有利于雙方產業內貿易的發展。華人華僑是推動福建—盟區域合作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人脈資源,資本實力雄厚的東盟華人可以為福建—盟區域合作提供充足的資金。福建省要積極主動地與東盟華人華僑組織、機構和社團等建立密切的聯絡渠道;合作雙方要及時調整政策,改善軟環境,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科研能力,適度引導華資轉向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大型投資項目,在鞏固傳統產業內貿易基礎上,推動產業內貿易的深化發展。
《中國對外貿易》(中文)全國統一刊號CN11-1019/F,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0-954X,郵發代號82-959。《中國對外貿易》雜志(中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中國國際商會(CCOIC)主辦,是中國創刊最早,集專業性、商務性、高效性于一體的對經貿界有影響的雜志。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
文章標題:貿易類職稱論文試論福建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的契機及對策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guomao/2916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