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9-24 17:02 熱度: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摘 要:從“低碳經濟”一詞的出現引申出低碳產業作為新的發展模式。而且不斷挖掘在發展低碳產業的進程中政府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著重從政府行為的責任與壓力和政府行為的方式兩個方面分析促進低碳產業發展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政府應積極促進建筑材料市場的低碳化轉變,鼓勵服務業的低碳化發展,提倡低碳技術與城市交通工具的有效結合等策略。
關鍵詞:發表論文的期刊,低碳經濟,低碳產業,政府行為
1 問題的提出
1.1 低碳經濟的提出
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人們價值觀的改變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不斷滲透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1.2 低碳產業的提出
“低碳產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低碳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低碳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為中國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中國必須抓住這次機會,在發展和減排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點,并且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實踐低碳產業的先鋒國家之一。
2 政府行為在低碳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分析
中國作為世界上碳排放量較大的國家之一,本著對世界負責的態度已做出了莊嚴的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但要這種指標性的承諾不是從國家層面上發出就可以實現的,同時還需要全國人民之力。
2.1 發展低碳產業的政府行為的重要性
政府行為是我國行政部門所做出的具有強制性的規定[1]。在發展低碳產業這個問題上,政府要起到先導的作用,不斷對公眾進行低碳知識的普及,并伴隨以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眾所周知,法律法規具有明示作用。對于促進低碳產業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頒布法律法規是不可缺少的[2]。因為法律法規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企業和公眾,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不運用法律法規約束自身行為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本著低碳的原則,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促進低碳產業不斷發展的目的。并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有效地對阻礙其產業發展的不法行為進行校正。
2.2 發展低碳產業過程中政府行為的責任與壓力
“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高碳”占絕對的統治地位[3-5]。而且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而我國又是發展中國家,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又無形加重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資料顯示,1993―2005年,中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8%,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約70%。采掘、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工業行業,2005年能源消費量占了工業能源消費的64.4%[6]。一方面,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個重大課題;另一方面,通過發展低碳產業,平衡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所不可能避免的高碳現象[7]。
在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的基礎上,面對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能源需求還將繼續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的現狀,我國必須自覺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走出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應全球挑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3 我國發展低碳產業過程中政府行為的方式
3.1 法律法規的頒布
2007年10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對原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進行了修訂,形成了《節約能源法》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是一部更全面的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法律,對于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必將為低碳產業的發展也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3.2 配合法律實施的其它具體措施
立法固然重要,但貫徹落實好法律更重要。政府不斷加大《節約能源法》宣傳力度。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介,采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知識競賽等形式,切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宣傳實效。開展《節約能源法》培訓,樹立先進典型,對嚴重浪費能源的行為進行曝光,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并抓緊制定《節約能源法》配套法規和標準。
3.3 制定低碳排放量目標規范政府行為
中科院2009年11月3日發布的《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了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報告指出,我國應把“低碳化”作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并且伴隨采取較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以確保目標的實現,而這就必定要求全國上下,各地政府有所為。 3.4 大力推動低碳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培育低碳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多個低碳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最為突出。包括超臨界、超臨界機組技術、光伏組件技術、太陽能熱水器核心技術和提升水泥余熱發電效率技術等。除此之外,我國應該利用已掌握的有效的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并由此不斷向其他技術領域延伸。通過技術研發,提升低碳企業的創新能力。
3.5 通過新能源產業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
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發揮重大能源項目在擴內需、保增長和促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在當前能源供需形勢出現了緩和的局勢下,為結構調整提供難得的戰略機遇;三是加強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并在政府和市場積極推動下與新能源產業融合,降低該產業的生產成本,并逐漸擴大其產業規模。
3.6 加強低碳產業對外合作
中國積極與發達國家建立友好的貿易關系并就“低碳經濟”的發展達成了共識。就促進低碳產業而言,國際合作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與眾多發達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集中于清潔的大氣、水、交通、電力和資源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主要包括建筑能效、清潔煤(包括碳捕集與封存)及清潔汽車。并且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等的國際間的合作也在緊密進行。
4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政府行為的選擇策略
4.1 積極促進建筑材料市場的低碳化轉變
中國的房市從2005年開始就出現了房價增長過快過猛的勢頭,幾年內,房價翻了近3番。各地的開發商都瞄準了房地產市場想大有作為,所以各省市都出現了很多在建建筑,這就必定會出現建筑材料市場不斷繁榮的伴隨效應。原本在建筑能耗中CO2排放量就很大,中國現階段房產市場繁榮就更加深了這一現象。此時,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建設大國的中國更應該十分重視推廣太陽能建筑和節能建筑,積極推進建筑低碳化進程。
4.2 提倡低碳技術與城市交通工具的有效結合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60多年來交通運輸量和汽車保有量增長顯著,未來中國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核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燃料消耗增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同時還將大量的污染源排放到大氣中。面對不斷惡化的氣候和環境,交通運輸領域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交通低碳化。目前,我國已加強了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相應技術的研究,并且在各個省市大規模興建電氣軌道交通,為進一步實現城市交通工具的低碳化提供了有力的現實基礎。
4.3 鼓勵服務業的低碳化發展
2003年5月由阿里巴巴公司投資創辦的淘寶網一經出現,把一種全新的購物理念和購物模式帶到了消費者面前,隨之電子商務、物流業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流業的出現,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就物流業本身而言就是一個碳排放的大戶。所以要實現低碳物流要實現物流業與低碳經濟的聯動,通過有效措施實現節能減排,使在低碳環境下可以實現對先進的物流方式的支撐。
4.4 在消費領域推廣并植入低碳化概念
中國的熱情好客世界聞名,禮尚往來也就成為了不可缺少的溝通方式,過分簡單的包裝顯得不夠體面,“愛面子”使很多人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食品制造業的過度包裝。尤其是在中秋時節的月餅市場上,天價月餅比比皆是并且屢禁不止。這些在消費領域包裝材料投入的增多必定會造成資源上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它在加劇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方面的社會隱患。所以應當提倡低碳化的綠色包裝、適度包裝,使其整個生產和使用的過程中對人類和環境不產生危害,培育消費者低碳化的消費習慣。
參考文獻:
[1]岳躍.制度選擇中的政府行為模型分析[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1(2):19-22.
[2]葉婷婷.論東莞發展低碳產業的現狀與措施[D].廣東:東莞理工學院,2006.
[3]王亞柯,婁偉. 低碳產業支撐體系構建路徑淺議:以武漢市發展低碳產業為例[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95-99.
[4]周生力.用低碳技術打造低碳產業[J].今日國土,2010(4):24.
[5]胡彪.關于加快我國低碳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中國科技產業, 2010(4):27-29.
文章標題:經濟學發表論文的期刊投稿格式范文參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gjixue/2288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