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30 11:02 熱度:
新疆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與中亞國家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人文優勢和資源優勢。習近平同志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提出,是民族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要發揮民族特色體育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注重民族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創新民族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國家在多領域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絲綢之路民族體育產業品牌。
《當代經濟科學》當代經濟科學,全方位塑造自己的精品品牌,突出特色——原創性、多元性和開放性,堅持把“學術質量第一”和雙向匿名審稿作為編選稿件遵循的基本原則,積極倡導規范、嚴謹的研究方法,鼓勵理論與經驗研究相結合,不斷提高刊物學術質量,努力使之成為廣大經濟與管理理論工作者和實踐者的學術思想暢通交流的平臺。
習近平同志在9月7日訪問中亞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將大大加快我國向西的開放和改革的步伐,促進我國經濟更加協調發展,新疆作為我國向西開放前沿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的優勢更加突出。
1、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2000多年前,一條從中國長安綿延向西的道路,將古老的東方與遙遠的西方緊緊連在了一起。這條由駱駝腳掌踏出的絲綢之路,不僅是千百年來東西方往來的交通走廊,更促使沿線各國、各民族融合共榮,形成多彩燦爛的新的文明動脈。新疆既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中最具地緣優勢、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的核心地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最重要的戰略樞紐。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是新疆千載難逢的重大戰略機遇,對民族體育來說是面臨的新機遇。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總面積約50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為新疆民族特色體育產業發展擴大市場。二是隨著近幾年新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周邊國家經濟的回暖,加快新疆對外開放,構筑新疆“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對內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條件已經成熟。三是新疆與中亞地區地理相近,人文相親,民族體育文化相通,各族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是民族體育旅游發展潛力巨大的區域。四是絲綢之路沿線區域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文化遺產與自然風景齊備,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共存,烏魯木齊已逐漸形成輻射全國乃至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國際航空市場和航空網絡格局,形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經濟帶。體育產業作為新疆與中亞國家開展交流合作的新領域,要以主動作為的態度搶抓歷史機遇,堅持以體育產業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擴大新疆沿邊的對外開放,把地緣毗鄰、經濟互補和民族體育資源優勢轉化為合作優勢,建立絲綢之路民族體育產業合作組織,發揮我國向西開發橋頭堡的作用,進一步推動包括旅游研究機構、旅游企業、旅游協會在內的民間合作交流,努力實現信息互通、經驗共享和客源互換,共同打造絲綢之路民族體育產業品牌。
2、民族體育旅游將成為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出陽關、跨沙海、越蔥嶺,通過古絲綢之路,中華文明與世界其它古文明實現溝通交流,為世界文明演進作出過巨大貢獻。千百年來,新疆所處的地理位置,是絲綢之路無可替代的重要節點,東來西去的商隊絡繹不絕,是全世界物質與文明流動與溝通的最重要通衢。在當今以交通、信息、金融等領域的新技術飛速發展為支撐的區域一體化條件下,絲綢之路重新以經濟帶的面目,向世界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不僅是重生,更是升華。
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同樣也是旅游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疆作為我國與中亞國家相鄰的西部邊境地區,具有得天獨厚向西開放的地緣優勢、區位優勢和體育資源優勢。民族體育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廣泛的民俗性,顯著地健身性,良好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極強的參與性以及與其他資源的良好配套性等特點,使之成為一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極富潛力的旅游資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必將成為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一是新疆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心區域,兩端連接著極具規模的國際旅游市場,世界上距離最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范圍最廣、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民族體育旅游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二是新疆和周邊地區和中亞國家合作有著獨特的區域優勢,人文優勢和互為市場等有利因素,隨著人們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民族體育旅游也逐漸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種文化消費現象,成為現代旅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和國家有合作的優勢和潛力。三是新疆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是體驗東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交匯的好地方;目前新疆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在國內排在中間位次,這與新疆所擁有的旅游資源并不匹配,巨大的落差則意味著民族體育旅游具有逐步成為旅游經濟新增長點的潛質。四是新疆――中亞區域地理條件獨特,神奇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多樣的民族風情,特色鮮明的民族傳統體育,使該區域成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新疆與中亞國家發展區域體育旅游合作前景廣闊。五是民族體育關聯帶動功能強,直接或間接帶動民族體育服裝,民族體育器材,民族體育器材以及交通、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必將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地作用,成為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3、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民族體育產業發展
民族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旅游經濟的增長有積極的作用,并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或國家旅游業的協同發展,拉動整個經濟帶的經濟增長。
3.1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提升民族體育產業的競爭力
民族體育是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要充分認識民族特色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可行性、重要性及巨大的開發價值和潛力。積極發揮政府在推動體育旅游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倡導民族特色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政策的推進,加強新疆旅游發展的整體規劃,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創新相結合,大力鼓勵民營企業實施民族體育產業項目。依托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資源,深度開發參與性和觀賞性強的民族特色體育旅游產品,提升民族體育旅游業的競爭力,展示民族體育旅游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3.2加快民族體育產業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旅游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對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作為民族地區的支柱產業,旅游產業更要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從而實現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歷史上絲綢之路給新疆帶來過繁榮,現在要充分利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努力開拓中亞、西亞等國際市場,大力發展民族特色體育旅游業。因此,必須加強新疆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民族體育旅游業中的廣泛應用,建立覆蓋面廣的民族體育旅游業基本要素的信息化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民族體育旅游電子商務,加強民族體育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增強民族體育旅游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民族體育旅游業的多贏局面。
3.3促進民族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
旅游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龍頭。促進文化與旅游的結合,運用文化生態觀引導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以特色文化提升當地旅游的內涵,可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擴大地方文化的傳播和消費。新疆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民族特色體育資源為基礎,以民族體育旅游開發為重點,注重民族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新疆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資源,必須創新民族體育文化,豐富民族體育產業內容,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把民族體育資源開發為旅游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轉換為現實的社會經濟效益。
3.4加強區域民族體育產業合作,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必須建立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協調機制和合作互動機制,結合新疆經濟發展自身優勢,整合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的民族體育及各類資源,加強與援疆省區的合作,打造整體實力強大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段,共同搭建向西開放戰略平臺。同時擴大開放領域,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安全等領域深度合作,創新民族體育產業合作模式,推動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必須進一步擴大我國向西開放步伐,加強新疆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體育旅游領域的交流,整合區域內特色體育旅游資源,并將其與文化游、自然風光游、民族風情游結合在一起,促進區域體育旅游品牌項目的開發,提升區域體育旅游合作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新疆民族體育產業的跨躍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天軍.新疆體育產業資源開發及利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174~175.
[2]王兆峰,謝娟.信息化促進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3(11):175~179.
[3]王淑娟,白佳.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對黑龍江的啟示[J].學術交流,2013(3):159~162.
文章標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民族體育產業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gjixue/3314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