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9-15 15:30 熱度:
企業的發展需要合理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優化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本文就主要研究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問題。
《資本市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本文從資本結構的含義、理論研究出發,通過分析資本結構的現狀、前景來說明資本結構優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通過對資本結構所面臨的問題分析、對策研究找出確定最優資本結構的方法,從而確定出最優的資本結構,使企業能夠利用最優的資本結構創造出更大的企業利潤。本文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構建有效的資本市場、調整企業債券品種結構,對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優化提出了一些對策。
國有企業的經營環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企業以前的資本結構未必是最優的,因為資本的構成情況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在不斷發生變化。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現,資本結構也要根據外部環境來加以調整。
資產結構優化是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由于受歷史遺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如何選擇最優資本結構的現象。因而,進行相應的資產結構優化會計研究,對我國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降低不良資產比例,防止經濟風險,提高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減少資本結構成本,增加自身積累;另一方面也確保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增值,以及對提高國有資產營運效益,增加企業價值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資本結構概述
1.1 資本結構概念
一般來講,公司的資本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兩部分,公司中自有資本、借入資本的結構及其之間的比例關系,包括自有資本的結構(涉及到所有權結構)、借入資本的結構以及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就形成了公司的資本結構。
1.2 資本結構理論研究追溯
企業資本結構至關重要,其理論研究和實踐也在持續發展中。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資本結構研究主要通過以下理論:
1.2.1 凈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由于負債資本成本低于權益資本成本,利用債務籌資可以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負債程度越高,綜合資本成本就越低,企業價值就越大。當負債比率達到100%時,企業價值將最大。
1.2.2 凈營業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企業增加成本較低的債務資本的同時企業權益資本的風險會增加,導致權益資本成本上升,從而抵消財務杠桿作用帶來的好處,企業綜合資本成本仍固定不變。按此將推出“企業不存在最優資本結構”的結論。
1.2.3 傳統理論
它是介入凈收益理論和凈營業收益理論之間的一種折中理論,它認為企業在一定負債限度內利用財務杠桿作用時,盡管權益成本會上升,但并不能完全抵消利用資本成本較低的債務成本帶來的好處,因而綜合資本成本下降,企業價值上升,但是一旦超過這個限度,權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為債務的低成本所抵消,綜合資本成本又會上升,此后,債務成本也會上升。從而使綜合資本成本加快上升。綜合資本成本處在由下降變為上升的轉折點時,企業資本結構最優。
1.2.4 優序融資理論
該理論以非對稱信息論為分析基礎。認為由于破產風險和代理成本的存在,發行新股融資會被投資者認為企業經營出現了不良狀況,從而低估企業的市值。因而,企業融資的“優序”是先內部融資,再債務融資,最后采取股票融資。
資本結構理論的重要貢獻不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資本結構”這一財務命題,而且認為客觀上存在資本結構的最優組合,并使我們對資本結構有了以下幾點明確認識:
第一,負債籌資在企業的各項資金來源中是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當存在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負債籌資,可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第二,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未必是最佳籌資方式。
由于財務拮據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和影響,過度負債會抵消減稅增加的收益。因為,隨著負債比重的增加,企業利息費用在增加,企業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也相應加大。
從一定意義上說,資本結構是決定企業整體資本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反映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標準。選擇何種企業資本結構,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2 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2.1 國有非上市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及分析
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2006)數據,2000年一2005年間我國國企的資產負債率均高于外資企業,其中2001年高出近5%,反映出國有企業對借入資本的依賴性仍然很強。造成高負債率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2.1.1 融資渠道單一
我國的非上市國有企業融資渠道單一,既無法進行股權融資,又不可能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來籌集資金,加上這些企業普遍規模不大,經濟效益低下,自我積累和擴張能力嚴重不足,所以,企業要實現生產擴張只能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其他企業借款。
2.1.2 企業融資風險意識欠缺
其具體表現為企業投資者們重上項目、上規模為爭取銀行貸款,企業在進行項目評估時,常常高估投資收益而低估潛在風險。
2.1.3 國有企業的債權人主要是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
由于國有企業與銀行的都屬于國家,政府對銀行貸款的干預性較強,從而導致銀行作為債權人對企業債務的軟約束。
2.2 國有上市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及分析
我國國有企業一旦經過股份制改造獲準上市,便將股票融資作為融資的首選,不但極力擴大發行額度,而且分配方案也較少用現金支付,而多以配股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企業普遍認為發行股票可以永久占有這部分資本,不必像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那樣到期還本付息,因此可以增加利潤,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但股權和債權是企業資本結構中必不可少的兩部分。另一方面在債券市場方面,我國的市場格局也處于這種畸形狀態,在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迅速發展和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企業債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甚至是急劇萎縮或徘徊不前。
我國上市公司除了對股權融資過度偏好外,股權資本結構也不盡合理,表現在國有股比例過高,股權代表不明晰。過高的國有股使得企業無法擺脫行政束縛。而政府由于其只具有社會代理職能,一旦企業經營虧損,既無義務也無能力承擔虧損責任,而且國有股產權代表不清,使得這一現象更明顯。同時,過高的國有股比例造成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這是因為,由于國家作為國有企業最大股東對國有企業的約束不力,使得國有企業的外部約束偏軟,企業實質上被內部人控制,企業代理成本上升,而經營效率下降。
3 優化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對策
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體制的轉型時期,市場環境和宏觀機制還不完善,市場經濟主體還處在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企業的治理機制尚存在缺陷,企業資本結構仍處于非均衡的狀態,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進行產權制度、管理制度和市場體制的改革。
3.1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要優化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必須劃清產權,建立法人產權制度。只有這樣才能規范企業的行為,真正實現風險的有效規避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構建新型的企業產權體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3.1.1 確立法人財產權和產權邊界
確立企業法人財產權,明確界定國家和其他投資者向企業投資形成的財產最終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的產權邊界作為出資者(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其財產一旦投入企業,就以價值形態存在于企業,從而與出資者的其他資產區分開來,形成企業的法人財產出資者(包括國家)不能對法人財產中屬于自己的部分進行支配,也不能隨意從企業中抽回投資,但依法享有特定的權利(收益權、監督權等)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降低國有資產的風險,也有利于激勵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積極性,規范企業的融資行為。
3.1.2 完善破產兼并機制
破產機制可以強化債權約束,增加企業的融資風險,使正常的信用秩序得以維護。此外,通過企業的兼并重組,優勢企業可以減少投資成本,擴大產品和市場占有份額,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實現利潤、資源的優化配置。
3.1.3 重塑銀企關系
要想提高企業融資效率,應該從根本上改變銀行與企業之間扭曲的信用關系:
第一,加強法制建設
政府應該健全企業破產機制,通過破產機制真正發揮作用,適當懲罰企業經營者,并對其他企業的經營者行為進行警示。
第二,建立規范的商業銀行體系
新的商業銀行體系的建設必須有利于盤活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最終將不良資產控制在有效范圍以內,從根本上提高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性。
第三,銀行與企業雙向選擇
企業可以根據各家銀行提供資金與金融服務的價格、成本、質量、效率等狀況,自主地選擇開戶銀行;而商業銀行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貨幣經營者,減少政府的干預,讓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交易達成通過雙向選擇的競爭過程來實現。
第四,在銀行和企業之間建立共同的風險防范機制
銀行應進行信貸資金營運的跟蹤審核,充分利用銀行的資源優勢,引導企業規避風險。
3.2 構建有效的資本市場
3.2.1 改善上市公司股權資本結構
從2005年5月開始,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減持已正式啟動,到目前為止,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股權分置改革對加強經營者的約束和控制,恢復資本市場功能,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3.2.2 強化資本意識,大力培植證券市場的發育。
宏觀上建立健全法規制度。良好的資本結構是企業創造效益,增加價值的基本前提。
3.2.3 建立有效的外部約束機制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形成要求在內部建立經營者利益激勵機制,在外部建立經理者市場競爭機制。實現經理層聘任雙向選擇制,切實杜絕權力分配中的行政干擾,建立受法律保護的委托一代理關系,從而造就職業化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隊伍。
3.2.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要構建完善的、可操作的信息披露責任機制,強化上市公司執行層對公司信息披露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的責任。
3.3 建立和完善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立專門的證券信用評級機構,依據大量信息、資料,設立科學、公正、客觀的評級指標體系,對各債券進行信用等級評定,使經營業績好、現金流量充足、償債能力強、資信度高的企業能以較低成本發行債劵,改變我國目前企業債券信用差、再融資能力差的狀況。
4 結 論
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對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不僅要分析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現狀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的問題,而且要充分考慮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如當前我國的經濟環境、國家的稅收政策、國有企業的行業性質、資產結構、企業的信用等級與債權人的態度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優化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余志宏.段紅濤.資本結構、契約理論與上市公司治理[J].經濟評論,2003年3期
[2]沈藝峰.《資本結構理論史》[J].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期
[3]謝代銀.《現代企業融資策略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期
[4]張昌彩.企業融資結構與資本市場發展[J],《管理世界》,2001年2期
[5]楊宏慧.《公司治理與資本結構問題分析》.[N].中國財經報,2008-11-16
[6]張宗新.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基于契約理論的研究[J].2003年2期
[7]錢穎一.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M],北京:中國 經濟出版社,1995
[8]汪輝.國有企業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市場價值[J],經濟研究,2003期8期
[9]鄭志剛.投資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和公司治理機制的整和[J].經濟研究.2004年2期
[10]陳耿.周軍.債權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理論與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03年2期
[11]王化成.我國國有企業分析 [J].財務與會計,1993,(3)
[12]沈藝峰.《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13]王連娟.《我國國有企業現狀、問題與對策》[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
[14]郭大偉.《中國企業資本結構現狀分析與對策》[J]經濟研究。2007
[15] Williamson, Oliver,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Inc., 2003.
[16] Fligstein, N. “The Spread of the Multipisional Form Among Large Firms, 1919-1979,”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5, 50, pp. 377-91.
文章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gjixue/365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