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金融論文 發布日期:2015-02-06 17:34 熱度:
摘要:通過歷史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發現我國的逆城市化現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逆城鎮化將是城鎮化未來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本文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現實出路是:農村就地城鎮化。文章分析了就地城鎮化的可行性和積極影響,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核心期刊論文網,城鎮化,逆城鎮化,農村就地城鎮化
一、我國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的現狀
(一)我國城鎮化現狀分析
2013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3.7%,但我國“戶籍城鎮化率”僅為35.7%,這18%的缺口意味著上千萬的農民工無法享受城市福利。按照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當城鎮化率達到40%-60%的時候,“城市病”進入多發期和爆發期。我國在快速推進“農村包圍城市”的過程中,城鎮貧民窟蔓延、過度擁擠的“大城市病”等引起的逆城市化問題日益明顯。
(二)國內外逆城市化對比研究
現在我國的一些中心城市逆城市化”的趨勢開始愈加明顯,但還沒出現全國范圍內的逆城市化潮流。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逆城市化與城鎮化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符合。發達國家是在城市化發展的平穩階段才開始出現逆城市化現象。此時它們的城鎮化率超過70%,經濟發展水平已相當高。我國出現逆城市化現象時,城市化率總體上只有50%左右,并且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相距甚遠。這不僅反映出我國逆城市化的早產性,更反映出我國在盲目追求城市化的過程中規劃不合理、“政績”工程、城市內部二元結構、資源浪費等問題。
二、農村就地城鎮化
(一)農村就地城鎮化的含義
2014年中央一號工作文件強調“人的城鎮化”,筆者認為其核心在于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鑒于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歷程和我國城鎮化的現狀,逆城市化將是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趨勢,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做好應對措施,一條現實的出路就是:農村就地城鎮化。其內涵是農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遷移,而向城鎮地域集聚和農村向城鎮地域轉化的過程。
(二)我國農村就地城鎮化的可行性研究
到2040年全國將出現20余座核心建成區人口500萬以上的超級城,但農民工能在城市買房子的僅占0.6%,這些超級城市的興建終究只是浪費資源;我國老齡化速度快,未來進城的勞動力是有限的;“人走,地留下”的制度下,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城市化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每年城市人口也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表明逆城市化不可避免;英、德、法等發達國家就地城鎮化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瓊海特色城鎮化證明農村就地城鎮化是我國未來城鎮化的現實出路,農民不離鄉照樣可以致富。
三、農村就地城鎮化積極效應
(1)資源的合理配置。就造城的成本來說,城市遠高于農村;從邊際效率來看,一元錢投在農村的效率遠高于一元錢投在城市的效率,存在帕累托改進。投資發展農村小城鎮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調整需求結構。
(2)緩解城市病。通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發展現代農業,合理規劃和建造小城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病。城鎮化不是城市規模越大越好,而是通過經濟的發展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就業,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結構優化。
(3)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問題。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不僅不能享受市民同等福利,還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形成“候鳥式”遷移。所謂的城鎮化并沒有真正惠及農村,城鄉矛盾尖銳。通過就地城鎮化,落實農村經濟和工業發展,吸引農民工回鄉就業,不僅可以取得收入,還能照顧家庭,這才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4)保護耕地、節約資源、保護農村鄉土文化。農村就地城鎮化過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可有效解決數字城鎮化造成的農村土地流失、宅地廢棄、空心村、文化不能傳承等問題。
(5)統籌“三農”問題,加強新農村。城鎮化不是棄農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穩則國穩,農村興則國強,農民富則國昌。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最大潛力在農民。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加強新農村建設,真正實現城鎮化。
四、措施
(1)財政支農,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農村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需要財政支農。政府的財政支出還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據統計顯示,1元國債資金可以帶動10元的社會投資及6元的銀行貸款。農村城鎮建設過程中要以工業化為主導,由二、三產業來支撐,才能形成人口集聚效應,增加消費。財政部要努力以擔保、貼息、補貼、低利率、稅收優惠等方式調動銀行和社會資金、民營企業等來投資農村。
(2)加快農村網絡建設。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強、鮮嫩易腐、對銷售渠道功能要求高等特點,這就要求利用新的技術把大量信息數據、云計算和IT行業連接起來,將種植、生產、收購、加工、流通形成一個農產品生產鏈條,這將是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3)農村新居工程建設。我國大量農村地區“窮、空、散”,實現“就地城鎮化”,要讓城市觀念下鄉,可以借鑒歐洲的農村城鎮化經驗:將鄉村聚落改造為城鎮聚落。在有條件的地區,有序引導農民向中心村和聚居點聚集,進而穩步推動土地向規模經營聚集、產業向園區聚集,政府可讓農民以房換房、建造適量經濟適用房。
(5)利用好土地流轉抵押權。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民承包經營權可抵押,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能有效解決土地二元問題。農民應合理利用自己的土地抵押貸款從事非農生產,也可以以土地出資入股。
參考文獻:
[1]World Bank. China Small and Medium Towns Overview[R],2012.
[2]劉文紀.中國農民就地城鎮化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論文網范文數字城市化過程中逆城市化問題的現實出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rong/2528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