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金融論文 發布日期:2016-06-12 11:51 熱度:
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金融創新機制,碳金融日前在我國無論是研究還是在實踐方面都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主要發達國家在碳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全球碳排放權交易額迅速增長,他們在碳金融制度、市場體系、產品創新以及市場定價機制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顯著的優勢地位,我國作為基于項目的碳金融最大賣方,碳金融市場體系以及制度安排存在缺陷,相應的金融制度支持嚴重不足,文章研究國際碳金融發展現狀與我國市場主體的對策選擇,試圖在分析現有碳金融市場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和啟示,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碳金融發展戰略路徑。
《新疆金融》以遵寧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為宗旨,遵守社會遵循時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貫徹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加強與社會科研隊伍的協作,為繁榮新疆金融專業,促進新疆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市聲經濟,實現文化教育義現代化貢獻力量。獲獎情況:2005年新疆期刊最佳編輯、裝幀設計獎。
一、國際碳金融市場發展現狀
(一)國際碳金融市場體系構成
碳金融市場是指以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為核心所開展與之相關的各種金融活動的總稱。而市場交易的主要對象是碳排放權及相關的衍生碳金融產品,以碳排放權來源及交易特征為標準,整個國際碳金融市場大致可劃分為兩種類型,即:基于配額的市場(allowance-hased markets)和基于項目的市場(project-based markets)(如圖1所示)。
基于項目的市場又被稱為稱基準一交易市場,該市場運作的基本原理是買方向賣方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從而獲得賣方溫室氣體的減排額度。大多數情況下發達國家的企業減排成本較高,而相應的在發展中國家中,企業平均減排成本要比發達國家低得多。基于此原因,發達國家為了獲得更多減排配額,往往會主動通過提供技術、設備或資金等各種方式來幫助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減排,由此獲得的減排額度必須賣給提供幫助者,當然這些減排額度也可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基于項目的市場交易相對比較分散,而基于配額的市場其交易相對比較集中。
基于配額的市場其運行機制是先由管理者制定一個總的排放配額,之后將配額在所有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配給,由于要對超標排放的企業進行相應懲罰,所以企業會自動依據自身對碳排放量的需求去交易配額,進而履行自己的碳減排義務。
目前基于配額的市場又被劃分為強制碳交易市場和自愿碳交易市場。前者是基于區域性、強制性的減排指標而來的,參與這個市場交易的企業也就自然被納入到這些交易體系中去了,典型的比如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美國的RCCI等;后者則是處于《京都議定書》之外由一些國家或國際組織訂立的減排體系,其運行的原理主要是通過企業自發性的減排承諾以及出資購買超額排放量來實現減排,如“自愿碳減排體系”(VER)以及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在這種交易方式下,“碳排放量”這種商品以價格機制為驅動,能夠促進企業盡量減少碳排放,降低對“碳排放量”的需求,進而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基于配額和基于項目的兩種市場相融合主要是基于政策上的“關聯機制”來推動和實現的,如果未來能夠進一步提高這兩種市場體系的內在融合度,則可以極大地提高“碳排放量”的流動性。這樣也可以使各企業和項目獲得一定的時間“緩沖”,有利于企業依據自身經營情況來逐步的實現減排目標。
基于項目的市場和基于配額的市場融合,主要通過政策上的“關聯機制”以及由此產生的市場“合規”與“套利”行為來實現。加大這兩種市場體系的融合,可以促進“碳排放量”的流動性。同時在控制排放量的同時,使得各企業和項目獲得一定的緩沖時間,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逐步實現減排目標。
(二)國際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
1。國際碳金融市場體系及其機制日趨完善。目前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和美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RCCI、印度碳交易所(MCX和NCDEX)以及澳大利亞氣候交易所及其減排計劃(NGAC)等為代表的國際碳金融市場體系在全球碳排放權交易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能夠反映全球碳稀缺性的碳價格機制已初步形成。隨著碳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碳金融交易的模式及產品等也呈現出多層次化的發展趨勢。
2.全球碳金融市場規模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碳交易市場的交易規模和市值迅速增長(見表1),自2004年以來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標的的交易額從最初的不到10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1263.45億美元,4年時間增長了130多倍。交易量也由1 000萬噸迅速攀升至48.1億噸,全球碳金融市場整體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見圖2)。
3.碳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衍生產品增長迅速。尤其是在CDM的二級市場上,目前交易的碳金融衍生產品主要有現貨、期貨、期權以及掉期等,而碳期貨合約則是作為碳期權交易合約的基礎資產(見表2和表3)。
4.全球碳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非常廣泛。既包括國際組織以及國家政府部門及其主導機構,如世界銀行設立的碳基金、各國的碳交易所等,也包括私營部門的參與者,如金融機構、各類基金、中介機構、企業乃至個人等。廣泛的參與主體使得全球碳金融市場的規模快速擴大,為全球綠色經濟發展募集了大量資本,從而為CDM項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近年來全球碳金融市場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存在的問題也很多,比如目前全球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國際碳金融交易平臺,其主要交易僅限于發達國家,眾多發展中國家則被邊緣化等。#p#分頁標題#e#
二、目前我國碳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已取得部分進展 1.初步建立起了碳金融制度及其排放權交易市場。一是自2007年以來我國發布并實施了一系列與碳金融相關的環保、金融政策法規,初步建立起了環保核查、綠色信貸以及生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等。二是我國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西安以及山西等地建立了環境交易所等碳排放交易市場,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初步建立。
2.碳金融市場的規模在逐步擴大。當前我同的基于CDM項目的碳交易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CERs供給方。2009年我國在CDM和JI碳市場中占據了72%的市場份額。而同內A股的低碳板塊也已成為“面廣、量多”的板塊,涵蓋了十幾個新興行業的近400家上市公司。截止2013年8月底,我國A股市場上(包括滬深A股在內)共有與低碳相關的股票近500只,占A股股票總數的約1/5,其總市值占整個股市總市值的權重約20%到30%左右。
3.碳金融市場的結構不斷優化。目前國內的碳交易市場主要包括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依據《京都議定書》的相關規定,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國并不需要承擔國際減排義務,而是碳排放配額的凈供給方,在此背景下,國內碳交易的一級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隨著碳金融的持續發展,國內二級市場交易也漸趨活躍。另外,碳金融產品的結構愈來愈合理,隨著我國碳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內的碳金融產品供給正逐步從少到多,越來越豐富化。而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對象開始由單純的CERs逐步拓展到VERs等新興交易品種。如2009年浦發銀行率先推出了CDM財務顧問服務,中國銀行和深發展銀行推出的二氧化碳掛鉤型的基金和理財產品等。
4.碳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隨著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中國在國際碳市場的國際話語權逐步提升,碳貨幣競爭優勢逐漸增加,碳議價能力得到了初步提升,碳預算方案獲得廣泛認同等。
(二)碳金融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
就現有的發展條件而言,我國可提供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的1/3左右,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市場,有非常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然而,目前我國碳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碳金融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根據有關學者的預測,2013年全球碳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 69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而國內的企業、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對碳減排蘊含的巨大利潤空間普遍缺乏應有的認識和重視,使得很多企業的碳交易資源被白白的浪費,而金融機構普遍對碳金融的運作流程、模式、風險管理以及產品等認識不足。
2.碳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盡管我國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重慶等地成立了環境交易所或排污權交易所等交易機構,但從總體的市場結構體系來看,當前的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仍然滯后,市場規模小,市場交易框架體系不完善,缺乏統一的規劃,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目前我國碳金融市場的交易主要以基于CDM的項目為主,各種碳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條件尚不成熟,這些都使得我國的碳金融市場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碳金融市場還有非常大的落差。
3.碳金融中介市場發展滯后。在CDM市場中,由于碳減排額的交易程序復雜,規則細致且嚴格,相關交易合同執行期限較長,所以此類項目的開發和執行一般只有具備資質的專業機構才能完成,在這之后的碳交易過程則更需要借助相關專業中介機構來完成。而目前我國缺少專業的技術咨詢體系,信息服務以及,碳金融交易所需要的項目評估、市場分析、項目交易風險評價等信息服務缺乏,碳金融交易行業的基礎設計能力不足,導致難以開發或者消化大量的項目。
4.碳金融發展的制度供給不足。這主要表現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包括交易主體、交易標的物、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碳排放權的權利轉移、碳排放權交易監管機制、法律責任規定等方面,碳基金的法律制度,包括基金融資方式、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聘雇制度和監督制度等,碳保險的法律制度,減排項目融資的法律制度等均尚處于不完善階段。
5.新型碳金融產品的供給嚴重不足。這主要體現為我國的碳金融產品創新嚴重不足,目前商業銀行提供的碳金融產品主要體現在綠色信貸方面,但是目前的綠色信貸在商業銀行全部信貸規模中所占的比重較小,缺乏諸如碳期貨、碳期權、碳基金、碳掉期交易以及碳證券等各種碳金融衍生產品。
三、我國碳金融市場參與主體
的對策選擇
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及企業等四類主體,從參與主體在碳交易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其特點出發,我們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一)政府部門
從人類長期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審視,政府作為國家權威性和意志的代表,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采取相應措施:
1.做好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制定實施路線圖,分階段分步驟建設。基于目前國際國內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分析,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建設首先要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碳金融發展戰略實施的路線圖和時間節點,分階段分步驟逐步建設和完善。比如做好低碳城市和低碳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新型低碳產業鏈和低碳城市等。#p#分頁標題#e#
2.建立健全與碳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框架體系。發達國家的碳金融發展普遍得到了國家明確的政策支持,為碳金融發展提供了一個明晰的、全面的法律框架體系。因此,我國應該加強包括碳排放交易制度、金融衍生類的碳金融產品及其業務的法律制度、碳基金的法律制度、減排項目融資的法律制度以及碳保險的法律制度等在內的碳金融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
3.積極構建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平臺。在現有的環境交易所基礎上構建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平臺,建立和發展多層次和多元化的碳交易市場,將場外的點對點交易引進場內,通過公開競價,形成合理價格機制,鼓勵和扶持CDM項目減排交易。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碳交易機制,探索我國的交易體制,構建中國的國際碳交易平臺。 4.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首先應該加大在稅收、環保、監管、信貸、外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例如政府可以在企業環保審核中提高對項目的認證標準,對CDM項目給予減稅等優惠,必要時可為其提供信用擔保以解決其融資的困境等,形成相關配套政策上的連環效應,同時加大政府對碳金融交易的監管力度,巾央銀行和監督部門應當相應的出臺碳銀行政策。
5.完善相關金融配套和服務支持體系。應當通過較長時間的建設不斷完善碳交易期貨市場,提高期貨市場交易的透明度,讓競爭公開化、公平化,這樣有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價格體系。
(二)行業協會
CDM項目間存在著嚴重的價格競爭問題,往往通過人為降低碳排放權一級市場價格的方式來爭搶客戶。有鑒于此,行業協會作為獨立的法人組織機構,發揮著政府部門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在碳減排的出口貿易中,行業協會應積極協調各個出口企業建立行業聯盟,同時行業協會應加強在碳交易過程中的監管作用,對于違反交易規則的行為,應當根據行業相關規定,采取相應的規范措施,以保證碳交易市場的公平和平穩。
(三)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作為碳交易市場上最活躍的參與者,應當在碳金融市場體系構建、交易機制創新、產品創新、價格機制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1.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作為我國最先涉足碳交易的金融機構,應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注重建立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的同時,積極擴展企業利潤來源,如建立專門負責碳金融交易及其相關業務的專業部門,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其中興業銀行已經在碳金融業務領域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該行建立了可持續發展中心,為相關碳金融交易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另外,商業銀行應主動防范和化解碳金融交易風險,借助商業銀行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加快新型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對企業進行的CDM項目提供信貸的支持;建立進行“碳交易”的專業團隊等。
2.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碳金融業務,特別是CDM項目的鏈條長,關系復雜。在整個實施過程中,需要得到相關專業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持與指導。因此,專業金融中介組織應該積極參與碳金融交易的相關業務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碳金融交易的成本以及交易風險,推動碳金融業務的開展。中介市場應當抓緊制定減排標準,增強減排認證和評估能力。在我國,雖然只有少量的商業銀行從事碳交易,但其他的金融機構也可把自己的業務范圍擴展到碳金融交易,積極拓展其業務范圍。
(四)企業
目前我國的碳交易以基于CDM項目為主,企業在開展碳金融交易的時候,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企業要建立和強化碳金融交易的理念,充分認識到未來碳金融交易市場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和良好的發展空間,積極參與開發碳減排項目,將國家的環境資源與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充分結合起來。其次企業應當增加資金的投入,積極改善和更新設備,減少其自身的碳排放量,降低成本。
低碳經濟已成為后金融危機時展的必然趨勢,而碳金融不斷創新也將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僅有與碳交易相關的一些基礎性碳金融產品,而碳金融衍生產品的開發尚處于空白階段。因此,應積極開發以碳交易為基礎的期貨、期權等理財產品。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新能源信貸的投入。同時,還要加強同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拓展其交易的范圍,增強我國在碳交易中的地位,進而提高我國在碳交易中的定價能力。
文章標題:國際碳金融發展現狀與我國市場主體的對策選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rong/3168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