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金融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23 11:31 熱度:
文章客觀地分析京津冀地區的經濟金融發展水平,并從中找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京津冀區域經濟呈現出一個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而作為探究區域經濟的重要指標之一,“金融生態”這一核心概念愈發受到眾多研究學者的重視。良好的金融生態系統能實現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所以利用金融這一“軟環境”,輔以“金融生態”的核心框架體系來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一個課題。
《國際金融研究》主要介紹和分析國外金融界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主要欄目有時評、理論園地、環球金融、國際銀行業、中國金融觀察。國外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市場、金融科技、海外文獻、新書評介、大事記等。讀者對象為金融工作者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有英文目次。
在此基礎上,從“宏觀金融體系”、“中觀金融機構”和“微觀信用管理”等三個角度,提出京津冀金融生態協同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分析
(一)京津冀經濟發展水平。最近幾年,京津冀區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13年京津冀地區GDP達到6.22萬億元,同比增長8.58%,高于同年7.7%的全國GDP增速。在目睹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認清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足。首先,京津冀地區2013年的GDP只占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圈GDP總值的23.8%,占不到1/3,所以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不及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其次,京津冀地區GDP占全國GDP比重從2012年的11.0%下降到2013年的10.9%。
雖然,京津冀三地的經濟實力有較大的提高,但三地間的GDP增長速度、人均GDP以及產業結構仍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河北省GDP增長速率持續上升,生產總值穩中有升,逐步超越京、津地區,但在人均GDP的量化值內與京津地區存在明顯差距。天津的人均GDP率先突破10萬元大關,連續兩年居全國之首,北京緊隨其后,兩地區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京津冀金融資源水平。這幾年,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資源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但就現階段而言,京津冀地區金融發展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三地的金融資源水平呈“階梯狀”,北京金融資源最多,天津次之,河北更次。
下面我們從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三大部分進行具體分析。從銀行業資源來說,2013年北京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約13萬億元,約是天津或河北的3 倍;銀行業服務密度方面,北京是每百萬人6千億元,約是天津的2倍,河北的10倍。可見河北和天津要想在金融資源方面趕上北京還需要很長時間。從證券業資源來看,2013年受IPO暫停影響,三地上市公司融資額均不高;企業債券融資額較往年均有所提升,但北京仍以1萬4千億元領先于天津的1千億元和河北的 3百億元。從保險業資源來看,北京在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均領先于天津與河北。從上面的分析可見,河北和天津與北京在金融資源方面相差過大,這就再次印證了為什么京津冀三地的第三產業發展程度相差很多。
(三)京津冀經濟區與長三角經濟區的對比。2013年度北京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 2,822.1億元,占京津冀區域金融實現增加值總和的54.7%;其金融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9.8%,位居全國第二位,逐步與上海形成中國金融領域的雙引擎。2013年天津全市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202億元,金融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3.5.%,位居全國第四位。而河北省毗鄰兩大直轄市,又面臨著產業升級,金融發展起步較晚,地域間核心金融競爭力明顯不足,金融發展程度與京、津仍存在較大差距。
而長三角經濟圈適時的將 “先進制造業”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目標,其核心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帶動金融業迅猛發展。長三角中心的上海市2013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2,823.4億元,高居全國各大城市金融業增長總值榜首。其周邊核心地區江蘇、浙江金融業增長穩居前八,各自形成了依托“國際現代制造業”促進自身金融規模升級的特色發展模式。
梳理數據可知,北京作為京津冀區域金融業的龍頭老大,其對周邊城市輻射程度偏低,甚至出現了聚集效應大于輻射效應的現象。京津兩大北方經濟中心城市,區域間合作化遠低于競爭化,而京津兩地同河北省在金融和經濟方面均構成了嚴重的二元化結構;另一方面,中心城市上海對江蘇省金融發展以擴散效應為主,輔以對浙江省的極化效應,促使地區間合作緊密。重要的是,上海市有效發揮其金融中心對周邊地區金融發展的協同帶動作用,區域間金融產業更合理發展,金融資源交流廣泛,周邊主要城市主動吸收上海先進金融理念,各省市間形成競爭兼顧合作的優化互動格局。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協同發展缺乏政策指引。從目前來看,京津冀地方管理者、金融相關機構對區域金融合作的研究缺乏前瞻性,這樣容易造成金融合作各自為政的局面,而目前的合作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今后區域金融的整體融合與長遠發展勢必產生不利影響。
(二)京津冀金融市場分割嚴重。雖然在地域上京津冀三地相鄰,但是三地的金融市場無論是從總量還是內部結構上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三種情況。甚至北京和天津還有各自爭當金融中心的競爭關系。這與三地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域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從客觀上使得京津冀三地不自覺地抗拒統一金融市場的形成。
(三)中心城市難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京津冀區域中的國有經濟比重過高,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比長三角和珠三角低。也就使得最活躍的私營和民營經濟無法打破行政區劃的空間限制,進行跨行政區域的行業集聚和整合。造成中心城市擴散效應輻射面窄,區域間差異化嚴重。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議
(一)宏觀金融體系協同發展建議
1、建立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相關機構。參照歐盟的模式,可以先成立若干個城市組成的京津冀金融合作委員會,定期舉行相關的金融合作論壇,就重大金融合作問題進行探討,日后再將委員會的范圍擴大到整個京津冀區域。
2、找準京津冀三地在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可以將北京作為金融決策中心、金融監管中心;天津定位于金融服務中心,主要做金融批發業務;河北可以發揮人力資源的成本優勢,作為金融后臺中心。
(二)中觀金融機構協同發展建議
1、補齊京津冀三地各自金融機構的短板。河北需要整體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天津應該集中精力建設證券機構;而北京則是需要發展外資的金融機構。
2、加強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間業務合作。以銀行業為例,京津冀三地的各銀行可以從銀行間市場入手進行合作,比如同業拆借、銀團貸款、貸款出售等業務。通過簽訂協議,在信息的溝通、貸款的安排、資金的保證等方面達成一致。
3、鼓勵三地金融機構跨區建立分支機構。以銀行業為例,我們可以依托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現成的銀行網點向周邊其他區域擴展,形成更大的銀行網絡,也為京津冀一站式金融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微觀信用管理協同發展建議
1、構建京津冀地區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統一的征信體系可以促進京津冀三地跨區域融資,也可以為金融機構發展跨區域客戶提供信用記錄,降低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2、幫助京津冀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機會。京津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于中小企業,北京中關村已成為了首批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實驗區。我們還可以順應互聯網金融的潮流,利用網絡平臺比如P2P網貸平臺,結合京津冀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京津冀區域內中小企業網絡融資平臺。
主要參考文獻:
[1]安虎森,彭桂娥.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研究:以京津冀為例[J].天津社會科學,2008.6.
文章標題:金融生態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rong/3303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