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復雜性金融理論體系框架的構建

所屬欄目:金融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04 11:40 熱度:

   金融是市場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復雜性金融理論體系框架的作用和意義,以及構建策略。

金融言行

  《金融言行》堅持“以金融人為本”的經營主張,致力于職業經理人的人文關懷,積極為現代金融企業職業經理人提供前沿的金融理論、獨到的管理理念,成為從事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各界同行的交流平臺。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復雜性科學理論逐步應用于金融系統的非線性、復雜性、動態性等的研究中,能夠實現對金融系統的認知、優化和控制,是未來金融理論研究創新的方向。但當前相關研究存在理論歸屬混亂、理論研究不系統等不足,因此,有必要構建完善的復雜性科學金融理論體系框架,以發展金融理論、指導金融實踐。

  一、引言

  傳統的金融理論基于理性人假設和一般均衡假設,把金融系統視為一個“簡單系統”進行建模,并開展規律探索,即認為金融系統要素之間是簡單的線性關系[2]。但真實的金融系統是一個復雜演化系統,系統中的金融主體不是傳統金融理論所假定的理性人,他們是具有適應演化和學習能力的主體,這些金融主體之間通過進行強非線性交互行為,使金融系統涌現出一系列復雜的演化特征。復雜金融系統相對于單一的金融市場表現出更多的復雜特征:體系中存在大量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風險在這些金融主體之間轉移、涌現、演化;多個不同類金融子系統之間具有價格聯動、信息傳遞與風險擴散效應;信息化交易對跨市場結構產生影響等。金融系統的復雜性使得很多金融異象和金融危機難以用某一市場或局部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來解釋,它是一系列因素相互影響而涌現的整體結果。

  經典金融理論由于理性人假設的不合理及數理解析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3],難以刻畫金融系統中個體復雜交互行為與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結構。而復雜性金融理論是探究金融系統的復雜性(來源、表現),研究在復雜系統的子系統間及其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下,金融系統演化產生整體涌現性的機理和一般經濟規律的科學。復雜性金融理論將金融市場視為由眾多存在復雜交互作用的金融Agent組成的復雜系統,由這些組分之間的強非線性作用涌現出復雜金融系統所有而個體金融Agent不具有的整體行為(特征)。因此,它可以用來解決復雜金融系統中的問題,對現有的金融理論起到擴展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傳統金融理論難以解決的問題。

  由于現行的全球經濟系統表現出系統脆弱性、系統間失衡、系統目標偏離、系統適應性以及系統改進等方面的系統問題[4],傳統金融理論尚不能較為有效地應對當前經濟系統的復雜性和非線性,因而需要進行金融理論創新。因此,劉超(2012)指出金融系統不斷發展和演化并且日益顯示復雜性,現代金融理論到行為金融理論然后再到系統金融理論,其演化發展有路可循,與社會經濟實踐的需要相吻合[5]。金融系統的演化路徑揭示系統金融理論會成為未來金融理論的研究范式,并提供了認識金融系統規律的全新思維模式,其理論、技術與方法會更精確地揭示金融市場的演化規律,并實現對金融系統的認知、優化和控制。綜上所述,研究復雜性金融理論不僅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復雜性科學應用于金融研究的文獻梳理

  復雜性科學是探究復雜系統的復雜性,研究在構成復雜系統眾多組分或子系統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下,系統演化產生整體涌現性的機理和一般規律的科學[6]。國內外學者已經運用復雜性科學進行了20余年的探索研究,涉及領域眾多,其中,復雜性科學已經逐漸被應用到經濟領域尤其是金融領域的研究中,并且取得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成果。

  1994年,圣塔菲研究所成立10周年報告會,霍蘭第一次提出了復雜適應系統的較為完整理論。1995年,霍蘭出版了專著《隱秩序——適應性造就復雜性》,系統闡述了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7]。在經濟金融領域,該系統從主體靈活性角度出發,揭示了改變經濟主體行為會對市場環境產生的影響,簡化了運用公式、符號解決問題的運算過程,對研究傳統經濟學問題起了重要作用[8]。在對金融系統整體復雜性研究方面,沈軍(2006)在對金融系統的復雜性現象和產生原因做初步探討的基礎上,從金融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中國金融效率進行了嘗試性研究,提出了中國金融可持續發展應遵循的提高金融系統效率的原則[9]。而劉湘云,杜金岷(2011)從演化博弈和復雜性科學角度對金融復雜系統的多層次性與金融系統的演化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全球化條件下必須加強金融監管,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際金融協調與合作[10]。

  20世紀70年代,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和哈肯的協同學都是探究開放的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動力學系統的自組織理論。丹麥科學家PerPak,TangChao與KurtWisenfeld(1987)在《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了重要論文“自組織臨界性:1/f噪聲的一種解釋”,首先提出了自組織臨界性(Self-OrganizedCriticality,SOC)的思想。金融系統具備耗散結構的形成條件即開放性、非線性、正反饋、遠離平衡態、漲落導致有序和自組織現象。金融系統中供求力量對比形成的市場價格只是短期的相對均衡,而非絕對平衡,因為交易雙方受各外界因素的影響,供求力量不斷變化,打破了相對均衡態,所以經濟系統一直處于不對稱的非平衡態。

  復雜網絡是研究復雜系統的重要工具之一。學術界公認歐拉開創的圖論學科是將網絡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的開始。該理論方法的核心是將實際網絡以抽象圖表示,就是用抽象的點表示實際網絡中的個體,并用圖中兩個節點之間的連線來表示兩個個體之間存在某種聯系,正是由于它有這樣的優越性,因此將其應用于銀行系統性風險、金融脆性以及金融網絡構建等。Quesnay(1958)提出了金融網絡的概念——經濟系統的資金循環[11]。Thore(1969)首次運用網絡與數學方法探究了金融系統的關聯[12]。Thore、Storoy、Boyer(1975)和Martel(1988)對資本市場進行了網絡描述,解析了如何運用分解理論計算金融網絡的均衡[13-14]。20世紀80年代末,錢學森、戴汝為、于景元提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來解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問題[15]。綜合集成方法建模思想是對人類經驗知識、科學知識和哲學知識體系三個層次知識的綜合集成和應用。楊乃定和姜繼嬌(2005)基于綜合集成研討廳技術構建了機構投資者集成風險管理系統的概念模型,揭示了隨機模糊情景下,機構投資者集成風險管理系統的運作機理[16]。李紅權和馬超群(2006)指出,金融市場是一類表現為虛擬金融規模巨大的復雜系統,是一種不斷和國內外經濟系統交換信息與能量、內部層次多的動態變化的開放型系統,系統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并且含有人類決策行為等重大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17]。

  復雜性科學的興起較晚,將復雜性科學的相關理論運用到對金融系統研究中的成果相對較少,部分理論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從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梳理來看,復雜性科學運用到對金融領域研究中的成果主要涉及到對金融系統的演化發展、各個金融市場的收益率及形成機制等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是復雜性研究在金融領域的初探,取得的成果已經引起了各界學者的廣泛關注。運用復雜性科學理論與方法探究金融系統問題主要是對金融時序分布規律與市場異象的集中描述,對金融系統變化尤其是異常變化的原因分析不夠,缺乏統一的模型概括金融工具價格波動與金融市場演進的內部作用機制,對策研究的可操作性、系統性都不夠強,金融監管與決策方面收到的實際效果并不顯著。

  三、復雜性科學金融理論體系的構建基礎

  (一)金融系統的復雜性特征

  金融系統具有典型的復雜系統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非線性:復雜金融系統的構成部分具有非線性的特性。金融系統的復雜性特征正是由于金融系統中的個體主體之間的非線性作用構成的。非線性表明金融市場上的某些現象不是單個金融Agent行為表現的簡單加總,僅僅通過觀察和研究金融Agent的表現,不能從總體上認識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而必須作基于整個金融系統的研究,尋找整體性的規律。

  2.多樣性:復雜金融系統的整體行為具有多樣性的特征,首先,這種特征是由于構成復雜金融系統的各組成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各因素與經濟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導致了復雜金融系統的多樣性。同時,復雜金融系統性能的多樣性決定了金融系統功能的多樣性。

  3.多層性:復雜金融系統的結構是多層次、多功能的層級結構。復雜金融系統的不同層次之間通常情況下不存在疊加原理,每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層次,就會涌現出新的性質。越是復雜的金融系統,層次就越多,因此,多層次性或多尺度性是刻畫復雜金融系統復雜程度的一個基本特性。

  4.涌現性:金融系統整體具有涌現性,但是金融系統整體的特性不一定都是涌現出來的。系統科學將涌現性定義為部分不具有而整體具有的特性。復雜金融系統具有非線性特征,非線性是產生涌現性的根源。涌現性是復雜金融系統演化,進化過程中所具有的一種整體的特性。

  5.自適應性:復雜金融系統的進化特征是指金融系統內部的結構、組分、功能或者規模逐漸自我調整、自主適應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變化的。金融系統就在這樣自我適應的過程中變得復雜起來。

  6.自組織臨界性:復雜金融系統的演化方式并不是平緩漸進的,而是在原理平衡的臨界態上,以陣發、混沌、類似雪崩式的方式演化。金融系統中的金融工具、金融人才、金融機構以及金融交易活動具有的不同屬性,使得它們之間相互作用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化。另一方面,這些個體能夠聚集成更大的聚集體(金融子系統),這樣就使得金融系統的結構多樣化。這種個體和(或)聚集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增值”,就導致金融系統的演化過程越加復雜多變,系統的微小動蕩可能會以幾何級數倍數放大,引發金融危機。

  7.開放性:金融系統自身不停的同周邊經濟環境進行物質、信息交換。金融系統由于其開放性使自身子系統間以及同經濟環境間進行相互作用,不斷完善自己,逐漸向著適應經濟環境的方向發展。

  8.動態性:復雜金融系統具有的自組織、自調整的某種動力導致其具有動態性特征。這種動態性使復雜金融系統能夠將秩序和混沌融入平衡。

  (二)復雜金融系統整體的涌現性

  1.金融系統的涌現過程

  金融系統的特性不一定都是涌現出來的,但是涌現性是其特性之一。所謂涌現性,是指整體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特性,這是系統科學對其的定義。而從層次結構來看,復雜金融系統通常具有但是簡單系統不具有的特征、屬性為涌現性。復雜金融系統具有非線性特征,非線性是產生涌現性的根源。涌現性是復雜金融系統演化、進化過程中所具有的一種整體的特性。

  一個復雜金融系統由許多個體組成,它們之間動態的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了金融系統不同規模和層次。從低層次來說,復雜金融系統是由很多“簡單”的金融系統所組成并表現出簡單的行為,這些“簡單”的系統相互聯合,變成更高級的系統單元,進而聚集成更大的單元,并逐漸形成更高級復雜的金融系統層次。

  金融系統接收信息,對輸入信息做出相應的反應,并最終產生輸出的行為。任何一個系統都可能出現很多個輸入和輸出。許多系統相互作用、相互連接,最終形成網絡。由于約束條件存在于任何金融系統的運行中,所以網絡的生成和消亡被主體間的相互作用所制約。金融系統主體一旦連接起來(發生相互作用),會遇到一些可能性的集合,這種集合是由那些有約束條件的相互作用的主體所產生。金融系統主體產生的受限生成過程會產生更加復雜的過程,系統的層次性由此涌現出來。

  在進行適應學習后,金融系統的非線性涌現出層次。當形成一個層次的涌現后,由于“趨同效應”,在非線性作用下,不同涌現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致使更高層次的涌現出現,從而形成復雜的涌現現象。金融系統中行為主體及其與經濟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過程中,創造出共同遵循的規則體系和行為方式,涌現出金融系統賴以存在和演化的經濟發展模式(見圖1)。2.復雜金融系統中的涌現特點

  (1)涌現現象是在系統中生成的。一些種類少、規律簡單的元素組成系統。貨幣系統中包括貨幣、準貨幣以及具有貨幣性質的金融工具等基本元素。

  (2)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是指簡單金融系統不存在但是復雜系統具有的屬性和功能。一個復雜金融市場具有調節市場資金配置的功能,但一個金融市場中所存在的低層次的金融工具則不具有調節市場資金配置的功能。

  (3)金融系統的涌現體現在微觀上(組分)的動態性和宏觀上(功能、規模)的相對穩定性。構成金融系統中的各個金融主體不停地進行各種交互行為,而金融系統的整體功能、規模是基本不變的。

  (4)涌現出來的穩定模式的功能是由其所處的經濟環境決定的。金融系統的結構和環境決定金融系統的功能。因此,金融系統中行為主體及其與經濟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過程中,創造出共同遵循的規則體系和行為方式,涌現出金融系統賴以存在和演化的經濟發展模式。

  (5)隨著穩定模式的增加,模式間相互作用帶來的約束和檢驗使得金融系統的功能也在增強。在單一主體的銀行系統中,若主體發生壞賬行為,那么單一主體銀行系統就會破滅。而在復雜的多主體銀行系統中,單一主體發生壞賬行為,多主體銀行系統會迅速進行交互處理,并不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巨大的影響。隨著相互作用者的數量增長,可能的相互作用的數量以及可能引起反應的復雜程度也迅速地增長。

  (6)存在差別的穩定性是產生涌現現象規律的典型的結果。金融系統中的主體具有不同的學習適應性能力,在多種相互作用下涌現出多種金融子系統。

  (7)更高層次的生成過程可以由穩定性的強化而產生。當具有強化穩定性的模式滿足宏觀經濟規律時,新金融系統的生成過程就會取代原來的生成過程。更高層次的生成過程被強化的穩定性極度放大,最終完全“代替”了簡單金融系統的生成過程。金融系統在經濟環境的影響下進行金融創新,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經濟環境。

  (三)復雜金融系統的演化

  復雜金融系統的不斷變化大多借助三種途徑進行:(1)金融系統的自組織。作為復雜金融系統的重要特征,為了使金融市場適應經濟環境,自組織改變其內部結構并且通過金融系統中的主體的學習,進一步進行內部結構優化。(2)金融系統的耗散性。通過內部擾動和外部力量驅動,金融系統的同層次之間、不同層次之間以及各層次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其進入更高層次的組織狀態。(3)自組織臨界。作為金融系統自組織的一種形式,自組織臨界能夠使其在經濟環境不停變化的過程中保持平衡。但是,內部結構調整過快又會導致系統不適應。為了維護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金融系統又必須根據自身的學習機制去適應。

  復雜金融系統的演化主要從三個層次進行:(1)金融元素的改變。貨幣是金融復雜系統基本組成元素之一,貨幣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現出金融復雜系統的演化。貨幣從形態上經歷了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可兌換信用貨幣到不可兌換的紙幣,最后是電子貨幣的演化,這種演化是對復雜金融系統由簡到雜,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的記錄。(2)金融組織的演化。金融組織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內部包含了大量的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的組合。從金融元素萌芽到金融組織的創生,從單一銀行,到多層次、分支網絡遍布廣闊地理空間的現代大銀行,金融組織包含的元素、承載的金融資產越來越大,協調的金融活動范圍越來越大,金融組織的規模和層次越來越多,這是金融組織復雜性的體現。(3)金融系統的發展。就是金融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元素狀態到組織狀態,到最終演化成復雜巨適應開放系統。這種演進記錄了金融發展的具體過程,現代金融是開放復雜巨適應系統。

  (四)復雜金融系統的形成

  一個復雜金融系統由許多金融子系統組成,它們之間動態地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了金融系統的不同層次和規模,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實現金融系統的功能。在最低層次上,金融系統有許許多多簡單“金融Agent”,它們會有簡單的非線性行為;金融Agent相互關聯形成高一層次的金融聚集體,這些金融聚集體再通過較強的非線性作用形成子系統,進而形成更高的層次。金融系統的涌現性在更高層次上并不能用簡單層次上的“金融Agent”行為判斷。該涌現的形成過程如圖2。

  四、復雜性金融理論框架體系的構建

  (一)復雜性金融理論的核心觀點

  復雜性金融理論是以復雜性科學的研究范式為指導,運用其理論方法及技術手段,并結合金融學、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來研究金融系統的復雜性(來源、表現),研究構成復雜金融系統的眾多金融Agent或金融子系統之間及其與經濟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金融系統演化產生整體涌現性的機理和一般經濟規律,并在既定的市場結構下,運用智能信息技術對金融系統進行建模仿真,來揭示金融系統宏觀動態特性及其成因的控制變量,實現對金融系統(演化、價格、風險等)的運行預測,從而達到對金融系統的全面認識、優化與控制。復雜性金融理論將金融市場視為由眾多存在復雜交互作用的金融Agent組成的復雜系統,由這些組分的之間的強非線性作用涌現出復雜金融系統所有個體金融Agent不具有的整體行為(特征)。

  (二)復雜性金融理論的核心思想

  1.深入認知相干經濟環境,相干性激發自組織。相干的經濟環境是激發自組織和涌現過程的相關因素。金融系統產生自組織有三個條件:第一,金融系統必須是開放金融系統,即與經濟環境進行能量、物質和信息交流;其次,金融系統是動態和遠離平衡的;第三,金融系統中存在反饋,從而可以通過特定的過程實現迅速的進步。為了使第三個條件存在和發生,必須發展金融系統中的信息共享機制,因為金融系統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產生相干性,從而可以產生一個相干經濟環境。

  2.認識整體和部分的共同進化。在金融系統的發展過程中,每個金融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激發了金融組分之間的共同進化。一方面要同時考慮上層的金融整體和下級的金融部分的共同進化,也包括較高級的和較低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各個金融層級;另一方面要對金融整體和金融部分用垂直集成的方法進行考察和決策。3.把握整體。金融系統不是簡單的線性系統,而是一類開放的復雜系統。把握整體的思想不是一種將復雜金融系統分解成簡單線性組成部分,而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的復雜性方法。

  (三)復雜性金融理論的理論體系

  復雜性金融理論的基本理論體系,如圖3所示:

  從復雜金融系統的能量、結構和自組織的角度構建了復雜自適應臨界金融理論和復雜網絡金融理論,從秩序和規則演化、進化的角度構建了復雜適應系統金融理論,從系統整體論和還原論相結合的角度,以及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角度構建了綜合集成金融理論。復雜性金融理論的四個基本理論的研究角度、核心思想、模型應用、應用范疇各有不同,如表1所示,有各自的研究優勢和研究方向。

  在研究復雜金融系統性質和行為方面,復雜適應系統主要強調主體的應變能力和復雜結構,金融系統的復雜性可由其理論有效的揭示,深入研究系統主體內部之間以及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合理解釋其平衡和演進機理,優化金融系統的各機制,才能夠使金融系統持續健康發展。

  復雜網絡金融理論認為金融系統是由節點和節點間的連線(邊)組成的復雜金融網絡結構。復雜金融網絡作為復雜金融系統的一種抽象和描述方式和復雜金融系統的結構形態,它突出強調了金融系統結構的拓撲特征。現實的金融系統往往存在著巨大而復雜的網絡結構,然而傳統的經典經濟學理論卻假設經濟系統具有完全或者星形連接的簡單網絡結構,所以在以往的經濟學研究中網絡的結構被忽略了,造成經典經濟學理論對現實的經濟現象常常缺乏解釋能力。復雜網絡金融理論恰好刻畫了金融系統中微觀個體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關系結構,這種關系可以是經濟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商品或證券交易、投資關系、信用關系或者隸屬控制關系等等。

  復雜自組織臨界性金融理論認為,金融系統是由許多短程作用的組員組成的,并且這些組員自發的進化為臨界狀態。一些小事件所導致的連鎖反應會對大量組員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導致大規模事件的發生。根據復雜自組織臨界金融理論,可以解釋金融危機是金融系統自組織過程中系統發生突變的結果。

  綜合集成金融理論指的是將綜合集成思想運用到金融領域的問題研究中,通過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信息和知識進行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同時運用人機結合的方法,對金融系統問題進行反復研討,最終實現對金融系統問題的定量描述。綜合集成金融理論認為金融系統是由經濟專家體系、知識體系和機器體系構成的,對復雜問題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分析的金融系統綜合集成研討廳。金融系統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包括經濟專家體系、計算機體系、知識體系、Internet和Intranet。由于金融研討廳的復雜性,不僅僅采用了數學方法對其進行建模,還采用語義句法的描述方法,建立了一種理性與非理性相結合的研討廳模型,為定量分析和研究金融系統的復雜性提供了工具,該模型同時可用于研討過程的可視化。

  五、復雜性金融理論的應用領域與研究方法

  (一)復雜性金融理論的應用領域

  復雜性金融理論是研究復雜性及其運用機制的理論,其中研究方面包括非線性、流、聚集等,研究方法主要運用沙堆模型、MAS建模仿真和網絡建模仿真等手段,利用Swarm等軟件平臺研究交互行為,內容主要包括:

  1.從聚集性、多樣性、流、內部模型、積木等機制方面對金融系統進行研究。例如,研究金融產業的集聚效應和金融系統整體功能的涌現,探尋金融系統發展和創新的內在規律;分析金融系統內部風險的集聚效應,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防范金融危機,引導金融系統穩定持續發展。對金融系統的層次性進行分析,對系統的主體Agent進行識別,深入認知系統的復雜特性。

  2.對金融系統多Agent仿真模型進行研究。例如投資、消費、監管、金融等主體的Agent屬性集、Agent貨幣政策交互事件表和規則庫;應用金融系統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對仿真模型進行優化控制,對各Agent主體交互規則進行調整。通過建立金融系統多Agent模型,揭示金融系統內復雜行為突現的現象和規律,解決金融系統時變優化問題,探尋金融系統在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自我生存、實現目標最大化的解決方案。

  3.金融系統多目標控制環路研究,使其能夠協調運作。金融系統作為一個開放復雜巨系統,具有復雜性和時變性的雙重特性,會受到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反過來又會對金融系統多目標的協調運作產生影響,因此,應當運用復雜性金融理論構建金融系統多Agent模型,協調控制復雜性理論的策略,優化控制環路,使金融系統的各個目標能夠協調運作。

  (二)復雜性金融理論的研究方法

  復雜性系統金融理論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鑒成思危(1999)提出的復雜科學的基本方法與主要工具如圖4,結合金融系統的特點,研究方法為[18]:

  1.結合定性判斷和定量分析。首先,基于金融系統及子系統的劃分,通過定性判斷來建立概念模型,并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概念模型轉換為數學模型,模擬后得出定量的結論和定性歸納,由此得出解決金融經濟問題的相關建議和策略。

  2.結合局部和整體的描述。局部構成整體,整體統領局部;整體是由局部支撐起來的,而局部的行為又會受到整體的支配。所以,應該將局部和整體相結合,在金融系統的整體把握下描述局部的金融結構,并把這些局部描述綜合恰里,形成關于金融系統的整體的描述。

  3.結合微觀和宏觀分析。利用微觀分析對系統內部的組織單元和層次結構進行研究,而對金融系統的功能等宏觀方面的把握還需要進行宏觀綜合分析。

  4.結合還原論和整體論。把還原論和整體論相結合,不僅能夠從局部機制和微觀結構中映射出宏觀性質,而且能夠通過系統內部組分間的聯系決定宏觀現象。在沒有深刻了解微觀結構的條件下無法對金融經濟的宏觀現象進行具體把握。因此,金融主體要運用還原論和整體論相結合的方法才能對金融經濟系統局部機制和微觀結構進行深刻的了解,進而對金融經濟宏觀現象進行整體的把握。5.結合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分析。由于系統存在模糊性、隨機性、歧義性等不確定特征,科學逐步分成兩種并行的分析體系。一種是確定性分析,由牛頓代表;另一種是概率論分析,這種分析是由同級力學和量子力學發展演化而來。金融理論的研究中,應努力有意識地將確定論框架體系和概率論框架體系結合起來,從這兩種分析體系根深蒂固的人為對立中解脫出來進行金融創新。

  6.結合科學推理和哲學思辯。金融學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概念系統,并且具有某種邏輯結構。當描述金融系統時,經濟學家通常使之符號化和形式化,但是總會有一些反常的現象出現,這就需要理由哲學的思想進行思辨,從必然性和偶然性、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規律進行解釋。■

  參考文獻:

  [1][15]張維.計算實驗金融[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錢學森,于景元,戴汝為.一個科學的新領域——開放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J].自然雜志,1990,13(1):3-10.

  [3]FarmerDJ,FlieyD.Theeconomyneedsagent-based

  modeling[J]Nature,2009(460):685-686.

  [4]陳光亞,于輝.系統科學視角下的經濟系統運行架構初探[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11):18-21.

  [5]劉超,孟濤,劉麗.系統科學金融理論體系框架構建與比較[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03):2-3.

  [6]李士勇.非線性科學與復雜性科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176-177.

  [7]J.H.Holland.ComplexAdaptiveSystem[M].Reading:

  AddisonWesley,1995:21-25.

  [8]張永安,李晨光.復雜適應系統應用領域研究展望[J].管理評論,2010(5):121-128.

  [9]沈軍.金融系統復雜性與中國金融效率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6(9):65-68.

  [10]劉湘云,杜金岷.全球化下金融系統復雜性、行為非理性與危機演化[J].經濟學動態,20011(7):61-68.

文章標題:復雜性金融理論體系框架的構建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rong/3564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97国产爽爽爽久久久 | 日韩中文久久 | 久久久久久成人网 | 亚洲网在线 | a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 | 亚洲夜夜爽 | 99免费精品视频 | 黄色在线免费网站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dvd播放 | 九九久久精品 | 日韩成人影院 | 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1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69影院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成人一区 |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成人影音|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精品久久影院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天天射影院 | 色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国产美女自拍视频 | 日本黄色的视频 | 欧洲妇女成人淫片aaa视频 | 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播放 | 91免费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