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01 14:40 熱度:
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是風景區為游客在本區域內提供旅游集散、咨詢、指導服務的綜合性場所。具有景區的集散地、門戶坐標(即進入該景區地域概念)、景區服務信息傳播平臺、展示景區特色旅游資源、文化信息等功能,是風景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風景區在旅游集散中心建設上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做到區別于其他風景區展現獨特的風景與文化,提升風景區核心競爭力,是當前需要認真探討的。本文試著以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為例,就風景區在旅游集散中心建設上如何體現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進行探索性研究。
一、本土化是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的靈魂。
本:起源,根源;土:本地的,本國的,地方的。本土化就是密切結合當地的現有資源,發揮地方特色,從而形成有別于其他的地域性風格。所謂本土化建設就是要將本土化的元素融入建設之中,創建本土化的功能布局、建筑和景觀環境,達到返璞歸真的風格。在旅游集散中心建設上,本土化建設以展現地域范圍內的特有魅力為基礎,對本景區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等進行深度發掘,從而形成風景區鮮明的本土風格。
以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為例。雁蕩山位于浙江省樂清市境內,山水奇秀,天開圖畫,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2010年樂清市政府及雁蕩山風景旅游管理局提出“大雁蕩、大旅游、大產業”的發展戰略,建設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是改善雁蕩山基礎設施狀況,提升雁蕩山整體形象,實現“大雁蕩、大旅游、大產業”的突破口。結合雁蕩山景區的自身特點及區域特色,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設著重從功能定位、規模等級、交通流線組織、建筑(空間)風格、園林景觀綠化等方面體現本土化建設。
二、功能定位方面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本土化建設的依據是風景區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條件、經濟形態、文化環境等特點。旅游集散中心因風景區的空間、景區特征、旅游方式、規模、客源等不用,其功能具有多樣化特征。一般來講具有以下功能:
① 交通集散功能 (交通換乘、停車場等)
② 展示功能(展廳、多媒體展示、全景沙盤等)
③ 綜合服務功能(售票、問訊接待、導游、旅游購物、互聯網服務、旅館、餐飲等)
④ 管理辦公功能(辦公、會議、監控中心等)。
不同風景區的旅游集散中心會以一種功能作為主要功能,如:
雁蕩山風景區因“二靈一龍”主景區相對集中,景區道路狹窄且雙向通行,外來旅游車輛可以直接到達各景區停車場,導致節假日及雙休日期間經常發生擁堵現象,急需進行景區內部交通體系建設,實行全景區門票“一票制”,這就決定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的首要功能必要以集散換乘為主,建設大型停車場和換乘中心,為實行“景區內部交通體系”和“一票制”作好準備。另外,雁蕩山獨特的流紋質破火山地質科普、山水文化和風土人情所構成的雁蕩山千年旅游文化以及雁蕩山所在區域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字、藍夾纈、“板凳龍”等一大批優秀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需要通過旅游集散中心對廣大游客進行展示和宣傳。所以,展示功能也是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一項重要的功能。
三、規模、等級方面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的規模和等級應根據其在風景區中所處的地位以及風景區旅游規模、客源比例、旅游方式等來確定。旅游集散中心根據其在整個風景區所處的地位可以分為三級,一級為整個風景區的、二級為各主景區的、三級為景點的。影響風景區旅游規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風景區的知名度、風景區環境容量、所處地區的經濟基礎、管理水平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客源比例和旅游方式為分析停車場的旅游大巴和自駕小車的車位數以及餐飲、住宿等規模提供依據。
雁蕩山風景區有“八大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86平方公里。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所在位置為雁蕩山主景區的主入口區,規劃未來五到十年內主要是為“二靈一龍”主景區服務的,當屬二級類。從“大雁蕩、大旅游、大產業”的發展戰略來看,隨著西門島、芙蓉池的開發,雁蕩山——楠溪江公路的開通,以及外圍景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大雁蕩”格局逐漸形成,未來的集散中心勢必外搬至高速公路出口處,此集散中心才是真正為整個風景區服務的。因此,認清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所處的地位及與未來集散中心的關系對確定其規模和等級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四、交通流線組織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顧名思義其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集散”功能,指具備匯集各地來風景區出行游客的能力,讓游客在集散中心就地換乘后通過景區內部交通體系到達各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作為功能性建筑,其交通性是它本質所在和內在要求。一般來講,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流線組織包括區域(外部)交通組織和內部交通組織兩方面。本土化建設就是要充分分析風景區在區域范圍內所處的位置以及集散中心在風景區范圍內所處的位置,結合風景區的自身特點作出統籌安排。
(1)區域(外部)交通環境分析
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項目選址位于風景區主入口松垟村黃龍坑口,距離104國道1.5公里,距離G15沈海高速公路雁蕩山入口2.0公里,距離雁蕩山火車站3.5公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節假日旅游高峰時期車輛可以便捷地到達雁蕩山風景區(圖1)。這種交通環境決定了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必須充分考慮停車場在整個用地中的比例,確定相對科學的停車位數量。
圖1 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位置區位圖
(2)內部交通流線分析
內部交通流線分析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集散中心內部的交通流線分析;另一方面還需充分考慮景區內部的交通組織形式,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集散中心內部的交通組織形式。雁蕩山“二靈一龍”主景區相對較為集中,景區內道路狹窄且雙向通行,交通容量十分有限,導致雙休日和旅游高峰期間擁堵現象非常突出。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集散中心建立換乘中心,外來車輛全部停駛在集散中心的大型停車場,游客經換乘中心通過景區內部車輛進入景區。這種景區內部的交通組織形式決定了集散中心中換乘中心的重要性,在內部流線分析時需充分考慮換乘中心與停車場之間的關系。集散中心內部交通流線分析應當包括兩部分,一是車輛流線分析;二是人流流線分析。
i、旅游集散中心內部車輛流線分析
旅游集散中心是各種車輛匯集的地方,如何安排好各種交通車輛的流線組織,是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流線組織安排時應充分考慮到地域性本土化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進入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的車輛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從104國道、G15高速來的團隊旅游大巴車;
②從104國道、G15高速來的自駕游小車;
③從雁蕩山火車站、104國道來的城市公交車(出租車);
④景區內部的運輸游客的交通巴士。
對以上各種車輛的流線走向逐個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力求做到最短、最快、不交叉,同時應盡量避免車流、人流的交叉。
ii、旅游集散中心內部人流流線分析
游客由停車場到換乘中心進入景區,中間的流線走向與旅游集散中心的整體功能布局有著密切關系,不同的功能會有不同的流線走向。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以集散和展示為主,游客從停車場下車后,必須引導至展示中心,再經票務中心至換乘中心。人流流線組織的關鍵在于做到順暢、合理,與車流盡可能分開不交叉。
五、建筑(空間)風格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在旅游集散中心本土化建設中,建筑方面的本土化是最直觀、最重要,也是最佳的本土化體現。建筑方面的本土化建設體現在多方面,它不僅體現在建筑的形式上,還體現在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空間、建筑的材料、建筑的園林景觀綠化上。
(1)建筑風格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區域文化,不同的風景區亦有自己不同的旅游文化,發映在建筑上就是不同的景區建筑風格。建筑風格是指建筑設計在內容和外貌方面所發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態構成、藝術處理和手法運用等方面所顯示的獨創和完美的意境。
雁蕩山地處浙江溫州,屬于甌越文化,其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旅游集散中心如何在整體布局和建筑風格上體現雁蕩山文化特色成為凸顯個性、“標新立異”彰顯本土化的關鍵。在主體建筑風格選定上,認定此處最為合適的風格應該是“新鄉土”類型的建筑。建筑首先是時代的產物,一定要能反映現在時代特點,所謂“新”;在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場所,必須尊重地方文脈,只適宜當地,所謂“鄉土”。雁落于蕩,是雁蕩山名的由來,設計采用“寫意”手法,聯想一幅古老的蔣叔南所作雁蕩山全域圖落于山水之間的基地上,而建筑宛如一只“大雁”落于此,與基地融為一體。建筑采用坡屋頂方式增強其地域性,但并未直接對當地傳統的坡屋頂進行模仿,而是采用非等坡的方式與周邊山體進行呼應,并結合設計理念,層層疊落布置,模擬大雁展翅之形態。此建筑風格完美地結合了雁蕩山的文化特點,體現了本土化。(圖2、3、4)
圖2 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筑平面效果圖
圖3 建筑形態取意圖
圖4 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筑效果圖
(2)建筑材料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建筑材料在不同區域有很大差異。如,江南的磚瓦建筑、西南的竹木建筑、西北的黃土建筑等。通過不同的建筑材料,可以在質地上將建筑界定風格,而采用當地的特產石材或竹木材料可以從環境的大背景下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強化游客對旅游集散中心的“第一印象”。雁蕩山當地盛產花崗巖石材,在停車場鋪裝及建筑部分部位采用當地石材很好地體現了當地特色。
(3)園林景觀綠化上的本土化建設體現
旅游集散中心的園林景觀綠化構成要素包括地形、水、植物和建筑(園林小品)。本土化的園林植物不僅體現了地方特色,還可以節約成本,減少工程造價,而且在后期維護和景觀持續時間方面都有良好效果。另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通過設計一些小的園林小品,可以讓游客在細部發現和感知地方文化。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在集散廣場上通過一全景沙盤展現了雁蕩山之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結
本土化是風景區建設的靈魂,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本土化建設是風景區彰顯本土風格、提升景區品位、提高風景區知名度的有效途徑。通過深入挖掘其功能、規模、交通等方面的本土特色,并在建筑風格(空間)上的地域性展現,形成獨特的本土化建筑或文化符號。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的探索,以期對今后的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設能有所啟示。
文章標題:風景區旅游集散中心的本土化建設探索——以雁蕩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為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1369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