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9-30 09:01 熱度:
旅游類職稱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旅游縱覽》雜志創刊于1991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總署批準,由河北省旅游協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旅游縱覽雜志社聯合主辦,中國野 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河北省旅游協會,奧地利奧中科技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鳥網聯合協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摘要:河南歷史悠久,資源豐厚,對于那些研究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來說,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河南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展以歷史為載體的旅游活動。
關鍵詞:歷史,文化,旅游
一、歷史文化資源在河南旅游業中的作用
文化資源是旅游資源的基本要素,也是旅游業的基礎和主要內容,隨著旅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認識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游山玩水上,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歷史文化資源就成了這些游客情有獨鐘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也成了旅游業的支柱之一。目前的歷史文化旅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古都文化旅游
從公元前21世紀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到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北宋王朝,形成了以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大古都為中心,以炎黃文化、河洛文化、黃河文化、殷商文化、漢、唐、宋文化為標志的中原古都文化薈萃之地。
(二)古遺址文化旅游
河南地處中原,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方,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經在這里活動居住,距今一萬年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遺址,在河南已經發現數百處之多,河南省發現的古文化遺址,分布密集,規模之大,遍及全省,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崗文化,商周文化,中間毫不間斷,各文化在中州的大地上、在各個時期綻放異彩留下了豐富的遺跡遺物。
(三)歷史名人及陵墓文化旅游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也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名士在中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由此也衍生除了許多旅游景點,如詩圣杜甫故里杜甫墓,中華第一古軍校云夢山的始祖鬼谷子王禪,南陽市的張衡墓和醫圣祠,紀念老子的太清宮等。中原地區獨特的山水優勢,歷來就是古代帝王將相理想的寢陵之地,中原地區著名的皇陵墓葬群有安陽殷墟商王陵區,洛陽一帶的邙山歷代帝王陵,鞏義北宋皇陵區、袁世凱墓、關林等。
(四)宗教文化旅游
河南地處中原,歷史上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和核心區域,宗教文化發展早,類型多樣,積淀深厚,宗教旅游文化資源優勢突出,在河南旅游文化資源中占有特殊地位。河南是中國原始宗教之源,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以“龍”為圖騰的原始宗教現象和崇拜形式,逐漸發展成中華“龍文化”。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登封中岳廟是歷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另外還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的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龍門石窟規模宏大,雕刻精湛,堪稱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奉先寺盧舍那大佛為我國佛教藝術的典范。
(五)根文化旅游
中國人公認炎、黃二帝是“人文始祖”,自稱為“炎黃子孫”,炎黃二帝就曾長期在中原地區活動,其后代一脈繁衍,產生出許多姓氏。因此河南不僅是華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自然也是華人祖根的重要淵源。同時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西華縣的女媧城、淮陽縣的人類始祖之陵墓太昊陵、炎黃子孫的根新鄭黃帝故里以及衛輝市的林氏根比干廟等一系列的尋根旅游景點。
(六)紅色文化旅游
追尋先輩足跡,踏訪革命圣地的“紅色旅游”,內容極為豐富,其中有革命老區、紅色根據地、偉人故居、著名戰爭、革命事件故址、革命烈士陵園和有時代特征的建設項目與單位等。
河南在紅色旅游方面有著先天的資源優勢。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曾席卷中州大地。抗日戰爭時期,,河南人民配合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頑強斗爭,多次粉碎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清剿。解放戰爭時期,三千萬中原兒女為粉碎蔣介石發動內戰,取得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等的勝利,留下了許多有紀念意義的遺跡和遺物。如鄂豫皖首府新縣、革命圣地竹溝,蘭考焦裕祿烈士陵園,林州人工天河紅旗渠,共產主義小社區南街村等。
歷史文化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這些旅游資源不僅有助于我們回顧歷史,領略其中的內涵,而且可以激勵我們的斗志,促進社會的和諧,但是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對歷史資源的破壞和盲目的改造也是目前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發展歷史文化旅游中存在的問題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旅游業做了強大的支撐力量,但是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對歷史文化資源利用不當的人為的破壞
如一些地方對旅游資源的開發非常重視,但是在保護方面卻顯得有些薄弱;還有相當多的具有很高價值的文物古跡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有些地方文物古跡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不斷發生,還有一些地方利用文物古跡搞封建迷信;一些地方的縣長、市長等政府官員,打著建設“文明村”、“小康村”的旗號,對一些文物古跡肆意破壞。甚至不惜以損毀歷史文化為代價,來達到建立自己政績的目的。還有一些部門的領導人,目光短淺,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大搞仿古建筑,用“假古董”來營造一些無中生有的“新古跡”;有些文物景點,為了追求眼前利益,竭澤而漁,不尊重歷史,新修建的建筑既缺依據,又沒有創意。還有一些文物景點,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級心理,不惜損害文物固有的狀態和風貌,擅自對文物古跡亂修亂改,在文物保護單位恢復落后的封建禮儀和所謂的宮廷生活場景,直接造成了文物的破壞。“應當值得我們正視的是,任何對歷史失之偏頗的認識和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都會造成歷史文化的斷裂和研究方式的偏失。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1、認識問題。對文化資源認識不足或認識不到位;2、一些地方的行政領導為了政績濫用職權;3、利益驅動。如果不顧科學,急功近利,短期效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在未來非常顯著的表現出來。四是與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跟不上去也有一定的關系。
(二)缺乏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保護
歷史文化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我們更要尊重歷史,盡量還原歷史的原貌。就要做到以下幾點:1、必須強調文化傳承的作用,經過發掘整理的文化資源,在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再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和增加活動內容;以便讓大家了解歷史,從而更加尊重歷史文化資源;2、對歷史上曾經有的,但現在已經不存在的文化資源的開發建設,必須尊重歷史,而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捏造。俗話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再深,有龍則靈。對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在大小,有文化內涵,就會昌盛;3、不能為開發而開發,盲目的不顧環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開發,就等于毀了聚寶盆去討飯。尤其是在保護文物古跡的同時,必須保護好其整體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文物旅游資源,從而達到對文物“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總之,歷史文化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在旅游業大力發展的今天,我們在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更要科學地,合理地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只有這樣,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才不會枯竭,我們的旅游業才能健康、持續的發展下去,才能使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業進行有機的融合。
文章標題:旅游類職稱論文發表河南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業的融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1891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