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13-11-08 09:33 熱度:
摘要:隨著經濟推進城市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注重了綠色,環保的休憩加戶外運動。城市森林公園有逐漸浮出人們的視線,本文從中國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的古今對比入手,分析得出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以后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對這一演變趨勢將對森林公園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
隨著經濟推進城市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注重了綠色,環保的休憩加戶外運動。城市森林公園有逐漸浮出人們的視線,《旅游學刊》旅游行業界學術論文發表的天地,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主辦的旅游專業期刊。本刊注重研究的深入和新視角,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及時反映旅游業新態勢、新思路、新經驗、新問題;是旅游企事業單位、旅游院校師生及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的重要讀物。
關鍵詞: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演變,學術論文發表
城市森林公園多以山岳居多,其中不少自古就是名山大川、游憩名地,不僅擁有山川自然之美,不少也留下諸多的文化古跡。這些景區在歷史上的游憩活動也非常豐富,如祭祀、封禪、士人漫游、宗教慶典等等,其活動的目的主要包括觀光審美、宗教及禮制等;活動的主體也集中在權貴階層,平民涉足的內容不多;活動的頻度也因主體不同而有著較大的差異。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生活方式的變化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大眾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人們需要在閑暇時間里進行各種形式的游憩活動來使自身從單調、疲憊的工作中得到恢復和調節。同時,城市化進程也使得不少風景名勝、森林山岳距離城市越來越近,甚至被納入城市區域之內。這些位于城市內或城市近郊的景區就首當其沖地充當了城市居民的重要游憩地。當然,現代的游憩活動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變化。研究這些變化,對于我們理解城市森林公園的游憩產品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演變分析
(一)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演變趨勢。
1.中國古今城市森林公園游憩活動對比。
中國的農耕文明歷史悠久,在農作文化和意識的指引下,逐漸形成自然、崇尚自然的精神動力和文化內涵,并且使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容納了極其豐富的旅行與游觀思想和欣賞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則[1],如中國儒家思想所推行的自然“比德”觀以及道家所推崇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的游觀思想等。因此,中國古代的游憩活動多圍繞自然景觀展開,而景觀欣賞常被作為“與民講道”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來教化民心,而這就是中國山水一直被推動成為公眾游憩場所的最基本根源。森林公園以自然山水為本,一直是中國古代權貴、士人、旅行家所熱衷的游憩場所。中國古代的森林游憩活動比較單調,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觀賞性游憩活動,主要在自然季節轉換時或是節慶時刻進行,游憩的地點多為風景秀美、獨具特色的山水佳地。如春賞百花、夏賞夜蟬、秋賞紅葉金菊、冬賞寒雪,文人雅士一邊欣賞美景一邊進行吟詩作賦、飲酒唱和等活動,成為古代文人都非常喜愛的游憩形式之一。
二是娛樂性游憩活動,主要是節慶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清明踏青、重陽登高、林間詩會、曲水流觴等等。追求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傳統的承續是活動的主要目的。
三是宗教祭祀與紀念性游憩活動,這些活動一般以宗教祭祀為其活動內容,但是逐漸演變為民間舉行娛樂活動的栽體。如寒食和清明節,在農村地區流行極廣的春社活動,以及由于宗教祭祀引起的人數龐大的朝山進香活動等。
現代社會的森林游憩活動與古代相比,有著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游憩主體的范圍擴大。中國古代的游憩活動主體多為權貴、文人士大夫階層,而普通百姓或是不愿、或是不能,其實際廣泛參與的活動不多;而現代社會的游憩活動主體已擴大到全體大眾。
二是游憩的動機多元化。中國古代的游憩活動主要以休閑娛樂、人際交往、文化交流、自然審美、宗教紀念等為目的;而現代的人們進行游憩活動又增加了社交聚會、療養保健、商務會議、體育健身、科普教育、追求時尚等具體動機,反映了現代社會人們休閑的多樣化需求。
三是游憩活動的利益幅射面擴大。中國古代由于游憩活動產生的社會經濟利益極為有限,也并未形成產業化;而在現代社會,游憩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往往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2.現代城市森林公園游憩活動演變趨勢。
現代的城市森林公園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資源類型適宜,成為城市居民游憩的優選地點。而隨著游憩需求的不斷發展,城市森林公園的游憩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呈現如下演變趨勢:
(1)適應游憩者數量上的不斷增加。城市生活緊張的節奏、生活方式的變化、新的假期政策的執行使得城市日常游憩需求不斷的增加;同時,由于城市森林公園位于城市近郊或市內,在可進入性上擁有越來越多的便利,能夠很好地滿足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需求,成為市民游憩的優選地點;豐富多彩的游憩活動類型也吸引著更多的人們前往城市森林公園享受游憩帶來的輕松和愉快……這些有利條件使得城市森林游憩者的數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種數量上的變化,既拉動了森林游憩產品的市場,也給森林公園這一特殊的游憩場所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環境容量、公園功能區劃分、活動類型設計等。
(2)滿足游憩活動類型多樣化的需求。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需要更多具有新意的游憩形式來放松身心、實現自我提升和滿足,傳統的觀光、獵奇型游憩活動已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游憩需求。近年來在森林游憩中逐漸興起的活動形式有社交聚會型游憩活動、參與體驗型游憩活動、康體休閑型游憩活動、科普藝術型游憩活動、個性創意型游憩活動等,此外,由于城市森林游憩者中老年人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游憩活動的設計也要更多地考慮老年人這一市場需求。
(3)在游憩時間上更加多元化。城市森林游憩在時間分布上也呈現多元化傾向,不僅局限于節假日。由于近郊風景區與城市間距離的縮減、周邊居民的增加、老齡化的影響以及私家車的普及和公交運營時間的延長,使得城市森林游憩的時間分布發生了變化,如早晚游憩增加、非節假日游憩增加、游憩停留時間延長等。
(4)對游憩活動空間進行功能細分。隨著游憩者數量的增加和游憩時間的延長,對游憩場所的空間承載力必然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對于森林公園游憩場所而言更為重要。為了實現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勢必要對森林游憩空間進行功能細分,明確核心游憩地帶與非核心游憩地帶。同時對游憩活動進行分級,根據游憩活動對環境的依賴要素和影響程度確定不同游憩活動的功能區。在對功能區進行管理時,要注意滿足需求的同時,控制游憩活動對森林環境的負面影響。
(5)滿足不同游憩群體需要。現代城市森林游憩者群體也呈現多樣化趨勢,除了傳統的團隊旅游者外,還包括家庭、朋友群體、學生群體、會議度假群體、個人出游者等。不同游憩群體在需求上有著較大的不同,尤其體現在出游時間、出游目的、服務要求方面。對于整個森林游憩者群體組成來說,團隊旅游者的比例不斷下降,城市居民出游比例增漲較快。
(二)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演變的原因
引起城市森林公園的游憩功能的演變的原因探究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與森林公園的地緣關系變化。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與一些位于城市郊區森林公園的空間關系發生了較大變化,相對空間距離縮短,游憩地的可達性提高。這種地緣關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城區向森林延伸:城市區域的擴張,縮短了與森林公園的距離。城市建設使原來的城區在不斷地擴大,可能導致原本距離城市較遠的遠郊森林公園走近城區,轉變成為近郊森林公園,甚至是城內公園。
(2)森林周邊被城鎮化:城市規劃對森林公園周邊土地的利用,使得森林公園被城市新功能區所包圍。
原來森林公園周邊土地多為農業或林業用地,隨著城市的擴張,一些近郊的森林公園周邊的土地被納入城市發展新規劃,或作商業用地、或作工業用地。這種土地性質的改變促使人的聚集,給公園景區帶來更多的人流、物流、車流。
(3)城市至森林的可達性提高:城市交通系統的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城市與森林公園之間的交通便利程度。此外,私家車出游的增加也推動了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的發展。
2.城市森林公園游憩主體變化
功能的存在是為了滿足需求,因此,游憩者主體發生的變化是影響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變化的直接原因。游憩主體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游憩主體絕對數量的變化
城市森林的游憩主體包括外來旅游者與當地居民,其中城市居民數不斷的增漲是造成游憩主體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次城市與森林公園之間可達性的提高,也提高了游憩活動的便利程度,間接促進了游憩主體數量的增加。這種數量上的變化,也并非理想化、無限制增漲,在現實中往往必須受到公園本身承載力的限制。
(2)游憩主體結構的變化
城市森林公園的游憩主體從人口學特征方面來看,具備共性的變化趨勢,即年齡結構變化較大,表現為老年人在游憩主體中比例提高。這是現代中國城市老齡化趨向的結果,同時,也是現代人享受生活、健康保健意識提高的體現。雖然老年人的消費能力較之于年輕游憩者較低,但對于森林公園這一公共性資源來說,服務老年人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
從游憩主體類型結構上看,包括外來旅游者、當地居民,而當地居民又包含了兩大類,日常游憩者和節假日游憩者。不同類型的游憩主體在對游憩功能的利用方式、游憩時空流動規律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從游憩主體構成比例上看,外來旅游者、當地居民在不同的游憩地點所體現出來的比例有著各自的特點。有的游憩地點較能吸外來旅游者,當地居民游憩者比例較低;有的游憩地點則以當地居民游憩為主,外來旅游者比例不高。
(3)游憩主體游憩行為變化。
游憩主體受現代生活方式變化的影響,在游憩行為上也呈現出時代的特點。
首先體現在游憩主體的游憩時間安排上。中國現行的假期制度使得我國人民的基本可支配閑暇時間占全年的1/3,且假日分布均勻,非常利于短途旅行和游憩活動的開展,在客觀上促進了游憩主體出游的積極性,提高了出游頻度。
其次體現在游憩觀念的轉變上。201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4382美元,經濟水平的提升,意味著人們的消費能力提高,消費需求也有了新的變化。同時,伴隨著國民文化修養的提高,人們對如何利用閑暇時間有了更多的想法,觀光獵奇型活動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游憩需要,人們期望享受能滿足更高層次心理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游憩活動內容。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社交、科普、康體、參與型的游憩活動相較于普通觀光型游憩活動更容易得到人們的青睞。
再者體現在游憩出行方式的變化上。城市森林公園做為游憩場所,在交通上有著較大優勢,能夠滿足人們游憩所希望的“輕松”出行。游憩者無論是采取公共交通還是私家車出游方式,都能夠輕松實現從城區到森林的位移。此外,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對“游憩”理解的深入,許多人們甚至會采取更為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如自行車、徒步等方式進行森林游憩活動。這些變化都將會影響城市森林公園的游憩功能規劃和產品設計。
二、游憩功能演變對城市森林公園的影響分析
游憩功能的演變推動了城市森林公園的發展,也給城市森林公園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游憩功能演變對于城市森林公園影響,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面影響。
1.豐富城市游憩功能。
城市森林公園位于城市近郊或是市內,在可達性上要優于其他的風景點。而且這類森林公園素有“城市綠肺”的美譽,對于游憩者,特別是城市居民來說,能夠使他們耗費較少的成本(時間、金錢、精力)滿足親近自然的需求。因此,城市森林公園為外來旅游者以及城市居民提供游憩的場所和服務,無疑是對城市游憩功能的一種豐富。這對于豐富旅游者的旅游體驗、為整個城市營造和諧發展的氛圍、提高城市人口素養都具有極大的好處。
2.為森林公園提供穩定的客源。
我國的森林公園在開發初始,大多都被定位為風景名勝區,針對旅游者市場進行產品設計與營銷。在觀光型旅游產品吸引力逐漸下降的今天,如何保持森林公園的經濟效益,是許多老牌森林公園都在認真考慮的問題。森林公園由于資源的性質,其開發和利用都必須慎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游憩功能的開發使得森林公園吸引了更多的城市居民,這些本地游憩者雖然不會如過夜旅游者一般產生交通、食宿等方面的費用,但是其消費潛力仍不容小覷。如果游憩服務產品開發得當,也可以為景區增加不少收益。同時,由于游憩活動的習慣性和日常性,這部分城市居民客源會比較穩定。
3.推動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
游憩者對游憩環境的要求一般比較高,期望能在生態條件比較好的環境里交流感情、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城市森林公園如果要滿足游憩者的需求,就必須在森林的生態維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多下工夫。因此,游憩功能的發展對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客觀上會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當然森林公園也可以利用游憩者對森林環境的期待,設計生態、環保主題的游憩項目,使游憩者通過參與活動提高環保意識、共同努力維護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
(二)負面影響
1.環境容量承載壓力加大。
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的增強,必然會使當地游憩者數量增多。這類游憩者的游憩活動大多具備社交家庭性、日常性、習慣性等特點,這使得森林公園在日平均接待量上相對地有較大的提高。在周末及法定節假日,這種情況會更突出,這對公園的環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對于森林公園來說,環境承載力往往意味著資源的生命線,經營者必須在這個方面進行理性的權衡和科學的調節。
2.森林公園規劃要求提高。
傳統的森林公園多以景觀觀賞為主要產品的供應形式,而對于現代游憩者來說,不會為了觀賞這一單純的目的,頻繁地出入一個地點進行游憩活動。游憩動機的多樣性使得人們對游憩場所的要求更為復雜,因此,森林公園若要增強游憩功能,就要認真調查分析游憩市場的需求情況,合理規劃森林公園,設計多樣化游憩服務產品。
3.可能導致旅游收入的波動。
森林公園游憩功能的增強,還可能對市場結構和市場定位產品產生影響,造成旅游收入的波動。這是因為,公園游憩市場中外來旅游者與本地游憩者之間的相對比例會隨著游憩產品的增加而有所變化,可能出現外來旅游者的相對比例減少的情況。森林公園在游憩市場方向的側重,也可能會導致在景區規劃、產品設計方面發生相應的調整,最終對旅游收入產生影響。當然這種影響的負面因子能夠通過合理的規劃盡量減少或避免,甚至可能實現游憩市場與旅游市場的共同發展。
文章標題:淺談城市森林公園游憩功能演變及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1953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