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6 11:57 熱度:
摘要:旅游目的地品牌是近年來即旅游目的地形象之后的新的研究熱點,本文在簡要評述國內外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外的研究進展,認為在旅游目的地品牌戰略管理、強化定量研究和強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與形象關系方面的研究應是我國近期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的主要方向。
關鍵詞: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
1.國外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
1.1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理論研究
對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是建立在旅游形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的,旅游品牌與旅游形象密不可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已有30年的歷史,但是對旅游目的地形象這眾多研究的批判集中于沒有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理論和概念體系,對于形象形成過程和可操作性研究不夠。因此,90年代后國外學者開始轉向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1.1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概念的研究
Hall(1999)指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核心目標在于“創造一種和諧的、集中的溝通策略”[1],但他用一般市場學中品牌的定義,而沒有給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具體含義;Brent和Robin(2003)定義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個名字、符號、標志、文字記號和其他圖形,它確定了目的地的身份,使其與眾不同。它能夠帶來永不磨滅的旅行體驗,這種體驗使得該目的地獨一無二,通過品牌能夠合并和強化對目的地美好體驗的回憶。[2]BillBaker和SteveYastrow(2003)他們認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不是認為它是怎么樣它就應該是怎么樣的,它應該
是游客對目的地的感知,而且每個游客對目的地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3]DunaeKnapp(2004)則認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游客和眾多利益相關者對旅游目的地內在印象的累積,由于個人的利益不同,這必然導致目的地在他們心中處于截然不同的位置。[4]
1.1.2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構建的研究
Schmidt、Simonsen(1997)認為樹立旅游品牌單純地強調質量服務是不夠的,必須同時更多地強調提供“高質量的體驗”[3];Richard•Buchla(1999)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品牌化問題;勞乃爾•貝克勒(1999)對目的地定位和品牌化進行了探討,他認為一個有效的定位策略會大大增強那些急于向目標市場展示其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目的地越來越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術來塑造形象并實現這種形象的差異化,使之能與其他產品區分開。Liping.A.Cai(2002)闡述了旅游地形象和旅游地品牌的關系并提出旅游地品牌構建模型;[5]GnothJ.(2002)認為任何一個旅游目的地吸引物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屬性,選擇目的地吸引物的屬性是首要的關鍵性問題,它將有助于決定和形成競爭力以及傳遞服務的識別性,目的地品牌化首先需品牌化旅游吸引物,并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延伸的步驟;[6]Nigel•Morgan(2003)指出,在旅游目的地建立品牌的過程中,首先應該確立目的地及其品牌的核心價值。旅游目的地及其品牌的核心價值應該是持久的、適當的、易于表達的和能夠吸引潛在旅游者的。[7]
1.2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戰略的研究
DunaeKnapp,BlaineBecker(2004)合著了《目的地品牌建議書的科學指導》一書。在這本書中,他們認為提出目的地品牌戰略必須注意幾個關鍵點:(1)旅游目的地必須做出承諾;(2)打造有效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必須從獨立客觀的品牌評估活動開始;(3)客觀的游客調查是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不可或缺的步驟。成功的目的地品牌建議書都必須反映特定游客、消費者、受影響者和其它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而且還要指明調查方式與調查次數;(4)每個目的地必須對游客做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承諾,然后經常獨立地了解游客對品牌承諾的感知、滿意度和情感。[8]Kotler(2002)把旅游目的地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宣傳聯系起來并把他們作為打造強勢品牌步驟的兩個階段,并探討了國家如何運用戰略營銷工具來維護聲譽,如何進行形象管理,以吸引游客和外來投資。[9]
1.3旅游目的地品牌構建和管理的實證研究
Crockett、Wood(1999)以澳大利亞西部為例,從應用的角度分析了品牌的構建過程,給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構建的一些相當重要的原則,認為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銷必須建立在仔細的市場研究及了解顧客的基礎上,然后進行一系列活動,諸如建設基礎設施、提升產品、協調促銷協作關系等。[10]RogerPride重點介紹了創建杰出品牌的原則、品牌定位的核心要素,然后闡述了威爾士旅游局(WTB)是如何進行品牌定位和實施品牌戰略并最終樹立起威爾士——世界一流的高爾夫目的地的品牌形象。Nigel•Morgan(2002)在分析了國家目的地品牌化所面臨的主要障礙的基礎上仔細研究了“100%純凈的新西蘭”這一品牌的創造過程,并指出該品牌成功的關鍵在于確定了品牌價值,然后以具有情感吸引力的品牌特征和一些有效的信息把它表現出來。[11]CanSengOoi仔細的審視了新加坡從1996-2003非典結束后的品牌營銷過程,從1996年重新定位,2000年“千禧狂歡”促銷,到2003年非典后的“新加坡獅吼”,他通過討論新加坡旅游局如何把旅游者的注意力引向位于現代化大都市新加坡城的亞洲城而使“新亞洲——新加坡”的定位更具體化,告誡我們如何把品牌需求物化的重要性。[12]Grahambrownet.al關注了澳大利亞品牌創建的實踐,認為事件旅游日趨重要,討論了特殊事件與目的地品牌營銷之間的關系,Brown等人還全面研究并透視了澳大利亞的目的地大營銷者是如何成功地駕馭全球對悉尼奧運會的關注而向世界推廣悉尼,乃至整個澳大利亞的旅游形象。[13]帕克等(Parketal,2006)對8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負責目的地品牌樹立的官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出了實業界的一些觀點。調查表明:目的地實施品牌戰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可以吸引旅游者的形象、與競爭對手相區別、管理目的地形象、通過提高旅游業的經濟貢獻使目的地更適于居住;目的地品牌效果衡量通常采用與目的地形象衡量類似的方法。[14]
1.4其他方面的研究
AdrianPalmer(2004)認為互聯網為創建強大的目的地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但僅靠建立網站是不能保證目的地獲得成功的,必須在網絡媒體開發、定位和推廣商有一致的戰略,并自始至終信守承諾。[15]Wolfgang(2005)利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強調了在這個信息時代互聯網在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為其他旅游目的地在塑造品牌形象商提供了經驗借鑒。[16]Giuseppe和Scott(2005)進行了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對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影響力的研究;Steven(2005)從品牌獨特性、品牌組合和品牌共鳴的角度提供了如何評價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銷的效果的一種模型;[17]LisaFall和CharlesLubbers在目的地品牌營銷的財政開支方面進行了研究,很少有人對目的地品牌營銷進行評估。他們以美國為實例對如何測度促銷效果進行了研究,指出旅游業也要像其他行業一樣顯示財務上的可行性,弄清促銷開支。[18]
2.國內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
2.1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理論研究
國內對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的地品牌研究始于旅游品牌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從品牌一般的研究延伸和演繹過來。現把目前的研究成果分類綜述如下:⑴旅游目的地品牌概念、特征及內容構成的基礎研究。2002年李樹民提出了旅游地品牌的概念,并且詳細的闡述了旅游地品牌和旅游地形象的不同,提出了旅游地品牌構建的一些途徑;梁明珠(2004)指出區域的品牌除了由旅游地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及其組合外,還應由質量、服務、管理、文化、廣告、形象、環境、創新等八大基本要素組成,并系統的闡述了旅游地品牌的構成;[19]⑵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構建、培育和營銷。王崧、韓振華(2001)指出旅游品牌的培育應當以公共品牌的培育為基礎,旅游品牌的成長呈S型發展;[20]姚作為(2001)分析了我國旅游業品牌化進程,對旅游品牌和其他品牌進行了比較;[21]徐棲玲、陳宏巨(2001)針對服務的特殊性,探討了旅游服務品牌創建的可行途徑;傅新云(2005)初步探討了旅游地品牌定位及定位強化的問題;[22]雷國雄、吳傳清(2006)引入品牌組合理論,探討了區域旅游品牌組合管理的理念、方法、組織,試圖建立區域旅游品牌組合管理的理論框架;[23]郭英之(2006)認為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銷應具備三方面特點,分別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銷的科技力、形象力和拓展力。⑶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銷主體。李勝芬(2005)對政府在旅游地品牌建設中的主導性作用進行了分析;[24]王桂霞、邱艷庭(2005)分析了電子商務時代下旅游目的地的營銷主體,肯定了旅游主管部門的龍頭作用,同時也分析了旅游中間商的營銷導向作用及旅游供應商的旅游營銷品牌作用。[25]⑷旅游地品牌形象研究。檀小舒(2003)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理論認知和構建策略;[26]梁明珠(2004)以廣深珠地區為實證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與旅游地形象的辨析,認為目前游客對旅游目的地選擇結果與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認知結果不一致,原因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沒有與旅游地品牌聯系起來或對品牌的內涵和管理體系關注得不夠。
2.2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實證研究
于宏偉(2001)以青島為例,施薔生(2001)以上海為例就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出了相關策略;鄧輝、魯衛星(2002)提出了主品、精品、名品、新品組成的旅游品牌層次結構系統,針對湖北省旅游品牌的層次結構強調實施精品名牌戰略;[27]范斌等(2003)以香格里拉為例,探討了旅游地品牌特征的塑造;劉曉峰(2004)研究了黑龍江省冰雪旅游品牌的建設與完善問題;黃其新(2005)從制定旅游品牌發展戰略、優化旅游品牌成長環境以及培育旅游品牌競爭主體入手進行區域旅游品牌化的戰略組織這三個方面,探討了武漢市推進旅游品牌化的發展思路;[28]王瓊等(2005)探討了云南旅游品牌的經營競爭戰略;[29]喇明英(2006)探討了四川省涼山旅游品牌化營銷戰略;[30]葉瑛瑩(2006)以吉安縣為例,探討了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設計與創建。[31]
3.小結
有關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以后。旅游目的地品牌被認為是一種強有效的營銷工具,對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外旅游地營銷研究的重要趨勢之一。
對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是建立在旅游形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的,旅游品牌與旅游形象密不可分。綜合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構建上,對目的地的品牌管理進行了很多實證分析,此外研究的視角還擴展到互聯網對旅游目的地品牌構建的影響,利益相關者對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影響等方面;而國內學者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多是從品牌的一般研究延伸和演繹過來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實證研究要多于基礎研究,對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基礎理論研究還不是很成熟,并且研究方法偏重于定性分析。
通過文獻綜述,可以看出國內外對旅游品牌研究的差異性。在國外旅游品牌已經進入細節研究的情況下,國內仍然處在旅游目的地品牌重要性及基本概念的探究上。和國外很多旅游地成功地建設目的地品牌相對應,國內旅游地品牌的實踐工作者還處在以旅游資源和產品的屬性為中心的“信息傳播”和“形象打造”上,在形象傳播上以文字型的形象口號為主,視覺識別缺乏創新和可傳播性。
關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加強對旅游目的地品牌戰略管理的研究。現有研究大多是在一般品牌研究的基礎上對目的地品牌的某個方面進行研究,而很少有人系統的對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戰略進行全面的研究。這方面研究的缺失不利于旅游目的地品牌基礎理論的完善和目的地品牌建設規律的把握。
⑵完善研究方法。目前的分析大都是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今后的研究應該在定性研究基礎上,強化實證研究及定量分析,運用如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聚類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推進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進程。
⑶強化旅游目的地形象與旅游目的地品牌關系的研究。目前大多數有關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沒有與旅游目的地品牌聯系起來,對品牌的內涵和管理體系關注的不夠,導致目的地在形象推廣上未能借助品牌的內涵和運作有效的將游客的認知轉化為實際的旅游行動。
參考文獻:
[1]Ritchie,J.R&R.J.B.Ritchie.Thebrandingoftourismdestinations:Pastachievementsand
Futurechallenges.September,Marrakech,Morocco.(1998).page10
[2](美)查爾斯•R,戈爾德耐等.旅游業教程,賈秀海譯.第8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582-588
[3][4]InsightsforBrandingplaces.Totaldestinationmanagement[EB/OL].http://www.DestinationBranding.com
[5]LipingA.Cai.CooperativeBrandingforRuralDestination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Vo29,No.3,720-742
[6]GnothJ.LeveragingExportBrandsThroughaTourismDestinationBrand[J].BrandManagement,2002,9(4-5):262-280
[7]Morgan,N.J.(2003)Destinationbrandingandtheroleofthestakeholders:thecaseofNewZealand.[J].JournalofvacationMarketing9:285-299
[8]DunaeKnapp,BlaineBecker.TheBrandScienceGuideforDestinationRFPs[M].BrandStrategy,Inc.2004
[9]Kolter,PandGertner.D.(2002)Countryasbrand,product,andbeyond:Aplacemarketingandbrandmanagementperspective[J],JournalofBrandManagement,9(4-5):249-261
[10]Crockett,S.R.andWood,L.J.(1999)BrandwesternAustralia.Atotallyintegratedapproachtodestinationbranding.[J]JournalofVacationMarketing5:276-289
[11]Morgan,N.J.andPiggott,R.(2002)NewZealand,100%pure.Thecreationofapowerfuldestinationnichebrand[J].Journayofbrandmanagement9:335-354
[12]Ooi,C.S.(2004)."BrandSingapore:thehubofNewAsia".In:Morgen,N.;Pritchard,A.andPride,R.(eds.):DestinationBranding:CreatingtheUniqueDestinationProposition.2ed.London:ElsevierButterworthHeinmann.242-260.
[13]Grahambrown,L.Chalip,L.JagoandT.Mules(2004)DevelopingbrandAustralia.InN.Morgan,A.PritchardandR.Pride(Eds).DestinationBranding:CreatingtheUniqueDestinationPositionSecondEdition(pp279-305).Butterworth-Heinemann:Oxford.
[14]ParkSY,PetrickJF.Destinations’perspectivesofbranding[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33(1):262-265
[15]PalmerA,BejouD.Tourismdestinationmarketingallianc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5,22:616-6291
[16]GiuseppeMarzano.RelevanceofPowerintheCollaborativeProcessofDestinationBranding[EB/OL]http://www.cotsa.com.coast.infodetail.2006.10-11
[17]InsightsforBrandingPlaces.TotalDestinationmanagement[EB/OL].http://www.Destinationbranding.com
[18]LisaT.andCharlesA.Lubbers."UsingaReturn-on-InvestmentFormulatoEvaluateStateTourismPromotionCampaigns:ANationalStudy."InBusinessResearchYearbook10(2003):82-86
[19]梁明珠,伍鋒.試論基于價值鏈分析的旅游地品牌構建問題[J].營銷研究,2004,(6):57-59
[20]王崧,韓振華.關于旅游品牌的深層[J].思考社會科學家,,2001,16(6):43-46
[21]姚作為,我國旅游業品牌化進程初探[J].經濟經緯,2001,(5):94-96
[22]傅新云.試論旅游地品牌定位與定位強化[J].《商業時代•理論》.2005年27期
[23]雷國雄、吳傳清.基于品牌組合理論的區域旅游品牌組合管理研究[J].區域經濟.2006.02
[24]李勝芬.政府在旅游地品牌建設中的主導性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04
[25]王桂霞、邱艷庭.國內旅游目的地營銷主體模式--基于電子商務時代的探討[J].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9)
[26]檀小舒.旅游地品牌形象的理論認知與建構策略——兼及龍巖市旅游形象的分析[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3.08
[27]鄧輝.魯衛星.湖北旅游品牌的層次結構及精品名牌戰略的實施[J].省情研究,2002,(6)
[28]黃其新.區域旅游品牌化的驅動因素與戰略組織——兼談武漢市推進旅游品牌化發展思路[J].湖北社會科學,2005.03
[29]王瓊、史廣峰、賴啟福.云南旅游品牌發展與對策研究[J].經濟管理。2005.07
[30]喇明英.涼山旅游品牌化營銷探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J](人文社科版).2006.09
[31]葉瑛瑩.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設計與創建——以吉安縣為例[J].商業視角.2006.01
文章標題:國內外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述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210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