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28 11:58 熱度:
各個地區的旅游項目是我國也在不斷發展的一個資源了,旅游城鎮化也是現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種途徑。本文是一篇《南方國土資源》雜志編輯部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針對基于PEST框架的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研究進行了一些論述。
[摘 要] 黑龍江省區位優勢獨特、旅游資源豐富,旅游城鎮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有利途徑。運用PEST分析方法對此進行分析,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環境方面都有利于旅游城鎮化發展的一面,另一方面旅游城鎮化發展缺少專項政策體系,現存政策存在缺陷,經濟發展增速緩慢且不平衡,就業問題突出,資源整合能力弱,服務價值觀未建立,旅游點基礎設施差。黑龍江省應加速構建旅游城鎮化政策體系,積極扶持經濟建設,整合社會文化資源,促進軟硬件條件建設。
[關鍵詞] 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PEST框架分析,對策建議
一、引言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標志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擁有了明確的建設目標、戰略選擇和配套制度,為全國城鎮化建設工作提供了行動綱領。在《規劃》的指導下,2015年2月2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江蘇、安徽兩個省及62個城市(鎮)作為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其中包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和牡丹江市。黑龍江省區位優勢獨特、旅游資源豐富,通過旅游業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對黑龍江省而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浪潮下也是良好契機。
就黑龍江省而言,旅游城鎮化建設的含義應是:黑龍江省農村轄區向現代化的城市型農業社區轉型,農業人口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資源和旅游項目,向市民型多職業經營者自由轉變的過程。本文運用PEST分析方法,對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的宏觀環境層面進行分析,為推進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建設提供有益參考和對策建議。
二、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是一種對事物所處宏觀環境進行分析的研究方法,通過以研究對象所處環境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對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中可能存在的優勢和問題進行分析。
(一)政治政策環境分析
2009年5月,黑龍江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黑龍江省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規劃》,打造冰雪旅游、生態避暑和邊境旅游三大旅游產品的特色旅游開發區,為黑龍江省將旅游業培育為重要支柱產業提供了戰略支持,也為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掃清了障礙。2010年11月,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黑龍江省“百鎮”及重點旅游名鎮建設的若干政策》,從用地制度、貸款貼息、財政獎勵、稅費減免、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為“百鎮”、旅游名鎮及相關企業給予了政策支持。2015年2月黑龍江省三個城市被列入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為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契機和發展機遇。
黑龍江省作為一個多民族的邊陲省份,共有53個民族,且與多國接壤或鄰近。在國內外多民族交匯的特殊環境下,黑龍江省不僅保證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和政治的穩定,而且形成了多樣的、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一帶一路”戰略將黑龍江省納入“東北-蒙東經濟區”和北線A發展路線,為黑龍江省之后的發展提供了貫通國內外的良好機會。
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發展面臨良好政治政策環境,但其中也存在阻礙因素:一是缺少針對旅游城鎮化建設的專項政策體系,現有相關政策多是作為各領域政策的附屬條款而提及,政策較為籠統和粗糙。二是旅游城鎮化建設相關政策中仍存在許多不足和缺陷,或是存在無法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因素,亟待改革和完善。
(二)經濟環境分析
黑龍江省宏觀經濟環境近年來發展良好,2013年各項數據均有上漲:地區生產總值為14382.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5.0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7509元,比去年增長5.0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947.9億元,增長7.3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9634元,增長11.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597元,增長10.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53.1億元,增長17.11%;就業人員合計2060.4萬人,增長1.61%;國內旅游人數達29004萬人次,增長15.21%;國內旅游收入1348億元,增長8.01%。
總體來看,黑龍江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貢獻率由2000年的-5.1%、74.6%、30.5%到2013年的7.4%、40.8%、51.8%,第三產業貢獻率逐年增長,三次產業結構逐漸優化,體現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方式由發展農業和重工業向第三產業轉變的過程。
雖然黑龍江省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仍存在不足:一是經濟發展增速緩慢,2014年黑龍江省經濟增速僅為5.6%,在全國排名墊底,2015年4月1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東北經濟工作座談會上也明確指出目前東北存在嚴重的經濟下行壓力。二是省內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黑龍江省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哈大齊一帶的大中城市,撫遠、大興安嶺等地區發展滯后,邊境地區發展缺少增長點和發展依托。
(三)社會文化環境分析
2013年黑龍江省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提升,黑龍江省城鎮人口為2201.3萬人,比去年增加0.91%;鄉村人口為1633.7萬人,比去年減少1.1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2%,比上一年下降2.7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8%,比去年下降0.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差也從2012年的1.8%縮小至2013年的0.6%,說明城鄉居民不僅收入水平顯著提高,收入差距也進一步縮小;人口城鎮化率逐年提升,2013年達到57.40%,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列第11位。
黑龍江省由于獨特的區位條件和多民族雜居的民族構成,使黑龍江省孕育出極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和地域特色,與俄羅斯接壤的地理條件不僅為黑龍江省提供了國外游客客源,也促進了文化交融,使黑龍江省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質的文化環境,形成了異國風情游、冰雪旅游、避暑旅游等旅游資源。
盡管黑龍江省社會文化環境不斷進步,但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一是黑龍江省就業問題較為嚴重,城鎮登記失業率常年處在4%以上,2013年失業率達4.43%,為全國最高,說明黑龍江省有效吸納勞動力的行業發展不足或滯后。二是旅游項目與文化資源缺乏融合,目前的旅游項目多是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文旅游和民俗旅游項目建設嚴重滯后,使得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旅游城鎮化建設遇到瓶頸。 (四)技術環境分析
對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而言,技術環境因素可以理解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項目及旅游產品設置。《黑龍江省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設包括哈爾濱、五大連池、扎龍濕地等十大旅游開發區的發展構想,以及塑造冰雪游、生態游和邊境游為重點的旅游產品開發,在此規劃指導下,黑龍江省旅游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增加,社會服務功能趨于完善。
隨著旅游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鏈接城鄉和各城鎮的交通網絡日漸增加,省內外國內外航班線路的增加也促進了地域聯系。2013年黑龍江省公路線路里程為160206公里,與2009年相比增長8736公里,漲幅為5.77%;2013年黑龍江省定期航班里程為319043公里,與2009年相比增長136800公里,漲幅達75.07%。不斷發展的交通運輸行業不僅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為城鎮化發展建立了互通有無的溝通橋梁。
經過幾年的發展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技術環境明顯改觀,但仍存在一些深刻問題:一是尚未形成服務于旅游城鎮化建設的價值觀,現有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未能成為旅游城鎮化建設的推手,比如環保意識淡薄、顧客服務觀念缺失等。二是旅游點接待設施薄弱,主要表現為缺少直達鄉村旅游景區的交通運輸方式,以及新興旅游城鎮景區配套設施及管理辦法難以滿足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等,這些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推進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速構建旅游城鎮化政策體系
為有效推進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需要加速構建相關政策體系,從多方面、多領域入手,多管齊下、形成合力,發揮政策在其中的能動作用。具體措施包括:一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角色由“劃槳人”向“掌舵人”轉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發揮政府的服務和引導職能;二是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將各行業各領域相關政策中涉及旅游城鎮化的內容凝聚成為新的專項政策體系;三是簡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政出多門、互相推諉的現象發生;四是完善旅游城鎮化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適時調整法規內容,以適應旅游城鎮化建設及市場變化的需要。
(二)積極扶持旅游小城鎮經濟建設
目前,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建設大多處于起步階段,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后勁不足的問題,為此,黑龍江省應積極利用政策手段擴大對旅游小城鎮建設的經濟扶持力度。具體措施包括: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思路,改變以往依賴農業經濟和傳統能源產業經濟的發展模式,積極將旅游經濟發展為黑龍江省支柱產業,并以此為增長點帶動鄉村城鎮化建設;二是加大財政對新興旅游景區及旅游城鎮的補貼和扶持力度,通過減免稅費等手段降低當地居民經濟負擔和生產壓力,激勵旅游城鎮居民將資金投入到再生產中去;三是充分發揮金融政策的作用,拓展旅游城鎮化建設融資渠道,促進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的參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省內外雄厚資本參與投資建設。
(三)整合旅游城鎮化社會文化資源
旅游業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能有效吸納社會勞動力,并通過旅游消費實現社會資本的轉移和搬運,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可以說,旅游城鎮化發展能有效解決黑龍江省失業率較高和各地區發展失衡的問題。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進一步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從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劃分,為促進旅游城鎮化建設,黑龍江省應加快改革推行步伐,消除城鄉壁壘,促進勞動力在農村與城市間流動;二是加強各地區人文旅游資源開發,探尋自然旅游資源相對貧乏地區的經濟增長點,利用交通網絡將新興旅游小城鎮與既有大型旅游景區串聯,通過旅游景區的輻射作用刺激沿線小城鎮發展。
(四)促進旅游城鎮軟硬件條件建設
為促進黑龍江省旅游城鎮化建設,提升旅游業綜合競爭力和城鎮化質量,應積極促進相關設施和服務建設,推進軟硬件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拓展現有交通網絡,通過借港出海、借道出境等手段,與鄰近的海港城市和樞紐城市形成戰略合作,比如俄羅斯的海參崴、吉林的琿春等城市,打開黑龍江省對外門戶、拓寬客源,促進區域合作;二是加強旅游景區配套設施建設,特別是新興旅游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增強旅游目的地承載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升景區服務水平和吸引力;三是加強旅游服務培訓,推廣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一方面為旅游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培養大批優秀的從業人員,另一方面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為農業人口向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轉變、實現新興小城鎮農業人口就地城鎮化提供教育支持。
[參 考 文 獻]
[1]王曙光,孫晴.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發展的問題及政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4(5):127-132
[2]呂兢.中越邊境旅游發展的PEST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2(7):18-22
[3]張越,曲博,廉永生.黑龍江省建設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的SWOT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87-88
[4]馬璇,蘇曉光.旅游業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促進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3(5):33
相關期刊簡介:《南方國土資源》是廣西國土資源廳主管、廣西國土資源宣傳中心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類綜合指導性期刊。該刊的辦刊宗旨是:宣傳國家和地方政府關于國土資源方面的戰略方針、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宣傳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地質環境的管理、保護、開發、利用和國土測繪、房地產業管理等方面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新經驗,為國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輿論導向。
文章標題:《南方國土資源》雜志編輯部投稿論文范文賞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2822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