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22-04-18 09:45 熱度: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方式和田園風光,規劃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森林人家、康養基地、特色小鎮”,推動農村區域資源要素的重新組合,形成共同的技術和市場基礎,并架構出融合型的產業新業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美麗繁榮 [1],F階段,曲靖市堅持“大產業 + 新主體 + 新平臺”思路,深入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探索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的新路徑[2]。在農業農村領域,曲靖市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調優產品產業結構,用旅游來關聯鄉村的各行各業,培育壯大更多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引導鄉村旅游與農業、文化、教育、科技、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要素更緊密、更頻繁地滲透到農村地區,加快農村區域產業融合發展。
1 曲靖市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的基礎
曲靖市位于珠江源頭,是重要的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區,自始至終,把建設珠江源頭綠色生態屏障作為重要奮斗目標。截至 2020 年曲靖市共有以自然保護區為核心,以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 39 個,總面積約 36.6 萬公頃。 2019 年曲靖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020 年曲靖市森林覆蓋率達到 50.1%,現有黑頸鶴、黑鸛、灰鷺、白腹錦雞等 30 多種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有貴州蘇鐵、流蘇樹、桫欏等 10 多種國家保護植物。曲靖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生態、文化、氣候和區位等優勢,具有建設“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基礎條件。所轄9個縣(市、區)擁有鄉村旅游資源點近460 處,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多樣,以山、水、洞、谷、花、坑、源構成了曲靖獨特的自然景觀。以會澤古城、魯布革鄉布依族等為依托的深厚的紅色文化和民間傳統民俗文化;以羅平油菜花海、九龍瀑布群、師宗鳳凰谷、陸良彩色沙林等景區為依托的喀斯特地貌和生態風光;以珠江源、金麟灣、麒麟水鄉等為依托的集康體度假、鄉村旅游、美食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與此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行,鄉村地區與人居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水、電、網、路得到極大的改善,相關的農業、科教、文化、電子商務等事業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從而使鄉村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2020 年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達 3 249.9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67.56億元,旅游業逐漸成為曲靖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2 曲靖市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現狀
隨著曲靖市進入工業化后期,地區的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型,導致了城市整體的經濟狀況出現了變化,產業轉型發展已勢在必行,需要結合曲靖市的總體發展狀態,依靠地區優勢資源實現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與此同時,曲靖市鄉村地區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也正成為改變鄉村面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激發農業生產活力,提高鄉村地區物流、商貿、信息流通速度的重要途徑。
2.1 鄉村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農旅融合發展是農業經濟與旅游市場中的新興業態,是具有低碳環保特性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3]。目前,曲靖市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農業領域內以油菜、花卉、林果、蠶桑、漁業、中藥材、畜牧為代表的農業產品為鄉村旅游提供豐富的土特產品,并借助農村特有的天然景觀、飲食文化、農耕歷史文化、生態資源等將農村塑造成旅游景區,把農產品加工成旅游紀念品,促進農特產品、蔬菜、園林水果、花卉、畜牧養殖從單一的農業生產向生態效益、農產品加工、旅游商品拓展,拓寬農產品銷路,是解決“三農” 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如觀光農業、采摘農業、體驗農業等旅游方式都是旅游業與農業相融合產生的結果,并逐步向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產品轉變。
2.2 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與鄉村旅游密切配合,二者相互驅動,以文化豐富鄉村旅游,才能夠使得鄉村旅游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4]。曲靖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1 個,孕育了以爨、銅商、民俗風情等為主的特色文化,留下了爨龍顏碑、爨寶子碑、銅商古驛道、珠街八塔臺古墓群等名勝古跡,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布依族、彝族、苗族等民俗風情與自然風光相融。此外,曲靖市還較多地保留著傳統建筑風貌、具有獨特民俗民風的古村落,當前,曲靖共有 7 個古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地方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基礎。鄉村地區獨特的自然風光、動植物資源、地形地貌、歷史遺跡、傳統手工藝制作等吸引著眾多具有藝術追求的人參與攝影、寫生等藝術創作,鄉村旅游與文化融合帶給人們獨特的鄉村文化享受。
2.3 鄉村旅游與手工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為鄉村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鄉村手工業通過向旅游市場提供更多的產品資源和服務,逐步延伸產業價值鏈,實現旅游業與手工業兩大主體產業的融合,形成工業旅游。例如,羅平傳統古法榨油工坊、潦滸社區制陶工藝、茨營傳統蠶桑工藝等與鄉村旅游進行融合。同樣鄉村旅游與手工業的融合可以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類別,創新旅游產品形式,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5]。同時,手工業的發展則可以帶動鄉村旅游快速與信息科技結合,在農業科技展覽館以信息模擬技術創新手工藝品的形式展現。例如手工藝品DIY模型制作等,給游客帶來新穎的視覺體驗,并逐步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鄉村旅游與手工業融合發展可以快速提高旅游產品的知名度,提升手工藝品牌成效,為手工藝者自主創業和投資創造了條件。
3 曲靖市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個體農戶經營模式較為普遍在產業融合政策的推動下曲靖市鄉村旅游的規模逐年擴大,但農家樂、漁家樂仍是曲靖市鄉村旅游經營的普遍形式,個體農戶通過對房屋、果園等的改造以土特產品、農事體驗、民俗風情等為旅游產品和內容從事鄉村旅游經營活動。由企業或政府主導的較少,缺少管理和前期規劃,盲目跟風,導致了同質化現象加劇,降低了旅游產業的關聯、輻射、帶動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進程,曲靖市鄉村旅游私營企業和村級景點大多都存在這種問題。
3.2 城鄉缺乏協調,互動交流不暢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鄉村不同于城市的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結構、社會關系構成,因此就展現不一樣的發展程度[6]。當前,曲靖市旅游業在城區與鄉村發展不平衡,旅游產品、基礎資源等要素在多方交流中缺乏協調,具體表現為城區與鄉村的旅游商品在價格渠道、質量售后、商品交換等存在差異和不足。優質的旅游基礎設施在城區較為集中,而農村地區多是一些經營不規范、產品附加值低、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的住宿和餐飲。從整體來看,曲靖市的麒麟區、羅平縣、馬龍區、宣威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鄉村旅游質量較高,對于南部的富源、陸良等地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鄉村旅游發展較為緩慢。因此,如何突破經濟發展水平的障礙,突破城鄉間的地域差異,推進城鄉的經濟產業聯系,促進城鄉融合共生對曲靖市鄉村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至關重要。
3.3 融合模式簡單,文化屬性不夠曲靖市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文化屬性作為支撐,鄉村文化、鄉土氣息是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鄉村地區吸引游客主要的產品類型。目前,曲靖的鄉村旅游景點,大多以農業采摘園、現代農業園、古村落、休閑度假村的形式存在,缺乏鮮明的特色,大多是“旅游 + 農業”“旅游 + 文化”簡單的相加,并沒有很好地將旅游、文化、農業三者雙重或多重交互式融合,只是局限于餐飲、住宿、農事體驗、觀光旅游方面,對于傳統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的銜接和創新方面投入不足。曲靖的文化梳理雖然初有成效,但一些具有文化屬性的體驗活動尚未得到挖掘,多樣化、差異化的鄉村體驗、文創產品需要設計開發,其中包括優質手工業、優秀民俗、建筑風格等,特色文化融合才能給鄉村旅游產業帶來競爭優勢[7]。
4 產業融合視角下曲靖市鄉村旅游發展對策建議
4.1 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協調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融合新業態的設計規劃、開發建設、投入運營離不開政府的主導,曲靖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在生態環境保護、資金保障、土地流轉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做好產業融合這篇文章,并根據區域內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扶持政策,助推一二三產業聯動協調發展。在推進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維護原有的景觀生態環境,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環境監測及時地反映環境質量,特別是有價值的民俗村落、少數民族村寨、古城遺址等,并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力度,依法處理鄉村旅游開展中破壞環境的行為,從而保障鄉村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其次,曲靖市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完善與鄉村旅游發展相適應的產權制度,拓展用地空間。農村地區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豐富,涉及面廣,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的完善等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制定新業態培育和激勵政策,鼓勵大眾參與鄉村產業融合的發展,對帶動農民增收的旅游企業給予稅費的減免,提升曲靖市鄉村旅游發展的融資能力,增加新業態景區(點)及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立資金保障制度為曲靖市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提供經費支撐[8]。
4.2 彰顯地區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區域品牌長期以來,曲靖市依托自然稟賦、資源特色與旅游業相結合,形成了南部山水田園旅游景區如羅平油菜花海度假區、師宗運動養生度假區、陸良水鄉特色風景區等,不僅增添了游客的樂趣,還宣傳了曲靖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對當地發展來說既發掘了旅游市場潛力,又能夠促進農業多樣化發展,還可以向旅游市場提供更優質的農業商品。首先,立足高原區位優勢,積極整合自然資源、特色產業、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等各類資源要素,發展鄉村旅游、田園觀光、現代農業科技園等新型業態,多產業布局農業產業發展思路[9]。走規;缆罚囵B壯大多個規模型農業企業,改變曲靖村級單位農業產業項目規模過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情況。讓農民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得到實惠,通過鄉村旅游發展讓農民變成職業人員,讓他們在產業融合過程中做主人、唱主角。其次,注重鄉村旅游產品創新。通過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及田園創意設計、高新技術引入等多種形式,持續創新農業旅游產品。最后,培育具有曲靖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注重景區與周圍生態環境的互補結合,構成有觀賞價值的旅游產品。
4.3 完善基礎設施,提供優質服務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費者對生態環境、休閑娛樂、生態康養、宜居宜業等方面需求更加多樣化,不再滿足于程式化的旅游方式,而是期望得到全感官、個性化的休閑體驗。首先,通過政府引導、旅游企業交流合作,構建鄉村旅游信息交流平臺,使農民可以在政策信息、鄉村旅游宣傳方案的指導下選擇性種植農作物,降低農產品產量過剩帶來的損失;通過信息交流平臺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環節對接,使游客可以準確掌握農旅項目的實時信息,同時,經營者可利用網絡平臺對農產品進行交易 [10]。其次,完善曲靖市鄉村旅游配套基礎設施,修建農村地區排污系統、增設垃圾箱、修建公廁等,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最后,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旅客集中的區域設立游客咨詢服務站、咨詢中心等,幫助游客解決在游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升消費者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滿意度。
5 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產業融合是鄉村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不僅對曲靖做大做強服務業經濟塊狀,輻射與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本地區產業轉型有著重要意義,也能為其他地區城市的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及共享成果。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既是曲靖市旅游業實現產業創新、產業擴大和產業增長的必然要求,也是曲靖市農業實現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重要選擇。
參考文獻:
[1] 國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1(11): 12-14.
[2] 李石松.政府工作報告[N].曲靖日報,2021-02-10(1).
《產業融合視角下曲靖市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來源:《南方農機》,作者:黃瑞祥 ,黃 佺
文章標題:產業融合視角下曲靖市鄉村旅游發展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48187.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