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旅游論文 發布日期:2011-03-07 17:17 熱度:
[摘要]黎平作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因中共中央曾在此召開過政治局會議而聲名遠播。黎平會議所凝練出來的黎平會議精神,已成為中國革命過程中所形成的諸多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發展黎平紅色旅游的核心所在。我們應強化紅色黎平的旅游資源優勢,努力將黎平打造成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
[關鍵詞]紅色旅游;紅色景點;黎平;旅游基地
改革開放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人們群眾物質生活獲得滿足的同時,精神生活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曾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完全是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1](P2)鄧小平同志的話語表明,要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僅僅有物質上的文明遠遠不夠,還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當中,人們的共產主義思想、共產主義覺悟是核心,是靈魂。那么,我們應如何提高人們的共產主義思想、共產主義覺悟?強化理論上的宣傳與教育,固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除此之外,還應有多種方式與途徑。其中,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所創造的諸多紅色旅游資源也應是提高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與覺悟的重要途徑。貴州作為全國重要的革命老區之一,擁有十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其中,地處貴州省東南端的黎平縣城,屬貴州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當年紅軍進入貴州的第一城。75年之前著名的黎平會議,就是在古老而文明的黎平縣城召開的。黎平會議的召開,大大提高了黎平縣的知名度,更增加了黎平縣的傳奇色彩。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黎平因黎平會議的召開而占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黎平會議所凝練出來的會議精神已成為近代中國革命史上諸多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精神,不僅過去有用,現在有用,將來依然還有用。然而,從現實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黎平會議精神相比其他革命精神而言,其宣傳與挖掘的力度明顯不足。這一狀況的存在,不僅對黎平會議精神的深入傳播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對黎平紅色旅游資源作用的發揮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應強化紅色黎平的旅游資源優勢,努力將黎平打造成中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
一、紅色旅游資源及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界定
紅色旅游主要依托的是特殊的文物遺跡類旅游資源———革命圣地和革命紀念地及其精神,在實際的紅色旅游活動和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中,紅色旅游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旅游資源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廣義的紅色旅游資源定義指一切順應歷史潮流、發揚民族精神的革命遺跡和革命精神,包括新中國成立后在革命建設中所留下的革命精神和建筑遺跡[2](P192)。相對于綠色旅游而言,紅色旅游更注重革命精神層面的影響與教育,綠色旅游更注重環保意識層面的宣傳與教育。在我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后,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的獨立與人民的解放,國家的富強與人民的富裕,在幾十年的不懈奮斗中,先后形成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各類革命精神與革命圣地。這些革命精神與革命圣地已成為當今中國紅色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75年之前中國共產黨在貴州黎平所召開的黎平會議以及由此而相關的會議精神、會議召開時所動用的場地、參會領導所居住過的房屋等同樣屬于紅色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筆者認為,在界定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范疇時,應涵蓋多方面的內容。不僅應有物質層面的因素,還應有精神層面的東西。不僅包括有形的東西,還應囊括無形的元素。
1.物質層面:主要指黎平會議會址所在地。據歷史學家史繼忠先生的考證,黎平會議會址“在黎平縣城的二郎坡,它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兩端有高大的封火墻房屋面寬五間。正中有一座門樓,兩邊為鋪面,當年是胡榮順商號。走進門樓,里面是一個大院,有9個大小不同的天井,建筑面積近800平方米。1934年底,中央紅軍由湖南通道進入貴州,占領黎平后,總司令部就設在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會議,史稱‘黎平會議’”[3](P56)。目前,黎平會議會址已成為重要革命文物,1982年被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此而外,物質層面的因素還應包括毛澤東同志的住處、中央紅軍教導師住處、中央紅軍干部休養連住處、福音堂等紅色旅游景點。
2.精神層面:主要指黎平會議所凝練出來的精神。那么,黎平會議所凝練出來的精神內涵是什么?胡錦濤同志指出:“它(指黎平會議,筆者注)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就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符合實際情況的行動方針,這是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革命戰爭年代是這樣,在今天建設四化的歷史時期也同樣是這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4](P1)胡錦濤同志的總結向世人昭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僅是黎平會議的重要精神內涵,同時也是指導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與改革開放新時期設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武器。黨的歷史發展已經表明,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什么時候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的事業就會從成功走向成功;什么時候我們違背這一基本原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出現倒退。因此,黎平會議所凝練出來的“實事求是”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學習與提倡。這是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核心與靈魂所在,也是我們努力打造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亮點所在。
3.人物層面:綜合有關資料,涉及到與黎平會議有關的人物主要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博古、張聞天、李富春、鄧發、劉少奇、彭德懷、李德等人[5]。這些人除李德為第三國際派來擔任紅軍軍事顧問之外,其余均為中共高層及紅軍內部有相當影響的人物。他們對黎平會議的召開及黎平會議決定的制定曾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歷史的發展離不開人的推動作用。在黎平歷史的天平上,由如此眾多的精英分子聚集黎平來作出影響歷史發展的重大決策,這是絕無僅有的重大歷史事件。正是由于這一事件的發生,從而奠定了黎平作為紅色旅游基地的重要基礎。有鑒于此,依筆者之見,凡屬與黎平會議有關的人物,其生平事跡、文章書目、思想狀況、社會影響等,均可列為黎平紅色旅游基地所應展示的范圍之內。
4、中共黨史層面:75年之前的黎平會議是中共早期所召開的諸多會議當中的一次重要會議。那么,此次會議與其前后所召開的通道會議、遵義會議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與其他中共黨史上所召開的會議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此次會議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戰爭史中居于何等地位?參加此次會議的中共領導人是如何評價此次會議的?沒有參加過此會議的中共領導人又是如何看待此次會議的?中共黨史專家、學者在研究中共黨史過程中是如何評價此次會議的?此次會議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有什么啟示?所有這些層面的觀點與成果,同樣可以列為紅色黎平旅游基地所應展示的重要范圍。增加這一層面的內容,可以強化游客對中共黨史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進一步加深對中共黨史人物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加深對黎平會議所處歷史地位及黎平會議精神的認識與了解。
二、目前歷史教材與黨史讀物中紀錄與研究黎平會議的現狀
黎平會議作為中共黨史中的重大事件,其發生的歷史背景、歷史過程、歷史影響在中國現代歷史教材與黨史讀物中所占篇幅相對偏少,有的出版物甚至沒有將其列入紀錄與研究的范圍。據筆者了解,目前相關歷史教材與讀物中涉及到黎平會議的大致情況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現代史教研室所編輯的《中國現代史》教材中,只是將遵義會議列為重點描述,對于黎平會議卻只字未提,教材中僅僅提到:“部隊在十二月占領通道城之后,立即向貴州前進,一舉攻克黎平。”[6](P390)至于紅軍在黎平開展了什么活動,讀者卻不得而知。胡繩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倒是將黎平會議的召開編入其中,但也僅僅是在“遵義會議”的條目下反映黎平會議的召開,內容僅寥寥數語。該書指出:“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他的主張得到許多人的贊同。部隊占領湖南西南邊境的通道城后,轉入貴州。11月18日(注:此應為編輯上的錯誤,正確時間為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舉行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放棄向湘西前進計劃,改向黔北挺進。”[7](P127)鄭德榮、郭彬蔚主編的《中共黨史教程》中同樣是將黎平會議列到遵義會議的條目下闡述,但闡述的內容亦不多:“18日,中央政治局又在黎平舉行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通過了《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根據地的決議》,放棄向湘西前進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8](P210)紅冬、紫夏編著的《20世紀中國紀實》在涉及到黎平會議時,內容更為簡短:“3天之后攻占了黎平。中共中央在黎平開會,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的構想。”[9](P79)由陳貴斌編著的《驚天動地的長征》一書,只是在該書的“引子”部分提到黎平會議:“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接受毛澤東的意見,并通過根據他的發言寫成的《中央政治局關于戰略方針之決定》,肯定了毛澤東提出的放棄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建議,改向敵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正確主張,否定了博古、李德等堅決去湘西的錯誤主張。”[10](P3)相反,該書對遵義會議的全過程及其歷史意義卻作了詳盡的紀錄,占據該書近十頁篇幅。在《中國共產黨80年歷程80件大事》一書中,編者以“遵義光芒”為題,將遵義會議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80年中所發生的80件大事之一,卻沒有將黎平會議作為80件大事之一列入,只是在闡述遵義會議的過程中,將黎平會議作為背景材料列入:“12月中旬,紅軍攻克黎平后,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充分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根據便于紅軍發展的原則,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地區。這在實際上確定了毛澤東在軍事上的正確決策地位。”[11](P51)在張樹軍、齊生主編的《中國共產黨八十年重大會議實錄》中,共收錄了71次重大會議,其中自然包括遵義會議的實錄概況,黎平會議同樣沒有作為重大會議而單列實錄,但依然是作為遵義會議的背景材料來介紹:“同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于貴州黎平舉行會議。據周恩來同志回憶,在黎平會議上爭論得很激烈。軍事顧問李德要在黔東北和敵人硬拼,毛澤東同志則主張向黔北走。主持會議的周恩來同志采納了毛澤東同志的意見。這次會議作出了《中央政治局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議》,確定了新的戰略行動方針。”[12](P107)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1921—1949)中,對于黎平會議的召開也只是簡短幾句話概括會議的過程及結果:“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舉行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毛澤東的這一建議(指到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去開辟新的根據地,筆者注)得到與會多數同志的贊同,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戰略方針之決定》。”[13](P488)相比之下,由郭德宏等人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黎平會議召開的過程及歷史作用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該書指出:“鑒于戰略方針問題沒有解決,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再次討論中央紅軍進入貴州后的進軍方向問題。李德因病沒有出席,但托人將他堅持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意見帶到會上。毛澤東則主張繼續向貴州西北進軍,堅持到川黔邊建立根據地。雙方爭論十分激烈。……黎平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實現了紅軍的戰略轉變,使中央紅軍避免了覆滅的危險,并為以后糾正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準備了條件。”[14](P242—243)在柯延主編的《毛澤東生平全紀錄》(1893—1976)一書中,提到“黎平”兩個字,但沒有提及在黎平開會一事。該書指出:“部隊在12月占領湖南西南邊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貴州前進,一舉攻克了黎平。”[15](P245)但攻克黎平后,部隊在黎平開展什么活動的問題,書中依然沒有涉及。由著名學者金沖及所著四卷本《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甚至“黎平”兩個字都沒有出現。在涉及紅軍長征達到貴州的歷史事件時,該書指出:“堅持‘左’傾錯誤的中共中央負責人原來準備到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而蔣介石已調重兵,布置好口袋,等候中央紅軍鉆入。在這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放棄去湘西的原定計劃,改向國民黨兵力薄弱的貴州前進。這個主張,得到周恩來等支持,改變了行動方向。”[16](P357)在專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編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在敘述紅軍長征的歷史時,同樣沒有提及黎平會議,甚至連“黎平”二字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該教材只是籠統指出:“在強渡湘江之后,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銳減到3萬多人。嚴酷的事實教育了廣大的共產黨員和紅軍指戰員,他們開始產生對錯誤領導的懷疑、不滿。一些支持過‘左’傾錯誤的中央領導人如張聞天、王稼祥等,也改變態度,轉而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這樣,當中央紅軍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并在占領黔北重鎮遵義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這里召開了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17](P104—105)
由上可知,與遵義會議相比,目前歷史教材與黨史讀物中關于黎平會議的紀錄內容相對偏少,有的甚至完全沒有提及“黎平”二字。這種情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人們對黎平會議的認識與了解,有時甚至導致人們對黎平會議在認知上的盲點,以至于有的人只知遵義會議的召開,而對此之前所召開的黎平會議卻不甚了解。基于這一現狀,我們在打造黎平紅色旅游基地的過程中,更應全方位、多層次地擴大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外宣工作,同時更應加強對黎平會議及其相關歷史人物與歷史題材的學術研究工作,以彌補歷史教材與黨史讀物中對黎平會議紀錄偏弱的缺陷。
三、努力打造好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對策
根據上面的分析,筆者認為,要打造好紅色黎平旅游基地,我們應著力在“紅色”二字上下功夫。具體對策有:
首先,應加強紅色黎平物質層面的保護工作。物質層面的東西屬于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因素。我們著力保護黎平會議會址及其相關建筑,其實質在于確保歷史性的因素不被人們所遺忘,同時也是為了更形象地讓歷史性的因素展現到人們的眼前,從而喚起人們對歷史的沉思,對歷史的回憶,對歷史的感受,最終讓人們真正接受歷史的再教育,珍惜當今來之不易的新生活。
其次,應加強紅色黎平精神層面的研究工作。黎平會議的精神即“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當時嚴酷的戰爭環境之下,我們黨就是憑著這種精神而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跡,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成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今天,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中,同樣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加強紅色黎平精神層面的研究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將這一精神更好地發揚光大,更好地利用這一精神為我們的現實服務。
第三,應加強紅色黎平人物層面的研究工作。當年參加黎平會議的人物大都是中共高層領導,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加強對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拓展紅色黎平的歷史空間,豐富紅色黎平的歷史內容。此外,加強對紅軍軍事顧問李德本人及其所犯錯誤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之間的關系,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為更好地利用外來因素搞好本國事務提供歷史借鑒。
第四,應加強紅色黎平整體歷史的研究。黎平會議是紅色黎平的核心所在。鑒于現有歷史教材及黨史讀物中對黎平會議紀錄偏弱的狀況,可考慮重新編寫相關黨史讀物,不僅將黎平會議的前前后后詳加敘述,更應將黎平會議作為重大歷史事件加以闡述。同時,也可考慮單獨編寫黎平會議史,既可用作宣傳黎平會議的歷史素材,也可向游人發售。還可考慮編寫向本地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鄉土教材,在鄉土教材中將黎平會議作為重點內容列入其中。
第五,應發揮學術團體的作用。黎平會議在中共黨史中的地位與作用已愈來愈被更多的黨史專家與學者所認可。在這一前提下,可以考慮成立黎平會議學術研究會之類的社團組織。通過該組織,將貴州全省乃至于全國致力于中共黨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凝聚在該組織的周圍,不僅開展對黎平會議的研究活動,同時,定期召開與黎平及黎平會議有關的學術研討活動,從而在全省乃至于全國鑄成一股黎平熱,為擴大黎平會議的外宣工作推波助瀾。
第六,應發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來,黎平會議會址作為紅色旅游基地,在地方黨委與政府的努力下,獲得了一系列國家級與省級榮譽稱號,其中包括“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但筆者認為,僅有這些稱號還很不夠。關鍵要將這些榮譽稱號落到實處。那么,如何落到實處?可考慮發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應鼓勵省內高校尤其是黔東南州的高校將黎平會議會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習基地。在此基礎上,還可考慮發展省外其他高校將黎平會議會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習基地。高校通過這一途徑,不僅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同時,黎平可借助全國各地大學生們在黎平開展的各類活動,將紅色黎平的會議精神傳布到祖國的四面八方。
第七,應發揮紅色后代的重要作用。當年參加過黎平會議的高層領導,其后人對前輩所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情均懷有一種特殊的、深厚的感情。如果我們能將他們邀請到黎平會議會址觀瞻,其感受較之常人將更為深刻、震撼。同時,紅色后代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歷史感受,而且還可向紅色黎平旅游基地提供他們對前輩們的多種研究成果。其社會影響不可低估。
第八,應加強與省內外紅色景區之間的交流活動。如何擴大黎平會議的影響,如何加強黎平會議會址及相關建筑的管理與開發工作,這是每一個黎平人所應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是我們黨史研究工作者所應思考的問題。其中,加強與省內外紅色景區之間的交流活動,以開放的心態來管理好、建設好、保護好、宣傳好黎平會議會址及相關紅色建筑,當屬諸多方式當中的重要一種。交流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水平,擴大宣傳效應。通過交流,為進一步打造好紅色黎平旅游基地提供有益的借鑒。
總之,努力打造好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對策很多。以上僅為筆者的一管之見。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強化黎平會議的紅色旅游優勢,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大對紅色黎平旅游基地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那么,紅色黎平將變得更紅!
文章標題:強化紅色旅游優勢,深入打造紅色景點————以歷史文化名城黎平為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lvyou/75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