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人力資源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15 09:58 熱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也寄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很高的期望。各級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促進就業、社會保障、維護民權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摘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是事關民生的重要工作,近年來該領域經濟犯罪問題十分突出,大量的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險資金被挪用,一些企業惡意拖欠職工工資等,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造成了老百姓養命錢的流失。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經濟犯罪的主要表現、背后存在的深層次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制定嚴格、嚴肅的內部監督責任制度,適時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以及建立行政司法共管聯動機制治欠薪的對策。
關鍵詞:人力資源論文發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經濟犯罪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年來,部分地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組織和個人也存在著一些濫用職權、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等經濟犯罪現象,一些用人單位惡意拖欠職工工資,嚴重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經濟犯罪的主要表現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和社會的發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職能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行政審批權限斷不斷減少,行政收費項目不斷取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已經逐步由管理型部門向服務型部門轉變。目前,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容易產生經濟犯罪行為的主要集中在就業培訓資金補貼、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以及用人單位惡意拖欠工人工資上。
1.騙取就業培訓資金現象十分嚴重。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安排了很多財政專項資金,利用好這些資金,切實提高城鄉勞動力就業技能,促進就業再就業,本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應盡的義務。但是,一些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主管就業培訓的機構和個人并沒有應該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而是盯上了這些資金,采取虛構人數與民辦培訓機構等形式,大肆套取就業培訓資金。如貴州省套取農民工培訓資金系列案件,原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局副局長江捷,在擔任就業局培訓科科長期間,利用手中掌握的培訓機構資格審批、培訓督查以及培訓資金撥付的大權為培訓機構大開方便之門,造成部分培訓機構在培訓中大肆偷工減料,多報培訓人數,甚至“零成本”虛假培訓騙取財政經費,牟取巨額不法利益,使國有資金遭受巨大損失,也損害了廣大農民工的權益。就江蘇省而言,南京市浦口區的街道勞動保障所工作人員通過虛報培訓人數,騙取培訓補貼,被紀檢部門查實,最終當事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并在全市范圍內通報批評。同時,在就業補貼方面,各級政府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就業優惠政策,給予崗位補貼、職介補貼和社保補貼,一些本不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人員通過弄虛作假獲得社會保險補貼,一些職業中介機構和企業勞資人員內外勾結,鉆政策空子,利用假招工騙取職業介紹補貼和崗位補貼,這些行為同樣造成了國有資金的流失。
2.挪用套取社會保險基金等違規行為突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民生工程,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關系到黨和政府關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關系到民生大事和廣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對象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社會保險的擴面征繳力度不斷加大,社保基金結余數額越來越大,一些不法分子也把黑手伸向這個領域,社會保障已成為職務犯罪的多發領域。主要有:一是部分地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人甚至個別省市的主要領導,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挪用社保基金。如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在2004年違反規定,幫助某公司從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融資,致使10億元社會保險基金被違規動用而置于巨大的風險之中。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均一濫用職權,非法挪用社會保險基金達158.56億元,截至案發前尚有124.21億元沒有收回,最終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二是一些地區的社保經辦機構負責人出于私利,違規將社保基金存放在非國有銀行內,難以確保基金安全。南京市某區的農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違規將社保基金存放在非國有金融機構內,最終由于該金融機構倒閉,造成社保基金無法收回,給社會保障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三是醫療保險基金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樣突出,一些醫療機構通過開大處方、大檢查,濫用藥物和檢查項目,一方面是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地賺取醫療保險基金;一些參保人員利用冒名頂替住院、用醫保卡到藥店購買生活用品以及將醫保卡將交他人使用換取現金等行為,造成了醫保基金的流失,這些行為既有單位和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也存在著一些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監督不力的因素在其中。
3.企業惡意拖欠職工工資行為危害巨大。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發生因涉債、欠薪老板逃匿事件,這些惡意欠薪行為直接侵害了勞動者的勞動成果,侵犯了他們的財產權,阻斷了勞動者的基本生活來源,對勞動者及其家人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同時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如2013年8月,南京市溧水區一家工廠老板陳某突然跑路,60名員工被拖欠工資近140萬元,員工多次到政府上訪。直到一個月后,陳某才被警方抓獲,檢方認為,老板陳某以逃匿方式躲避支付工資,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目前法院已經開庭審理,擇日宣判。據江蘇省人社廳通報,2013年全省人社部門和刑事司法聯動,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及時移送查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年共向公安機構移送用人單位惡意欠薪案件55件。
4.暗箱操作接受賄賂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提前退休是國家為了充分體現對從事有毒有害、特殊行業以及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照顧而出臺的一項惠民措施。在辦理因病或特殊工種提前退休過程中,一些不符合條件的投保人員通過找關系、送錢送物等行為為自己辦理提前退休,從而實現少繳養老保險費并提前領取退休金的目的。一些手中掌握審批權力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將手中的權力作為獲取利益的工具,收受賄賂,違規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在征地失地保障方面,一些本不符合征地失地轉保人員通過給予經辦人員好處費,隨意變更身份,私自調整流轉土地數量,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同一村組的已領養老金的企業退休職工與純農戶一起領取征地保障待遇的怪現象。同樣在勞動監察領域,一些執法人員利用手中的行政執法權力,通過手中掌握的企業違法行為信息,濫用職權、對違規企業進行敲詐勒索,向企業要錢要物或者到企業報銷個人發票;在對企業進行行政處罰時,一些執行人員濫用自由裁量權,先按最高標準處罰,再通過與企業討價還價,收取財物,最后按最低標準處罰,人為地造成了處罰標準的不統一。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經濟犯罪的主要原因
上述表現顯示,當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經濟犯罪已經日益嚴重,影響了國家政策的貫徹實施和人民群眾正常工作生活,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工作人員法律意識淡漠,思想不夠堅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從以前的職權部門向服務部門轉變,一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工作人員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轉變,在看到有權部門工作人員一些不良行為后,不但不以為恥,反而產生攀比心理,思想觀念上產生了松懈甚至蛻變。尤其是在公與私、權與利的撞擊中,部分掌握權力的工作人員思想觀念逐漸失衡,抱著一種“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態,從而讓欲望、金錢、享樂人生的觀念占上風,逐漸走上犯罪道路。
2.當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分管理體制仍然存在漏洞。管理漏洞是當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經濟犯罪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實踐說明,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管理體制上的漏洞,鉆政策空子、鉆管理空子、鉆時間空子,大肆侵吞國家財產。如在貴州套取農民工培訓資金系列案件中,為確保培訓質量,國家規定受培訓農民必須登記身份證、聯系電話,并有簽字或簽章,同時規定短期培訓班培訓時間為15天至90天,并要求有關部門要抽查和回訪培訓效果。但是,這些明確的規定在實際操作中卻大打折扣,并沒有權威、有效的第三方開展監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集“運動員”和“裁判員”于一身,職責不清、監督乏力、無章可循的現象造成“監守自盜”的結果。
3.企業惡意欠薪承擔的違法成本過低。從制度上看,討薪難是因為中國工資支付的制定還不夠明確,約束力不足,缺乏一個剛性的、明確的工資支付制度。雖然《勞動法》規定:“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但在實際操作中,違反此規定的企業老板,即使被查處也只需要支付工資和賠償金,違法成本很低。一些不良的企業老板會鋌而走險,在企業經營困難資金周轉不靈時,會選擇惡意拖欠職工工資,把矛盾交給當地政府,交給社會來承擔。在全國各地,每逢元旦、春節期間,都會出現民工為討工資堵門、堵路,當地政府為了維護穩定,一般的做法都是政府先行墊付工資,再通過其他途徑予以追償,但結果大多是地方財政免費為無良企業的欠薪買單。
三、防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經濟犯罪的對策
眾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發生的經濟犯罪行為表明,任何部門、任何崗位,一旦失去對權力的監管,都容易發生腐敗和犯罪行為。預防犯罪的重點,應該放在遏制利用公共權力換取金錢財富這一突出的腐敗現象上。對經濟犯罪行為,必須從切斷“財源”入手,把著力點放在權力制約、資金監控、行為規范和嚴格管理等關鍵部位和環節上,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
1.加強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法律法規體系極為龐大,從建國初到21世紀,跨度長達六十年,政策文件從中央到省、市、區縣政府各級政府都有所涉及。很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工作人員自認為自己熟悉法律,精通業務,放松了對法律法規的學習。近年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工作人員的經濟犯罪行為,都與法制觀念薄弱密切關系。江澤民同志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自覺用法律來調整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這樣才能遏制和減少經濟犯罪。我們要全面加強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工作人員的法律教育工作,特別是廉潔從政教育,要通過持之以恒的法制教育,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中形成“敬業、務實、奉獻、廉潔”的意識,使全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干部職工都能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切實做到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對待經濟犯罪行為不想為、不能為、不敢為,時刻保持高壓態勢。
2.制定嚴格、嚴肅的內部監督責任制度。要對一些掌握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罰權力的重點單位和重點人員,采取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堵塞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的內部管理漏洞,防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經濟犯罪的發生。除了上下級之間的監督檢查制約機制之外,還應在同一單位制定嚴格、嚴肅的內部監督責任制度,以使單位領導擔負起監督本單位下屬人員的職責。如針對社會保險領域職務犯罪高發的特點,要針對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管”三條線的業務特點,建立實時的內部審計機制、基金支付監督制度、經辦業務責任追究制度和處罰制度;特別是對社會保險費征繳、基金財務、待遇核準、保險金支付等社會基金入口和出口的重點業務環節要認真查找漏洞,及時提出整改意見;要不斷完善組織機構控制、業務運行控制、財務會計控制、信息系統控制等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管理和監督,提高內控執行能力,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
3.適時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近年來,一些地方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引入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日常工作中,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制。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實施內部監督時,一般都是自己給自己找問題,往往都是“當局者迷”,監督效果并不明顯。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引入第三方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行監督,常常能夠起到“旁觀者清”的效果,一些自身不容易發現的問題通過第三方審核監督往往能夠發現出來。要通過開展國家質量體系標準化實施工作,形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程序標準化、管理標準化,不斷為基層、為企業、為群眾提供文明、規范、優質、高效的服務。
4.建立行政司法共管聯動機制。按照屬地管理,人社部門要全面掌握企業運行狀況,加強日常監管,及時排查企業欠薪情況,加強與稅務、社保、供水、供電等部門“欠費”信息的共享,根據各部門欠費情況確定企業不同層次的監控等級,及時將重點欠薪單位上報備案,將有限人力投入到需要重點監管的企業上,提高監控的實際效率。及時深入已欠薪企業宣傳告知江蘇省高院發布的全省執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的標準意見,對企業拒付1個人3月以上工資且總額超過1萬元,或拒付10人以上工資、且總額超過6萬元的,在被責令支付仍不支付,同時還有轉移財產等行為的,相關的單位和個人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告知欠薪企業負責人,惡意欠薪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可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形成政策上高壓態勢。同時要建立聯動處置機制,明確主管部門的應急時限和相關部門的響應時限,公、檢、法、司部門根據案情可提前開展立案前的偵辦工作,多部門形成合力,以強大的政策感召力,促使涉嫌惡意欠薪的企業主動、積極地配合執法部門處置善后事宜。
參考文獻:
[1]貴州省社保廳高官受賄案:民生工程成腐敗溫床[N].檢察日報,2008-11-11.
[2]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均一等人被一審判刑[N].解放日報,2007-09-27.
[3]欠工人工資玩“瞬間蒸發”被控件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N].現代快報,2014-01-30.
文章標題:人力資源論文發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經濟犯罪的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renli/2102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