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市場營銷論文 發布日期:2011-01-07 08:27 熱度:
摘要:所謂公開招標,也叫無限競爭招標。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即由招標人通過報紙、刊物、建筑信息網、當地的有形建筑市場,向社會公開發布招標公告,凡對此招標項目感興趣并符合規定條件的施工企業,都可自愿參與投標的一種發包方式。
主題詞:建設,招標,招標人
建筑工程招標發包方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十條,招標分為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所謂公開招標,也叫無限競爭招標。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即由招標人通過報紙、刊物、建筑信息網、當地的有形建筑市場,向社會公開發布招標公告,凡對此招標項目感興趣并符合規定條件的施工企業,都可自愿參與投標的一種發包方式。
一、公開招標的確切含義
公開招標是最具競爭性的招標方式。因為它參與競爭的投標人數量最多,且只要符合相應的資質條件便不受限制,只要承包商愿意便可參加投標,在實際招標中,常常少則十幾家,多則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因而競爭成度最為激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一切有能力的承包商提供一個平等的競爭機會,招標人也有最大容量的選擇范圍,可在為數眾多的投標人之間擇優選擇一個報價最低且合理(并不低于企業自身成本)、工期最短、信譽良好的承包商。
公開招標的范圍是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有資金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而2003年7月1日實施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計價規范》就是規定強制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范圍為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設工程。這是國家的強制標準。也就是說凡是公開招標的工程必須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它提出了“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先進的理論,改革了傳統的定額的計價方法。
按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一般來說,公開招標的基本程序主要是:⑴招標公告;⑵資格預審;⑶發放招標文件;⑷投標預備會;⑸編制、遞送投標文件;⑹開標;⑺評標;⑻中標;⑼簽訂施工合同。充分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將避免工程招標中的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規范行為。反映了市場經濟規律。
公開招標也有其缺點,由于申請投標人較多,使得評標的工作量較大,所需招標時間較長、也是所需費用最高的。
綜上所述,公開招標有利有弊,但優越性十分明顯,因而在實踐中,大力提倡公開招標,使公開招標迅速成為建設工程招標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公開招標的清單計價成為建設工程招標的主要方法,是符合工程交易發展潮流的。
二、公開招標與邀請招標的原則界限
公開招標與邀請招標的區別,在實踐中就比較難劃清,常常出現人們有意無意將邀請招標混同公開招標的現象。因此,有必要研究公開招標與邀請招標的界限問題。
所謂邀請招標,按照國際流行的說法,又稱有限競爭性招標或選擇性招標。它是指招標人向預先選擇的若干家具備承擔招標項目能力、資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其組織發出投標邀請函,將招標工程的概況、工作范圍和實施條件等作出簡要說明,請他們參加投標競爭。與公開招標相比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
1、邀請招標在程序上比公開招標簡化,操作必經環節沒有公開招標多。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邀請招標沒有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大部采用資格后審。邀請招標的一般程序主要是:⑴發放投標邀請函;⑵發放招標文件;⑶投標預備會;⑷編制、遞送投標文件;⑸開標;⑹評標;⑺中標;⑻簽訂施工合同。
2、邀請招標在競爭程度上不如公開招標強。邀請招標參加人數是經過選擇限定的,易于人為控制,發出邀請前就已經預定個框框,邀請對象只要超過7家就可以。公開招標參加人數是無限的,且不易受人為控制,發布公告前不能也不應該預定人數限額,說某次特定的公開招標只能允許幾家參加招標。這與公開招標的本質特征是不相符的。邀請招標雖然節約了招標費用、節省了時間,但由于邀請范圍較小,選擇面窄,可能喪失了某些在技術或報價上有競爭實力的潛在投標人,因此投標競爭的激烈程度相對較差。
對于國務院發展計劃部門確定的國家重點項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地方重點項目不適宜公開招標,經國務院發展計劃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進行邀請招標。
總之,邀請招標本身也有利又有弊。在我國邀請招標應用比較普遍。由于它限制了競爭范圍,不能充分展示自由競爭機會均等的原則。一些西方國家常常對邀請招標的適用范圍和條件,作出有別于公開招標的指導性規定。
三、 對公開招標實踐中幾個問題的看法
自我國開始實行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以來,各地對公開招標曾作過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在目前的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1、關于公開招標的公告方式。公開招標不管采取何種招標公告方式,都應當具有廣泛的社會公開性。正因為如此,傳統上公開招標的招標公告,都是通過大眾新聞媒體發布的。應當承認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科技的飛速發展,公開招標的招標公告方式也必然會發展變化,但其具有的廣泛的社會公開性這一特征,不旦不會喪失,反而會因此更加鮮明。可是,目前我國各地發布公開招標公告,一般不通過大眾新聞媒介,只是在單一的工程交易中心中發布招標公告。而工程交易中心,現在只是一個行政區域局限性十分明顯。由于工程交易中心本身的封閉性、區域局限性,使其發布的招標公告不能廣為人知。只在工程交易中心發布招標公告,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公開招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公開招標公告直接由大眾傳媒發布,或是將現在的工程交易中心發布的招標公告與大眾傳播媒體聯網(建筑信息網),使其像股市那樣,具有廣泛的社會公開性,人們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公開招標公告信息。總之,只有具有廣泛社會公開性的公告方式,才能被認為是公開招標的符合性方式。
2、關于對投標人的限制條件。公開招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投標人只要符合某種條件,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自主決定是否參加投標。可是,目前我國建設工程的公開招標中,常常出現對投標人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的現象,歧視潛在的投標人。如有的限定,只有某地區、某行業或獲得過某種獎項的企業,才能參加公開招標的投標等。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公開招標對投標人參加投標的限制條件,原則上只能是名副其實的資質和能力上的要求。如某項工程需要一級資質企業承擔的,在公開招標時對投標人提出的限制條件,只應是持有一級資質證書,并有相應的實際能力。至于其他方面的要求,只應作為競爭成敗(評標)的因素,而不宜作為可否參加競爭(投標)的條件。如果允許隨意增加對投標人的限制條件,不僅會削弱公開招標的競爭性、公正性,而且也與資質管理制度的性質和宗旨背道而馳,同時也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規定。
3、關于投標人經資格審查合格后又喪失投標機會的問題。有的地方嫌公開招標的投標人太多,采取在投標人經資格審查合格后先進行抽簽、抓鬮或抽簽、抓鬮與業主推薦相結合的方法,淘汰一批合格者,只有剩下的合格者才可正式參加投標競爭。這種辦法是不可取的。因為:(1)抽簽、抓鬮的辦法帶有投機、賭賻、兒戲色彩,既不嚴肅也不科學;(2)業主推薦投標明顯帶有邀請招標、傾向中標的某些痕跡;(3)在資格審查合格后增設一道關卡再對合格者進行篩選,不符合公開招標的本質要求。因為人數眾多,無限競爭,正是公開招標的固有特點之一。投標人報名后只應因資審不合格而喪失投標競爭的機會,而不應在資審合格后因未撞上好運而不能參加投標競爭。資審是正式確定投標報名者有無參加投標資格的唯一正當的手段。如果資審合格后搞一次抽簽、抓鬮刷掉一批投檔合格者是合適做法的話,那么接著再搞兩次、三次、抽簽、抓鬮,直到剩下一個投標合格者,從道理上講也沒有什么不合適的。這樣,還搞什么招標投標呢?干脆通過抽簽、抓鬮定標不是更省事嗎。所以,我認為,在資格審查合格后不論采取什么辦法增設一道關卡對投標合格者再次進行篩選,都不是公開招標恰當、規范的作法。
綜上,公開招標實踐中出現上述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觀原因主要是:嫌麻煩,怕勞民傷財,舍不得花時間、花錢;想為個人謀私預留操作空間和便利;片面追求所謂公開招標率,把本不屬于公開招標的經胡亂更改后硬貼上公開招標的標簽等。這樣做的結果,不僅限制了競爭,而且攪亂了公開招標的概念,使其有名無實,變得四不像。實際上,程序復雜,費時、耗財,正是公開招標的鮮明特點之所在。否則,怎么能健康有序地形成無限競爭的局面呢?所以,目前在我國還需要進一步澄清公開招標的基本特點,規范和完善公開招標的概念,科學認識和把握公開招標的運作制度,還公開招標以本來面目。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任務。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工程建設法規》
《法規文件匯編》《建筑知識》《建筑經濟》
文章標題:論建設工程公開招標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shichangyingxiao/630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