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銀行論文 發布日期:2017-01-03 11:39 熱度:
銀行卡是個人理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銀行卡類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本文主要論述了國有商業銀行卡類業務效率評價。
《當代金融家》Modern Bankers(月刊)2005年創刊,在全球金融業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享有盛譽,被《華爾街日報》稱之為“中國哈佛”、“中國金融的黃埔軍校”。《當代金融家》以“全球金融,合作共贏”為宗旨,在全球金融廣闊領域內,通過分析金融時事,講述金融時事中關鍵人物的運籌藝術與金融歷史上典型案例中典型人物的經典智慧,溝通中外古今金融智術,強力彰現前衛理念,做中外當代金融家的良朋益友。
本文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卡類業務效率進行定性分析,粗略判斷其問題;然后,利用非參數績效評價方法―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進行定量分析,選取了我國5家國有商業銀行卡類業務的相關指標,通過篩選投入變量和產出變量,科學測算國有商業銀行卡類業務效率。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為DEA有效,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為DEA無效。
一、引言
在銀行卡類業務成為銀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時,我們必須看到銀行卡類業務面臨的隱患與挑戰。一方面,我國的銀行卡類業務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存在著技術和規模的不成熟,雖然銀行卡發卡規模巨大,但是很多情況下銀行只注重量的擴大而不注重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的繼續推動,金融脫媒的到來,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也將對我國的銀行卡類業務產生一定的壓力。
二、文獻綜述
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卡類業務發展較早,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因而相應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國外對DEA模型的運用主要是在銀行效率研究方面,對于銀行卡的研究則側重于銀行整體效率、銀行卡市場和銀行卡業務機制的研究。
Robert(1998)運用 DEA 方法對1984年到1993年的美國銀行業的技術及生產效率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不良貸款、人均營業費用與銀行效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資產規模、銀行集中度與銀行效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Baxter(1983)研究了銀行卡交換費的問題,他假設即使在發卡和收單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情況下,社會最優交換費也不為零。Wright(2012)運用古諾模型對商戶受理銀行卡的動機進行了研究。
王雪萍,張成虎(2007)研究了我國銀行卡產業的市場結構類型,發現我國的銀行卡市場正向壟斷競爭型市場轉變。并且,對我國銀行卡產業市場結構和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表明銀行卡企業的績效與其市場份額具有正相關的關系。程貴孫,孫武軍(2005)運用雙邊市場理論對銀行卡產業的運作機制進行分析研究表明,交換費和價格結構是銀行卡產業市場正常運轉的關鍵因素。文永明(2004)利用經濟學中的各個領域知識對銀行卡的主要經濟現象進行解釋。
三、基于DEA模型的卡類業務效率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
為了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卡類業務的效率進行評價,本文選取了銀行2012年的發卡量、營業網點個數和自助設備數量作為投入量。
本文將各國有商業銀行的2012年的銀行卡消費額和非利息收入中的銀行卡業務收入作為產出變量。
(二)實證評價
1、樣本數據選取
為了盡可能準確可靠的反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卡業務的效率,本文選取了我國5家國有商業銀行作為評價決策的單元。為了更好評價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近期的銀行卡類業務的效率,本文選取了2012年的數據,這些數據來自2012年的各家銀行的年度報告。
2、數據計算
通過將上述數據運用DEAP2.1軟件進行求解,根據結果整理得到:
從表2中可以看出,首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處于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前沿面上,由于這些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值都為1,所以這些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是相對有效的。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說明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的效率從技術水平到規模經濟,再到經營管理都是相對最佳的,其規模和投入、產出相匹配,所以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中,新增發卡數量、營業網點數和自助設備數按目前的發展狀態是相對最佳的,不用改變目前的卡類業務的發展策略。
其次,農業銀行卡類業務為DEA無效。其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為DEA無效,純技術效率為DEA有效,說明銀行卡類業務的技術效率無效是由其規模效率無效引起的。其純技術效率有效而規模效率無效其卡類業務的主要問題在于規模過大,其規模效率處于遞減的狀態,顯示其卡類業務并沒有發揮出它的規模優勢,通過一定的改變,其在業績上仍然有可能有大幅的提升。
再次,中國銀行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都是DEA無效的,通過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知道,其技術效率無效是由純技術效率無效和規模效率無效共同導致的,所以中國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的問題在于投入產出不匹配和規模不經濟。
中國銀行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的純技術效率為DEA無效,也就是中國銀行的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由于銀行卡類業務中的銀行卡消費額和銀行卡業務收入兩個產出變量是決策單元不可決定的,而銀行卡新增發卡量、營業網點數和自助設備數量三個投入變量是決策單元可以決定的,因此,可以改變中國銀行的投入變量的數量來使其卡類業務達到DEA相對有效。如果中國銀行在減少1310個網點、16194臺自助設備時保持銀行卡新增發卡量不變,其卡類業務仍能到達目前的盈利狀況。而在目前的投入下,中國銀行的銀行卡消費額應達到24766.718億元和銀行卡業務收入應該達到152.395億元時,中國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才為相對有效。
四、政策建議
(一)完善發卡機構管理
首先,發展銀行卡新領域。銀行卡類業務需要掙脫傳統領域的束縛,開展新領域的業務。其次,提高發卡質量。國有商業銀行的銀行卡類業務一直以來以數量取勝,銀行卡的增長方式仍為粗放型,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卡方式亟待改善。最后,建立合理的風險控制體系。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從風險防范和管理系統著手,將銀行卡類業務可能遇到的重要風險進行約束和限制。
(二)改善用卡受理環境
改善用卡環境的主要目標是以顧客為中心,以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股東價值。改善用卡受理環境可以從合理規劃營業網點和自助設備以及改善交易網絡運行環境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合理規劃營業網點和自助設備分布。營業網點和自助設備分布的不合理增加了銀行運營的成本,因而加快合理規劃營業網點和自助設備的分布有利于提高銀行卡類業務的利潤。第二,改善交易網絡運行環境。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銀行網絡運行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銀行卡類業務借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發展,所以改善網絡運行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提高產品盈利能力
銀行卡類業務作為銀行中間業務的代表,其收入成為各大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是銀行爭奪業務的焦點。首先,創新銀行卡產品。任何一個企業在想獲得長久發展時,都必須對自身的產品進行創新。銀行卡產品在滿足公眾需求的同時又要有一定個性化的設計。其次,提高服務質量。對客戶的服務體現了整個銀行員工的素質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銀行在消費者心目當中的形象。提高服務質量,主要在于改善員工對客戶的服務態度,服務態度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客戶對銀行卡產品的忠誠度。
參考文獻
[1] 魏權齡.數據包絡分析[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2] 帥青紅,劉國祥.銀行卡理論與應用[M].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3] 程貴孫,孫武軍.銀行卡產業運作機制及其產業規制問題研究――基于雙邊市場理論視角[J].國際金融研究,2006(1):39-46.
文章標題:國有商業銀行卡類業務效率評價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yinhang/3450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