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銀行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19 15:24 熱度:
近些年我國銀行業利潤增長迅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銀行業的利潤增長模式需要進行適時變革,本文主要研究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能力所面臨的難題。
《中國銀行業》China Banking(月刊)2013年創刊,是銀行業雜志。主要刊發中國銀行業政策解讀、權威發布、創新研究、前沿問題研究成果;雜志以權威的解讀、全新的視角、全面的分析、全力推動銀行業大發展;雜志立足銀行業,反映經濟金融生活,以敏銳的筆觸,捕捉銀行業發展的每一個瞬間。
本文分析了我國當前銀行業利潤水平及其特征,綜合研究了資產規模、凈息差、資產負債結構、經濟周期等因素與銀行業利潤的關系。研究發現,銀行業利潤增長除準入門檻和政策紅利因素外,與凈息差相對穩定條件下的銀行生息資產快速增長有較大關系。但是,當前銀行業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未來受生息資產規模下降、資本監管要求提高、利率市場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銀行業盈利能力將面臨考驗。
一、銀行業金融機構利潤及其變動情況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實現了較快增長。特別是,盡管受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實體經濟利潤增長出現放緩的情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總額從2007年的4467億元提高到2012年1.51萬億元,年均增長27.6%。同期,資本利潤率從16.7%提高到19%,資產利潤率從0.9%提高到1.2%。
從利潤來源上看,目前銀行業利潤增長主要源于以信貸為主的生息資產規模的增長,同時盈利結構逐步得到改善。特別是手續費收入和傭金收入占比逐年提高,從2007年占比9.4%提高到2012年的13.7%。
從利潤分布看,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利潤主要集中在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2012年,大型商業銀行稅后利潤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50.3%,較2007年下降4.9個百分點,同期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占比逐步提高。這反映出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銀行業金融機構主體不斷多元化,競爭格局逐步形成。
從人均利潤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均利潤最高,并且該指標自2008年以來,基本呈上升態勢,反映出其勞動生產率較高。2012年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均利潤達到80.05萬元,是大型商業銀行的1.76倍,這可能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嚴格的成本控制、快速的規模擴張有很大關系。農村信用社人均利潤最低,2012年只有13.01萬元,但可以看到,隨著近年來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推進,農信社人均利潤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總的來看,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利潤的高增長得益于我國經濟多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商業銀行作為高負債經營的企業,杠桿率達到12.5倍,盈利總規模會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而增加。但是,銀行業的資產利潤率并不高,2007年至2012年一直在1%左右,平均為1.05%。而且,維持一定的利潤水平,也有利于增強銀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在利潤較快增長的過程中,我國銀行業外源性資本補充與內源性資本積累的比例從2010年的1.58:1降至2011年的0.66:1;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2002年底達標的銀行僅8家,整體資本充足率實際為負數,而到了2012年底,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達到了13.25%;主要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03年僅為20%,2012年底達到295.5%。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利潤變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資產規模與銀行利潤。理論研究表明,對銀行利潤水平影響較大的因素首先是貸款量,其次是存款結構和利差水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銀行貸款超常規增長。2008年至201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從32.01萬億增加至67.29萬億;同期,利潤從5833億增加至1.51萬億,兩個時間序列的相關系數達0.97。從這個角度講,生息資產規模的擴大帶動了銀行業利潤的增長。本文以工行銀行和招商銀行為代表,統計了2008年以來規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對銀行凈利息收入的影響。對工商銀行而言,資產負債規模因素對凈利息收入變動的貢獻率達60%以上,2010年更是達到85.51%。實際上,建設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也具有類似特征,所以大型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更加依賴于資產規模的擴張。招商銀行凈利息變動受規模因素的影響也一直比較大,只是到2011年隨著該行資產定價能力和生息資產收益率水平的上升,規模因素對凈利息變動的貢獻率降低。
應對危機的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具有階段性,貨幣政策終究將回歸常態,宏觀調控將更加注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和通脹預期管理三者之間的平衡,更加注重貸款的合理均衡投放以及金融風險防范。因此,當前的銀行利潤增長模式將面臨挑戰。
(二)凈息差與銀行利潤。2005年至2012年,中國銀行業凈息差最低時為2.29%,最高為3.03%。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銀行業凈息差水平基本合理,如2011年中國銀行業凈息差為2.7%,低于俄羅斯(6%)、巴西(8%)、印度(4.3%)其他“金磚四國”的水平。從歷史數據看,中國銀行業凈息差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金融機構實現收入的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銀行利差水平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從利率的變動方向看,存貸款利率可能同時上浮,但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將大于貸款利率上升幅度。因此,利率市場化將在推動整體利率水平上升的同時,擠壓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
(三)資產負債結構與銀行利潤。近年來,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負債業務短期化所帶來的低付息成本和資產業務長期化帶來的高收益成為驅動銀行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至2012年,我國銀行業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逐步上升,由49.89%上升至2012年的54.08%,2010年一度達到59.91%。但是,期限錯配會增加利率風險敞口,而且過于固化的金融資產結構將削弱金融體系的流動性,貸款長期化背后的信用風險也需要關注,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經開始出現反彈。
(四)經濟周期與銀行利潤。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呈現出明顯的親周期特征。每一次經濟過熱都與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聯系在一起,且投資資金主要源于銀行信貸。從分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利潤效率與經濟增長速度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強相關,與消費增長速度弱相關;股份制商業銀行利潤效率則與宏觀經濟指標相關度弱。而宏觀調控政策多依靠貨幣政策調節銀行信貸來完成,2007年至2012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了35次,存款基準利率調整了18次,貸款基準利率調整了20次。因此宏觀經濟波動、貨幣政策調整成為影響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三、對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利潤增長的判斷
(一)生息資產規模下降影響銀行利潤前景。資產規模擴張是當前我國銀行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引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在此過程中經濟增速的放緩,生息資產增速將逐漸下降,銀行業以規模增長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維系。此外,隨著監管要求的提高,銀行通過貸款發放派生存款的速度和力度將受到制約,資金利用效率將會降低。
(二)資本監管要求提高使補充資本金的壓力增加。本輪金融危機過后,各國均強化了銀行資本要求。《中國銀監會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針對商業銀行的三個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5%、6%和8%,并引入逆周期資本監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額資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額資本,同時增加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補充資本金的壓力必將增加,從而壓縮利潤空間。
(三)不良貸款反彈可能侵蝕銀行利潤。2009-2011年間,為刺激經濟復蘇而超常投放的新增信貸,給銀行業信貸資產帶來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風險較大,并且已經形成一定的不良貸款率反彈壓力。特別是,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增速逐漸恢復常態,相關信用風險可能逐漸暴露。若不良率反彈,銀行利潤必然會受到侵蝕。
(四)利率市場化考驗銀行盈利能力。利率市場化將深化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同時使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模糊,兩類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將加劇。利率市場化后很有可能出現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大于貸款利率上升幅度的情況,在整體利率水平上升的同時,使銀行利差收窄,擠壓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有研究估計,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以后,我國銀行業的息差水平可能降至0.7%-1.2%,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可能下降約35%-50%,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利潤的沖擊不可低估。
四、結論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利潤增長較快,收入結構有所改善。銀行業利潤增長除準入門檻和政策紅利因素外,主要是在信貸規模大幅擴張后,銀行生息資產快速增長的結果。但是,銀行業資產利潤率并不高,凈息差也維持在合理水平。同時,銀行業作為高風險行業,維持一定的利潤水平有利于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增強存款人信心。但是,當前銀行業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未來受生息資產規模下降、資本監管要求提高、利率市場化后利差收窄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銀行業盈利能力將面臨考驗。為應對日趨復雜的經營環境,銀行業金融機構迫切需要加快業務轉型,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在穩健經營的前提下,積極拓展傳統存貸款業務以外的其他中間性業務,加大各類費用和支出控制力度,降低運營成本,瞄準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
參考文獻
[1]竇育民,李富有.中國商業銀行的利潤效率:1994-2010年[J].財經科學,2013,(3):10-17。
[2]李大武,孫榮閣.縣級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能力研究[J].金融研究,2007,(12):124-129。
[3]潘宏勝,王東.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看銀行利潤增長[J].中國金融,2012,(7):74-75。
[4]詹向陽.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對金融機構的意義與影響[J].西部金融,2013,(9):7-10。
[5]張文武.理性評估商業銀行盈利水平[J].中國金融,2012,(7):76-77。
文章標題:銀行業盈利能力模式的變革與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yinhang/357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