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車輛論文 發布日期:2010-07-20 22:58 熱度:
摘 要:對供應鏈管理中牛鞭效應的現象及成因進行分析,說明了實施VMI 的條件和實施的步驟;建立模型對比分析了實施VMI前后供應鏈的情況,分析VMI對牛鞭效應的緩解作用。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牛鞭效應;VMI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VMI on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
Weiqiqi
(Guang 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 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supplies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bullwhip effect phenomenon and origin , explained implements VMI the condi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 The establishment model contrast analyzed has implemented around VMI to supply chain the situation, analyzed VMI to alleviate the function to the bullwhip effect.
Key words: supply chain,bullwhip effect,VMI
0 引言
供應鏈(Supply Chain) 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更新換代或服務提供給最終客戶的上游或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供應鏈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概念至今,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許多國際著名企業如寶潔、惠普、IBM等公司已在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的實踐中獲得了巨大收益。供應鏈由于其具有開放性、動態性、集成性、群體性和分布性等特點,因此在供應鏈中有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這給供應鏈管理——尤其是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控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1, 2]。
1 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最早由寶潔(P&G) 公司發現。寶潔公司在對其公司產品進行考察時發現,零售商的需求信息在向其上游供應商傳遞時會發生放大現象。供應鏈中的這種不確定性引起了相關學者的深入研究。1997年Stanford大學教授Hau L. Lee 對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表明:當供應鏈中的各節點企業根據其下一級的節點企業的需求信息進行生產或供應決策時,需求信息的不真實性會沿著供應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達到最源頭的供應商時,其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由于信息在傳遞時逐級放大造成了上游供應商往往比下游供應商維持更高的庫存水平。Hau L. Lee認為牛鞭效應產生的原因源自于4個方面:調整市場需求預測、訂貨批量決策、價格搏動和短缺博弈。不管引起牛鞭效應的原因源自于哪個方面,就其本質而論,供應鏈上節點企業對于信息的曲解才是最終的罪魁禍首[3, 4]。
“牛鞭效應”是對需求信息扭曲在供應鏈中傳遞的一種形象的描述。牛鞭效應添加了供應鏈中的不確定因素,使市場需求預測更加困難,導致企業和供應鏈中各項流程成本的增加,嚴重影響了供應鏈的效率。可以看出供應鏈上各成員的需求是波動變化逐級放大的,而且各成員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存在不同的時間延遲。相對于顧客以及零售商的需求的波動,由于批發商,制造商和供應商分別是該供應鏈的中間環節和末端環節,他們的需波動幅度會比零售商大,對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也比零售商更加滯后,有時甚至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隨著供應鏈的增長,參與供應鏈運作的企業越多,這種放大就越明顯,供應鏈中牛鞭效應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效率。
2 VMI簡介
為了將牛鞭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人們提出了多種供應鏈庫存控制方法,如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聯合庫存管理(Joint Management Inventory, JMI) 和協同規劃、預測和連續供貨(Collaborative Forecast And Replenishment, CPFR)。就目前而言,在實際應用中,以VMI方法的應用最為廣泛。
2.1 VMI基本思想
與傳統庫存管理模式零售商管理庫存(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 RMI) 不同,VMI是以零售商和供應商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并不斷監督協議執行情況和修正協議內容,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地改進的合作性策略。其基本思想:供應鏈中在各節點企業已經達成一致的目標框架下,上游節點企業對下游節點企業的庫存策略、訂貨策略進行計劃和管理。從而將因牛鞭效應引起的信息曲解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而減小庫存管理成本,更好地改善客戶滿意度和銷售情況,有效規避供應鏈風險。其本質上是將多級供應鏈問題變為單級庫存管理問題,通過掌控銷售和庫存信息作為需求預測和庫存補貨的解決方法。VMI使得供應商能夠看到所有零售商的庫存狀況,從而能夠直接根據市場信息采取相應的庫存決策,這樣可以大大減緩因牛鞭效應帶來的信息曲解而導致的負面影響。
2.2 實施VMI的必要前提
(1)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相互信任。要保障VMI 得到成功實施,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相互信任是VMI 成功實施的基礎,良好的溝通是VMI 成功的保證。為了保證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良好溝通,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應協商建立VMI 框架協議,從而保障供應鏈上信息流的有效溝通,實現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對市場需求信息在預測、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的共同設計和控制。
(2)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實現VMI 的關鍵是用戶庫存狀態的透明化,供應商能夠對庫存進行隨時跟蹤調查,從而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信息,對企業的供應能力作出快速調整。因此VMI 的實施必須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
2.3 VMI的實施步驟
(1)溝通并制定VMI合作框架協議。供應商和分銷商要充分溝通,將合作概念化并擬訂框架協議。在協議中建立VMI運作規程,確定處理訂單的業務流程,建立起對雙方都有利的庫存控制系統(如再訂貨點、最低庫存水平),要明確庫存所有權及轉移時間、訂貨責任和庫存信息的傳遞方式等內容。
(2)信息系統的集成。隨著Internet技術的發展,人們先后提出了基于傳統HTML技術的集成方案、基于分布式技術的集成方案和基于XML技術的集成方案,這些信息集成方案對建立供應鏈上信息的有效暢通機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變革組織機構。由于VMI改變了供應商的組織模式,引入VMI后,在訂貨部門產生了一個新的職能負責用戶庫存的控制,實現庫存補給和高服務水平,從而提高顧客滿意度。
3 VMI供應鏈定量分析
VMI對供應商與分銷商無疑都是有益的。分銷商減輕了監視庫存、采購訂貨的負擔;供應商由于需求信息誤差的減少,降低了安全庫存水平,節約了物流成本。本文在傳統供應鏈模型的基礎上,以供應鏈的庫存費用與鏈利潤為評價指標,對比地分析了VMI協議下的供應鏈,要比傳統供應鏈更具有的競爭優勢。進而,較好地理解了VMI在實際的供應鏈管理中運作。
以一個由供應商與分銷商組成的傳統供應鏈模型為例,分銷商直接購買供應商的產品并銷售給客戶,故在供應鏈中處于中心位置。它根據自身的庫存費用結構來確定向供應商訂貨的數量。設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