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車輛論文 發布日期:2022-05-09 09:09 熱度:
摘要:零部件薄壁化現已成為汽車行業實現輕量化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備胎池作為汽車車身地板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材料厚度也逐漸從0.8mm、0.7mm減薄為0.65mm,備胎池厚度的減少給零件的剛度、強度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本文中提及的車型為緊湊型乘用車,其備胎池底部沒有縱梁和橫梁,其優化難度更加苛刻。通過對被備胎池的白車身自由模態、整備車身模態、備胎池強度的三個方向去進行CAE仿真優化對比,確認優化方向及最終的使用方案。研究的結果在備胎池底部無縱橫梁的情況下,對備胎池筋的布置形式及筋高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薄壁化輕量化備胎池
1前言
節能環保是現代汽車工業重要的主題,也是關系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大量試驗表明,汽車的質量與汽車石油消耗量有直接關系,汽車的質量每減輕100kg,百公里油量將減少0.4~1.0L。汽車質量每減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同時車輛廢氣排放量也有明顯的降低[1]。由此表明,汽車輕量化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也是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主題。目前通用的汽車輕量化有兩大途徑:一是采用輕質材料,如鋁合金、高強度鋼材、塑料、碳纖維等新型材料;二是采用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對汽車的結構進行優化設計,使零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復合化[2]。基于傳統的鋼車身,零部件薄壁化現已成為汽車行業實現輕量化的一個重要的手段[3],備胎池作為汽車車身地板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材料厚度也逐漸從0.8mm、0.7mm挑戰為0.65mm,厚度的減少給零件的剛度、強度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備胎池強度、剛度不足將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局部模態失穩,甚至會產生異響或者零部件失效。我們在某乘用車項目中定義備胎池厚度為0.65mm,實現了局部零部件減重7.14%~18.75%,備胎池重量為5.582kg。由于該車為緊湊型乘用車,后地板框架中間有一根橫梁,備胎池底部無縱梁或橫梁進行加強,因此此處在設計考慮及驗證分析具有極大難度及挑戰性。
2備胎池及整車狀態下的建模分析
涉及汽車備胎池的CAE分析主要從白車身自由模態、整備車身模態、備胎池強度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確認。
2.1模型描述
2.1.1有限元模型-白車身。白車身的某乘用車全景天窗模型重量為346.2Kg,包含前風擋、左右懸置本體和前副車架。白車身的SHELL單元尺寸為6mm×6mm;白車身的焊點用ACM單元模擬,焊點直徑為6mm;焊縫用RBE2模擬;白車身的粘膠用SOLID單元模擬;總裝件的螺栓連接用RBE2單元連接。按以上要求建立白車身模型。2.1.2白車身材料信息。白車身模型中對應的材料信息,見白車身材料信息表,如表1。2.1.3前后處理器及求解器前、后處理器軟件:Hypermesh、Hyperview求解器:Nastran
2.2備胎池BIW局部模態
采用1.1中的白車身模型,自由邊界狀態,模態頻率:0Hz—100Hz。查看備胎池局部模態情況,要求備胎池BIW局部模態≥55Hz。
2.3備胎池TB局部模態
采用1.1中的白車身模型,并將其他零部件加進并形成連接關系,由此即為整車模型,自由邊界狀態,模態頻率:0Hz—100Hz。查看備胎池局部模態情況,要求備胎池TB局部模態≥32Hz。
2.4備胎池強度
截取1.1中的半個白車身模型,見圖1,以B柱后側為界截取白車身模型,并將備胎放進去,分別做三個工況向上加載工況、向下加載工況、轉彎+制動加載工況,要求塑性應變≤0.2%。
3方案優化對比
相對于備胎池強度,備胎池BIW局部模態和備胎池TB局部模態的關聯性和整體性要求更強,因此本項目的優化方向,優先優化備胎池BIW局部模態和備胎池TB局部模態,然后基于此優化模型再進行強度驗證及優化。
3.1備胎池局部模態分析
備胎池的料厚選型為0.65mm,備胎池BIW局部模態和備胎池TB局部模態主要是對備胎池的筋的方向及走向進行對比優化,因此優選了三個典型筋布置方案:縱向筋(見圖2)、輪輻貫穿筋(見圖3)、弧形沉臺斷筋(見圖4)。通過分析,提取對應的結果,如表2。縱向筋的備胎池TB局部模態,距離目標要求差很遠,因此該方案首先排除。弧形沉臺斷筋相對于輪輻貫穿筋的結果狀態綜合性能更為優異,但是備胎池TB局部模態仍然不滿足目標要求,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優化。
3.2備胎池局部模態二次優化分析
弧形沉臺斷筋由八個支撐面改為十個支撐面,增加筋的密度,如圖5示意。通過分析,備胎池BIW局部模態為56.9Hz,備胎池TB局部模態為32.5Hz,滿足要求。結合以上四個方案,進行對比備胎池BIW局部模態和備胎池TB局部模態。其中縱向筋方案雖然滿足備胎池BIW局部模態,但是其備胎池TB局部模態離目標要求太遠,排除此結果,將其他三方案進行對比,見圖6和圖7。對比弧形沉臺斷筋和弧形沉臺斷筋2的備胎池BIW局部模態和備胎池TB局部模態,發現特定狀態下,兩種性能是此消彼長的情況。弧形沉臺斷筋2,從內部看呈弧形底、斷筋,但是反過來從底部看,就像病毒發散狀,整體結構性非常強。
3.3備胎池強度分析及優化
將備胎重量約束到安裝點,并且分別做向上加載工況、向下加載工況、轉彎+制動加載工況,基于弧形沉臺斷筋2的方案進行強度分析,其中向上加載工況最大塑性應變為0.5%,見圖8,不滿足要求,分析結果統計如表3。強度不滿足要求,因此需要再進行優化,三個方案將料厚加厚至0.7mm以確認料厚的影響、將圓角球化、將筋的高度加高,圓角球化的模型見圖9。重點優化向上加載工況,將運算后的結果進行統計,并分析結果,分別見圖10、見圖11、見圖12和表4。通過對比驗證后的結果:加厚材料,可以改善備胎池的在向上加載工況的最大塑性應變,其結果不滿目標要求,且不符合輕量化的基本原則;局部球角優化沒有明顯的改善效果,甚至結果變得更差;將筋加高可以明顯改善結果,并且滿足目標要去;因此優選加高筋的方案。
3.4最終優化方案驗算
將加高筋的方案替代到BIW模型和TB模型中,驗算提取出備胎池BIW局部模態和備胎池TB局部模態,發現結果與無明顯差異。加高筋的弧形沉臺斷筋2的備胎池在白車身自由模態、整備車身模態、備胎池強度三個方面均滿足設計目標要求,因此選取改方案并應用在該車型模型中。
4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總結基于備胎池底部無縱橫梁的情況下,備胎池局部模態和強度的影響如下:1)備胎池縱向筋有利于提升備胎池BIW局部模態,但是不利于備胎池TB局部模態;2)提升材料料厚能夠提升局部強度,非必要情況下優先進行結構優化;3)備胎池輪輻貫穿筋,在某些方面能夠顯著的提升備胎池TB局部模態。4)備胎池弧形沉臺斷筋,雖然從內部看,斷筋很多為不利機構特征,但是從備胎底部看,其視覺效果呈病毒發散狀,能夠顯著的提升備胎池TB局部模態,并且備胎池BIW局部模態性能也與其他模型相當,對應的提升備胎池弧形沉臺斷筋的高度,能夠提升備胎池的強度。
參考文獻:
[1]尹輝俊,汪洋,劉赟,等.某乘用車備胎倉輕量化設計研究[J].機械設計,2018(5):1001-2354.
[2]盧進海,葉南海,翟銀秀,等.某車架的可靠性分析及輕量化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3(11):1574-1578.
[3]湯湧,趙廣,麻桂艷,等.某車型備胎盆屈曲問題研究[J].汽車仿真與測試,2018(5):1671-7988.
《某乘用車備胎池的結構設計》來源:《時代汽車》,作者:周清 申威 薛廣新 李志高 羅培鋒
文章標題:某乘用車備胎池的結構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liang/48309.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