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2-01-14 10:27 熱度:
摘要:通過對遺址公園中觀層面上幾個緯度的劃分,為乾縣城墻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提供研究的平臺,首先分析了乾縣遺址公園主要的價值與地位,再此基礎上,重點研究城墻的保護展示與開發模式。希望對以后城墻的保護方式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遺址公園論文,城墻論文,乾縣
1.規劃背景
1.1概況
乾縣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偏西,渭北高原南緣,省城西安之西北。
唐奉天古城既今乾縣縣城,奉天古城格局形成于唐德宗建中初年(780),古城筑以龜形,按桑道茂意取象玄武。北城狹長伸出,謂之龜頸,甕城即龜頭,南門短禿為龜尾,東門、西門、小東門、小西門為龜之四足。唐奉天古城迄今歷時1200余年的建城歷史及其與乾陵的陵邑關系,構成乾縣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主脈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表1:城墻遺址歷史沿革表
年代 格局 大小 保存狀況
唐(684年) 始建奉天古城,外形龜形,四門 城分內外兩部,子城周5里,羅城周10里,高2丈2尺,壕深2丈
元 增開小西門和小東門。 萬歷二年,知州李維佑易之以磚
明 城墻多次修筑,加寬加高。
清 六門都筑有甕城,城門為橫券式,城門洞上有城樓。 城墻高3丈2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延續至今 建國初,保存尚好,50年代后期毀壞較大,現僅存“龜頭”和西部城墻。
為了保護城墻遺址,提升城市形象,規劃城墻遺址公園,范圍北至旅游路,南至西關大街、西至乾坤大道,以城墻內側向內擴100米為界,面積195.47公頃。
1.2乾縣唐城墻遺址遺址的特殊性
。1)遺址保護的訴求論文
乾縣唐城墻的歷史價值毋庸置疑,中國城墻保存較完整的多為明清時代的城墻遺址,而唐代的城墻能保存下來的相對較少,同時,在乾縣這樣西北地區的小城市就更少,同時,唐城墻遺址已經成為國家級文保單位,因此它的保護不容忽視。
(2)城市發展的訴求
就目前的城市建設狀況來看,“城”“陵”關系亟待理順,目前尚并形成適應城市性質和產業發展的目標城、陵一體發展的格局,“城”的旅游服務基地職能嚴重不足,“陵”的資源帶動力微弱,對乾縣縣城發展的影響力非常小。
。3)居民休閑的訴求
目前,縣城綠地面積4.21公頃,占總用地0.52%,人均占有0.43平方米。嚴重低于十一五要求的達到30%,人均6平方米?晒┏鞘芯用袢粘P蓍e娛樂活動的城市公共綠地總量嚴重不足,目前僅有二廣場南側有一處公共綠地,綠化水平和品質較低,尚沒有一處公園能擔負起代表整個城市特色的使命。因此,通過遺址公園綠化種植提高空間環境質量與小城鎮空間品質,增加相鄰功能區及遺址公園自身的環境效益。唐城墻是乾縣城市建設中珍貴的資源,是城市景觀構建和城市特色塑造額關鍵性因素。它是歷史文化名城的組成部分,是乾縣歷史文明和城市文化延續發展的重要實證。
2.唐城墻遺址及歷史空間形態保護論文
①根據遺產本體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歷史環境的完整性、和諧性,遺產信息解讀的現實性、過程性及遺產地理環境的相關性和相對獨立性等原則,基于現狀的詳細調查,選取保存現狀、遺址環境藝術兩大銀子,將四處定為重點保護區域,同時分層次劃定遺址公園的保護區劃,分別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對于風貌協調區域建議以城墻內側保護范圍內擴100米,因此區域不再研究范圍之內,所以不多做贅述。
②保護范圍的劃定主要是依據和參照《陜西省文物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同時結合周邊的道路狀況、環境因素及房屋質量,將劃定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形成完整的紫線體系,針對各個保護區提出相應的要求。重點保護范圍圍,以現存7段城墻遺址段的底面線面積為界,一般保護區,沿城墻遺存段和遺址段地面線內外各擴20米。
3.乾縣文化資源的整合、延續及展示,區域功能的更新。
3.1文化展示是城市新的發展引擎
隨著歷史的變遷城市的面貌不段發生著變化,然而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卻被傳承下來,如今隨著特色旅游、文化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高的地位,文化與城市的結合也受到足夠多的重視,文化被蘊含在各個空間中,這種展示成為了城市旅游首要的考慮因素,是城市新的發展引擎。
乾縣歷史文化悠久,古時是帝王陵寢的服務基地,除了乾陵博物院展示帝陵文化外,沒有其它地方能將文化動態的展示出來,同時這些文化都缺少相應的物質空間載體,而遺址公園就是這些文化集合的展示地。通過城墻遺址展示帶、唐文化體驗及民俗文化展示三個區域的層疊,將帝陵文化、城市文化和民俗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形成了一線兩心的規劃結構。同時在確保城墻遺址的完整保護基礎上,將不同的文化融入遺址論文
3.2遺址公園建設的動力機制及功能更新
城鎮遺址公園建設,應該從文化復興及城市文化資本積累角度去評價和認識,然而它的建設開發所需要的資金需求卻不是政府撥款所能完成的,其最基本的經濟動力還是要從遺址區本身的土地中去尋找。
結合乾縣所蘊含的文化、旅游資源發展休閑經濟,有助于以保護城墻為先導,刺激經濟增長,激起活力。開發建設上,進行區域統籌,把遺址開發、區域城市開發、文化發展、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結合;
3.注重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問題。
、倏臻g秩序的建立
從總體層面上,遺址公園是乾陵與古城之間的過渡區,豐富了空間層次,使乾陵與古城之間有了面的聯系。從中觀層面上,遺址公園主要有三個空間層次,遺址展示帶,地勢較低,主要靠視線和綠化過渡加強與其周邊聯系。主要景點主要分布在與神道平行的軸線上,北部片區形成實軸,體現一種帝陵氛圍,南部片區形成虛軸,打破莊嚴的氛圍,形成更接近民俗的文化氣息。南北片區雖為道路阻隔,但通過軸線與景觀的聯系,使之連個片區縫合在一起。
、趫鏊竦慕
將人的行為與物質空間整合,滿足人的心理需求,乾陵與古城結合部的邊緣空間作為功能協調區以功能在小城鎮與景區的兼容過渡性,引導人們形成心理上的過渡與轉換。在空間環境處理中,南部片區體現民俗文化,空間尺度不宜過大,以市民活動的鋪地、景觀塑造活力的景觀氛圍;逐漸過渡到北部廣場標志性雕塑,形成廣場標示與文化景觀節點,以軸線及大尺度的空間顯示帝陵;靠近城墻的區域以綠化景觀配以水景與其他地方產生自然景觀的聯系,這個空間序列逐漸將人們的行為從關注休閑娛樂轉換為關注乾縣城池文化與帝陵文化。
4結語
目前,國內對于遺址保護與利用的研究剛剛起步,對于遺址公園模式的研究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實踐經驗也很缺乏。本文通過對遺址公園初級層面的劃分及乾縣唐城墻遺址公園規劃設計的課題研究,將遺址的保護、展示與開發有機結合,思考如何使遺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實現遺址及其文化價值的可持續發展。希望對于遺址公園的模式的研究帶來益處,同時希望也能推動唐乾陵的申遺工作。
參考文獻:
【1】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Z],1972.
【2】王建國.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3】傅熹年.古代中國城市規劃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設計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4】盧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楊·蓋爾.交往與空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6】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7】王景慧阮儀三王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實踐.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8】乾縣縣城總體規劃.
文章標題:乾縣縣城城墻遺址公園規劃設計研究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110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