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15:36 熱度:
摘要:該項對比試驗是為解決喀斯特山地困難立地條件造林,采取什么方式如何解決傳統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質量差等關鍵技術問題。是為全面實施石漠化治理項目生態恢復人工造林探索一條集組織措施、工程管理、營林技術為一體的捷徑之路,推進我縣乃至相同條件的地區石漠化治理項目人工造林工作進程。
關鍵詞:喀斯特山地裸根苗容器苗造林對比試驗
喀斯特在我國亦稱“巖溶”,有時稱石灰巖山地。喀斯特環境由于其形成的碳酸鹽巖基質的特殊性而與常態地貌有著極大的差別,其生態系統常以石生、旱生及喜鈣性和地下空間復雜性為特點,是一種由地質條件所決定的脆弱環境,生境的多樣性、嚴酷性和脆弱性是其最典型的特征。退化喀斯特區是典型的困難立地區域,并形成各種各樣的嚴酷的石漠化生境,喀斯特石漠化已成為我國南方尤其西南地區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并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德江縣是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態重建綜合治理重點縣,全縣石漠化面積90133.3hm2,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積41133.3hm2,普遍呈現土壤干燥瘠薄、植被覆蓋率低、巖石裸露率高、土壤貧瘠、不耐干旱等特點。在喀斯特山地區域造林,因生境嚴酷,生境類型復雜,對適地適樹、造林技術的要求都極為嚴格。為提高造林成活率,減少造林成本,加快喀斯特山地石漠化治理生態重建步伐,德江縣在荊角鄉青茶村石漠化成度最為嚴重的地方規劃了66.7hm2半石山地進行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對比試驗。
1試驗地基本情況
德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處于云貴高原東北部階梯狀斜坡面上的婁山山系與武陵山山系交界處,烏江水系從南至北縱貫其境,山區海拔高差懸殊,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河谷深切,地勢起伏較大,地表形態多變,土壤種類繁多,自然面貌復雜多樣。境內巖性組合復雜,由寒武、奧陶、志留、二疊、三疊、第四紀等地層的碎屑巖、碳酸巖組成,由于可溶性與非可溶性巖相間分布,巖溶地貌與非巖溶地貌相間出現,呈有規律排列。全縣2001年有林地面積59149.36hm2,森林覆蓋率37.13%,具有豐富的土地后備資源和勞動力資源。
實施地位于德江縣荊角鄉青茶村,距德江縣城25km。區域內土壤主要為石灰巖發育的黃壤,海拔400-610m,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5.2~16.20C,年總積溫5550~59000C,年降水量1223~1229mm,無霜期295天左右,雨季為4~10月,極端最低氣溫-40C左右。
1992年,我縣被國家正式列入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縣后,1992-2000年在荊角鄉營造了410hm2馬尾松裸根苗造林,由于造林投資小,任務大,自然條件惡劣,當年造林成活率50%-70%,都要通過1-2年的補植才能使造林成活率達到85%-95%。由于立地條件差,加之缺乏科技支撐和有效的正確引導,雖種植多年,但造林質量差,林向不整齊,成林時間長,體現不出馬尾松作為優勢造林樹種的性狀。實施地石漠化程度相當嚴重,森林覆蓋率特別低,生態環境非常惡劣,迫切需要通過科技和政策的扶持加快地方石漠化治理生態重建步伐。當地的氣候及立地條件適于馬尾松樹種良好生長,結合國家西部開發和退耕還林等優惠政策,運用先進成套的容器苗技術,建立一定規模的容器苗造林示范基地,可帶動當地林業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的振興。
2示范林建設規模
2001年冬完成馬尾松裸根苗造林33.3hm2、容器苗造林33.3hm2。整地規格為30㎝×30㎝×30㎝,初植密度1665株/hm2。
3項目技術措施
3.1造林地選擇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石漠化成度嚴重的半石山地,土壤為石灰巖發育的黃壤作為對比造林示范地。
3.2造林整地
為提高造林質量,整地植苗全部采用專業隊方式,實行先整地后植苗,造林整地采用見縫插針塊狀整地的辦法,穴的規格為30cm×30cm×30cm(長、寬、深)。為提高成活率,挖好的泥土要用鋤打細后回停于穴內,造林時只割除植穴部分的喬木或灌木,待郁閉成林后伐去影響苗木生長的草灌。
3.3造林密度及季節
新造林初植密度每公頃1665株,株行距為2m×3m,根據德江縣氣候情況,選擇于雨季前(1~3月)進行,一是可避開農忙季節,二是接近雨季(3~5月)造林可提高成活率。
3.4造林方法
栽植時先將土刨開,把苗放入穴內,舒展根系(容器苗一定要把容器的底部撕掉),填土壓實輕提,再培一些松土,深度為苗根頸部高3~4cm。
3.5幼林管撫
采用塊狀撫育的辦法,于每年3-5月,用刀將影響苗木生長的灌草割掉,連續撫育5年。
4對比試驗效果
4.1樣地設置與對比試驗效果調查及數據統計
4.1.1標準地設立
為檢驗對比試驗實施效果,在示范林中設立固定標準地10個,其中,裸根苗造林地5個,容器苗造林地5個,樣地面積10×10m2,樣地四角用水泥樁作標志。
4.1.2技術數據收集與分析
2002年8月按標準地調查造林成活率。后逐年調查標準地苗木地徑、苗高及冠幅等。
4.2試驗地造林
4.2.1造林成活率
按實施方案要求,嚴格把握整地栽植質量,栽植時由技術人員把關,不強求進度而求質量,均達到了較好的造林質量。
表1德江縣2002年馬尾松造林成活率調查表
根據上表計算得出馬尾松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95.3%,馬尾松裸根苗造林平均成活率67.1%。
4.2.2造林成本
本次計算按前5年造林實際投入為計算依據。
表2德江縣2002年每公頃馬尾松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成本預算表
單位:元
類別 種苗費 整地植苗費 撫育費 管護費 補植種苗費 補植勞務費 總投資
容器苗 582.75 900 3000 300 0 0 4782.75
裸根苗 299.7 900 3000 300 118.8 356.7 4975.2
從表2看出,直觀上第一年造林每公頃馬尾松容器苗造林直接投入上比裸根苗造林要多283.05元,但造1公頃合格的馬尾裸根苗林總投入要比容器苗造林多192.45元,而且容器苗造林在同等條件和同樣的技術措施下比裸根苗造林減少補植補造工序。
4.2.3林分結構年際變化
從表3分析,至項目結束,新造馬尾松示范林公頃控制在1665株左右,到第五年馬尾松容器苗平均胸徑達到6.16cm,最大地徑為9.8cm。馬尾松裸根苗平均地徑達到2.43cm,最大地徑為3.11cm,而且苗高和冠幅差異非常明顯,以2005年調查數據分析,馬尾松容器苗林分質量比裸根苗造林林分質量好,早成林2年。
表3馬尾松新造示范林林分結構變化
德江縣林業局于2002年起,開展馬尾松容器及其裸根苗造林對比試驗。對比試驗表明:①馬尾松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95.3%,馬尾松裸根苗造林平均成活率67.1%。②營造1公頃合格的馬尾松容器苗林要比裸根苗造林少192.45元。③前5年馬尾松容器苗生長量是裸根苗的2倍以上。④容器苗造林具有搬運不傷苗、無緩苗期、幼苗期營養充足、長勢好、成效快、林分整齊、造林時間不受季節限制等優點。2003-2009年,該項技術在全縣20個鄉鎮進行了推廣應用,實施馬尾松容器苗造林10000hm2,減少造林投資192.45萬元,提高森林覆蓋率5%,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尤其為解決喀斯特山地困難立地造林提供了一條集組織措施、工程管理、營林技術為一體的捷徑之路,可作為同類地區造林技術支撐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登,等.烏江下游德江縣喀斯特石漠化現狀及成因分析.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81
〔2〕德江縣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編寫組.德江縣第三次森林資源規劃調查.德江縣林業局,2006.
〔3〕李陽兵,等.西南巖溶山地石漠化及生態恢復研究展望.生態學雜志.200423(6)
〔4〕魏媛,等.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學特性.林業科技.2008(07)
〔5〕劉勇,等.容器苗質量調控技術.現代林業科技.2009(07)
文章標題:喀斯特山區石漠化治理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對比試驗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18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