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15:44 熱度:
摘要:貴州民俗旅游擁有豐富的資源基礎與環境優勢,其發展極具前景。民俗旅游開發是貴州結合省情建設旅游大省的必由之路,它為我省旅游業的發展在現代工業喧囂中找到了發展的重要契機。
關鍵詞:貴州;民俗旅游;資源基礎;環境優勢;省情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三產業迅猛發展起來,旅游業的勃興為全國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杠桿。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全省共有4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6.7%,目前的基本省情仍然是、欠發達、欠開發,但也正因為如此我省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多元的、豐富的少數民族民俗旅游資源,為我省旅游業的發展在現代工業喧囂中找到了發展的重要契機。我省委、省政府高度也高度的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將旅游資源列為發展貴州經濟的六大優勢之一,貴州省成為了我國旅游業的后勁地區。
一、貴州民俗旅游前景及豐富的資源基礎、環境優勢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工業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迅速推進,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各行各業競爭激烈,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更渴望著秀麗的風景觀光、多元的少數民族自然的人文景觀,在喧囂的工業生活中體驗多元的、獨具魅力的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當前民俗旅游已經成為全國旅游業一個亮點,人們參加民俗旅游的熱情越來越高,其擁有極大的旅游市場前景。
我國民俗源遠流長,其鐫刻著深遠的歷史民族文化內涵。民俗旅游在今天已經形成了一種特色旅游,成為了當前我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民俗風情為中心獨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帶領著旅游者親身去經歷去體驗,多元的、獨具特色的歷史民族文化內涵。實際上民俗旅游在國內國外早已風行,備受旅游者青睞。國際上各國都很重視開展本國獨特的民俗風情旅游活動,如大家所熟知的以異國情調著稱的泰國民俗游品牌等,在國內我國的民俗旅游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后各地紛紛推出民俗旅游項目,民俗旅游得到迅速發展,包括我省在內各省皆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民俗旅游品牌。民俗旅游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更多的旅游群體。當今旅游消費者在要求旅游產品好山好水的基礎上,更需求著旅游產品要更具較高層次的精神文化享受,旅游產品的功能要求已從單一的觀光旅游向著具有多種功能的復合型旅游轉變。民俗旅游飽涵了豐富的、多元的民族文化,我們知道游覽文物古跡,是為了追尋人類文明的歷史足跡獲得跨時空的文化審美享受,而民俗文化同樣以其鄉土性、民族性、區域性、穩定性等特征集中反映了旅游地的歷史以及當地的文化和社會生活,以“活”的形式把多元的文化歷史及社會生活展現給旅游者。游覽民俗文化,它給予了旅游者多元的文化視角,擴大了旅游者視野,以集中的、形象的展現形式豐富了旅游者閱歷及文化知識;以多元性、神秘性增加了旅游者的旅游的興趣;以真實的民俗文化美增強了旅游者的的愉悅度,更帶給了旅游者身臨其境的文化饕餮美餐。旅游從本質上來說其“是一種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的獲得為目的、較高層次的人類文化生活”[1]。旅游是自然美與文化美的結合,觀光度假式的自然風光觀賞旅游是淺層次的旅游產品,發掘旅游產品深層次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水平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需要。我省是西部的一個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6.7%,目前的基本省情仍然是欠發達、欠開發,但也正因為如此我省擁有了原生態的、保持良好的、多元的、豐富民俗旅游文化資源以及生態環境良好的秀麗自然風光,為我省的民俗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基礎與環境優勢,也為我省旅游業的發展在現代工業喧囂中找到了發展的重要契機。
二、民俗旅游開發是貴州結合省情建設旅游大省的必由之路
旅游拉動內需起到了非常積極的經濟杠桿的作用,拿貴州2007年統計數據來看,全年貴州旅游共接待入境游客4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12.28億元。[2]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省的交通、餐飲、住宿、零售、娛樂等行業的迅猛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強勁。2009年貴州省旅游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貴州省實現旅游收入612.31億元,比云南省多3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0多億,增幅為35.9%。旅游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省改革開放、對外宣傳交流以及經濟繁榮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
在當今社會各省旅游業發展迅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要提升我省的旅游產品的競爭實力,離不開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深層次開發,對于我省來說民俗旅游得天獨厚,具有豐富的資源基礎、環境優勢,發掘我省旅游產品深層次文化內涵,其是豐富的活水之源。如何發展我省旅游業,如何把我省建成旅游大省這離不開實事求是的依據我省的基本省情來把握,大力發展我省旅游業,把我省建成旅游大省是結合了我省生態環境、民俗文化多元、豐富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強省、富省必由之路。
三、如何合理開發貴州民俗旅游資源
隨著商品經濟的深入,我省民俗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如民俗文化保護不力,民俗文化資源不斷消失;現代化進程對民俗同化現象嚴重,民俗旅游環境破壞加劇;急功近利思想,不注重民俗旅游區可持續發展,形式單調,基礎設施跟不上來等等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我省民俗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合理開發貴州民俗旅游資源,必需走可持繼發展的道路。民俗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旅游者對文化歆享,它宣傳了多元的、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底蘊。在發展民俗旅游的同時更應積極的保護民俗旅游資源使民俗旅游產業走可持繼發展的道路。筆者認為可由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樹立生態環保觀念。就是在開發民俗旅游產業的同時又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民俗文化生態的保護。應加大旅游區資源管理,不能因為抓民俗旅游產業眼前收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或者畫蛇添足、弄巧成拙亂設旅游項目破壞民俗文化生態。
其次,注意對文化本身的一種保護。在現今世界一體化進程越來越快,全球文化互通互流的這樣一個平臺下,各國的文化很容易受到他國文化的影響,從而走向文化轉型,甚至被同化。所以在這樣一個國際背景下我省民俗文化旅游要適度開發,合理保護,使民俗文化旅游良性的發展和運行。
再次,產品多樣化。游客旅游不外乎是對衣食住行的一種親身體驗,民俗旅游在這其中占有很大的優勢,民俗本身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范疇,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延伸其內容和形式,那么對于游客來說也是極其具有吸引力的。
第四,管理科學化。管理的好壞對一個產業來說是最至命的,好的管理模式能讓產業最大效率的運行,用最少的成本,辦最大的事。同時也對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有教高的素質。
最后,提供一流的服務。旅游本身也是一種服務行業,一切以滿足客戶的要求為標準。服務質量的高低也是旅游業發展高低的一個重要評估指標。
參考文獻
[1]巴兆祥.中國民俗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2頁.
[2]2007年貴州省服務業發展報告.貴州省統計信息網,2008年11月5日
http://www.gz.stats.gov.cn/SysHTML/ArticleHTML/30794_1.shtml
[3]石宗源:2010年,力爭貴州旅游總收入超800億.人民網,2006年09月18日
文章標題:論貴州民俗旅游開發與貴州旅游大省的建設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1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