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16:22 熱度:
摘要:廊坊文化軟實力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成績輝煌的人文藝術,但是人才結構不合理、文化產業發展滯后、文化管理服務能力不強又成為制約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瓶頸。因此,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質為著眼點,提升城市精神凝聚力;構建結構合理的人才資源,提升文化創新能力;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廊坊整體形象是提升廊坊文化軟實力應該采取的對策。
關鍵字:文化軟實力;優勢;瓶頸;策略
城市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城市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并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大力傳播和推廣文化,提升和增強文化軟實力,已成為我國與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的文化戰略。地處河北中部,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一顆明珠”的廊坊市,如何在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中奮力追先?在繼續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文化建設力度,著力建設文化名城,努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優勢
近年來,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廊坊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文化遺產保護成就顯著,這一切都為廊坊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一個地區的區位環境構成了該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石。廊坊的區位優勢獨特。從廊坊出發,半小時即可進京下衛(天津),一小時便已上天出海。多條鐵路、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的獨特優勢。廊坊社會治安穩定,人居環境優良,生態環境優美。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城市定位,“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林中”,通過實施“藍天、碧水、凈土、綠色、寧靜”以及城市水系等項工程,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人均公共綠地l2.5平方米,80多個大小游園星羅棋布,形成了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廊坊先后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多項殊榮。
(二)成績輝煌的人文藝術
廊坊人文藝術繁榮,名人輩出,涌現出西晉文學家張華、唐代大詩人王之煥、北宋名相呂端、宋代大文學家蘇洵、元代名相史天澤等。聞名中外的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著名的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云鵬等一大批優秀代表人物都在廊坊的大地上留下了足跡。高亢粗獷的燕山大板始創于三河,古樸純正的西河大鼓始創于文安,婉轉蒼勁的京韻大鼓始創于安次,屈家營音樂被譽為中國民間音樂的瑰寶。燕國古長城、宋遼古戰道、義和團大捷,記載著廊坊歷史上濃墨重彩的輝煌。因創作演出《嫁不出去的姑娘》、《水墻》等馳名全國的大廠縣評劇團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等多項大獎,在當代中國文藝舞臺熠熠生輝。
制約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水平在其原有基礎優勢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同國內外的同等城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問題與差距。
(一)人才結構不合理
目前,全市文化人才的培養、培訓和提高工作相對滯后,文化專業知識老化,無論從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產業來看,文化人才結構都不合理。致使廊坊市文化人才目前存在“三缺”現象:缺文化拔尖人才,具有全省影響乃至全國影響的文化人才如鳳毛麟角;缺高層次、懂管理的文化管理人才;缺文化職業經營人才。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廊坊市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文化產業發展滯后
廊坊雖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藝術表演場所8個,縣級文化館9個,群眾藝術館1個,但是,其中不少文化事業單位對政府依賴性過強,未能很好地融人市場、適應新變化、開拓新局面,不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歷史文化資源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名優品牌少,與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極不相稱。文化產品的競爭力不強,缺乏具有市域特色的拳頭產品。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文化的產業化程度低,產業關聯度低,科技含量低。文化產業尚未形成規模,還未能有效形成經濟優勢。
(三)文化管理服務能力不強
廊坊的文化管理仍以行政手段為主,還帶著很深的傳統事業管理體制的影子,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政府職能部門服務市場意識淡簿,對發展廊坊特色地域文化、打造廊坊文化品牌缺乏宏觀規劃、系統研究和合理開發利用。政策調整滯后、投資體制不活、結構不合理、文化中介組織不發達、投資渠道不暢。還沒有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資源配置機制與方式,民間或其他投資進不來,機制缺乏活力,文化發展的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后。
提升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策略
對一個城市而言,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為文化凝聚力、文化創新力、文化輻射力、文化傳承力和文化保障力等幾個方面,廊坊要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就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抓住工作重點,形成城市文化合力,最終實現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整體提升。
1.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質為著眼點,提升城市精神凝聚力
文化軟實力,歸根到底,主要體現在一個國家國民的文化素質上。因此,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根本點就是市民文化素質的普遍提升。這里的“文化素質”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質,也包括科學文化素質。就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而言,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為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挖掘廊坊文化資源,培育新市民精神;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深化文明建設;提升城市管理者素質,繼而形成支持、鼓勵個人提升文明素質的氛圍、機制,從而為市民文明素質的養成創造良好的環境。
具體的做法有,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基礎設置,進一步開發其功能。大力發展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廣場文化,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影響,創建一批特色文化團隊、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標兵,形成生動活潑的基層文化建設新局面。例如,進一步開放廊坊市圖書館,通過舉辦讀書節等活動激發市民喜讀書、愛文化的興趣。使更多的群眾了解以及參與到“和諧廊坊•市民文化大講堂”的活動中,讓受眾群體更加廣泛。
2.構建結構合理的人才資源,提升文化創新能力
結構合理并且豐富的人才儲備是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素質高、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機制的創新,完善人才的使用、競爭和激勵機制,吸引、挖掘優秀人才,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用得上、留得住。
此外,提升廊坊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既要積極推動內容創新,也要積極推動形式創新與傳播手段創新。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使廊坊文化適應時展的需要,并進而增強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3.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廊坊整體形象
著力發展節慶會展文化,無論是節慶文化、還是會展文化,都是當前極具發展前景的優勢文化產業,也是挖掘優秀文化資源的有效形式。此外,要加強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工作。對一些有價值、有前景的民間文化品種,切實采取措施予以保護,組織力量進行研究,要推陳創新。對一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如屈家營音樂,要敢于改革創新,賦予其時代氣息和時代特征,從而提高其生命力。要積極開發,尤其是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民間文化品種,如民間器樂、手工編織等,要通過增加投入,加大宣傳,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一批在省內乃至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間文化名品,并促使其走向產業化、規模化。
2010年廊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立足廊坊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策略研究》(編號:2010150,課題組成員:霍東升、張京毅、張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譚志云.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理論構架及其戰略選擇——以南京為例[J].學海,2009年第2期
2.彭麗花、馬仙玉、林宏丹.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競爭力[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2期
3.李睿.南昌文化軟實力基礎分析與途徑選擇[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文章標題:提升廊坊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基礎分析與策略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21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