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11 08:59 熱度:
摘要: 本文以社區信息化建設為切入點,分析了社區信息化建設中的有關概念和理論基礎,最后提出了社區信息化建設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社區信息化,問題,管理,對策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社區信息化逐步成為城市信息資源開發和有效利用的核心。為了順應國際形式的發展,我國政府也積極推行社區信息化建設。為明確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各項相關任務,國家和各地區都先后出臺相關的政策。2006年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明確了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九項戰略重點,其中第四項就是推進社會信息化,具體內容之一是推進社區信息化,推進社區信息化的內容包括:“整合各類信息系統和資源,構建統一的社區信息平臺,加強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區服務” 。
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我國對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偏低,社區建設工作凸顯摸索階段的特征,自然也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促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分析建設社區信息化知識并研究完善社區信息化的對策具有現實意義。
二、社區信息化概論
2.1相關概念界定
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邏輯思維的最基本單元和形式就是對概念的理解。正確的認清社區信息化概念有利于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
(1)社區
社區,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的行政區域。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人民安居養息之處,建設和諧社區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的概念也在不斷發展著,本文中的社區,是地域界限限定為與行政區劃的界限重合,并以街道轄區作為城市的社區單位,是指由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所管轄的區域。
(2)社區信息化
社區信息化就是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手段,在社區范圍內搭建互動的網絡平臺,建立管理渠道和服務途徑。以數字社區為目標,是政府加強社會管理和為市民提供服務的窗口,社區信息化使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優質,最終使社區居民滿意,進而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社區信息化的內容則主要分為管理和服務。管理包括政府管理和社區居民自我管理。服務包括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社會商業服務和居民自我服務等。社區信息化是電子政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交匯融合點,為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融通發展提供合作基地。
2.2社區信息化的理論依據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方向和目標,是一種客觀上的規劃,人們之所以需要理論是因為可以站在比較高的角度上指導社區信息化的建設,可以避免走彎路,避免在建設中迷失方向。理論催生了社區信息化,社區信息化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理論做依據。
(1)新公共管理論
20世紀60~70年代,西方國家興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對社區信息化的產生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新公共管理主張“采用先進技術減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政府應該關心公共部門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應該主動、靈活、低成本地對外界情況的變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做出有效的反應[3]。西方國家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效益的重視推進了我國社區信息化的建設進程。社區信息化建設,不僅是一個技術引進的過程,也是一種管理理念的變革,上到政府,下到社區的每個居民,都需要主動地變革,以適應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需求。這勢必要求政府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自己,進行再造和變革,追求更理性、更貼近社區居民的價值目標,如效益、產出、科學等。
(2)后發優勢論
20世紀60年代,著名經濟史學家格申克龍創立后發優勢理論。中心觀點是:“初始條件相對落后程度越大,發展速度就越快。” 在后發優勢論的基礎上,伯里茲等提出蛙跳理論。他們認為,“后發優勢和選擇性政策干預,可以更好地把握新技術的發展機會,進而可以趕上,甚至可能超過發達國/地區”。由于后發優勢的存在,可以充分借鑒已有的發展經驗,進行技術的模仿和創新;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條件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
早在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就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2006年7月,全國社區信息化建設論壇在浙召開。竇玉沛副部長提出,要通過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推動和促進社會信息化、社區建設和民政信息化的發展,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保障社區信息化健康快速發展。論壇的主題是:“構筑信息平臺,提升社區服務,建設和諧社區” 。中國的社會信息化包括社區信息化有著獨特的后發優勢,我們可以直接使用世界先進技術用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快的發展。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正確選擇。
三、完善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居民對社區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高,社區管理的內容也越來越復雜和繁重,對社區服務與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社區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了推進信息化建設,根據本地實際以及其它地方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更新傳統思想觀念
要實現社區信息化,思想觀念要先行。建設社區信息化,不是居委會、基層政府工作電子化,而是代表社區居民,借助政府信息系統,構建政府、企業與社區居民的公眾信息互動平臺。建設好這個平臺,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不是建功立業的虛架子。這個平臺應該是匯聚居民信息的基礎,是連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橋梁,是社區居民反映訴求、消除矛盾、參與治理的通道。陳舊的思想觀念只會阻礙社區信息化的發展。
3.2整合系統結構資源
從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社區信息系統范例可以看出,社區信息化系統的最終應用領域,包括社區政務信息化、社區管理信息化和社區服務信息化3個方面,社區信息化的核心內容就是集成這3個方面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雙向互動、信息共享、內容管理以及信息發布系統。社區信息化系統,明顯缺乏政務信息化、社區管理信息化中小區信息化內容不健全、家庭信息化內容缺失。要充實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內容。達到標準社區信息化系統。首先需要建立一個跨機構的、一體化的、支持前臺(即門戶網站,Portal)和后臺(包括內部管理信息系統、電子辦公系統、數據庫、安全平臺和業務平臺以及決策支持系統等)無縫集成的綜合系統。然后要求該系統不僅能滿足實時的個性化雙向信息交流要求,填補信息孤島缺陷,而且能夠實現資源計劃管理支持科學決策,最后要能體現以服務對象為核心開展協同事務管理。
3.3改革資金投資結構
社區信息化的初級階段,投資主體都是政府。但是隨著社區信息化內容的充實,數據庫的擴大,工作量不斷增加,人員和投資需求也日益膨脹。當社區信息化發展到以應用和信息服務為主的階段時,就應該適應發展的要求,改革資金投資結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開發多層次、多樣化服務,引入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溶入社會資金,繼續發展多樣化的社區信息服務。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的“互補共贏的五元投資結構”值得借鑒,即在政府投入方面組合五個渠道來源:一是區財政主渠道投入;二是申請國債支持;三是上級政府補貼;四是跨區間政府合作投資;五是街道辦事處自籌資金。社區信息化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涉及大量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量相當大,數據錄入、系統整合等信息技術十分繁瑣,費時費力,一批能拼能干的信息技術精英的工作也需要工資的維持。僅僅依靠政府投入,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多方參與投資,從而確保社區信息化建設在可靠的資金保障下順利運行。
3.4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人才是實施社區信息化建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推進社區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社區信息化建設也是一項前沿的事業,要求有一批經過專業培訓和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才隊伍,開展積極有效的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各種特殊服務上的多樣化需求,處理最新問題。因此,要采取各種辦法加大人才培養力度。(1) 要積極引進、留住社區信息化建設高級專門人才。(2)健全信息化人才培訓體系,對政府職能部門人員和社區信息化從業人員實行信息化資格認證制度,通過技能培訓,提高人員素質。(3) 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建立優秀信息化人才志愿隊伍,服務于社區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社區的各類教育培訓使社區居民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化工具,為社區信息化更好地開展打下基礎。
小結
社區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沒有現行的固定模式,社區信息化建設目前處在摸索和實踐中,這不僅需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廣,而且需要企業的支持,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只有多方配合,合力發展,才能互利共贏,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區信息化的優越性。社區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政策引路,專家借助社會力量共同研究、探索發展之路的新階段。可以預見,隨著社區建設的逐步完善,今后的社區信息化將承載更多的服務功能,更加貼近居民生活,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在功能上更加便捷。作為一種實用便捷的技術手段,信息化對于開展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實現網絡環境下的社區居民自治作用非常明顯,社區信息化也必將成為實現社區自治和落實城市基層民主的一個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EB/OL]。
[2] 唐望生.深入推進社區信息化努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J]信息化建設, 2006,(09) 。
[3]冷熙亮. 國外城市管理體制的發展趨勢及其啟示[J].城市問題, 2001,(01)。
文章標題:淺談社區信息化建設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54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