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7-03-08 14:05 熱度: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空間被我們充分利用,城市規劃中空間的規劃利用至關重要,是城市規劃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同時又能維持生態平衡,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雜志擁有一大批專家、顧問,為城市建設發展獻計獻策、研討把脈。以“把脈城市建設發展,解讀城市經濟熱點,展示市長創新方略,弘揚城市和諧文化。”為辦刊宗旨,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質量標準。
近年來,建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城市空間成為城市規劃學科的研究熱點,采用先進的規劃與城市設計手法和新的節能技術已成為打造可持續空間的主要方法。鎮江新區丁卯核心區城市設計以打造生態副中心為目標,貫徹生態優先的建設理念,從功能與項目策劃、結構與布局形態和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三方面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引言:
先進的規劃與城市設計手法包含集中布置建筑物、鼓勵功能混合、創造完整綠地、綜合評估利用濱水和綠化區域,新的節能技術包括有效收集屋頂雨水、設置區域綜合供熱供能系統和太陽能技術等。
一、立題
丁卯核心區位于鎮江新區西部丁卯片區,是鎮江市“一體兩翼”雙橄欖的城市結構的東翼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核心區前身丁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均已整體退出,現需要通過“退二進三”實現該地區的用地更新與環境提升,打造具有區域凝聚力的地區副中心,成為展示鎮江丁卯片區獨特形象的展示區。
二、破題
鎮江新區丁卯核心區城市設計總用地面積2.6平方公里,范圍內現狀資源條件和建設情況復雜。如何從中理出頭緒,塑造富有個性的城市空間形象?值得思考與探究。規劃加強功能與項目的策劃研究,以打造引領新經濟、新生活的丁卯片區生態科技核心為目標,在項目策劃方面,規劃設置了文化(科技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館、美術館)、休閑(河谷長廊、綠島、濱湖公園和社區公園)、商業(精品商店、特色商業街、美食城)、商務(星級酒店、金融機構代表處)、展示(會展中心、展銷中心)、科研(研究院、研究中心)、居住(零碳社區、風情住區)、旅游(度假休閑、康健療養)等綜合功能滿足新城高端人才的多層次需求;在特色營造方面,規劃依托基地獨具特色的生態水網體系和地形高差創造出湖泊、公園、地景等自然景觀,且結合鎮江多元化的人文景觀,形成了核心區“獨特、可識別、可認同”的空間景觀特色。
三、解題
規劃以打造生態副中心為目標,貫徹生態優先的建設理念,創造現代精致、和諧開放、剛柔并濟的多元功能及獨具魅力的空間景觀環境。通過結構與布局形態控制,綠色交通引導及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城市空間。
1結構與布局形態:規劃以創造工作、生活與學習互動的創新型空間為目標,將生態科技副中心建設的四大要素“交通、景觀、配套和就業”緊密而有機的結合在一條曲線形中央功能帶上,形成核心的、共享的、能夠引發交流與互動學習的創新空間,成為整個規劃結構的中樞。整體結構為雙核關聯、璞玉鑲金、綠廊成網。雙核強調入口的城市公共核和團結河的生態景觀核,兩核關聯,強化集聚先期的發展。璞玉鑲金,即在公共活力環上形成若干個功能活力點,通過條帶拓展來協同建設。綠廊成網,即在核心區主要干道上預留較寬的綠化帶,形成交織的綠色網絡。
2綠色交通引導:規劃以低碳為向導,形成“公交優先、慢行友好”的綠色交通體系。“公交優先”即加強公交規劃形城市規劃•FORUM成內外一體、換乘便捷的快速公交和常規公交網絡。“慢行友好”提倡步行系統與公共空間的融合。由河谷長廊、城市綠色屋頂廣場、社區公園、綠色街道等構成步行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慢行友好”還體現在形成由全天候步行街區、濱水步道、風雨廊步行道、林蔭道、特色慢行專用路等構成的多樣化慢行道路系統,即“軟性交通體系”。
3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致力于建設一個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科技副中心,這一目標的實現將通過一系列建筑節能、中水回用及再生能源等技術完成。具體做法有:屋頂綠化、街道綠地、太陽能利用和水循環系統。
3.1屋頂綠化。屋頂綠化有利于增加綠化率,改善建筑和社區的微氣候環境(如降溫、改善空氣質量等)。因此,規劃采用30%的建筑屋頂建設屋頂花園,70%的屋頂表面采用淺色或反射表面。在規劃核心商業綜合片區采用城市生態綠色屋頂廣場的做法,引入屋頂廣場生態系統、雨水循環利用和“空中森林”的營造。
3.2街道綠地。完善道路綠化同時,將步行、自行車交通等慢行流線設計融入綠化空間,為人行空間創造舒適街道環境。街道綠地同樣起到了匯集、凈化雨水徑流的功能,有效利用自然降水,營造多樣化的生態廊道。
3.3太陽能利用。太陽能是未來應用前景最為廣泛的綠色能源。規劃區的太陽能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新能源中心——新能源研發、展示和收集中心。太陽能照明公園——70%以上的戶外照明采用太陽能照明設備。太陽能社區——鼓勵社區內的太陽能用戶,并結合社區中心布置社區能源收集中心,補充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
3.4水循環系統。水循環系統包括:一、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技術。規劃通過對地面和屋面的雨水進行收集和處理,可用于土地入滲補充地下水,還可用于景觀環境、綠化、洗車、道路沖洗、沖廁及其他一些生活用水用途。二、調蓄水體。開挖的調蓄湖面和水體可以減少城市排水管網壓力,錯峰排洪,防止城市洪澇危險。三、自然凈化。濕地湖泊形成了天然的水體凈化系統,促進水體自然循環,并調節城市微氣候。
結語:
本次設計針對鎮江丁卯核心區的現狀地形地貌、自然資源、人文特征等,提出了生態可持續城市空間建設的一系列策略,構建一個完善生態網絡自循環系統,希望打造具有區域凝聚力的片區副中心,成為展示鎮江丁卯片區獨特形象的展示區,凸顯鎮江新區的科技創新新面貌。
參考文獻
[1]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邵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社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2.
[3]劉利剛,袁鑌.中國低碳型生態城市規劃趨勢探索[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0,02:213-222.
文章標題:城市空間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351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