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21-06-10 10:12 熱度:
文章以數字化為切入點,結合智慧城軌理念與地鐵室內裝修設計原則,梳理地鐵空間數字化藝術媒介設計內容,拓展地鐵公共區空間優化及升級的方法路徑。
1 地鐵車站空間建設思路及目標
1.1 室內裝修設計思路 ①以線路為基礎,根據所處市區線路特征、軌道交通線網情況、各站不同等級等,展開車站空間研究。針對線路車站及周邊公共空間情況設計裝飾風格、主題色彩、空間界面、導向秩序、公共藝術等通用性策略。 ②向本體車站空中延伸、地下拓展,根據建筑、結構、系統所處設計階段,結合文化設計元素、各專業設計原則,對車站展開一體化、個性化設計構思,以達到地鐵與城市空間的融合。 ③以乘客出行需求為出發點,根據線路特征、本體車站情況,結合智慧車站、文化空間一體化建設要求,展開漫游性的設計思路。
1.2 智慧地鐵室內空間建設目標智慧地鐵的目標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求實、有用、管用,因此室內空間的營造是基于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融合科技體驗空間、智能化應用及美學藝術于一體的交通空間。通過“數字化+文化空間一體化”地鐵建設體系,營造城市公共空間的有機部分,與其所輻射的周邊城市空間融合,以統一設計地上、地下公共立體空間為手段,滿足人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多元訴求,激發城市創新活力。智能車站空間營造是城市設計的范疇,同時也是交叉的、復雜的、系統化的綜合多元設計。
2 數字化與地鐵路徑的分析
2.1 街區范圍包括中心廣場、商業中心、辦公區、住宅區以及交通樞紐。乘客行為多樣性,需要具有良好的步行、公交系統,周邊建筑、城市公共空間優美豐富,為乘客帶來美好體驗;高質量應用服務將乘客交通流線串聯起來,發布地鐵信息、推送時刻表、統計客流流量、宣傳地鐵活動政策、廣告信息等;適當設置互動智能顯示屏,與商業、公益類服務結合 ,增加多種動態數據查詢服務。
2.2 車站外圍包括車站出入口、站前廣場、地下通道、下沉廣場、地面連廊騎樓、二層平臺連廊等部分,站點與周邊環境緊密結合是公共空間設計的重要節點。良好的建筑外觀、宜人的公共空間環境、清晰的流線、人性化的細節會對乘客形成正向的情感輸出。出入口應符合城市規劃、城市風貌,與周圍建筑、環境相協調,節約城市空間,提升造型創意,增強可識別性。充分考慮安全出入口、高矮風亭、冷卻塔、站前廣場等地鐵附屬設施的處理。重視車站地面出入口無障礙設計,導向標識系統能夠讓乘客合理判讀,智能應用提供精確服務,做好進站前準備、出站后引導工作。
2.3 車站站廳層包括付費區、非付費區、換乘通道,是乘車重要的過渡空間,在此空間需要實現詢問、購票、安檢、進站、換乘、出站等基本功能。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智能購票、智能導向、智能安檢、互動觸屏、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提高了服務質量與效率。站廳層承載著車站空間形象和文化傳播的功能,人流在此聚集與分散,寬敞、明亮、立體、數字化的空間設計,會讓乘客印象深刻。同時,在站廳層側墻、梯眉處設置數字化廣告,在不影響人流組織方向的前提下,設置自動售賣機,帶來商業價值。
3 數字化在地鐵公共區界面運用
數字化技術介入地鐵空間,將傳統交互設計從人機關系轉向社會交互場景,是整合乘客、車站空間、地域文化、傳播媒介、信息等多學科的協同創新。同時,乘客作為地鐵服務的主要對象,身體成為數字設備的載體,認知與思想構成空間的一部分 ,成為地鐵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的交界。
3.1 空間布局的優化智能化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布局設計觀念,智能化設備合理配置,空間布局得以優化。數字化產品的更新及迭代過程也是空間優化的過程。例如,傳統的票亭設置是根據地鐵車站人流量測算得出,多功能售票機器實現了票卡的售賣和充值、語音識別、交互功能,為乘客提供提示、問詢、解答的服務;app購票、 AI技術在付費區和非付費之間的閘機上進行運用,也增加了安檢效率,解決了排隊等候問題。這些措施影響了空間布局的設計 ,并在合理布置下釋放公共區空間;另外,通過BIM設計手段合理安排管線標高,最大化釋放頂面空間。
3.2 裝飾材料模式化、標準化、集成化裝配式設計裝飾材料模式化、標準化、集成化,進行裝配式設計遵循了“少規格、多組合”的設計原則,將裝飾材料模塊化組合與標準化設計,建立通用體系,實現室內空間的裝配化建造。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地鐵成網運行規模龐大,在地鐵公共區營造中涌現出很多精品,并成為行業的風向標。但依然存在 “大而不強,巨大財政壓力”的狀況,節約造價、縮減開支依然是室內設計研究的主要課題。協同化、參數化、精細化的技術支持,在滿足室內空間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采用模式化、標準化、集成化裝配式設計 ,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地鐵整體空間及其組成的構件成為數字化藝術表達新媒介。模數化、標準化、集成化為整體空間營造與表達提供了基礎。
3.3 室內界面數字化催生地鐵數字化藝術“軟裝服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化更多與界面融合,強烈的信息載體已成為重要的室內空間表現形式。多媒體、光導材料、大型聲光電智能技術在空間上的運用營造出各種變換效果。如上海外灘觀光隧道,乘客像穿越時空隧道,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車站空間一體化設計的造型、色彩、燈光、文化符號等,通過數字化加持,成為地鐵地域文化新的表現手段。同時,數字化技術屬于后臺設計,滿足了不同場景空間渲染、藝術傳達的需求,產生了針對地鐵空間的后續服務內容,拓展了產業需求。
4 結語
數字化在地鐵空間運用,通過與多專業多學科跨界配合,淺層面界面的結合,在最初階段比較容易產生“新鮮感”,創作與探索的熱情會得到充分鼓勵,成為設計的動力。但是,隨著交叉融合由淺入深,最初的新鮮感過后,難度指數級別上升,深度融合受到阻礙,更多時候是各環節、各專業設計理念與價值層面上的不同,因此,需要在地鐵營造過程中,彼此之間打破壁壘,互相學習交叉專業的知識,重新思考本專業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張爾東 . 室內空間造型的非線性數字化設計運用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韓曼莉
數字化在地鐵室內空間的運用相關推薦地鐵工程車智能安全監控系統設計及應用
文章標題:數字化在地鐵室內空間的運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459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