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12-23 16:49 熱度:
摘要:許多大城市行政區劃在不斷調整,城市規模加快擴張,出現許多城市邊緣區的小城鎮。在大城市的中心凝聚力逐步得到增強同時,對近郊城鎮的城市化進程和發展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城市邊緣區的小城鎮作為具有特殊性的地域實體,其在城鎮結構、特征、功能等方面既具有城市邊緣的共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邊緣地區的發展,面對大城市向郊外擴展的影響,邊緣型城鎮如何既實現城鎮經濟、環境等協同發展的目標,又滿足大城市拓展對其空間規劃上的要求是邊緣城鎮在城鎮發展規劃中必須要解決的主要的問題。
關鍵詞:空間框架;發展策略;小城鎮
1.背景分析
1.1 區域環境分析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泛珠三角及大西南區域合作格局逐步推進,廣西社會經濟發展的區域發展優勢日漸明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中越共同構建的“兩廊一圈”經濟帶加快推進,國家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均使南寧市所處的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突現,而且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使南寧成為粵港澳臺等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往西轉移的重要地區,地處我國華南、西南和東盟經濟圈結合部的南寧,是環北部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樞紐城市。
邕寧區作為南寧市中心城區功能轉移和產業搬遷的重點區域,是南寧市向東向外拓展發展產業的外緣區域,加快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蒲廟鎮作為邕寧區主要城鎮,是邕寧區重點發展的主體,將接受來自南寧市強大的經濟輻射影響,具有良好的發展契機。
1.2 城市環境分析
南寧市作為廣西首府所在地,區域性交通、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與環北部灣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與東盟各國交往的重要門戶和通道,區位優勢越來越突出,為南寧市全方位開放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前景,將實現率先發展和跨越式發展。圖1北部灣城鎮群分析圖
利用便利區位優勢積極打造東盟市場,與大西南經濟區的關系主要表現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的關系,這一區域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三大重點區域之一,通過區域經濟合作與分工,共同培育大西南經濟區;充分利用北部灣的經濟氛圍,協調與欽州、防城、北海的經濟關系,積極發揮本身優勢,營造南寧作為北部灣經濟中心的地位。
1.3 城鎮環境分析
蒲廟鎮位于南寧市市域中部地區,南寧市中心城區的東南面,邕江的下游地區,緊鄰中心城區。
從南寧市市域城鎮空間發展分析,區域內的城鎮空間布局將形成:單核多軸圈層式的空間結構。核心是南寧都市發展區,主要發展軸為向東、向南。東向發展軸:從中心城市出發,經過長塘、六景、橫縣縣城、云表鎮等主要城鎮,向東聯系珠三角地區;由南寧—廣州高速公路、邕江—郁江水系、省道等交通通道連通。根據中心城市向外輻射的接觸擴散、跳越擴散等擴散形式,在市域范圍內,分成3個圈層,各圈層有各自的特征。蒲廟鎮位于東向發展軸上,第一圈層內,將是市域空間向東發展的前沿地區,接受中心城區接觸擴散的重要地區。
從與南寧市中心城區關系分析,蒲廟鎮緊鄰南寧市中心城區,作為南寧市城市邊緣地帶的小城鎮,其具有特殊的區位條件,它既會成為城市擴張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帶動農村經濟走上產業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將直接接受南寧市的經濟輻射,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有獨特優勢,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圖2區域關系分析圖
蒲廟鎮鎮區西面、北面均與南寧市中心城區相連接,北面為仙葫新區,西面為五象新區,特別是與五象新區的龍崗片區緊鄰(龍崗片區用地行政管轄屬蒲廟鎮鎮域范圍,但在南寧市總體規劃中屬于中心城區用地范圍內)。
五象新區將是南寧市往南發展的重點區域,將建設以行政辦公、體育休閑、文化娛樂為主導功能的城市中心。
蒲廟鎮近鄰五象新區,可與城市中心、片區中心直接聯系,接受中心城區的輻射和影響,依托并帶動自身的發展。
2.規劃思路與方法
按照我國現行的城市規劃或鎮村規劃編制方法要求,一般城鎮總體規劃主要根據城鎮本身的發展歷史編制,顯然在空間覆蓋面和規劃深度上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大城市邊緣城鎮這一特殊類型的城鎮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要求,需要更大超前性、整體性,突破常規的編制方法和思路,具有相應的編制特點。
規劃基本思路:把握城市邊緣城鎮的特點、認識問題、研究問題,進行規劃方法上的新探索,突破因循常規模式進行的規劃工作,編制過程中在小城鎮總體規劃一般編制要求基礎上,與城市總體規劃標準有機銜接,開拓思路、創新方法,力求采用新的規劃模式和規劃方法,對城鎮的發展戰略、功能定位、布局空間、及結構優化等方面全面分析,統籌安排,探求一條既適應于蒲廟小城鎮現階段的發展,又能滿足未來接軌中心城市需要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規劃方法:根據城鎮規劃理論的發展,針對邊緣型城鎮的特點和對未來發展的期望,本次規劃首先確立如下的規劃方法——將總體規劃工作劃分為兩大主題、五個方面。
兩大主題──尋求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與確立城市總體發展的規則──這是城鎮總體規劃的本質。
五個方面──動力、主體、載體、、基礎、約束。
1)、尋求發展的動力──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是對城鎮發展潛勢與前景、方向、動力機制的分析、把握;
2)、規范發展的主體─—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包括人口控制、人口素質、精神文明建設;
3)、建設發展的載體──空間布局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發展方向研究,城鎮要素的空間布局、城鎮結構與土地利用;
4)、構建發展的基礎──基礎設施綜合規劃;
5)、明確發展的約束──環保與生態建設綜合規劃:城鎮環境與大地生態的保護與積極的建設。
3.方案生成
“城市的個性和特征取決于城市的體型結構和社會特征”(馬丘比丘憲章,1977)。規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城市個性和社會特征的描述。方案生成的基礎有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空間求解,反映城市空間發展的趨勢和框架,即城市體型結構的形成;二是社會發展策略,主要包括經濟、文化和環境等方面,體現為社會特征。
3.1城市空間求解
3.1.1用地發展方向與鎮區空間結構形態
(1)用地發展方向。確定鎮區發展方向“南拓東延”,立足于現有城鎮用地的結構調整使鎮區緊湊發展。
南拓:向南發展是鎮區近中期主要的發展方向。一方面現狀鎮區已呈現出往南延伸的趨勢,目前南面已發展了部分用地。同時向南主要考慮到現狀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可在此基礎上且依托南寧—靈山二級路對外交通便利條件發展工業用地,并且與原有老城區連片發展。圖3用地發展方向分析圖
東延:邕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條件和空間發展要素,是蒲廟鎮區歷史上發展的淵源,沿江發展是鎮區發展的另一趨勢。遠期跳出門檻的限制,考慮在現狀基礎結合老城區連片發展的基礎上往東延展,結合用地條件和交通條件,發展組團式的用地結構,作為依托老鎮區集中發展模式的一種空間補充。
(2)空間結構形態。城市邊緣的蒲廟鎮發展初期由于受中心城市輻射力影響較弱,城鎮的發展呈現出相對獨立的空間形態,較多的依賴于自然地形。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特別是中心城市輻射力的逐漸增強,城鎮的發展形態與中心城市的關系也強化,城鎮的空間形態演變決定了鎮區今后的發展將依托中心城市,表先出一種有序的外延式擴展。
另外蒲廟鎮作為邕寧區的中心城鎮,未來發展規模比較大,因此一方面從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這兩個城市發展的機制出發,集中式的城區空間結構形態是較為適宜的;另一方面根據現狀鎮區空間生長形態分析、建設用地條件分析以及門檻限制等考慮,鎮區需要跳出門檻的限制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圖4空間結構形態分析圖
城鎮總體布局采用“組團狀發展”的模式,體現沿江發展形態。充分利用影響城鎮布局的自然限制因素,如山體、河流等特殊自然條件,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鎮布局結構。以現有的鎮區為中心,以“組團狀”模式向東發展,所形成的各城鎮組團之間,利用天然的河流、山體等,建設成為城鎮各組團之間的各類分隔綠地。
3.1.2鎮區空間框架
鎮區未來的發展形態結構規劃為“一心一帶四軸五區”的空間形態。
一心:指在舊鎮區基礎上形成的商貿中心。
一帶:為沿著邕江和八尺江構建一條濱水綠化景觀帶
四軸:根據發展方向及道路結構形成四條發展軸線。
五區:考慮用地功能劃分和道路結構的影響,共分五個分區。圖5鎮區功能結構分析圖
舊城綜合居住區:在原舊鎮區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功能區,
西部綜合居住區:在南面八尺江以東一帶,依托新的商業中心建設新的居住功能區。
東部綜合居住區:在現鎮區的東面邕江南岸,利用山體、水體圍合自然環境優越的地帶建設一個以居住為主的功能組團,作為新的居住區。
工業區主要分為:八鯉工業區、五合工業集中區。
減少對居住區的影響,綜合風向、水源、交通及場地條件等各方面因素,規劃將綜合工業片區作為相對獨立的組團布置在鎮區南部和東北部,大力發展低污染的產業。在規劃上既強調用地布局的緊湊性,同時在結構上強調功能分區合理和明確,從而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確、環境協調的有機整體。
3.2社會發展戰略
3.2.1經濟發展策略
利用蒲廟作為南寧市中心城區邊緣地區、中心城區向東發展前沿地區的區位優勢,接受強大的經濟輻射的同時,加快城鎮建設步伐,與中心城區有機銜接,協調發展,加快產業調整步伐,拓寬承接產業范圍。加快工業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培育發展蒲廟特色產業群,構建產業服務信息平臺,提升服務業素質,促進與中心城區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協作。
利用區位、交通、良好城建基礎等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改善鎮區甚至邕寧區的投資環境建設,加強核心城鎮的凝聚力和輻射力。建設與南寧市中心城區以及外圍地區的交通運輸網絡,加強與南寧市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和經濟往來。
3.2.2產業發展策略
認識承接轉移產業是加快發展本鎮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抓住產業承接的機遇,通過資金、管理、技術、人才的引入,優化經濟結構,提升蒲廟鎮產業層次,加速工業化進程,因此要搶抓機遇,主動、積極承接中心城區轉移產業,帶來蒲廟鎮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分析研究蒲廟鎮的產業發展現狀,結合蒲廟鎮的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既著眼當前經濟發展需要,又面向未來發展趨勢;著眼蒲廟鎮現有的產業基礎發展優勢產業,又考慮如何尋找互補優勢,轉化和提升蒲廟鎮劣勢的傳統的產業、企業;既接受南寧市中心城區的經濟輻射,又考慮同周邊經濟區域的分工協作,有利于加快推進蒲廟鎮的工業化進程
3.2.3文化發展策略
蒲廟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是塑造特色的良好基礎。傳統的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積淀是城鎮的精神風貌的體現,是真正屬于當地內在的本質特色。
文化與傳統特色的形成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挖掘歷史文脈,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淀;其二是依托傳統文化背景,創造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文化。小城鎮的文化特色就是繼承與創新這二者協調平衡的結果。
提煉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地域特色,并在城鎮建設中,通過特色形象地標、建筑景觀、環境景觀等不同形式的物質載體加以體現,營造具有特色的城鎮形象。
利用貝丘遺址、五圣宮、蒲津公園等歷史文化遺產和人文資源,將有價值的歷史文脈保存傳承下來,弘揚優秀文化遺產,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加以改造和完善,不斷提高品味,使其成為特色品牌,永續發揮作用。
3.2.4環境發展策略
充分利用鎮區周圍良好的自然資源和山水格局,形成具有特色的空間布局。鎮區的發展形態、用地布局、道路系統等注重借山用水,與山體、水體充分結合,景觀空間組織依山親水,利用臨水岸線營造親水公共空間,成為塑造展示城鎮形象的窗口,將山體背景和綠色引入鎮區內部,有效將自然要素與人工要素融合統一。
4.小結
蒲廟鎮已經在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良好基礎,工業初步形成產業體系,農業產業化逐步發展,并將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隨著發展建設步伐的加快,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新機遇,迫切需要編制科學合理的總體規劃,對城鎮建設作更好的戰略部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以指導城鎮的發展,更好滿足城鎮建設的需要。規劃將形成一個基本的空間框架,展示開放性的城鎮結構形象,同時使主動、適應和創造的理念,并且圍繞“發展新經濟,創造新職能,拓展新空間,建設新環境”的總體思路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霍里斯•錢納里等,發展的形式,1950—1970,經濟科學出版社,1988
[2]葛永軍,許學強,閻小培,中國城市產業結構的現狀特點,城市規劃匯刊,2003.3
[3]童明,產業結構變遷與城市發展趨向,城市規劃匯刊,1998.4
[4]陸依汝,(記者訪談)發展產業集群推進我區城鎮化建設,廣西政協報,2004
文章標題:拓展新空間 創造新環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605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