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1-02-09 08:25 熱度:
摘要:本章將參照城市規劃和住宅設計的諸要素全面考察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發展現狀,總結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的規劃設計特點及存在問題,為提出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的規劃設計方法做好基礎研究。
關鍵詞:城市規劃,保障性住房,住宅設計
1概念界定
社會保障性住房是廈門市對多年以來各類政策性住房(如經濟適用房、安置房、廉租房等)建設、分配、管理工作進行總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新概念,指政府提供的,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和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保障性質的住房,具體包括社會保障性商品房、社會保障性租賃房、廉租房和安置房(含拆遷安置房、解危安置房以及落實僑房政策安置房)等。則本文主要探討廈門社會保障性經濟適用房、社會保障性租賃房(含廉租房)兩部分,具體定義如下:社會保障性經濟適用房是指由政府提供的,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和銷售價格,具有保障性質的住房;社會保障性租賃房,是指政府向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定對象提供的,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補助標準,具有保障性質的租賃住房。
2小區與組團規劃
(1)1998年后的經濟適用房
此階段的經濟適用房基本沿用安居工程居住小區的小區、組團規劃管理模式并設置一定量的地面和地下停車,規模則更加龐大,公共設施布置較為集中,有社區中心或中心步行商業街,住宅布局為行列式布局為主,小高層、高層漸多。如2000年12月建成的前埔南區,用地面積441680平方米,建筑面積638124平方米。由150幢各種類型的住宅樓、學校、郵電、商場、銀行、康體中心、時尚娛樂等組成,成為廈門新的城市副中心。
(2)2006年后的社會保障性住房
包含用地面積約10~30萬平方米以上的配套齊全的大規模小區5個,容積率在2~2.6之間,其中4個在島外,是農村城市化的典型項目,配套有小區中學、小學、幼兒園、生鮮超市、商場、健康服務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社區體育活動場地、社區用房、停車庫停車場等;與公交場站結合設計建設的項目3個,為單體建筑,容積率最大達6.99。其余小規模保障性住房小區容積率在3~3.6之間。多數是高層住宅,住宅朝向以南北向為主,小區規劃布局更為活躍,但未擺脫原來行列式布局、中心綠地、小區、組團的基本模式,小區的環境綠化設施則考慮得更為精細和立體。保持原有傳統,仍然是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安置房同商品房一起規劃和混合開發。(見圖1)
圖1占地31.08公頃的高林居住區
(3)總結與比較
在對18個經濟適用房和20個社會保障性住房的調研基礎上分析得出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及其居住小區的規劃特點和發展規律:小區規模不斷擴大,有利于配套設施的跟進,其中用地規模以前埔南區為最,多達44公頃;平面布局方式日趨靈活,但仍保留南北向行列式布局、大片中心綠地和組團綠地、小區和組團為主的規劃模式;通過與香港公屋和新加坡組屋的比較,可發現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在小區和組團規劃方面存在的問題:部分小區規模過大而建設初期配套又沒有及時跟進,給大量住戶生活帶來不便;配套設施過于分散各自為政,或不成規模,或造成一定的浪費;居住與公交場站、公交樞紐站等差異較大的城市功能空間相混合,存在噪音、空氣污染、交通安全等較嚴重的干擾,降低了居住品質;小區規劃“以車為本”車行與步行系統人車分流不徹底,停車場地雖有考慮但仍未能滿足現實需求;越來越缺乏與地形的結合設計,一味地推平建設。
3住宅建筑設計
(1)平面設計與平面組合
2006年以前的經濟適用房標準層平面形式比較單一,多為方形內樓梯的梯間式單體平面形式,少量1梯4戶的點式高層為了使每戶朝南采用T字形或工字形平面。概括起來有1梯2、4戶的六層住宅(無電梯)、1梯2戶的11層小高層住宅和1梯4戶的點式或塔式高層住宅三種基本形式,以1梯2戶無電梯的六層住宅為多。住宅單體交通路線簡短,交通面積小,體現了經濟性的原則。注重朝向,基本上戶戶南北向,除了少量轉角戶型有東西向的房間,通風和采光都較好,體現了適用性的原則。
2006年后的社會保障房嘗試了以往住宅設計中常用的多種標準層平面形式,包括1梯2、3戶方形、1梯3戶凸字形、每層4、6戶T字形、1梯4戶工字形、每層4戶橢圓形、每層5戶風車形、每層6戶短長型、每層6戶Y字形、每層4、6、8、10戶蝶形、內廊式、外廊式等等,絕大多數是高層,除內廊和外廊式外均圍繞交通核心筒布置,核心筒偏北,以爭取更多南向房間。傳統的6層方形1梯2戶,僅有少量。多數組合成板式,少部分點式和塔式。為解決塔樓存在的進深大、采光差的缺點,高層往往通過開槽凹凸等做法,以增加采光面,但隨之出現了戶間對視,影響住戶隱私的問題。由于圍繞中心核心筒布置,使戶型單向布置,出現西向、北向房間,且無法形成對流,通風效果較差。
總體說,平面以板式1梯2戶和1梯4戶為主,多層1梯2戶和高層1梯4戶是比較節約交通面積的一種平面形式;標準層戶數越少越有利于組織良好的朝向取得較好的通風采光條件,保證平面內各個戶型的均好性;板式組合有利于降低建筑的體形系數,這三方面符合節地節能的經濟性要求。但平面形式種類多雖然有利于活躍居住的外部空間,卻不宜保證戶型的均等和公平,設計上缺少標準化的考慮,影響設計與建造效率;而高層每層6,8,10戶蝶型平面類型交通面積較大,使用系數較小,公攤面積大,增加了保障性經濟適用房購買對象的負擔。
(2)套型設計與面積標準
2006年以前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沒有設定一定的面積限制標準,同一房型的套型面積存在差異,各類套型面積普遍較大,最早的統建房兩房一廳一般都在75平方米,三房一廳一般都在90平方米左右,而后安居工程、經濟適用房又有所增加,突破100平方米。而且為爭取建筑面積提高容積率,當時的多層和小高層住宅流行6層越7層或11層躍12層的所謂“樓中樓”的做法,套型面積多者可達200平方米以上。自從安居工程住房建設標準提高以后,尤其是1998年開始建設的經濟適用房,許多住宅套型往往帶有兩廳兩衛,廚房、衛生間的面積較大,可達6平方米以上,臥室開間一般在3.3米以上。由于套型面積太大,導致房價或租金仍然超過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違背了“經濟性”的原則。此階段的產品設計較為簡單,套型變化不大,但由于套型和房間面積較大,主要房間朝向南北,廚房和至少一個衛生間直接對外通風采光,1梯2戶的平面又保證了對流通風,套型基本上還比較舒適,適宜居住。(圖2)
2006年以后的社會保障性住房明確規定了保障面積,除了規定人均住房面積在12平方米以下的居民可以申請保障性住房以外,還規定保障性住房應按照一房型45平方米,二房型60平方米,三房型70平方米進行設計。以高林居住區示范工程為例,高林居住區住宅套型面積按三房型70平方米,二房型60平方米,一房型40平方米控制,每戶均有1廳1廚1衛1陽臺,“小戶型、功能全”,陽臺或與臥室連接,或與起居室連接。所有戶型均有南向房間,除少數衛生間外所有房間均直接對外通風采光。臥室開間最大3.3米,最小2.4米;衛生間大概1.5×2.0=3平方米,或1.2×1.5=1.8平方米(洗臉臺置于客廳);廚房開間1.7米,面積最小可達3.74平方米,利用邊角空間。嚴格按照“小戶型、功能全”的標準,體現保障性;注重南北向、直接通風采光的傳統有利于節能和保持生活的舒適度,更有高林居住區、五緣灣公寓的部分戶型享有優美的海景。然而,戶型空間劃分固定、不靈活,使得原本面積就小的居住空間經過墻體劃分后更加局促,不適用;缺少對中低收入者尤為需要的儲藏空間的考慮,小戶型住宅尤為需要專門的儲藏空間來存放中低收入者的日常雜物;由于單體平面類型較多,套型條件也各有差異,不利于均等公平性(見圖3)。
(3)豎向設計與立面造型
2006年以前的經濟適用房以多層板式為主,少量點式高層和小高層(11層),頂層流行6層躍7層或11層躍12層的做法。多層住宅造型的典型范式是以簡單的線腳或不同材質的鋪貼將住宅分為三段式:底層一般不架空,仍為住宅使用,或者沿街山墻面底層連接形成沿街店面;底層或底層墻裙用深色較大尺寸的瓷磚鋪貼,樓身中段用淺色較小尺寸的瓷磚或馬賽克鋪貼,頂層則結合住宅的躍層設計或用坡屋頂或用平屋頂加線腳收頭。高層的造型手法則是多層的簡單疊加拉長,多為平屋頂,少部分底層架空。
2006年以后的社會保障性住房多為11、18、30層左右的高層組合成板式,部分點式。灰色瓷磚貼面的樓裙,樓身外墻多用涂料,不同項目采用不同色系,以暖色系、灰色系或白色為多,三段式的構圖手法以顏色區分,沒有多余的線腳。以小區形式開發的保障性住房多用坡屋頂,杏北新城坡屋面結合屋頂活動空間和太陽能集熱器設計,島內單體開發的項目則用現代派簡潔的造型。凸窗和陽臺形式的變化是活躍立面造型的主要元素,陽臺設置在不同的朝向,南北立面不再截然區分(見圖3)。
總體看,保障性住房豎向上呈高層化的趨勢,有利于節能節地的經濟性要求;立面造型手法呈多樣化趨勢,注重建筑色彩的運用,對于大量性的保障性住房來說,識別性較好。坡屋頂的運用具有傳統特色,豐富城市住區景觀,但也因此增加造價耗費空間;底層架空運用較少,不利于公共空間的營造。
圖3廈門2006年以后社會保障性住房的平面實例與立面造型
(4)總結與比較
在對18個經濟適用房和20個社會保障性住房的調研基礎上分析得出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建筑設計特點和發展規律:單體平面形式單一向多樣化發展,標準層每層戶數增多套型面積減小,單體組合成板式或獨立為點式或塔式,堅持南北向、直接對外通風采光的原則;保障性住房堅持“小戶型、功能全”的原則,功能房間基本組合為1廳1廚1衛1陽臺加1~3房;多層向高層發展,外裝修簡約化,三段式的構圖,坡屋頂、窗和陽臺為立面造型的主要元素;底底層充分利用為住宅,少數架空為公共活動空間;對住宅建筑設計的限定逐步細化到室內裝修。
4結語
在小戶型、節能省地的保障性住房建筑類型與設計方法探索的初期,人們的居住觀念受原來商品房模式的影響還比較深,商品房固然有許多值得繼承借鑒的方面,但是,保障性住房如果只是商品房的簡單縮小,則可能產生不適用的戶型,而立面造型、平面設計若按照商品房設計的定式,忽視標準化在保障性住房設計中的運用,則會降低設計、建造效率,因此產生浪費。在保障性住房建筑設計實踐中,急需解決的是高密度、高容積率與人性的居住、小戶型與好戶型之間的矛盾,即經濟和適用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廈府〔2006〕379號.《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管理暫行規定》.2006年11月21日.
[2]廈府辦〔2006〕277號.《廈門市社會保障性商品房配售管理辦法(試行)》.2006年11月29日.
[3]廈府辦〔2006〕278號.《廈門市社會保障性租賃房管理辦法(試行)》.2006年11月29日.
[4]鄭建杜.《營造跨世紀的美好家園——廈門瑞景新村建設》.《建筑學報》.1999年02期.
文章標題:廈門社會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問題的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699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