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1-02-14 07:43 熱度:
[摘要]“帶形城市”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曾為城市分散主義產生過深遠影響。濟南市作為典型的帶形城市,“帶形城市”理論對今天濟南的發展同樣具有深刻的啟示。本文在重溫帶形城市理論的基礎上,對濟南的城市形態發展演變和目前帶狀城市所出現的問題提出筆者的觀點并總結出“帶形城市”理論對濟南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帶形城市”,理論,濟南,城市形態,城市交通
1引言
著名的“帶形城市”理論盛行于上世紀20至30年代歐洲等地區,柯布西耶、路易•基爾別賽麥、索里亞•伊•馬塔等著名的建筑師和規劃師對該理論也曾經進行過“帶形城市”設計規劃方面的嘗試,對帶形城市的研究和實踐為后來的城市分散主義產生了相當的影響。濟南位于山東省中西部,是黃河下游的古老城市,也是著名的泉城和歷史文化名城。由于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的影響,濟南的城市形態呈典型的帶形布局形態。那么,“帶形城市”的特點有沒有在濟南體現出來呢?“帶形城市”理論對濟南城市的發展有哪些借鑒意義?該理論對濟南由于其特殊的城市形態所產生的諸多問題又有哪些啟示呢?這些問題成為了本次研究的切入點。
2“帶形城市”理論概述
2.1理論概述
“帶形城市”理論,最早由西班牙工程師索里亞•伊•馬塔提出。該理論可以概括為:(1)城市應有一條寬闊的道路作為脊柱,城市寬度應有限制,但城市長度可以無限;(2)沿道路脊柱可布置一條或多條電氣鐵路運輸線,可鋪設供水、供電等各種地下工程管線。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的兩邊進行建設,城市寬度500米,城市長度無限。
2.2“帶形城市”的優缺點
優點:“帶形城市”保持了森林和田地的不可侵犯性以及人與自然接近的現實可能性,是“回歸自然”、“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模式。由于橫向寬度有一定限度,居民同鄉村自然界非常接近,也便于把文明設施帶到鄉村。縱向延綿地發展,有利于市政設施的建設。“帶形城市”也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規模擴大而過分集中,導致城市環境惡化。“帶形城市”還可將原有的城鎮聯系起來,組成城市網絡。
缺點:“帶形城市”的無限延伸不具備現實可能性,因為任何機體或組織的生長發展都是有限制的,城市發展也是如此。縱向線路太長使得城市的工程技術和交通開支增加,整個居民公共和文化服務系統拉長,給居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2.3帶形城市對城市交通系統的要求
帶形城市中需要協調區域內的交通設施,需要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系統的功能整合,實現城市功能布局與城市交通系統的合理銜接。在城市空間布局結構發生變化,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交通日趨機動化的背景下,選擇合理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有利于實現土地利用與交通的協調,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濟南城市形態特點及演變過程
濟南市南依群山,北靠黃河,向東西方向發展的潛力比較大。縱觀濟南近代的城市發展,可以總結出社會經濟、交通設施等不同因素對濟南城市形態演變起著重大影響的時間節點:
(1)1904年膠濟鐵路通車,濟南城市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商埠區位于舊城西側和膠濟鐵路南側,面積接近舊城,道路網布置成經緯垂直路網。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后,濟南成為交通樞紐城市,商埠區得到較快發展。一戰后在濟南商埠區開辟了西市場、大觀園等綜合性商場,使商埠區用地得到較快擴展,城市形態為舊城區和商埠區東西并立的帶形布局。至1948年9月解放時,城市空間形態中舊城區和商埠區并重發展的格局被保持下來,城市呈東西長、南北窄的帶狀形態。
(2)1949年,《濟南市都市計劃綱要》確定城市空間擴展以舊城現有道路向外延伸,組成方格網狀道路骨架,并在城市東部開辟了歷山路,為城市向東擴展創造了條件。隨著城北工人新村的建設,城市跨越鐵路向北發展,形成鐵路分割城市的空間形態。
(3)1958年大躍進開始,許多工業項目迅速上馬,在距離城區17.5km的東郊王舍人莊新辟了近郊工業區,安排了濟南鋼鐵廠、化肥廠、濟南鐵廠等大中型骨干工業企業。這個工業區的建設對保護當時的舊城環境、改善城區用地緊張狀況、擴展城市空間起到了積極作用。1959年編制的《濟南城市總體規劃》,保持了東西帶狀發展的城市形態,并在東部形成飛地工業區的布局。
(4)2006年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三組團串聯式城市結構。中心城規劃形成“一城兩區”的空間結構。“一城”為主城區,“兩區”為西部城區和東部城區,延續了帶形城市的基本格局。
從總體來看,由于濟南市分別受社會經濟形態、地形風貌和大型交通設施的影響,城市布局基本上向東西方向蔓延擴展,并以向東發展為主,形成目前的東西帶狀連片布局形態。
4濟南帶形城市形態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正如“帶形城市”理論里所提出的,城市縱向的延伸會逐漸對城市交通,城市設施帶來壓力和嚴峻的考驗,特別是交通方面的影響更為突出。“帶形城市”的首要原則是以交通干線作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一旦交通的發展不能適應城市形態發展的進度,就會出現一系列阻礙城市發展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濟南市不斷增加對交通設施的投資,交通供給水平明顯提高,但并未能滿足持續增長的需求,濟南交通的供需矛盾依然非常尖銳。交通問題主要表現為干道擁堵、交通秩序混亂、停車困難、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低等等。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根源如下:
4.1城市建設與城市交通建設缺乏協調
城市功能和城市建設在城市中心區過度集中,導致交通流在中心區高度集中,超過同期中心區交通的承受能力,造成中心區道路交通出現嚴重擁堵。同時,交通整體服務的空間的不均衡性也十分嚴重,外圍片區與主城區缺乏快速交通聯系,主城區車速呈下降趨勢,高峰期這種趨勢尤為嚴重。
4.2公共交通發展嚴重滯后
目前濟南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為公交車,對于長約60km的主城區所帶來的巨大交通壓力,這種過于單純的公交方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濟南目前處于機動化與非機動化、公共交通與私人交通混合發展的過渡時期,以個體交通為主、以地面公交為輔的交通模式是導致交通秩序混亂、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前以汽車為主的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低,調整能力差,導致交通問題嚴重影響城市的運行效率,阻礙城市發展。
5“帶形城市”理論對濟南發展的借鑒意義
一個能夠支撐城市正常運作的交通系統是帶形城市理論的基本條件,一旦無法滿足這個條件,帶形城市很難做到正常發展。從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角度看,主導交通方式和城市空間形態密切相關,濟南寶貴的南北截面的空間資源成為選擇發展公共交通模式的重要因素。所以,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建設一個“便捷、安全、高效、生態、多元”的一體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才能適應濟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
根據濟南市2006年總體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5%;道路用地率達到16%,人均道路用地面積達到15.2平方米,道路網密度達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但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癱瘓的方法并非只是提高到路網密度這么簡單。濟南由于要保護泉脈,短期內無法實現地鐵的建設,而輕軌和BRT的建設正在緊密籌劃和建設中,BRT系統與軌道交通相結合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將是濟南未來的主導交通模式。
6結語
帶形城市城市交通系統的構建與其他形態城市相比對城市的發展和空間形態的變化更為重要。交通系統的構建是—個長期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個與未來有密切關系的選擇。它不僅僅關系到人們的出行及對生活方式的選擇,而目還關系到土地開發及城市形態。濟南城市空間發展布局的框架為“新區開發、老城提升、兩翼展開、整體推進”,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帶形城市的空間布局將加大出行距離,第十一屆全運會是濟南下一階段城市發展的重要契機,未來十年也是交通機動化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所以,只有建立安全、便捷、高效、舒適的綜合交通體系,才能滿足和支持形成城市空間體系開敞布局后更高的集散功能要求。
[參考文獻]
①濟南城市空間形態演變與影響要素分析,王金江,戴淑虹,規劃師2007第29卷;
②帶形城市的交通引導模式及實施對策——以濟南市綜合交通規劃為例,于星濤,規劃師,2007第23卷;
③濟南城市化進程中的交通問題及對策研究,朱宇恩,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年第14卷第6期;
④道路交通對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王立,鄧夢,城市問題2000年第1期;
⑤濟南市總體規劃(2006年——2020年),說明書第二分冊。
文章標題:“帶形城市”理論在濟南城市形態發展中的體現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711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