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論文特別推薦
現代城市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芻議2010-08-17 17:31
摘要:城市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能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特點。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需要向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居住小區,倡導以人為主的綠色空間環境,營造出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環境,以達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的要求。
...【閱讀全文】
論城市地域特色創造中的綠地系統規劃2010-08-17 17:30
摘要:每個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歷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綠地系統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精神和物質的是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兩個特色要素。因此,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必須從城市自然景觀、本土人文環境和人工環境三方面綜合著手,來塑造城市特色。
...【閱讀全文】
城市空間外向拓展引發的城市結構調整2010-08-17 17:06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向外迅速拓展。筆者以廣州白云新城城市設計為例,講述了廣州在城市快速發展中的應變及調整,并重點介紹了“中調”戰略下的白云新城規劃。...【閱讀全文】
關于城鎮規劃建設與發展的思考2010-08-17 17:04
【摘要】: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承載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要求,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應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下,整合各種資源,改善城鎮環境和提高城鎮綜合競爭力。
...【閱讀全文】
垂直綠化在校園中的應用2010-08-17 17:03
摘要:隨著學校學生的不斷增加,高層建筑物也不斷增加,綠地不足已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垂直綠化在校園綠化中的必要性、綠化的形式、綠化材料的選擇及其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管理措施。
...【閱讀全文】
性化之---城市規劃設計2010-08-17 17:00
摘要: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也即對人活動的區域空間和各區域空間關系的協調。城市規劃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本文試圖對城市空間進行解析,以空間為主導因素,討論城市規劃與人的心理感受及行為的密切關系。
...【閱讀全文】
福建省政和縣東部山區、城鎮綠化植物的選擇2010-08-17 16:56
摘要:完美的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和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植物造景中的種植設計,不能單獨追求藝術效果而不顧植物生長習性的要求,應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選擇與種植地點的環境和生態相適應的植物種類。簡述政和縣東部植被分布及環境狀況,例舉適合政縣東部山區、城鎮生長的數百種植物,以供參考。
...【閱讀全文】
探訪“綠色的經濟驅動區”2010-08-17 16:25
摘要:Ørestad是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郊區地帶開發的新區,也是現代建筑大師們概念建筑設計新的實驗基地。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幾年的辛苦經營,這個還不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新區已經初具規模,在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人文效益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筆者試圖通過自己對該區域的親身走訪以及與來自十幾個國家的老師和同學的交流探討,解讀Ørestad概念新區的規劃建設,探討Ørestad的發展前景,并嘗試挖掘其中值得中國城市建設借鑒的要素。
...【閱讀全文】
“西部法桐天堂”--澤普縣法桐公園規劃設計方案2010-08-14 14:36
摘要:澤普縣城位于新疆的西南部,澤普縣域的中心偏北,北距喀什218公里,離烏魯木齊1692公里。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屬大陸性溫帶干旱氣候。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氣候干燥,風沙多,無霜期長,氣溫高、日變化大。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澤普縣憑借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令人矚目。法桐公園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建設,設計者努力使法桐公園成為澤普的法桐,全國的法桐,世界的法桐。
...【閱讀全文】
《城鄉發展差異測度及其協調發展研究——以重慶市為例》書評2010-08-14 14:35
城鎮發展與新農村建設是中國當前及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重要內容,城鄉統籌是區域發展目標,評價城鄉建設一體化水平,定量進行城鄉發展差異測度,提出城鄉協調發展的對策對于重慶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閱讀全文】
淺議景觀方案設計的方法2010-08-14 14:29
內容提要: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比較復雜,要想真正做好方案具有一定難度。文章從方案設計的準備、分析、構思等階段作了系統的分析,認為只要抓住場地分析、功能分析、布局定位等要素,就能做好景觀方案設計。并以此拋磚引玉,期待與讀者交流。
...【閱讀全文】
風景區居民社會增量環境效益辨析2010-08-14 14:28
摘要:我國風景名勝區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居民社區,其過度發展危害了風景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但是保護風景資源環境,將居民外遷并非最佳方法。通過轉變社區居民的行為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對風景資源環境的傷害程度,居民的存在能夠對風景資源環境起到增量作用,特別是文化資源環境。鄉村旅游的發展對居民社會增量環境效益具有積極意義。
...【閱讀全文】
城市規劃論文熱文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