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電力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4 09:39 熱度:
摘要:結合多年的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經驗,筆者分析了建筑施工工地常見的電氣危險隱患及特點,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臨時用電、電氣、設備、安全用電
1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
1.1建筑施工工地的電氣危險隱患
大家知道,建筑施工工地的外部環境條件是較惡劣的,例如風吹、雨淋、日曬、水濺、沙塵等均是不利條件,加之工地上機動車輛的運行和機械設備的應用,極易發生對電氣設備的撞擊和振動,凡此種種均易導致電氣故障的發生。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員在工作時往往受雨淋、水濺,使皮膚潮濕,導致人體阻抗下降,并且這些人員中大多數為非電氣人員,缺乏用電安全知識,同時,工地的供電線路又屬臨時性線路,大部分為架空或明敷線路,這些因素湊在一塊則易造成電擊事故。
對一般的建筑物來說,通常是在建筑物內實施了總等電位聯結保護,以消除產生電擊事故的危險隱患,而建筑施工工地則不同,它常常處于總等電位聯結保護區以外,尤其是當工地實行由低壓公用電網供電且又采用TN-C系統時,則產生電擊危險隱患就更大了。
當由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相線與大地短路時,其故障電流Id在中性點接地電阻Rb上產生的故障電壓Uf=IdRb即沿PEN線和PE線傳導。Uf值的大小取決于Rb的允許值。另外,在建筑物內因實施了總等電位聯結,使設備的金屬外殼、金屬構件(或管道)等都處在同一故障電壓Uf水平上,因而沒有電位差,則無從產生電擊危險因素,而施工工地上,電氣設備金屬外殼則帶上了故障電壓Uf,此時,當施工人員觸及這些設備外殼時極易發生電擊事故。可見建筑施工工地這一特殊場所所存在的電氣危險因素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同時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以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項用電安全措施。
1.2建筑工程臨時用電的特點
1.2.1臨時性
一般工程項目的施工周期1至2年,小的項目少則幾個月,工程竣工后臨時用電設施馬上拆除,臨時用電的組織設計、線路敷設、設備安裝等,在實際操作中就不可能像永久性供電設施那樣牢固可靠,而且還隨著工程的進展而做階段性的改變。
1.2.2危險性
施工現場自身環境較差,人員、設備進出較為頻繁,多工種交叉作業較多,隨時都有碰觸供電線路的可能性,稍不留意,極易造成觸電傷亡事故。
1.2.3流動性
伴隨著工程的進行、工作面的延伸拓展,電氣線路、電氣設備以及手持電動工具不斷移動,同時人員流動性也較大,再加上現場環境差、臨時用電組織管理跟不上以及操作人員的麻痹大意,很容易造成觸電。
1.2.4變化性
隨著工程進度的進展,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工程用電量相差較大。在開工階段用電量比較少,在主體施工階段用電量較大,在工程掃尾階段用電量較小。
2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保障
2.1TN-S系統
建筑施工現場由低壓公用電網供電且又采用TN-C系統時,處于總等電位聯結保護區以外,當工作零線斷開時,TN-C系統斷零后由于三相負載不對稱,零位偏移,可能燒壞用電設備,且用電設備外殼接零,使外殼帶電,危及人身安全。建筑施工現場應采用TN-S系統,此系統將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從電源端中性點開始完全分開,即使三相回路零線斷開,能燒毀設備,但外殼不帶電,人身無危險;單相回路中零線斷開,對人身和設備安全無危險。當施工現場與外電路共用同一供電系統時,電氣設備的接地、接零要與原系統保持一致,不要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地。
2.2保護接零與保護接地
在建筑施工現場使用中性點接地、低壓電網380/220v電源的施工機械電氣設備,其外殼均采用保護接零的安全措施。當用電設備內部絕緣損壞時,相電壓通過機殼接到零線上,產生的短路電流使保護電氣動作將故障電源切斷,避免人身觸電事故發生。當建筑施工現場使用電源中性點不接地的低壓電網時,為防止因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或金屬構架帶電危及人身安全而設置的接地稱為保護接地,要求接地電阻不得小于4Ω。當人體觸及帶電金屬外殼時,人體電阻與接地裝置電阻是并聯的,人體電阻比接地電阻大得多,所以只有很小的電流流過人體,大部分電流被接地電阻分流了,從而降低了人體觸電程度,保證了人身安全。
2.3漏電保護裝置
漏電保護裝置主要是用于保護人身安全和防止用電設備漏電的一種安全保護電器。建筑工地危險性大,為保證電氣設備可靠運行,杜絕各種事故發生,施工規范要求必須對每臺用電設備都實行“一機一閘一漏”制,嚴禁用同一個開關電器直接控制二臺及二臺以上用電設備,在每臺設備的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應設在開關箱電源隔離開關的負荷側,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使用于潮濕或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裝置應采用防濺型產品,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應大于0.1s。二級漏電保護開關用于電相回路,三級或四級漏電保護開關用于三相負載回路或三相負載和單相負載混合供電線路的保護中。對于電焊機,應考慮漏電保護器的正常工作不受電焊的短時沖擊電流、電流急劇的變化、電源電壓的波動的影響。對高頻焊機,漏電保護器還應有良好的抗電磁干擾性能。對于電動機,漏電保護器應能躲過電動機的起動漏電電流而不動作。漏電保護器應有較好的平衡特性,以避免在數倍于額定電流的堵轉電流的沖擊下誤動作。對于不允許停轉的電動機應采用漏電報警方式,而不應采用漏電切斷方式。
2.4防雷措施
對于施工15m以上的施工建筑和臨時設施,由于雷擊的可能性較大,在施工時應提前考慮防雷施工工程,在開始架設結構骨架時,應隨時將混凝土柱子內的主筋與接地裝置連接,沿建筑物的四角和四邊的腳手架應做數根避雷針連接至接地裝置上。正在施工的較高的施工機械都應采用相應的防雷措施,施工用的起重機的最上端必須裝避雷針,并將起重機下部鋼架連接于接地裝置上。隨時將施工現場正在綁扎鋼筋的各層地面構成一個等電位,以避免遭到雷擊時的跨步電壓。如果人體誤入跨步電壓的危險區,感到兩腳發麻時,不能大步奔跑,而應單腳跳出危險區。
2.5配電導線的選擇和敷設
由于建筑施工現場環境惡劣,不安全因素多,為了保證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建筑施工現場一般采用橡皮絕緣鋁導線,此導線可節約用銅、節省投資且橡皮絕緣材料耐油、耐腐蝕、適應氣候性能好。在選擇導線截面積時應考慮以下三個條件:(1)發熱條件。導線在長時間運行時,不至于過熱而損壞外部絕緣材料而引起短路事故。(2)電壓條件。最大負荷電流通過導線時,在線路上的電壓損失不能過大。(3)機械強度。由于在室外配電,導線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避免刮風、
結冰或施工中被拉斷而引起事故。建筑施工現場的供電屬于臨時供電,一般采用架空線。架空線要架設在電桿上,嚴禁架設在樹木、腳手架及其他設施上。架空線應盡量設在道路的一側,不得妨礙交通和電氣設備的裝拆、進出和運行,避免架設在貯存易燃、易爆等危險的場所。
2.6用電人員
電工必須經過按國家現行標準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工作;其他用電人員必須通過相關安全教育培訓和技術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安裝、巡檢、維修和拆除臨時用電設備和線路,必須由電工完成,并應有人監護。使用電氣設備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和配備好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檢查電氣裝置和保護設施,嚴禁設備帶“缺陷”運轉。移動電氣設備時,必須切斷電源并做妥善處理后進行。暫時停用設備的開關箱必須分離電源隔離開關,并應及時上鎖。各類安全用電人員應掌握安全用電基本知識和所用設備的性能。主管該現場的電氣技術人員應負責建立安全技術檔案,其內容包括: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的全部資料;修改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的資料;技術交底資料;臨時用電工程檢查驗收表;定期檢(復)查表;電工維修、安裝、巡檢、拆除工作記錄;接地電阻、絕緣電阻和漏電保護器動作參數測定記錄表等。電氣設施施工圖必須由專業電氣工程技術人員來完成,以保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維護與安全防范。臨時用電工程應定期檢查,對安全隱患及時處理,履行復查驗收手續。
3結束語
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多,電氣事故多,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減少事故的發生,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和電氣設備的良好運行。讓所有施工人員都認識到安全用電的重要性,最大可能地預防安全用電事故的發生,使得國家財產以及自身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2005,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蔣禮堂,包立芳.三相過電壓保護斷路器保護死區不可忽視[J].建筑電氣,2006,1.
[3]苑尚尊.淺談施工現場的用電安全[J].安防科技,2006,10.
[4]關光福.建筑應用電工[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黃華清,1961-03-20,男,漢族,1992年畢業與深圳電視大學,機電工程師,現就職于深圳市建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從事建筑電氣施工管理工作。
文章標題:建筑施工電氣與設備的安全用電問題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dianli/170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