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輕載電動機采取降壓運行
對經常處于輕負荷運行的電動機,應采用星三角切換裝置,以達到“輕載降壓運行節電”的目的。
2.5根據負載情況對電動機采取就地補償
對距供電點較遠的大、中容量連續運行工作制的電動機,應采取電動機的無功功率就地補償裝置。
2.6選擇合理的控制系統。提高運轉效率
對于納入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管理的動力設備,可根據系統設計需要,由程序控制其起動和運行,同時,還可通過控制系統的負載來達到節能目的。
3 電氣照明節能
據估計,我國照明用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10%左右,而建筑照明用電,占建筑耗電的20%~30%,且現有照明裝置以低效照明為主,節電潛力巨大。照明節能設計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選擇合理的照度標準和照明方式
作為照明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照明設計應根據工作面的分布情況選取合理的照度標準值,正確考慮照度標準的高、中、低3檔的照度值;根據視覺作業特點,選擇合適的照明式,盡量少用一般照明,可考慮非均勻照明、混光照明以及其他靈活的照明系統,如設置照度梯度,使燈光物盡其用,達到節能的目的。
3.2照明的藝術效果與節能相結合
目前,有些照明設計偏向于藝術效果,追求場面宏大,在燈具的選用和布局上不太注重用電和節約電能問題。所以,必須摒棄一些奢華的設計思路,在燈具的藝術造型和布局型式選擇上能充分考慮節能的因素,以客觀實際需求為前提,最大限度地考慮節能的前提下精心設計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3.3進行精確的照度計算
建筑電氣照明設計中,往往對照度計算過于粗略,憑經驗估算,僅憑經驗估算是不可能把照度值控制在照明標準規定的誤差范圍內,會造成實際效果與要求不符,或浪費能源,所以,要獲得精確的照度,必須通過較為精確的計算。
3.4選擇高效光源
光源的效率與電力消耗最為密切,常用各類光源中高壓鈉燈的光效為最高,而熒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次之,高壓汞燈不高,而白熾燈為最低。按不同的工作場所,選擇相適應的高效光源,可以降低電能消耗,節約能源。故在設計中,應嚴格控制使用白熾燈(除了特別需要場所),盡量減少高壓汞燈的使用量;推廣使用細管徑熒光燈和緊湊型熒光燈;大力推廣高效、壽命長的高壓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
3.5合理選用燈具
燈具節能應主要體現在高效率上,若效率過低,則很難用其他方法補救其節能效果。在GB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中已明確規定,室內外燈具效率分別高于50%和70%,在所有燈具中,直接型燈具效率最高;帶格柵式和帶保護罩的燈具效率最低。故在滿足眩光限制和其他特殊要求下,應選擇前者。同時,根據使用現場不同,采用控光合理、光通量維持率高、光利用系數高、照明與空調一體化的燈具等,以達到節能目的。
3.6優選啟動設備
照明節能不應忽視啟動設備的耗電問題,節能光源只有配有節能型啟動設備才能使照明節能。節能型啟動設備自身的能耗低、功率因素高、諧波分量低。
3.7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在工程設計中,電氣設計人員應與建筑專業配合,從
建筑結構方面充分獲取天然光,如開大面積的頂部天窗,利用天井空間與利用屋頂采光,有條件的,可采用光導纖維、棱鏡組反射及導光管等新技術進行采光,提高對自然光的利用。
3.8充分利用間接光源
采用提高室內反射面的反射光量來提高照度,在一些場所,可以利用墻面、頂棚、地面的反射來增加照度,如設置全反射的鏡面,采用反射系數高的墻面
裝飾材料,使用這些反射面成為間接光源,提高電能的利用率。
3.9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
燈具的控制方式可分為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兩種:對于手動控制,一是可適當增加照明開關點,以達到分區控制燈光的目的;二是可采用各種類型的節電開關,如調光開關、定時開關、節電控制器等,都有顯著的節能效果。而自動控制,則包括紅外遙控開關、光電照明控制、中央控制系統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方式,可結合具體的工程實際,選用以節約用電。
3.10積極推廣使用新型光源
發光二極管(LED)被稱為“綠色光源”,白光LED理論發光光效可達200lm/W,目前實驗室里已經達到100lm/W,50lm/w的產品已進入市場,其較同等亮度的白熾燈耗電減少約80%,節能潛力巨大;隨著LED的迅速發展,發光光纖得以廣泛應用,與LED光源結合,發光光纖現已在建筑物立面裝飾、室內裝飾及水下裝飾廣泛使用;室外照明可選用太陽能燈具。
3.11加強日常照明維護
加強對燈具與光源的清潔與維護工作,因為燈具與光源嚴重積塵后,會使照度明顯降低,導致電能浪費。
4 結束語
建筑電氣節能過程,貫穿于項目的決策、設計、施工、投產、使用等整個周期。作為專業電氣設計人員,應該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精心考慮,嚴謹地進行方案比較,從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及節能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選擇合理的供配電方案,采用先進技術,選用高效設備,實施電網的經濟運行技術,在節約能源、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同時,又保護了環境,取得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雙贏,保證我們高速的經濟發展勢頭,實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
[2]李宏毅,金晶.建筑工程電氣節能[M].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3]江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及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4]北京照明學會照明設計專業委員會.照明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