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工業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6-03-09 14:32 熱度:
傳統的裝備維修方式由于缺乏對故障的針對性分析和對裝備維修后的性能恢復,常常導致維修不足或維修過度,并且造成極大浪費。本文就針對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航空器材維修方法進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核心論文發表范文。
摘要: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RCMA)是航空器材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分析的重要內容,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武器裝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有效方法。本文在闡述RCMA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航空器材RCMA的內涵,建立了航空器材的RCMA流程,并針對航空器材重要功能產品、維修間隔期的確定以及邏輯決斷分析等方面對航空器材RCMA的方法進行了研究。最后,結合航空器材特點提出了RCMA應注意的問題。
Abstract: RCMA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analysing the Air Material's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 It is also an efficient method to work out a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utline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f weapon and equipment. 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viation spares RCMA based on stating the theory of RCMA and establishing the process of RCMA of aviation spare, but also studies the methods in terms of confirming the major functions and maintenance interval of aviation spares as well as logic decision analysis. To conclude, it poses some questions of RCMA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aviation spare.
關鍵詞: 可靠性,航空器材,維修
Key words: reliability;aviation spare;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F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4-0121-03
0 引言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Analysis,RCMA)是指按照以最少的維修資源消耗保持裝備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則,應用邏輯決斷的方法確定裝備預防性維修要求的分析過程[1]。它能夠依據裝備的可靠性狀況進行必要的維修來控制使可靠性下降的各種因素,很好的克服了傳統維修方式的主觀性盲目性。目前,RCMA已經成為國際通用的制定武器裝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首選方法,同樣也是用以確定器材裝備預防性維修需求、優化維修制度的一種工程過程。RCMA方法在航空器材維修中的應用,其實質就是選擇最佳的維修時機,采用最快的維修方法,保證最優的維修質量,提高器材可靠性和維修經濟性。
1 RCMA的基本步驟
其基本步驟如下:對系統進行功能與故障分析,明確系統內可能發生的故障、故障原因及其后果,用標準和規范的邏輯決斷方法確定出每項故障的預防性對策,在確保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通過現場故障數據收集、專家評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以維修停機損失最小為目標而實行的維修策略[2]。
1.1 重要功能項目FSI的確定
進行RCMA時只對預期產生嚴重故障后果的重要功能項目(FSI)而并非所有產品進行詳細分析。若某個項目或器材發生故障將導致以下后果之一,則稱FSI:可能影響裝備的使用安全;可能影響任務的完成;可能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隱蔽功能故障與其他功能故障的綜合可能導致以上后果;可能有二次性后果導致上述一項或多項后果。
1.2 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
對每個FSI進行FMEA(故障模式分析)以進一步明確其故障模式的后果。未確定維修任務提供信息,針對不同的故障模式及影響采取不同的維修工作類型和維修保障措施。
1.3 邏輯決斷分析確定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
主要功能產品的邏輯決斷分析是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的核心內容,它應用邏輯決斷圖來確定各重要功能產品需做的預防性維修工作或其他處置。我國與1992年頒布的GJB-1378《裝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制定要求與方法》采用七種工作類型(圖1),該決斷圖分為兩層。
第一層的目的是確定功能故障的影響類型。根據FMEA結果,對每個FSI進行邏輯決斷,再按不同的故障影響類型分別進入第二層作進一步分析。故障影響分為明顯的安全性、任務性、經濟性和隱蔽的安全性、任務性和經濟性。第二層的目的是選擇維修工作類型。第二層的六個模塊分別與第一層的故障影響類型相對應,供明顯功能故障導致安全性影響的產品選擇預防性維修工作之用[3]。
對于明顯功能故障可供選擇的預防性維修工作費用或資源消耗、以及技術要求由低到高和工作保守程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所以除了兩個安全性影響分支以外,對其他四個分支來說,如果在某一問題中所問的工作類型對預防所分析的功能故障是既技術可行又值得做的話,則按最少費用保持產品固有可靠性水平的原則,不必再問以下問題,但不適用于保養工作。為了盡可能確保裝備的使用安全,對于兩個安全性影響分支來說,必須在回答完所有的問題之后,選擇其中最有效的維修工作。
在分析過程中,如果發生了因缺乏必要信息對邏輯決斷圖中的問題不能做出準確判斷時,應當取相對保守的回答,待后續步驟重新獲得新信息之后再進行決斷分析。 1.4 確定預防性維修工作間隔期和維修級別
對每項預防性維修性工作都要確定其維修間隔期及維修級別,并把各項預防性維修工程按間隔期和維修級別按相同或相近的維修間隔期組合成為成套的預防性維修工作。
1.5 維修間隔期探索
航空器材的維修間隔期探索需要在新型航空器材裝備飛機后進行。這種探索需要通過分析新型器材技術手冊中提供的有關維修數據、研制實驗等方面的信息,確定航空器材的可靠性與使用時間的關系,如有必要還應調整產品的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及其間隔期,逐漸合理完善航空器材的預防性維修大綱[4]。
2 航空器材RCMA的方法
2.1 確定航空器材的FSI
航空器材重要功能產品中的“產品”是指按分類標準劃分的各項具體器材。為便于確定重要功能產品。首先按航空器材系統和設備從上到下的層次劃分來繪制系統組成層次圖。航空器材系統中大多數項目都是重要項目,但不一定都是RCMA。確定了航空器材中的FSI之后,要針對分類布局上的合理FSI進行RCMA。由于其中任一小部分發生故障都會導致整個航空器材不能使用,并且大部分的航空器材是可裝卸可更換的,由此我們考慮將一個組件作為RCMA項目[5]。
2.2 對航空器材進行FMEA
在確定需要進行RCMA的航空器材之后,需要對每一個RCMA 項目進行 FMEA。只有通過注意的FMEA工作才能確定相關重要產品的功能、故障原因、故障模式與故障影響。航空器材RCMA項目的FMEA分析參照GJB/Z 1391-2006《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指南》的相關規定進行[6]。
2.3 確定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
預防性維修工作類型是旨在發現或排除某一潛在的、隱蔽的故障,防止潛在故障發展成功能故障的一系列維修作業。航空器材的預防性維修包括下列七種工作類型:
①保養:這是通常在航空器材的使用與定期維護的過程中,為了保持裝備原有的性能指標而開展的工作。保養工作涵括了定期檢查存儲航空器材庫房的環境條件與航材包裝密封性,確保存儲環境滿足器材的貯存條件,定期更換航空器材干燥劑與指示卡等。②使用檢查:根據維修計劃進行的定性檢查,以確定產品能否執行規定功能。其目的在于發現隱蔽功能故障。③操作人員監控:旨在發現航空器材的潛在故障,于飛機日常裝配航空器材時的狀態監控。④功能檢測:為了確定航空器材性能指標是否在符合規定,對航空器材的性能參數進行按計劃的定量檢查。本項工作主要是在機械檢修日對飛機進行檢查維護時,應用專業測試設備進行較為全面的檢查,確保航空器材的可用度指標。⑤定時拆修:確保航空器材的良好可靠性與保障性,對明顯損耗的航空器材項目進行的恢復性修理。⑥定時報廢:對于一些損壞嚴重的不可修復件或高消耗件。航空器材的消耗件:如膠圈、墊片、輪胎和副油箱等。上述器材的檢查較為復雜和危險,因此通常直接進行定時報廢。⑦綜合工作:本文2.3中提及的工作中的兩種或更多種的結合。
2.4 確定預防性維修工作間隔期
確定預防性維修工作間隔期的是在航空器材RCMA工作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制定相應維修策略需要解決的難題。在航空器材的研制過程中,由于信息的缺乏,很難在研制初期分析就合理地確定出維修工作間隔期。通常先給出一個保守的間隔期,在航空器材投入使用后再通過不斷探索來調整維修間隔期。當前,確定航空器材的預防性維修工作間隔期的方法主要有三類:
①熟悉故障規律。建立數學進行計算。根據完整的航空器材的故障信息分析與故障特性曲線建立可靠性的數學模型并實施計算。從而確定在一定條件下滿足要求的預防性維修工作間期。
②依靠經驗評估。在航空器材的研制階段往往缺乏諸如維修間隔期這些需要根據模型進行后續計算信息。另一方面,會由于引進新產品或新技術而產生一些保障人員所不了解新故障。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只能結合有經驗的工程人員和專家并參照訂購方的要求來進行評估,這就對相似器材以及老舊型號的信息收集量以及工程人員的熟練經驗成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③使用信息與維修信息的反饋收集。在進行新研制產品的RCMA工作中,產品出廠設定的預防性維修工作間隔期往往不是最適合的。為了滿足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指標,工作間隔期通常在開始階段制定的相對保守。在航空器材裝配飛機后根據使用單位所反饋的裝配信息與維修信息來調整航空器材的初始維修間隔期。
2.5 預防性維修工作的組合
綜合上述的工作,按照工作內容、工作類型等因素將間隔期相近的維修工作合并進行,最終編制航空器材的預防性維修大綱。
3 結論
航空器材的RCMA方法能夠為編制航空器材預防性維修大綱提供一定的參考,對于新型航空器材的改裝與研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RCMA方法能夠將航空器材的故障率降低至5%以下。如何在將定量分析引入RCMA過程,在RCMA方法中增加科學的決策模型的是未來重點研究的方向。另外,針對航空器材RCMA過程復雜、內容較多的狀況,航空器材保障部門可以研發相關的輔助支持系統和模擬仿真軟件以進一步提高航空器材RCMA的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為民.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總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7.
[2]王世達,楊劍鋒.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方法在離心壓縮機系統的應用[J].維修與管理,2009,11:32-35.
[3]甘茂治,康建設,高崎.軍用裝備維修工程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4]鄭重,徐廷學,王相飛.飛航導彈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研究[J].飛航導彈,2011(1):44-48.
[5]李繼軍,高輝.航空維修系統工程[M].徐州:空軍勤務學院,2012.
核心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江蘇科技大學學報》是江蘇科技大學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內容涉及船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制造、焊接技術、熱能動力裝置、工業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工業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基礎理論科學等領域,適合從事上述專業的科研、教學、生產管理等方面人士閱讀利用。
文章標題:核心論文發表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航空器材維修方法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gongyesheji/3040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